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大气臭氧层是维持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地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故而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近年来,人们发现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氟利昂、有机溴化物和氧化亚氮的增加,使得平流层中的臭氧逐渐减少,从而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通关注。联合国有关组织和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这一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综述了大气臭氧层破坏的机制;臭氧层耗损的现状及趋势;臭氧层破坏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包括对人类、动植物和全球气候的影响;以及正在采取或将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的科学研究显示,英国和北欧上空的臭氧层明显减少。平流层臭氧考察组的第四个报告(1991年平流层臭氧)证实了今年早些时候科学家们的论断:现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臭氧层在2、3月份已达到每10年耗损8%;报告还预计了将来更为显著的损失。报告也注意到,破坏臭氧的氯的大气浓度很可能持续增高,至少会持续到本世纪末。氯来源于仍广泛用于制冷和空调的氟氯烃和用作溶剂的甲基氯仿之类的化学  相似文献   

3.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4月13日消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彩虹电子集团公司彩色显象管总厂成功地淘汰了大量的消耗臭氧层物质,成绩斐然,受到表彰。2004年4月13日星期二晚在华盛顿召开的颁奖仪式暨晚宴上,美国环境保护局授予彩虹彩色显象管总厂高级工程师兼项目主管马明清先生”2004年平流层臭氧层保护个人奖”.以表彰他对环保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臭氧层是指距地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被誉为"地球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但随着制冷剂、发泡剂、喷射剂等化学制品被大量使用,这些制品中含有的大量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对臭氧层造成了破坏,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给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种的生存带来威胁。削减消耗臭氧层物质已成国际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5.
据俄通社消息,俄罗斯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修复与保护地球臭氧层的新方法。俄科学院普通物理所实验室主任科索伊目前表示,俄国防工业部门发明一种强微波技术,并准备将其用于生态保护。科索伊说,科学院普通物理所研究出的方法是用强微波束刺激对流层放电,并清除破坏臭氧层的污染物,下诺夫哥德市应用物理所研究出的是用微波来刺激平流层,促使臭氧的产生,以补充臭氧层臭氧的不足。据科索伊说,新方法耗能不大,并且比较经济。目前,试验还在实验室中进行,以后将要到大气层去进行。俄科学家研究出保护臭氧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保护臭氧层     
1988年10月7日至26日在荷兰海牙召开了四次关于臭氧层保护的重要国际会议。 第一次会议是对平流层臭氧层耗损现状的科学评议;第二次是关于耗损臭氧层的化学品的代用品以及备选技术的专题讨论会;第三次是关于生产、进口和出口臭氧损耗物质的数据的协调会议;第四次是为预期在1989年初为全面实施蒙特利尔议定书做准备的法律专家会议。  相似文献   

7.
谢石 《世界环境》2012,(6):57-59
在距离地球表面15—50公里的高空平流层,有一层包围在地球外围空间的臭氧层。由于具有吸收太阳辐射的绝大部分有害紫外线的功能,臭氧层对保护人体和其他生物免遭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短波辐射的照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因此被亲切地称为“地球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8.
谢飞 《世界环境》2000,(4):46-48
保护臭氧层、拯救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已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目前有关保护平流层臭氧层的国际公约 /议定书有:   ( 1)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85年);   ( 2)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7年);   ( 3) 《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 1990年);   ( 4) 《蒙特利尔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 1997年);   ( 5) 《蒙特利尔议定书》北京修正案( 1999年)。   截止到 2000年 7月 31日,世界各国加入上述 5个国际公约 /议定书的状况及时间如下表: 序号 1.2.3.4.5.6.7.8.9.10…  相似文献   

9.
人们知道,地球是被一层厚厚的大气所包围。通常根据大气中温度随高度垂直分布的特征,可分为对流层和平流层。对流层是靠地面最近的一层,它的厚度因纬度、季节和其他条件不同而异,在赤道地区约18公里,而到两极则只有约8公里。对流层的上面是平流层,其范围从对流层顶到距地面50公里之间。平流层上部则有一个臭氧浓度很高的臭氧层。臭氧是氧元素的一  相似文献   

10.
宁阁 《环境》2005,(1):86-86
据了解,在家用空调行业,目前普遍使用的制冷剂是氟利昂(R22),这种制冷剂的大量使用破坏了高空臭氧层,从而导致全球变暖,而臭氧层的逐日稀薄使得紫外线“冲破围城”直射地球。紫外线的直射将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病毒性疾病(如麻疹、疱疹)、皮肤癌、白内障的发病机率。据分析,平流层臭氧每减少1%,因白内障而失明的人数就将增/加1.5万人。此外,番茄、土豆、甜菜等农作物将减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臭氧衰竭比原先预料的更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蒙特利尔议定书”和“大气清洁法案”要求2000年要完全清除致臭氧衰竭物质——氯氟烃(CFCs)的生产和使用。目前,世界各地积极开发CFCs的替代物,以加速转换。虽然已开发的氧氯氟烃(HCFCs)、氢氟烃(HFCs)等替代物与CFCs相比还有一定缺点,但最终一定会实现替代转换。  相似文献   

12.
对沈阳市区环境空气中的臭氧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利用沈阳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分别分析了沈阳城市中心区和城市边缘区臭氧的污染情况以及臭氧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并总结了臭氧与其他污染物的季节性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臭氧发生器应用技术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臭氧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臭氧发生器应用现状及其处理技术的进展,强调了高效臭氧发生器在废水处理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臭氧对蚕豆急性伤害的研究,描述了蚕豆遭受臭氧急性伤害的反应症状,并阐明蚕豆叶片叶绿素a的变化对蚕豆受害程度的表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催化分解法处理臭氧尾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活性炭和γ -Al2 O3 为载体制备出负载锰和铜氧化物的用于臭氧尾气处理的催化剂 ,并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分解臭氧尾气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活性炭负载锰和铜氧化物的催化剂的性能最好 ,1g催化剂在臭氧初始浓度为2 .5 g/m3 ,反应时间为 0 .0 36s条件下 ,其对臭氧的分解率可达 97.2 %。在相同臭氧初始浓度 ,反应时间为 0 .1s条件下 ,1g催化剂可以连续运转达 98h ,处理臭氧总量为 8.8g ,且湿度对其催化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张建磊  乐群  束炯 《环境科技》2007,20(3):43-45
将基于统计学理论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方法试用于臭氧浓度时间序列预测.首先利用臭氧浓度时间序列资料重构了该混沌动力系统的相空间,然后沿着系统演化的相轨道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了臭氧浓度短时预测模型,并用上海市淀山湖站的臭氧观测资料做了提前1~8 h和提前24 h预报试验,结果显示这一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臭氧浓度演化轨迹,提前1~8 h的预测精度均超过90%,提前24 h预报精度亦都在68%以上,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8年7月-2009年6月烟台市11个子站的大气臭氧自动连续监测数据,时臭氧浓度的区域分布、季节变化、日变化、与二氧化氮浓度相关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郊区臭氧浓度高于市中心区;②臭氧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其大小依次排排列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③臭氧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一般在午后浓度较高。夜晚较低,早晨...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光化学污染机理与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大气光化学机理和规律的研究是进行光化学模拟和对城市大气光化学污染进行综合控制的基础。主要从污染源、化学反应机理、输送扩散和沉降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外有着光化学污染机理和规律的研究。着重从O3生成潜势出发,分析了对流层中O3与其前体物之间的指出应当在竣 监测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城市的光化学机理,以利于O3控制对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超声-臭氧氧化处理硝基苯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实验装置上对超声-臭氧氧化处理硝基苯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反应时间,臭氧通入量、超声功率等因素对硝基苯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辐射可以在臭氧氧化过程中起加速反应的作用,而且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加速反应的能力增强;废水初始pH值为11时硝基苯去除效果最佳;随着臭氧通入量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硝基苯去除率不断增大;超声-臭氧处理硝基苯废水过程中硝基苯的降解规律为表现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城郊臭氧浓度变化分析及模拟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上海市普陀、南汇、淀山湖3个臭氧观测站2005年的臭氧小时观测资料,首先对市区和郊区的大气臭氧浓度的污染特征和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郊区的臭氧浓度和污染水平高于市区,且臭氧浓度日变化在市区呈现明显的双峰现象,而郊区则是单峰型变化规律。然后运用基于统计学理论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方法对3个站的日(24h)平均和白日(12h)平均以及日最大值臭氧浓度进行预测,得到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