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提高消防服的热湿舒适性能,减少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的热应激反应,基于现有消防服用织物材料的物性参数和单项热湿舒适性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消防服各层材料的热湿舒适性能,研究各外层材料的单项热湿舒适性指标与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黑色芳砜伦为外层材料、Goretex为防水透气层材料、Nomex针刺毡为隔热层材料、Nomex/FR-VISCOSE(50%Nomex,50%阻燃黏胶)为舒适层材料的消防服热湿舒适性最好,并得出织物的吸湿速率常数、透湿率和干燥率与物性参数之间的显著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2.
防护服热湿舒适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防护服是保护人体安全和健康,防止人体受到化学、物理和生物伤害的功能服装。防护服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既要保证职业安全,又要使着装人体保持热湿舒适状态。这就需要防护服在职业防护与热湿舒适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者针对防护服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许多评价防护服热湿舒适性能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热环境下人体穿着透气式防护服的散热形式以及舒适性要求,提出了热环境下透气式防护服舒适性评价指标,为热环境下透气式防护服舒适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服装热湿舒适性能的测评是服装实际使用之前的关键步骤,而出汗假人又是测试评价服装热湿舒适性的必要手段。因此,本文对出汗假人在服装热湿舒适性中测试指标、测试标准和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出汗假人的测试特点,重点阐述了出汗假人测试方法的局限性。最后,本文还介绍了数值暖体假人的测试方法,对出汗假人测评服装热湿舒适性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影响运动服装综合舒适性的因素很多,其中,热湿舒适性是评价运动服装舒适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情况以及运动员在运动项目中的能力发挥情况,成为运动服装面料开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运动面料的热湿传递机理,通过分析影响运动服装热湿舒适性的重要因素来探讨运动服装面料的研究现状,并详细介绍了目前已经开发或即将开发的具备热湿舒适性的运动服装面料的种类。  相似文献   

6.
服装热阻和湿阻的测量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阻和湿阻是影响服装热湿舒适性的两个重要参数,其测量方法对于研究和改善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面料和服装的热阻、湿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以一件连体型防静电无尘服为例,使用出汗暖体假人"Newton",对其热阻、湿阻进行测量,详细阐述了服装的局部到整体的热阻、湿阻的测量与计算,并分析了服装各个局部热阻、湿阻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出舱活动过程中航天员的热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出舱活动中航天员- 服装系统的热平衡,阐述了影响航天员热舒适性的因素及热舒适性的评价标准,并对美国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冷应激的人体工程学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指出了提高航天员热舒适性有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服装功能研究室承担的《夏服热湿舒适性评价方法》课题,最近通过了总后军需部组织的鉴定,受到专家好评。 服装热湿舒适性研究对提高部队战斗力、保护劳动者健康有重要作用。但固技术难度大,国内外迄今未获突破性进展。军需  相似文献   

9.
媒介于着装人体肌肤外侧与服装内侧的衣下空间,是一个蕴藏着重要舒适性信息的研究对象。在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防护服的舒适性与防护性同样重要。本文系统地探讨了衣下空间与热湿舒适性,运动舒适性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并结合防护服的开发现状,就提高防护服舒适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非均匀热环境下乘员热舒适性的评价问题,提出当量温度评价指标(EQT)和当量均匀温度评价指标(EHT);完成这两种评价指标的关键技术在于如何进行流场的三维Navier-Stokes方程与人体的生物热方程之间的耦合迭代。在进行数值计算时发现:流场计算时人体皮肤表面给温度分布(即提D irichlet问题)、人体的生物热方程求解时给热流密度分布(即提Neumann问题),采用其边界条件的提法后,使得非均匀热环境下的流场与人体生物热方程之间的大迭代容易收敛和稳定。典型算例表明:对同一种物理问题,尽管两种评价下所得到的当量温度不同,但得出的评价效果是一致的,这就从侧面显示了这两种评价方法的一致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出舱活动中航天员-服装系统的热平衡,阐述了影响航天员热舒适性的因素及热舒适性的评价标准,并对美国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冷应激的人体工程学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指出了提高航天员热舒适性有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服装热湿舒适性能评价方法综述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服装热湿舒适性能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主观和客观评价,物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评价,以及各种具体的评价方法,但是一直没有对这些方法进行全面汇总研究.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目的,对于服装热湿舒适性能研究中所用到的评价方法及其适用性逐一分析,最后对全面评价服装热湿舒适性能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吸水高透湿功能性涤纶面料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近年来,国内外舒适的功能性材料发展迅速.如:美国杜邦公司近年推出的coolmax纤维(一种具有四凹槽截面的聚酯纤维)就是一种导汗、快干、凉爽、舒适的功能性纤维.国内研制与开发的超细旦丙纶,也是热湿舒适性产品.笔者前不久在<高吸水中空涤纶短纤维的产品设计与开发>[1]一文中,也推出了80/20中空涤/棉混纺织物,本课题力图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热湿舒适性良好的夏季服用面料.由于吸水性、透湿性是评价服装热湿舒适性的重要性能,本文从这两方面对织物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役民机客舱热舒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修正热舒适评价值(Corrected Predicted Mean Vote,CPMV)模型,针对实测的国内及国际航线数据进行了客舱环境的热舒适评价.结果表明,当客舱内压力满足适航标准要求范围、相对湿度明显低于舒适性要求时,低压和低相对湿度均能导致热舒适评价值(Predieted Mean Vote,PMV)的正偏移,偏移量为0.3~0.4,即低气压和低湿会使乘客感觉更温暖,但这2个参数对乘客热舒适的影响有限.短途航班热舒适性不理想,部分航班出现过热或过冷现象.  相似文献   

15.
降温服是热害的个体防护设备。它将服装与冷源结合起来改善了人体周围微气候,减少了热环境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提高了人体的热耐受力与工作效率。然而,不同的工作条件应选择适合的降温服,而各类降温服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综合性能也有区别,因此,针对不同的工作条件以及使用人群选择最适合的降温服是有效提高着装人体舒适感的关键。本文针对降温服的安全性、机能性以及舒适性建立各个评价指标,构建模糊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对降温服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可以为降温服的正确选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将人体划分为四个节段,并对每个节段的不同姿势进行编码,实现了维修作业姿势的参数化定义,由12位健康的男性被试者参加,根据主观感觉利用自由模量幅度估计法对这些姿势的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和分级,得出了各种作业姿势的舒适级别,实现了对作业姿势舒适性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海拔矿井井下通风环境差及通风能耗浪费问题,通过修正的高海拔矿井平均热感觉指数(PMV)模型,评价高海拔矿井作业人员的动态热舒适性。根据典型工况日的气象参数信息计算井上逐时热舒适度,生成井上逐时热舒适度曲线控制图,并通过建立的井下PMV模型,拟合生成井下仿自然热环境控制曲线,实时反映井下作业人员的热舒适感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井上环境12:00—19:00时间段内舒适度为稍凉,7:00—12:00与19:00—3:00舒适度为凉,3:00—7:00舒适度为冷,经试验验证修正后的PMV模型适用于高海拔低气压环境,优化后井下热舒适度0:00—12:00及18:00—0:00舒适度为中性,12:00—18:00舒适度为稍暖;优化后的井下热舒适指标更接近人体热舒适感的最优值。  相似文献   

18.
工业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高温工作环境,如高温生产车间或夏季露天作业环境等。高温工作环境可能导致人体体温升高、出汗脱水,对人体安全造成危害。建立人体热生理响应模型,通过计算得出人体生理指标变化,从而判断人体安全状态,是有效的人体安全评价方法。ISO 7933是人体热应变计算方法的国际标准。在考虑了环境和人体的多种情况下,给出人体相关生理参数的计算方法。基于此方法,与人体热安全阈值相结合,建立人体热安全评价方法,并给出了典型热环境下的算例。该方法也可用于评价热防护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足部保暖和鞋用保温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气温度、湿度、辐射温度和风速是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四个环境因素,加上人体新陈代谢水平和保暖服装,构成了人体的热环境。人体要保持舒适,其核心温度不应高于37℃,皮肤温度不低于33℃。  相似文献   

20.
刘茜 《劳动保护》1997,(10):47-48
假人还会出汗?原来,这种假人是专门用于防护服装测试的仪器。服装除满足美学方面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保护人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如机械运动、冷、热、湿、化学腐蚀、辐射等等。衣服的保暖性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和活动标准。日常着装可根据经验和惯例自行调整,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服装的热舒适性显得尤为重要,其性能的测试数据通常被用来评价服装系统的功能性。在理想的热平衡条件下,人体通过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应与人体散热相等。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进行,而大部分皮肤则是被服装所遮盖。服装的保暖主要取决于服装材料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