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界定了自然灾害社会心理风险及其识别的概念,以压力管理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针对自然灾害的改进ISR压力模型,解析了人们灾害心理风险的形成过程,然后根据改进的ISR模型对自然灾害社会心理风险源、社会心理风险应对资源、社会心理风险表现形式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识别,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自然灾害社会心理风险体系。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是减灾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风险区土地的合理利用与投资、灾害预防与管理、灾害保险制度的建立以及灾期的快速评估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分析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不仅应包括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而且还应包括由此而引起的可能的后果的风险分析概念,并且探讨了将自然灾害与风险区价值及抗灾性能作为整体进行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及其在自然灾害风险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自然灾害风险识别系统是由众多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其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将有关定性风险因素定量化。为此 ,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层次分析法用于自然灾害风险识别系统的具体途径。直接从判断矩阵的定义出发 ,提出了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 (AGA AHP)。利用该法 ,可同时确定层次各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和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的初步结果说明 ,AGA AHP法直观、可行而有效 ,其计算结果精度高于目前常用的基于特征根的层次分析法的相应结果 ,在各种自然灾害复杂系统分析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依据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灾害风险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之后国际社会灾害风险管理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而对自然灾害风险模型的深入探讨,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自然灾害风险影响因素的认识.在国际社会灾害风险管理学界对自然灾害风险模型的认识的基础上,力求对自然灾害风险模型做进一步的诠释,进而从自然灾害风险模型的再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致灾因素的强化以及自然灾害风险的系统结构三个方面,探讨了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依据,为制定科学的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昆明市东川区农业旱灾风险区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明市东川区是云南省农业旱灾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利用2000-2007年东川区各乡镇历史灾情等数据资料,应用风险分析理论、效用理论、因子-成份分析方法等理论方法,在分别研究致灾风险度、承灾体易损性及地域人群对农业旱灾心理反响等基础上,构建了东川区农业旱灾风险评价模型。初步揭示出东川区农业旱灾风险度呈现出自南向北、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空间态势;识别出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等4个农业旱灾风险区;发现东川区各地农业旱灾综合风险度、致灾风险度、承灾体易损度以及地域人群对旱灾的心理响应值等指数之间普遍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祝明  徐富海 《灾害学》2014,(2):165-169
一个完善的自然灾害综合协调机制包括基本理论、组织机构和管理框架等三个部分。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协调机制,但还存在机构缺乏强制力、信息保障不力、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减灾救灾综合协调中的信息沟通、技术保障、运作规范入手,构建自然灾害综合协调管理框架,并在法律制定、机构设置、信息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强跨部门综合协调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张鹏  李宁 《灾害学》2014,(2):60-64
2012年3月,我国民政部门首次正式批准发布《自然灾害风险分级方法》行业推荐性标准,标志着我国自然灾害风险分级方法进入标准化时代。为了使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和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者了解该标准,促进该标准更好地实施和应用,在回顾该标准编制背景的基础上,对标准进行了全面解读。在介绍《自然灾害风险分级方法》行业标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标准选用的分级指标的适用性进行了说明,为科研工作者和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人员使用该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的模糊识别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自然灾害是各种模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糊集理论与方法是评价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应用模糊识别模型进行自然灾害评价,以洪水灾害为例,将模糊识别结果同灰色关联度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模糊识别结果比灰色关联度模型结果更客观、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自然灾害评价与分区:以川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剑光 《灾害学》1991,6(2):1-5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软风险区划图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表达风险值估计不准,是深层次风险区划研究的问题.将模糊风险研究引向自然灾害风险区划领域,探讨了风险值估计不准条件下自然灾害风险区划的图型模式.给出了一种带有“层次“结构的“多值的“的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图型模式.这是应用软计算的思想和方法得到的一种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我们称之为自然灾害软风险区划图.自然灾害软风险区划图不仅提供了表达风险值估计不准这一信息,而且提供了风险信息的可靠性,为改进自然灾害风险区划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案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根据作者提出的全国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的思路。以自然地理素形成基本单元,结合自然灾害报刊数据库系统,运用自而上区域合并的方法、得到了全国自然灾害区划小区;运用自上而下区域划分的方法,将全国农业自然灾害划分为5个大区、23个区和110个小区,得到了全国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编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和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构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C1)指标和综合自然灾害强度(QC)指标;运用数字地图技术,在模型与图谱互馈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城市承灾体与致灾因子的综合定量评价,编制了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图.将中国区划为3个一级区,即沿海城市灾害区、东部城市灾害区和西部城市灾害区,以及15个二级区和22个三级区,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和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从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框架,认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是提高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基础;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规范灾害应急管理,提高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的关键措施;灾害信息快速准确的获取和评估是灾害应急管理的有效保障;建立实际可用的应急管理系统是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伴随全球的气候变暖、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以及人口的膨胀,人类将面临日益严峻的灾害损失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同时我国的灾害补偿方式与手段较为单一和落后,构建科学的灾害补偿机制与模式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从理论和实证上讨论了自然灾害及其效应,并比较了国家灾害补偿机制、市场风险转移和分摊机制,以及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混合机制及其特点.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应该建立政府诱导型的自然灾害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信息矩阵方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到伤亡和损失的可能性研究,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由4个环节组成,即致灾因子、承灾体输入、承灾体输出和社会系统。在大多数据情况下,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致灾因子时间、地点、强度的不确定。因此,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主要涉及两类模式识别:致灾因子概率分布识别和承灾体系统输入-输出关系识别。由于概率分布和输入-输出关系在数学上均可用函数表达,所以,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涉及的两类模式识别,均是函数关系的识别。给出了用信息矩阵识别这些函数关系的方法。为演示该方法的优点,用它处理了在我国得到的地震数据,识别了震中烈度与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得到的结果比线性回归、基于正态分布的模糊推理和人工神经元网络等的结果好。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区域自然灾害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该区域自然灾害频繁,海岸侵蚀、海面上升、风暴潮和黄河断流等主要灾害风险因子之间密切相关。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地表结构遭到破坏,生态特征发生改变,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导致滨海湿地不断损失和退化。应从系统的角度认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与区域自然灾害的关系,科学对待并切实缓解滨海湿地的损失和退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情景的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差异多维表达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空差异是风险的一种本源特性。自然灾害作为一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其风险时空差异的研究有助于微观地认识灾害规律性和风险动态性,为有效防范灾害与规避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综述了国内外自然灾害风险时空方面的研究,从情景出发构建了具有普适性的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差异的多维表达框架,提出了灾害风险时空差异评估技术框架,所提理论和方法可供后续应用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的一个潜在发展方向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由于自然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及数据资料的不完备性,人们不可能精确估计任何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概率值估不准"是现有超越概率风险区划图的致命弱点.简要回顾了针对这一问题已进行的提高估计精度和进行模糊风险计算的有关研究,并将模糊风险研究引入风险区划图的编制,给出了自然灾害软风险区划图的定义和一个初步的样式.讨论了这种风险图在体现风险值估不准方面,以及在为用户提供更多风险信息,为决策者提供调整余地等方面的优点.研究结果表明,软风险区划图是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的一个潜在发展方向.为推进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然灾害风险的行为主体特性与时间尺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文章认为:要正确理解灾害风险的概念内涵,首先必须深刻认识灾害风险的行为主体特性,即,自然灾害风险是相对于行为主体——人类及其社会经济活动而言的;灾害风险依赖风险载体某种“价值”的存在而存在;灾害风险随人类某种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变化而变化。文章还认为:时间尺度问题,尽管比较复杂,但却是深刻认识、正确评价和有效管理灾害风险所必须澄清的基本问题,灾害风险中的时间尺度可通过如下几方面加以理解和认识,即,不同类别的风险载体具有不同的灾害风险有效时间尺度;不同种类的灾害风险具有不同的时间尺度特性;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同类灾害风险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