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林  卢金锁 《环境科学》2017,38(9):3937-3943
砷(As)、锑(Sb)污染是世界范围内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且经常同时存在.微生物在As、Sb的氧化还原和迁移转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s和Sb作为同族元素,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和相关的微生物氧化还原机制.然而,砷还原菌株对As、Sb迁移转化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在As、Sb共存的土壤中.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含有ars C基因的砷还原菌株Pantoea sp.IMH对土壤中As、Sb的氧化还原和迁移转化.除了接种活细胞的活菌体系和非生物对照组,同时,考虑到自然界中细菌死亡裂解过程,还做了失活死细胞的死菌体系.结果表明,在活菌体系中,溶解态As(Ⅴ)有72.7μg·L~(-1)转化为As(Ⅲ),364.8μg·L~(-1)的溶解态的Sb(Ⅴ)没有还原,表明ars C介导的砷还原菌不能还原Sb(Ⅴ).在死菌体系中,总砷和总锑的含量分别为506.8μg·L~(-1)、821.1μg·L~(-1),是活菌体系(As=155.2μg·L~(-1);Sb=364.8μg·L~(-1))和非生物对照组中(As=57.6μg·L~(-1);Sb=271.1μg·L~(-1))砷锑含量的4倍左右.这可能是死菌体释放的胞内物质促进了砷锑的释放,3个体系中总砷和总锑释放量均显著性相关(P0.05).本研究进一步阐释了微生物对土壤中As和Sb迁移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序言以快速高灵敏度测定天然水中1μg/升级的极微量砷(Ⅲ、Ⅴ)为目的,作者之一曾着眼于氢氧化物共沉淀浮选法,研究过利用氢氧化铁(Ⅲ)—表面活性剂—空气体系分离水中的砷,以还原气化原子吸收分析法进行测定,并应用于江湖、地下水和海水试样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催化极谱法测定地面水中锑(Ⅲ)和锑(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废水和地面水中锑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极谱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和催化波测定法等。催化极谱的检出浓度可达10~(-7)~10~(-9)mol。本文以锑(Ⅲ)—草酸铵—硒(Ⅳ)体系为催化极谱底液,并用亚硫酸钠还原锑(Ⅴ)成锑(Ⅲ),二次测定对锑进行形态分析。在0.16N硫酸—0.03mol草酸铵—0.2mol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硫酸盐还原菌(SRB)同时去除废水中砷和锑的可行性以及去除过程中两种元素有无相互影响,我们设置了对照组、砷处理组、锑处理组、砷和锑处理组,并分析和比较了SRB在不同分组的生长差异及砷和锑去除率的异同等.结果 表明,SRB可去除95%以上的总锑(Sb(T)),但对同一条件下、同样初始浓度的总砷(As(T)),去除...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砷(Ⅲ)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碘化钾生成碘的反应与鲁米偌──碘的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采用静态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砷(Ⅲ)。化学发光强度与砷(Ⅲ)浓度在2.0-10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8.0×10-10g/ml,测定10μg/L砷,相对标准偏差为1.1%。用生成氢化砷气体的办法分离干扰离子,并用于天然水中砷的测定,其回收率为90-102%。  相似文献   

6.
砷锑钼蓝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的微量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星初  朱盈权  鄢建平  丘山 《环境科学》1995,16(3):49-51,43
研究了砷锑钼三元杂多酸的形成条件及其还原产物的光度性质。结果表明:显色体系呈大吸收位于865um处,ε'(865)=2.1×104L·mol(-1)·cm(-1)。在室温下能稳定24h。砷量在0—40μg/10ml遵守比尔定律,r=0.9991。用丘氏定砷器使砷呈AsH3逸出分离。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缝管原子捕集技术结合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水样中的锑(Ⅲ)和锑(Ⅴ),并研究了水样中Sb(Ⅲ)和sb(Ⅴ)在APDC-MIBK体系中的萃取行为。锑的检出限为2.0μg/L,富集倍数可达100倍。  相似文献   

8.
砷锑钼蓝离子缔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一个高灵敏度分光光度测定砷的新方法。其原理是基于在阿拉伯树胶和吐温20混合胶束存在下,砷能与锑钼杂多酸、甲基紫定量形成砷锑钼杂多酸一甲基紫离子缔合物。系统研究了该显色反应的最佳显色条件。研究显示:该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55nm,在室温下可稳定10min,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87×104L/(mol·cm),在0.1μg/mL~1.0μg/mL,1.5μg/mL~3.5μg/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检出限为0.04μg/mL。该方法使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加热,室温下可直接用于分析测定水样及牛黄解毒片中的砷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李朝阳 《环境工程》1990,8(4):41-43,35
本文研究了氢化物—无色散双道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粮食样品中痕量砷、锑的条件,探讨了价态对灵敏度的影响和测定介质的选择,比较了氢化物发生器的效果,现已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砷的检出限为1.2×10~(-9)g,相对标准偏差6.1%。锑的检出限8.4×10~(-9)g,相对标准偏差5.8%。  相似文献   

10.
依据As(Ⅲ)对Cr(Ⅵ)-Fe(phen)_3~(2+)氧化还原反应在酸性条件下的诱导作用,提出了一种测定微量砷的动力学方法.并建立了测定最佳条件:[Cr(Ⅵ)]=3.2×10~(-4)mol/L;[Fe~(2+)]=1.2×10~(-4)mol/L;[phen]/[Fe~(2+)=5.6;pH=1.2;512nm.线性范围为0-3.0μg/ml As(Ⅲ),方法检测限为0.01μg/ml.除S~(2-)外,多数常见离子均有较大允许共存量.用本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微量砷,所得结果满意.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8%—103.3%,变异系数RSD<4.64%.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乳酸、乙醇、糖蜜和米酒作为碳源,研究硫酸盐还原菌在不同碳源中的生长状况及对As和Sb的去除效率。硫酸盐还原菌接种到各碳源培养基后14 d的生长状况显示,硫酸盐还原菌在乳酸中生理活性最佳,在乙醇中也有明显的生理活性,但需要一个较长的启动期,而在糖蜜和米酒中没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当硫酸盐还原菌接种到各碳源培养12 h后加入酸性As(V)和Sb(V)储备液,由于12 h内尚未生成足够的碱度和硫化物来应对酸性储备液冲击,硫酸盐还原菌在所有碳源中均失去生理活性;虽然硫酸盐还原菌已失活且基质中只含有少量硫化物(≤3.62 mg/L),乳酸培养基中总锑和总砷的去除率仍可达到89.7%和65.6%,糖蜜和米酒培养基中总锑去除率达到81.2%和97.3%、总砷去除率为10.0%和17.1%,不过乙醇培养基中砷和锑均没有明显的去除。后以能显著促进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乳酸和乙醇作为碳源,调节培养基初始p H约为7,并接种培养48 h后加入酸性As(V)和Sb(V)储备液,储备液加入前乳酸和乙醇培养基的硫化物质量浓度分别达到70.73 mg/L和18.58 mg/L,储备液加入后细菌仍能继续生长,最终总锑去除率可达97.8%和98.4%,总砷去除率则为27.8%和24.6%。实验结果表明,糖蜜和米酒作为碳源需进一步优化,乙醇则体现出了可替代乳酸的潜在优势;砷和锑的去除效率除了与硫酸盐还原菌活性有关外,也与砷、锑自身的化学性质及反应基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用火焰原子吸收法(FAA)和电热原子吸收法(ETAA)测定岩石和硫化物矿石中μg/g级的锑。FAA法需要把锑以碘化物的形式从稀盐酸溶液中萃取到含有三正辛基氧膦的甲基异丁基酮(MIBK)中,使锑与基体元素分离,然后把萃取物吸喷到空气-乙炔火焰中进行测量。必要时,也可以首先让基体元素铜和铅在氨性介质中随氢氧化铁共沉淀,或者让铅变为硫酸盐与锑分离。ETAA法需要让锑与氢氧化铁共沉淀,再把沉淀溶解于稀硝酸中,与释放剂镍溶液混合,用钨丝原子化器进行ETAA测量。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处理含锑废水及对锑的回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对模拟含锑废水进行处理,锑与水电解产生的氢形成氢化物从溶液中脱除,而后收集并加热分解锑化氢得到金属锑.实验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对Sb(Ⅲ)去除效果较好,p H=4时去除率为76.1%.Sb(Ⅲ)与电解水产生的氢结合形成锑化氢从溶液中逸出是溶液中锑去除的最主要途径(回收率为66.2%),电沉积和吸附也对锑的去除做出少量贡献.Sb(Ⅴ)须预还原为Sb(Ⅲ)再氢化进行去除.试用了铅、石墨、钨这3种电解阴极材料,铅电极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导言用各种分析技术测定处理过的水和天然水中的砷、锑、铋、硒和碲的方法已做过报导(wauchope, 1976; Ohta和Suzuki, 1978; Crecelies, 1978)。这些方法虽然非常灵敏,但是一次只能测定一种元素。本文的目的在于报告一种探索性研究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快速  相似文献   

15.
带菌盐藻对不同形态砷的富集和转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亚  张春华  王淑  申连玉  葛滢 《环境科学》2013,34(11):4257-4265
自然环境中藻和菌多是共生的,藻菌共生体对污染环境修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方法从带菌盐藻中分离鉴定出1株芽胞杆菌(Bacillus solisalsi),并测定了不同浓度的亚砷酸盐[As(Ⅲ)]和砷酸盐[(As(Ⅴ)]胁迫13 d后,带菌盐藻对砷的吸收、吸附、转化情况以及培养液中的砷含量及其形态.结果表明,无菌盐藻对砷的耐性较强,在250μmol·L-1和500μmol·L-1As(Ⅲ)胁迫下,砷含量分别为3.78 g·kg-1和4.56 g·kg-1,但是培养液中的砷含量仅下降7.9%~8.3%,Bacillus solisalsi单独除砷的能力也不强(去除率为6.1%~19.9%).盐藻及其共生菌协同除砷的能力较强,25~100μmol·L-1As(Ⅲ)处理下能吸收0.99~2.79 g·kg-1的砷,25~500μmol·L-1As(Ⅴ)处理下能吸收1.22~3.46 g·kg-1的砷.25~100μmol·L-1As(Ⅲ)和As(Ⅴ)胁迫下砷去除率均在54.3%以上.带菌盐藻可以通过As(Ⅲ)氧化、As(Ⅴ)还原、As(Ⅲ)甲基化和排出胞外等途径降低砷的毒害.  相似文献   

16.
优化并建立了同时测定水中铋和锑的原子荧光光谱法。考察了仪器负高压和灯电流、原子化器高度、载气和屏蔽气流量、介质酸度、硼氢化钾浓度等测定条件对结果的影响。通过优化确定测定条件:负高压260V、灯电流80mA、原子化器高度10mm、载气流量300mL/min、屏蔽气流量700mL/min、酸度5. 0%、硼氢化钾浓度1. 0%。铋和锑标准曲线在0~40μg/L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 9997和0. 9991,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 015和0. 079μg/L,精密度分别为0. 51%~1. 96%和0. 60%~2. 16%,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 0%~98. 5%和86. 0%~92. 0%。  相似文献   

17.
贾利 《环境科学》1993,(1):82-86
本文利用KBH_4的氢化(还原)作用,将酸性样品溶液中砷、锑、铋氢化和将汞离子还原为汞蒸气一同引入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进行发射光谱测定,探讨了水、鱼、螺蚌类肉中As、Sb、Bi和Hg,沉积物样品中As、Sb和Bi的测定方法。As、Sb、Bi检出限为0.01ppm,Hg为0.001ppm。10次测定的RSD%A86.5、Sb6.8、Bi10.9、Hg3.6(5次)。进行多次加际回收试验和标准参考样的测定,得到了好的结果。该方法利用一套标准溶液同时适用于不同类样品的测定,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灵敏度能满足水环境监测(Ⅲ级地面水汞尚不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硫酸盐还原菌(SRB)通过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SO_4~(2-)还原为H_2S,H_2S将Sb(Ⅴ)还原为Sb(Ⅲ),Sb(Ⅲ)再与多余的H_2S反应生成硫化锑沉淀,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锑的目的。本实验研究SRB在连续流动状态下对废水中锑的去除情况。在含锑废水处理过程中,加入活性炭形成生物膜,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33h,并通过测定物理化学变量p H、Eh、OD、SO_4~(2-)、H_2S、HCO_3~-、Sb(V)和Sb(Ⅲ)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连续流动状态下,SRB可以较好的去除废水中的锑,且10 d后含锑废水的去除率达到95.2%。  相似文献   

19.
磁性吸附材料CuFe2O4吸附砷的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Cu(Ⅱ)和Fe(Ⅲ)都对砷有较强的亲和性,制备了同时含有Cu(Ⅱ)和Fe(Ⅲ)的、可用磁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回收的磁性吸附材料CuFe2O4,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及吸附砷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砷的吸附能力与溶液pH有关,在弱酸性及中性条件下,吸附砷的能力最强,而对As(V)的吸附能力比对As(Ⅲ)更强些,在平衡浓度为10μg/L时,其吸附容量可达10mg/g左右,可以很容易地将水中浓度为1~20mg/L的As(V)降到10μg/L以下.实验考察了几种无机阴离子对吸附砷的影响,表明较高浓度(砷浓度的20倍)的硫酸盐对As(Ⅲ)和As(V)的吸附均有一定影响,盐酸盐及磷酸盐则影响不明显;负载的As(V)可较容易地用0.1mol/L NaOH洗脱下来,使吸附剂再生,而As(Ⅲ)则难以洗脱,这与2种价态砷的吸附机理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对夏季与冬季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竺山湾、梅梁湾、贡湖湾和南太湖)上覆水的砷含量及水质参数进行调查,运用多元分析技术分析砷的空间与季节分布特征及其与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部湖区(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湾)水体中总砷(TAs)、砷酸盐[As(Ⅴ)]、亚砷酸盐[As(Ⅲ)]及甲基砷(MMA+DMA)的平均含量(2.58~3.34、1.37~2.34、0.53~0.64和0.16~0.36μg·L-1)均高于南太湖(1.73、1.10、0.31和0.10μg·L-1),显示了砷在太湖北部与南部的空间分布差异.此外,夏季TAs、As(Ⅴ)、As(Ⅲ)和甲基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0、2.06、0.73和0.25μg·L~(-1),均高于冬季(1.78、1.10、0.30和0.17μg·L~(-1)),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因子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总磷(TP)、总铁(TFe)和叶绿素a(Chl-a)是影响太湖水体砷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其中,TP、TFe与太湖水体中TAs和As(Ⅴ)的分布存在显著正相关;Chl-a含量对As(Ⅲ)和甲基砷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推测浮游植物(Chl-a)对砷还原和生物甲基化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