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11月18日,波恩气候变化大会闭幕。大会通过了名为"斐济实施动力"的一系列成果,就《巴黎协定》实施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形成了平衡的谈判文案,进一步明确了2018年促进性对话的组织方式,通过了加速2020年前行动的一系列安排,为《巴黎协定》如期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需要强调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6月宣布将退出《巴黎协定》,虽然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美国作为世界上碳排放最大的国家,其退出无疑为气候谈判带来不确定性,但在法国、澳大利亚发达国家以及印度、中国、南非等新兴发展中大国的推动下,波恩气候变化大会仍在多方面取得了成果,这是此次波恩气候大会最大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2.
康晓 《绿叶》2018,(Z1)
气候变化与北极构成了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共同体。全球变暖消融了北极冰冻圈,融化的海冰不仅加剧了全球海平面上升,而且破坏了北极的生物多样性。中国政府新近发布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政策立场,其中明确写入了通过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应对北极环境改变的挑战,体现了中国北极政策与气候政策的相互融合。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可以成为连接中国与欧盟在北极地区气候合作的纽带,加强二者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绿叶》2016,(2)
正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大会通过了遏止全球暖化的《巴黎协定》,这是继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又一实质性文件。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发出世界向低碳发展转型的清晰信号,虽然并不完美,但它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巴黎协定》是一份什么样的协定?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简  相似文献   

4.
《环境教育》2016,(Z1):18-19
一、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巴黎气候协定》2015年12月12日,19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代表在法国巴黎达成了历史性协议即《巴黎气候协定》,确定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并提出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协定是继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之后,  相似文献   

5.
前沿动态     
<正>国际动态联合国首次气候谈判将在波恩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近日在德国波恩宣布,2010年联合国首次气候变化谈判将于4月在德国波恩举行。迄今已有109个国家就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发表的《哥本哈根协议》向《联合  相似文献   

6.
《绿叶》2016,(1)
气候谈判随着主权国家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发展而转型。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转向"德班平台"阶段,气候谈判中碎片化、扁平化和自愿模式同步发展的三种轨迹也随之改变并出现新的博弈格局。然而,在《巴黎协定》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上存在分歧,发达国家如何筹集资金、资金如何被评估审查等在《巴黎协定》中也有所淡化。未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东升西降",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更有可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国际     
<正>碳排放达到《巴黎协定》目标并非不可能8月初,英国《独立报》一篇文章称,世界将几乎肯定无法实现气温上升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9月17日,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在线发表文章称,达到《巴黎协定》所定的目标并非不可能,但要下更大的减排决心才行。研究人员认为,用更透彻明了的研究方法定期更新人为导致的升温状况,将会帮助各国调整缓解气候变化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正从2015年达成《巴黎协定》之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国际部主任柴麒敏将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称之为3.0时代,中国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柴麒敏表示,中国如何在全球气候治理3.0时代更好发挥引领作用,提升在国际气候事务中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命题,需要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大胆的历史判断。于今年11月在德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相似文献   

9.
美国曾经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但是如今环境议题成为撕裂美国的重要议题。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在环境议题上互相牵制,难以达成共识。最近,美国特朗普总统宣布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就是这种分歧的表现。但当美国1970年代开始环境立法治理污染的时候,美国社会上下和两大党之间高度一致。在此后,因为环境思想上的差异和代际转变,政党斗争、选举体制、利益集团等多方面原因,美国不同政治势力在环境议题上越发分裂。美国在环境议题上的分歧对中国如今解决环境问题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现在我国社会上下一致应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共识很宝贵,应该抓住难得的机遇期,为未来环境治理积极立法,留下宝贵法治遗产。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在环境议题上的利益变得多元,中国应该在环境治理上整合各方面利益,防止中国未来的环保事业被利益集团绑架。最后,中国应该明确环境议题的概念远远大于治理污染,为未来环境事业扩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业:被忽视的气候变化推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未来的12个月很可能是全球在遏制气候变化上的努力的成败关键。明年此时,各国代表将齐聚巴黎,达成旨在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新协议。在此之前,各国政府必须解决彼此在技术和法律问题上的分歧,并对2020年以后他们愿意承诺的减排量作出规定。实际上,这一进程已经展开了。今年10月,欧盟宣布,到2030年其减排目标比1990年的水平下降至少40%;数周后,中美联合发布气候变化声明称,美国计  相似文献   

11.
《绿叶》2008,(5):103-115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政治格局扑朔迷离。美国作为惟一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近年来以国际气候协约哈佛项目为核心,提出全新的"后京都"气候政策模式,以求摆脱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受国际道义谴责的困境,并在气候变化问题的政府谈判中取代欧盟,占据道义制高点,实现国际气候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本文简介了哈佛项目的六大方案。知彼知己,中国参与全球气候谈判应围绕包含历史排放量在内的人均排放量这块基石前行。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21,(5)
正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双方赞赏迄今为止开展的工作,承诺继续共同努力,并与各方一道,推进《巴黎协定》的实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各国国情的基础上,采取强化的气候行动,有效应对气候危机。双方同意建立"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推动两国气候变化合作和多边进程。  相似文献   

13.
正《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是这个月环境界的一件大事,其生效的意义国际社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多年国与国间的争吵终于停止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近200个国家无一国说"不";在法律的框架下所有签署国承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不可撤消"的;应对气候变化从纸上谈兵开始了具体行动;达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承担"多出钱"或"多出力"的区别责任,实现了环境公平和公正。《巴黎协定》最终的通过与中国发出强大的声音不无关系,某种程度上说至关重要。国内科学界、媒体也给予了极大的首肯和点赞,但公众多数对此一知半解或不甚了解,似乎巴黎协定与个人关系不大,也不是一己之力可以解决实现的。这深刻表明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16,(10)
正气候多边合作是中国面对全球治理挑战的新内容。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第一次全面展示气候多边合作的新形象。历次联合国气候大会见证了中国气候多边合作的逐渐成熟。作为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主席出席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并就《巴黎协定》的达成和全球治  相似文献   

15.
《绿叶》2022,(Z1):7-8
<正>1月27日,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论坛(MEF)部长级会议以视频形式举办。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并发言。中方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COP26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包含“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在内的“一揽子”平衡成果,释放了坚持多边主义、强化集体行动的积极信号。为构建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6.
当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中,如何体现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全面、均衡地推进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各要素的进展,各缔约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为缩小各国减排承诺与实现控制温升2℃目标间的差距,2018年将开展"促进性对话",强化各缔约方的承诺和行动,也面临复杂的博弈形势。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理念,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上气候适宜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与"减碳"的双赢,促进各国加强互惠合作,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经济、民生、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多方共赢的局面。加强国际务实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强先进能源产业与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变革、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互惠共赢国际合作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全国碳市场争取2017年启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2015年11月19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介绍了《报告》的有关情况,表明了中国参加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会议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相似文献   

18.
国际     
正世界气象组织呼吁加快执行《巴黎协定》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呼吁各国尽快批准和执行《巴黎协定》,以应对全球持续高温天气、温室气体浓度迅速上升、北极海冰长期性融化等紧迫的气候问题。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纳里斯指出,批准和执行《巴黎协定》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我们的星球正在发出危急信号,我们必须采取行动,迅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缅甸将陆续开发44个水电项目缅甸电力与能源部近日发布消息称,缅甸政府将陆  相似文献   

19.
正G20杭州峰会达成了许多重要的共识,尤其是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取得的突破让世界备受期待。2016年9月4日晚上21:15分,一场美轮美奂、诗情画意的视听盛宴让G20杭州峰会充满了诗意。一切美好来自于努力,习近平在闭幕词中强调"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其中包括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尤为瞩目的是中美两国在峰会期间提交了《巴黎协定》的批准文书。而且在G20公报中各国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20.
《巴黎协定》让更多国家投入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来。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者,我国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跨越。近年来,一些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立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虽然应对气候变化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但仍存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缺位、缺少法律强制力以及上位法缺失导致相关工作进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我国法律体系,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内涵,通过上位法及相应强制力的制定,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