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导言 U~(230)、U~(235)、U~(234)是属于天然铀和锕系系列中的三个长寿命的同位素。在放射系列中,U~(238)(T_(1/2)=4.51×10~9年)和U~(234)(T_(1/2)=2.48×10~5年)被Th~(234)(T_(1/2)=24.1天)和P_(?)~(234)(T_(1/2)=1.18分)分隔开。 近几年,科学工作者已经研究了U~(238)和U~(234)在海水和江河水、珊瑚、暗礁和深海沉积物中的异常行为,但对海岸沉积物,特别对印度沿海海岸的沉积物研究得很少。  相似文献   

2.
对任何一种核裂变技术来说,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消耗,或者是说要准备浓缩的铀燃料。铀有两种同位素,即普通的非裂变的 U~(238)和裂变的 U~(235)。为了适用于反应堆,必须提供一种燃料,其 U~(235)的含量至少是3%,而天然铀样品中 U~(235)的含量仅为0.7%。为了浓缩 U~(235),就需要将两种铀同位素加以分离。在这样的情况下,化学手段一般是不行的,因为  相似文献   

3.
1972年6月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很有意义的现象。他们在加蓬矿区天然铀矿石的一批样品中发现 U~(235)的含量偏离其正常值很大。到目前为止,地球各地区所有采集的铀同位素分析样品中 U~(235)的平均含量是0.72%,其偏离值  相似文献   

4.
铀是放射性元素。它的一些同位素可以作为核燃料,另一些同位素往往可以作为某些地质作用的指示剂,所以研究天然铀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变化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U~(238)、U~(235)、U~(234)和U~(233)是铀的天然同位素,在自然界常常有比较稳定的组成。它们之间的重量比一般为:U~(235)/U~(238)≈0.7205;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存在的铀有三个长寿命同位素:U~(238)、U~(235)、和 U~(234)。在地质环境中 U~(235)/U~(238)的比值保持恒定;而 U~(234)/U~(238)的比值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或称为母体与子体放射性失去平衡,在地质环境中,铀具有两种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价态,即 U~( 4)和 U~( 6)。  相似文献   

6.
一、裂变废液从何而来在原子反应堆内,核燃料铀-235(U~(235))或铀-238(U~(238))、铀-233(U~(233))、钚-239(Pu~(239))受中子轰击产生可控的裂变链反应,从而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应用裂变所释放的大量能量。核裂变的结果产生几百种半衰期长短不同的放射性裂变产物,其中有些裂变产物如氙-135(Xe~(135))、钐-149,151(Sm~(149,151))、钆-155,157(Gd~(155,157))、铯-133,135(Cs~(133,135))、镉-113(Cd~(113))等,对中子的俘获截面很大,这样就会影响反应堆的正常运转,因此经一定时间后,就必须及时将铀棒进行化学处理,将裂变产物分离出来,使核燃料能继续循环使用。随核动力事业的迅速发展,热铀后处理工厂及有关生产和科研部门产生的不同水平的裂变废液日益增多。对于低放裂变废液如果冷却时间为三个月(即将从反应堆中取出的裂变废液放置三  相似文献   

7.
U、Th的地球化学对于地球的热总量分析、U-Th-Pb年龄测定和矿床成因研究都非常重要,而且由于~(238)U~(232)Th的放射性子体之间的不平衡,还可对岩浆产生过程中所发生的作用提供限制。我们实验研究了2×10~8Pa、750℃、Ni-NiO缓冲剂氧逸度条件下合成花岗质熔体与HCl、HF、CO_2含量不同的含水流体之间的U、Th分配。如果H_20是存在的唯一挥发组分,则U、Th的分配系数K_D~(f/M)都很低,但随流体中氟化物浓度的增高而显著增高,这说明流体中形成了氟化物配合物。另一方面,氯化物和CO_2只与U形成配合物,不与Th形成配合物。这些结果解释了热液型U、Th矿床的成因、岩浆形成过程中U与Th的分离以及麻粒岩相岩石中U比Th贫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 在ⅣB 群、ⅢAB 群和异常群铁陨石中,发现了~(107)Ag/~(109)Ag 比值的异常。过量的~(107)Ag(~(107)Ag~#)据推断是早期太阳系中~(107)Pd 衰变的结果。在高 Pd/Ag 比值和低 Ag 含量的样品中,Kaiser 和Wasserburg(1933)发现了过量的~(109)Ag。他们推断这些陨石中的~(109)Ag 是在极强的太阳耀斑的持续阶段中行星表面附近的~(108)Pd 受次级中子辐射的结果。这种粒子辐射必定持续到小行星体形成之后。~(107)Pd 可能是来源于银河系核合成的晚期阶段,或者是早期行星形成之前即太阳为金牛 T 型变星阶段时在太阳系内的局部产物。在最近的研究中,为了确定  相似文献   

9.
以前对亚美尼亚铜钼矿床的矿石中钯和铂的分布曾作过研究。很有意义的是在该矿石中发现有稀少的铂族元素——锇。锇在这里是由于长寿命同位素 Re~(187)放射性衰变而形成的:Re_(75)~(187)→Os_(75)~(187) β粒子,半衰期为4.3×10~(10)年。因此可以设想,锇能在主要富铼的矿物——辉钼矿中富集。作者曾研究了赞格祖尔铜钼矿床中含铼  相似文献   

10.
谢拉佩尼亚布兰卡矿区是与火山岩有关的铀矿床的良好实例,在这里火山岩既被认为是铀的源岩,又被看成是铀沉淀的主岩。矿化主要产在新生代火山岩堆的下部单元,即上覆于中生代钙质基底的诺帕尔流纹岩和埃斯库阿德拉流纹岩中。现已划分出三种矿化成因类型:(1)热液型,如诺帕尔1号矿床。岩石的原生矿化(观察到沥青铀矿-黄铁矿组合的残迹)及与其伴生的高岭石化,均与热液流体在角砾岩和断层系内的循环有关。现代矿化主要由U~(+6)矿物(硅钙铀矿,水硅钾铀矿等)所组成,这些矿物是在氧化条件下晚期形成的;(2)浅生-喷气混合型,如拉斯玛格丽塔斯矿床。U-Mo矿物的沉淀是由于富U的氧化地下水在构造谷中与富含H_2S的还原流体混合造成的;(3)浅成型,如普埃托3号矿床。U~(6+)矿化(硅钙铀矿)位于两个不透水的岩层之间,呈卷状。U~(6+)硅酸盐以及高岭石和石英的沉淀,是由于低温下溶液中SiO_2的富集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本区珍珠岩矿床主要产于中生代Ⅲ、Ⅳ旋回初始期和复活期的火山岩中,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扩张阶段,是“陆壳改造型”岩浆强烈分异的产物,矿床类型可分为牛台式和白水洋式。珍珠岩具有异常高的δ~(18)O值,它取决于低温时水—岩同位素交换反应。珍珠岩中Cs矿化十分显著。珍珠岩水的结构种及含量是决定膨胀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 导言~(10)Be,是一种宇宙成因核,是通过宇宙射线与上层大气作用形成的。其主要核反应为~(14)N(P,X)~(10)Be 和~(16)O(P,X)~(10)Be。~(10)Be 是β~-发射体,半衰期为1.5×10~6年。大气中产生的~(10)Be,是通过各种途径(主要是通过降雨)而沉积在地球表面上。目前已测定各种地球物质中~(10)Be 的含量极低,约为10~4—10~9原子数/克,估算的全球平均产生速率为2.1×10~(-2)原子/厘米~2·秒。自从1956年 Arnold 第一次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  相似文献   

13.
佟瑞鹏  杨校毅  张磊  程蒙召 《环境科学》2017,38(10):4228-4235
为评价居民经手口途径暴露于被PAHs污染室外土壤和室内灰尘颗粒的致癌风险以及与之相关各个参数的重要程度,本文构建了经手口途径暴露于这两种颗粒物的概率风险模型,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评价了居民的致癌风险,探究了主要的风险来源及关键的暴露参数.结果表明,幼儿、儿童和青少年所承受的风险较大;婴儿、成年人和老年人较小.婴儿致癌风险超过10~(-6)的概率为2%左右;幼儿和青少年超过10~(-6)的概率在5%左右,但不超过10~(-4);儿童超过10~(-6)的概率在15%左右,有0.1%左右的概率超过10~(-4);成年人和老年人超过10~(-6)的概率分别在1%和0.1%左右.室内灰尘颗粒是主要的风险来源,占91%左右;室内硬表面灰尘是室内致癌风险的主要来源,占65%左右.与致癌风险相关性最大的因素为:手口途径发生的频次(FQ)、灰尘颗粒中PAHs的等效斜率(PEFj)、灰尘在室内硬表面的含量(DSLHS)、颗粒物从手掌皮肤表面到口腔的转移率(SE)和灰尘在室内软表面的含量(DSLSS).  相似文献   

14.
本文目的在于讨论一些与热液矿床成因有直接关系的流体动力学方面的问题,这些矿床是在漫长的时间中(大约为10~4—10~5年)由热水溶液通过地壳局部部位进行富集形成的。热液矿床便成为液体流——Q体系的遗留痕迹。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二种热液成矿方式和一个实例: 一、热流体注入到干的透渗环境中 这种成矿方式是与火成——热液说的矿石成因概念是一致的。在花岗岩浆结晶的过程中释放出的金属卤水溶液是成周期性地沿可渗透带注入到围岩中,并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近代核模型都预言存在一个质子数110至114、中子数为184的新的较稳定区。因此,合成和研究周期系中每一新元素的放射特性对于证实存在超重元素的假说具有决定意义。 已知元素中最重的是196号。这一元素的质量数为259的同位素,初次是用~(54)Cr加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近代核模型部预言存在一个质子数110至114、中子数为184的新的较稳定区。因此,合成和研究周期系中每一新元素的放射特性对于证实存在超重元素的假说具有决定意义。 已知元素中最重的是106号。这一元素的质量数为259的同位素,初次是用~(54)Cr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重庆市生活垃圾焚烧废气排放颗粒物的组分情况,采集了重庆市两家典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废气颗粒物滤膜样品,分析了化学组分。结果表明,重庆市生活垃圾焚烧废气颗粒物PM_(10)源和PM_(2.5)源组分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SO_4~(2-)质量分数偏高,OC、EC的质量分数均超过10%,SO_4~(2-)的质量分数为3.22%~18.5%,S、K、NH_4~+、Ca~(2+)含量均超过1%。PM_(2.5)源中Cl~-含量高达3.92%~11.9%。研究结果与其他城市垃圾焚烧排放颗粒物的PM_(2.5)源及PM_(10)源组分特征差异性不大,PM_(10)源组分中K、Cl~-、SO_4~(2-)、OC的含量偏高,分别为1.16%、5.42%、11.2%、30.3%;PM_(2.5)源组分中Cl-、SO_4~(2-)和OC的含量偏高,分别为7.70%、6.99%、29.0%。  相似文献   

18.
目前痕量元素的鉴定与测量广泛采用中子活化分析和X-射线荧光分析等方法。可是对于铅来说,中子活化和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较低,我们采用一种“重离子活化”——“α活性测量”的方法,比较满意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重离子活化法的要点是:采用重离子轰击铅的合成反应,即用碳离子轰击铅,生成复合核镭;然后测量生成核的子体氡的特征α射线,以确定痕量铅的含量。实践表明,此法测量铅的极限灵敏度可以达到10~(-8)—10~(-9)克。  相似文献   

19.
铬铁矿矿床成因观点发展史 铬铁矿矿床生成问题的观点形成之历史可以有条件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铬铁矿研究的第一阶段(十九世纪后半段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第一个铬铁矿成因的假说是铬铁矿的生成与超基性岩的蛇纹石化过程相关(Groddeck A.V.,1879)。弗格特指出(Vogt L.,1894)铬铁矿见于完全没变的岩石中,并且提出关于它的岩浆起源说。鲍  相似文献   

20.
<正> 卟啉(Porphyrin)试剂是一种超灵敏光度试剂,其摩尔吸光系数常为(2-6)×10~5,有的已高达10~8,在灵敏度方面可与原子吸收法、中子活化法媲美,近年来在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见表1),本文将应用中的有关问题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