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灾害学》1996,(4)
未来世界将会怎样人回到2020年生活在城市的人口将从目前占世界人口的42%上升到60%。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将比农村快一倍。环境工业经济的社会转化将有利于环境,因为高速发展的服务与信息工业,例如健康护理、计算机和金融服务等,很少或不排放二...  相似文献   

2.
<正> 人类面临灾害的严重威胁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未来预测学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讨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时,对人类未来的赖以生存的条件——环境,提出许多的预测、研究和设想,认为人类面临着第三次浪潮的挑战和存在各种危机。这些大趋势的预测和研究,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严重关注。  相似文献   

3.
江淮地区河稠密,频繁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铁路运输。区内铁路灾害具有一系列特点,其分布和发生主要受制于形与降水,二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演变趋势在1991-2020年间将由多灾年为主转向以少灾年为主,在9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1996-1999年、2003年、2009年前后极有可能出现较大灾害。  相似文献   

4.
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大规模自然灾害发生前以及发生后,实施适当的防灾对策和采用先进的防灾技术将有助于人类的自我保护。日本建设并启动实大三维震动破裂实验设施——世界最大级震动台,将对再现构造物在地震时的破坏实态、预测破坏以及防止破坏技术的研究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对此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李平  李璐 《防灾博览》2004,(6):21-22
水是生命之源,从“关关雎鸠,在河之州”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不仅哺育了生命,而且孕育了我们伟大的文明古国。然而据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世界银行副行长萨拉丁在20世纪末指出:“下世纪的战争将是由水而不是由石油或政治引起的。”“向海洋要淡水”,已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亮色。  相似文献   

6.
5.劫难之日——7·2 8 人类会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时刻——公元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 人类会永远铭记地球的这坐标——东径118.2度,北纬39.6度. 犹如400颗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10公里处的地壳中轰然爆炸.里氏7.8级强烈地震,将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间夷为平地!  相似文献   

7.
灾害研究     
科学家建议20世纪最后十年为“减轻灾害”十年——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灾害是对科学的挑战,而减轻灾害则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动力——灾害研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老龄化问题贯穿本世纪据联合国的预测报告,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将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本世纪下半叶,中国将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虽然到2051年达到峰值,但2030年开始中国将进入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这时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都  相似文献   

9.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今年世界癌症日主题是:癌症同样可以预防。有关统计显示,每年全球1200万人被确诊为癌症,760万人死于癌症。如果不采取行动,预计2030年全世界将有2600万新增病例,死亡人数达到17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癌症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癌症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到目前为止,癌症仍然是医学界尚待攻克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灾害防御协会从1990年11月成立以来,在综合防灾减灾和对各种灾害的研究和预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年一度的"河北省年度灾情趋势预测与减灾对策"报告,报省政府后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政府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决策服务.该文对协会的成长发展过程作了较全面的回顾,对协会今后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1.
寂寞的坚守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不停地切脉、测脉、观脉、析脉,可他们不是为人看病的医生,也很少有人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他们在寂寞的时光中肩负着比医生更为重大的责任——监测地球的“脉动”,保护人类的平安,他们的称谓是“地震工作者”。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缘结识了他们。 深秋的一天,我在湖南省地震局同志们的带领下奔赴株洲市茶陵地震台,开始了地震工作的体验。 汽车到了茶陵县城后拐入一条乡村机耕道,颠簸着向云阳山的一个山湾里驶去。刚开始,置于窗外的  相似文献   

12.
<正>溅着血泪的生存与毁灭的悲壮史诗石破天惊的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响曲!血祭唐山撰文/马泰泉(接上期)第四章5.劫难之日—7·28人类会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时刻——公元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人类会永远铭记地球的这坐标——东径118.2度,北纬39.6度。犹如400颗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10公里处的地壳中轰然爆炸。里氏7.8级强烈地震,将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间夷为平地!  相似文献   

13.
杨先碧 《民防苑》2009,(3):29-31
2008年11月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年度报告《生命的星球》,这份报告的主题就是生态危机,报告声称,因为人类过度使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世界正在迈向比目前金融危机更糟的“生态食用危机”。  相似文献   

14.
记郑州之行     
2002年4月23日天灾预测会四位代表向黄河水利委员会作黄河可能由枯水年转为丰水年的预测根据报告。会后24日上午王涌泉教授领我察看花园口。遂有感写诗以志。  相似文献   

15.
地面沉降是一种地壳表层土体在自然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被压缩,导致地表标高区域性降低的环境地质现象。常规数学模型难以对地面沉降的危险性做出准确预测。为分析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潇河现代产业区的沉降发展趋势,开展了沉降量预测和危险性划分的工作。基于研究区2016年7月-2018年12月的InSAR地表沉降监测数据构造训练样本,建立Elman模型,预测了2019年2月~3月共3次的沉降量,并与实际值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根据建立好的模型预测2020年的年平均沉降量,并进行危险性划分工作。结果表明:Elman模型的沉降量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预测精度较高,划分结果偏安全,能够为研究区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辅助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三个工作组报告的出炉,世界又一次将目光聚焦于全球气候变化。根据第五次评估报告,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毋庸置疑。从1880年到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大约升高了0.85℃;其间,陆地比海洋增温快,高纬度地区增温比中低纬度地区大,冬半年增温比夏半年明显。1983-2012年是过去1400年来最热的30年。  相似文献   

17.
地震预报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1949年,前苏联政府开始资助地震预报,于1953年在塔吉克加尔姆地区建立实验场,为国际地震预报研究奠定基础。1956年,中国在12年科技长期规划中提出地震预测研究计划。1966年3月河北邢台地震的发生揭开了我国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新篇章。接着是积累了海城地震预报经验的同时却未能对唐山地震做出短临预报,使人们认识到预报经验总是有局限性的,实现地震预报有其艰苦性。从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地震事业更是长足进展,建立了现代化的观测台网和数据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缺水区域水资源灾害提前预测,从水足迹视角(考虑蓝水、绿水和灰水),构建了区域水资源足迹灾变预测模型,并以天津市为例,综合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算法,按照生产用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和污水排放4个方面对2000-2009年天津市水资源足迹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天津市近10年的水足迹数据(每年介于60亿~80亿m3之间),并以此为基础数据进行了精度较高(年均相对误差为0.012 8)的灾变预测,得出了天津市将在2011年和2015年左右发生水资源足迹下灾变,所提预测方法可为缺水地区水资源灾变预测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来,许多教科书以及媒体都说地球是“梨形”。其影响之广泛,不仅已在科技文化界造成误解,还会贻误青少年。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郗钦文呼吁——莫将地球化“地梨”。2006年4月,郗钦文发现“梨形地球”的说法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大有弄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居全球环境问题之首,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如果未来15年中,国际社会的温室气体排放还保持过去15年里的速度,那么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变化和一系列恶性后果.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各国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外交等广泛领域的国家利益,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