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海洋环境问题较强的涉外属性决定了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适格主体、管辖法院等方面存在特殊的规定,此种特殊规定不宜废除。但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双轨并行的关系造成了海陆交叉污染案件存在适格主体、管辖等争议,且存在两诉协同上的挑战。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限制在地理概念上的海域,这割裂了同一污染行为下陆地与海洋的联系。陆海统筹理念要求打通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以陆海一体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可对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进行陆海一体化调整,以克服陆地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双轨并行造成的协同问题。具体而言,在海陆交叉污染案件中可以损害发生地为判断标准,当损害发生地在海洋时,则以海统陆,属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当损害发生地在陆地时,则以陆统海,属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月29日,收到最高人民法院终审裁定书时,距离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首次针对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已经有半年之久了。该案提起于被称为"环境公益诉讼元年"的2015年8月,官司从中级人民法院打到高级人民法院,最后打到最高人民法院,这才被准许立案。状纸"过关斩将"到了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9月,腾格里沙漠污染被曝光,引起社  相似文献   

3.
要闻     
《环境教育》2015,(Z1):66-67
<正>社会组织可提起环境污染诉讼立案受理难、证据收集难、判决执行难……环保公益诉讼有法可依但有法难依的窘境有望缓解。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社会组织可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可跨行政区划管辖,同一污染环境行为的个人私益诉讼可搭公益诉讼便车。该司法解释6日起施行。《北京晨报》外来物种入侵我国形势严峻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已成为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际上最具威胁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是为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有助于将预防为主环保原则落实于诉讼程序.但在司法实践中,作为核心要素的"重大风险"仍存在内涵模糊、认定主体错位、认定路径不清等认定困境.为此,应逐一做以下完善:通过界定基础对象和划定程度要求,进而明确内涵;矫正认定主体,澄清法院是唯一决定性认定主体,但同时为行政机关和专家辅助认定设计制度渠道;最后,还应适宜地构建具体认定路径.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两会"期间,我关注了政协委员梁从诫"关于尽快建立健全环保公益诉讼制度"的提案。在提案中,他呼吁国家通过立法,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污染破坏环境者提起诉讼的权利。我认为,这是一项对环境保护工作十分有益和及时的建议,它反映了环境法学界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心声。  相似文献   

6.
王尚 《环境教育》2014,(10):30-33
正"只要确实有污染的证据,最终都会获得解决。执法越来越严格,不要失去信心。"——王灿发9月10日,泰州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判赔偿约1.6亿元环境修复费用。据介绍,这是我国历史上环保公益诉讼中赔付额最高的一起案件。案件审理结束时,法院要求6家污染企业在判决生效9个月内赔偿环境修复费用。之后,污染企业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对外公布,该公司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一到秋冬季,"雾霾"便不定时成为人们头顶挥之不去的阴影,空气污染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由环保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以水污染为主,涉及大气污染的不多,其难点在于,大气污染证据难固定,且污染所造成的损失不好确定。本案是一家具有央企背景、同时也是国家重点监控排放废气的企业因空气污染问题,被环保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对污染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诉讼。2015年《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些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一些法律依据,但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范围主要是环境民事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具有公民个人、社会组织所不具有的优势,赋予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对于保护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大多数法治国家的普遍做法。在实践中,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案件已多次出现。然而我国法律对于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却未有明确规定,因而探索建立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康菲溢油事故"作为近年来中国最大的海洋环境污染事故,从原先的事故披露滞后到渔民损失和金额认定,再到2013年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被驳回,让事故的处理举步维艰。2015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康菲石油和中海油为被告,向青岛海事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使渤海湾生态环境恢复到事故发生前的状态。该案的正式受理,标志着海事法院成为我国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重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2月22日,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一起环境污染案,判处污染主要责任人两年六个月有期徒刑,该案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河南省第一起涉及环境污染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标志着河南省在环境公益诉讼案领域的新进展;同时该案也是全国首例涉及跨省固体废物运输的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对当前各地频发的跨省运输、倾倒固废案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保护行政监管领域,如何通过引入和确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有效矫正环保领域的"政府失灵"一直是公益诉讼的热点。随着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已有理论与实践基础,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紧跟改革新动向,在诉权行使、受案范围、诉讼请求的确定等方面加以完善,并加快试点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13.
正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指被告人的污染环境犯罪行为,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失,在对被告人提起刑事诉讼的过程中,由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组织代表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相关民事主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诉讼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我国在立法上将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职权赋予  相似文献   

14.
正山西一家具有央企背景的大企业,因露天堆放百万吨赤泥(赤泥为冶炼氧化铝后的弃渣、具有强腐蚀性)近3年,给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于近日被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该案也是2015年新《环保法》及环境公益诉讼司法解释实施后,山西省首例由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7月16日,一起要求企业立即停止向小区湖泊倾倒建筑垃圾的环境公益诉讼起诉状递交到了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这是新环保法生效之后的北京首起环境公益诉讼。据环保公益组织自然之友介绍,本起环境公益诉讼是由于北京都市芳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北京九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没有办理许可手续的情况下,将建筑垃圾等倾倒至昌平区东小口镇  相似文献   

16.
《绿叶》2016,(1)
2015年12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了对新《环境保护法》生效后第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的终审判决,环保组织胜诉。实践又一次表明,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参与。正如自然之友的创始人梁从诫先生所说"真心实意、身体力行"。这也是我们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第一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着公民宜居权保障困难,传统民法理论对居民环境利益补偿不足,环保组织及检察机关起诉存在弊端等困局。而赋予公民环境公益诉讼起诉资格则有利于弥补其他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弊端,完善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制度。以环境权理论为基础证成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正当性,可以得出环境权能够批驳直接利害关系说,证成公民对环境公益的代表性,实现从"公众共用物的悲剧"到"公众共用物的保护"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维权动态     
毛涛 《环境教育》2010,(8):49-49
<正>1.环境公益诉讼研讨会举行据《检察日报》2010年7月4日报道,山东省即墨市检察院与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近日联手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公益诉讼"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9.
面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这一新型诉讼形式,准确把握其定义和定位至关重要。现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按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私权化路径进行制度构建,其现行定义为特殊私益诉讼,现行定位为环境行政替代工具。这种定义与定位导致其与环境公益诉讼割裂,运行序位上优先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引起国家机关角色错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标的相同,救济和保护的利益均为环境公益,其定义应回归公益诉讼本位;政府在环境公益保护上有着广泛的职权和手段,是环境公共治理的优先主体,仅在少数行政不能的情形下才有借助司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其在定位上应作为环境行政执法的补充机制在有限范围内发挥作用。据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在制度体系上应与既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置于同一诉讼系属统筹立法,在诉讼序位上应让位于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20.
正这是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实施后,我国首例由社会组织提起、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判决的生态破坏类民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此案对今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审理,乃至对今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具有多重示范和启示意义。对草根NGO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资格的科学认可,有利于推动环境公益诉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