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发光细菌法监测河流水质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发光细菌法对淮阴市河流水样的毒性进行监测,并以毒性较为稳定的HgCl2作参比毒物,使此法所测得的毒性 定量化。据水质毒性分级标准,对水样毒性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参照水质的理化因子,可以看出,该方法测出的水质毒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水质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2.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刍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对现有的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模式作了评述,从各种污染物对生物毒性作用分析,各种综合评价模式均存在着不合理性。本文考虑了生物毒性和污染物之间的联合作用,提出了海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初步模式,并以大连湾,锦州湾为例计算并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3.
生物毒性检测在水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建英  赵春桃  魏东斌 《环境科学》2014,35(10):3991-3997
水质安全不仅关乎生态系统的健康,更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借助水质标准浓度限值的传统方法评价水质安全存在一定不足,生物毒性测试能直观反映水体中所有共存污染物的综合毒性特征,已逐渐发展成为水质安全评价的重要补充.在大量文献资料调研、整理的基础上,首先从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出发,总结了常用的致死毒性、遗传毒性、内分泌干扰性等效应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其次,讨论了水质毒性评价中常用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和相应的毒性评价指标;最后,归纳总结了基于生物毒性测试的水质安全评价方法,包括潜在毒性法、毒性单位分级评价法、潜在生态毒性效应指数法、基于成组生物毒性测试的水质安全评价等,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本文既系统梳理了毒性测试在水质安全评价领域的研究进展,也为该领域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使用发芽方法研究Cd^2+、Zn^2+对油菜和小麦的植物生理毒性,结果表明:油菜比小麦敏感,Cd^2+的生理毒性〉Zn^2+的生理毒性〉NaCl的生理毒性。建议在重金属和盐的生理评价和生物监测中使用发芽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学品的日益增多和广泛使用,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工业化学品的风险评价问题,对环境管理至为重要,国家环保局及国内的工业企业正在讨论有关化学品毒性的控制问题。该文讨论了化学品风险评价的常用术语及基本程序,对生态毒性在评价中的地位特别予以强调,并提出了与其相关的评价程序,即理化参数分析;毒性扫描;亚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或微生态系统试验。  相似文献   

6.
废水毒性鉴别评价是1984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目的是快速,简便地鉴别引起毒性的化学物质。包括毒物的分离,浓缩,样品分级,仪器分析,毒性追踪,相关性等技术,本方法分三个阶段:毒物特征,毒物鉴别、毒物确证。  相似文献   

7.
针对沈阳市主要工业行业的40多种重点固体废物,开展了生物急性毒性和生物遗传毒性的初筛鉴别和分类评价.急性毒性鉴别将小白鼠法与发光细菌法相结合,进行毒性等级划分.遗传毒性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进行毒性筛选和等级划分.最后,综合各毒性鉴别结果进行工业固体废物生物毒性的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8.
从试验周期、剂量和控制水平三方面探讨了农药生态毒性试验的设计思路以及试验结果与安全性评价的衔接.按照试验持续的时间,农药生态毒性试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种类型.由于实际当中农药的急性和慢性毒害往往同时存在,相应地,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亦需要同时进行.农药生态毒性试验在选择剂量时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田间污染水平.两种设计的评价方法也不相同.室内试验、半田间试验和田间试验构成农药生态毒性试验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沈阳西部污水生物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晓东 《环境保护科学》1994,20(4):40-42,61
本文应用生物毒性研究方法对沈阳西部工业污水排放系统的卫工、肇工渠及细河水体进行了生物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监测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其工业混合排放水体具有很高的生物毒性.该污水的毒性将直接危害污水处理厂的微生物群落和受纳河流的水生生物,并对其区域人群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采用生物毒性控制指标,对上游工业污染源排水进行总毒性的监控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于1992年开始在青岛胶州湾西海岸采集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并进行实验室的长期驯化培养,在实验室内以4-6d的蚴虾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比较了黑褐新糠虾和美国一种标准毒性测试实验生物巴西拟糠虾的分类学地位、地理分布和形态,以及标准毒物的敏感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将黑褐新糠虾作为我国的一种标准毒性测试的实验生物,并将该该方法应用于钻井液及其添加剂的毒性评价,本文将报道以上研究结果及该方法在几种钻井液及添加剂中的毒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水体与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价(TIE)技术是近些年来环境科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秀丽线虫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环境毒物评价与毒理学研究的模式动物。在综述中,总结了利用秀丽线虫进行工业废水毒物鉴别与毒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秀丽线虫应用于TIE技术的优势以及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秀丽线虫在TIE技术中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毒性鉴别评估(TIE)在沉积物毒性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沉积物毒性评估是水污染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键性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可靠的沉积物毒性评估方法,对于科学设计疏浚方案、安全高效管理疏浚工程、阐明沉积物毒性与特定污染排放物的联系以及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等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简要回顾了沉积物毒性评估方法的发展历程,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环保局最新修订的毒性鉴别评估程序(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的试验方法、主要过程和受试生物的选取。并结合我国沉积物毒性评价的现状,分析了TIE方法的优点与不足,重点指出TIE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目前,TIE在我国沉积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希望通过文章的介绍可以促进这种方法在我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TIE)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toxicant(s) in industrial effluents.In the current study,the authors have attempted to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the model organism,Caenorhabditis elegans,with the virtues of the TIE technique,to evaluate and identify the toxicity on aging from a paper recycling mill effluen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ly the toxicities from mixed cellulose (MC) filtration and EDTA treatment are similar to the baseline aging toxicity,suggesting ...  相似文献   

14.
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TIE)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toxicant(s) in industrial e uents.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authors have attempted to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the model organism, Caenorhabditis elegans, with the virtues of the TIE technique, to evaluate and identify the toxicity on aging from a paper recycling mill e u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ly the toxicities from mixed cellulose (MC) filtration and EDTA treatment are similar to the baseline aging toxicity, suggesting that the suspect toxicants inducing aging toxicity may largely be the heavy metal substances in this industrial e uent. Examination of the accumulation of intestinal autofluorescence in adult animals further confirms that the short lifespans are actually due to accelerated aging. In addition, exposure to fractions of EDTA manipulations cannot result in severe defects of reproduction and locomotion behaviors in C. elegans. Moreover, high levels of Ca, Al, and Fe in the e uent may account for the severe toxicity on aging of exposed nematodes, by TIE assay. The study here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risk and identifying toxicant(s) from the industrial e uent using C. elegans.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某化工厂废水设施的进、出水经Daphnia magna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废水在处理前、后均显示毒性。采用毒性鉴别评价(TIE,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的试验程序,对处理系统的进、出水进行了关键毒物的鉴别和评价。发现进水中存在的关键毒物为金属铜离子,而出水中存在的关键毒物为氨。该厂原废水毒性已基本被去除,毒性去除率为99.93%。因此,在该厂废水处理过程中金属离子尤其是铜离子已基本被去除,而氨在废水处理中的去除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制革废水和印染废水的综合毒性评估及鉴别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利  陈文艳  万玉山  郑国娟  赵远  蔡强 《环境科学》2015,36(7):2604-2609
研究采用成组生物毒性试验(发光菌急性毒性、斑马鱼幼鱼急性毒性,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和小球藻急性毒性),结合理化指标,通过毒性单位、平均毒性(average toxicity,Av Tx)、毒性指数(toxic print,Tx Pr)、最敏感的测试(most sensitive test,MST)和潜在毒性效应指数(potential ecotoxic effects probe,PEEP)对不同工艺阶段印染及制革废水进行毒性削减评估.结果表明PEEP能兼顾废水排放量与毒性效应,更为客观地表征了废水综合毒性,PEEP评价结果显示制革废水和印染废水的毒性削减率分别达到36.8%和23.2%.最后,以发光菌作为受试生物,采用毒性鉴别评估(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技术,对印染废水进行毒性鉴别.结果表明,印染废水中主要的致毒物质为非极性有机污染,其次为可滤性化合物,然后是重金属、氧化性物质以及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运用发光细菌法对炼焦煤气厂废水进行毒性强度评估,并且对污染物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进行剂量──毒性效应关系评估。  相似文献   

18.
石化乙烯工业废水中关键毒性物质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旦宇  荣宏伟 《环境工程》2012,30(4):101-104
借鉴美国环保署制定的毒性物质鉴别评价技术(TIE),直接从企业生产的工艺出发,结合废水的主要水质指标对某石化厂乙烯工业废水进行毒性鉴别试验,发现废水中的苯和硫化物对大型蚤具有明显的致死性,其中苯是废水中的关键毒物。所取废水对测试生物大型蚤的24 h-LC50均值为53.68%,其中主要致毒物质苯的含量大约30 mg/L。  相似文献   

19.
利用模式动物线虫追踪造纸厂废水中酸碱类毒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毒性鉴别评价技术TIE程序中引入模式动物线虫,并通过寿命、半数致死天数、生殖速度、生殖能力、身体运动行为等指标进行造纸厂工业废水中酸碱类毒物的毒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线虫生命周期的影响程度上:2号>4号>1号>3号,对世代时间的影响程度上:2号>1号>3号?4号,对产卵数目与头部摆动频率的影响效应相当:1号?2号>3号?4号,对身体弯曲次数的影响程度上:1号?2号>3号>4号,且2号水样对线虫所有指标皆呈极显著性影响(p<0.01)。因此,造纸废水中的易受酸性影响的碱类毒物毒性相对最强,而易受碱性影响的酸类毒物以及颗粒状毒物只是对线虫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或者影响某一特定的方面。该研究策略有效地对造纸厂工业废水中的酸碱性毒物的生态毒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We used 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TIE) method to confirm the combinational e ects of identified toxic metals in a paper recycling mill e uent in inducing the decreased lifespan in nematod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Exposure to Ca + Al caused more severely decreased lifespan than that exposed to Ca, or Al; and exposure to Ca + Fe induced more severely decreased lifespan than that exposed to Ca, or Fe. Exposure to Ca+Al+Fe caused more severely decreased lifespan than that exposed to Ca, or Ca+Fe. Moreover, the baseline toxicity on lifespan was doubled by doubl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bined metals (Ca+Al+Fe) in spiking test in original e uent (oe), and lifespan defects in oe+Ca+Al+Fe exposed nematodes were more severe than that in Ca+Al+Fe exposed nematode. Therefore, Ca+Al+Fe exposure may largely explain the formation of decreased lifespan induced by the examined industrial e uent. Furthermore, the observed reduction of lifespan induc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level of Ca with other metals may be at least partially independent of the insulin-like path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