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环境污染案件往往会同时触犯刑法和民法,因此不仅需要通过刑罚惩治环境污染犯罪,也需要追究环境侵权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而环境污染后的修复,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本案作为入选2015年度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环境侵权十大典型案例,其在有效解决环境公益诉讼判决履行方面的创新举措,值得借鉴。违规处置2000吨油泥2013年4月,常州市武进区环境保护局12369热线接到群众举报,工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夏季,我国渤海油田发生重大溢油事故,总溢油量达到7070吨,造成周边6200平方公里海域海水被污染。事故后,在油田作业的康菲公司海国家海洋局支付近17亿元洋生态向组定性损害赔偿。这起被国务院调查为中国迄今最严重的海洋生态事故和漏油事故,它所引发的污染治理和诉讼直到今天也没有完结。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1月,甘肃省一家企业的尾矿库泄露,大量尾矿浆冲到西汉水,随后汇入长江上游的支流——嘉陵江,形成一条长度为344公里的污染带,致使周边约十万人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这起横跨三个省的污染事件被定性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虽得到应急处置,但事件之后由此引发的环境公益诉讼也一步步实施起来。十万人饮用水受污2015年11月23日晚,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甘肃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2月底,一份北京市雾霾来源的数据正式出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地的雾霾来源报告也将陆续出来,届时,将为治理雾霾天气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我们在关心室外大气污染问题的同时,也在忧心所居住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2012年,万科房产的"毒地板"就是这样一起涉及室内甲醛超标的事件,涉事的安信"毒地  相似文献   

5.
西淀川公害诉讼案是日本环境公害审判史上首次提出追究工厂和道路污染造成的城市复合性大气污染法律责任的诉讼案。大阪地方法庭在1991年3月29日确认了被告的十家企业排放的烟尘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并命其作出损害赔偿。自从修改“公害健康赔偿法”后,被喻为“被害者的冬季”的状况有所改善,可是汽车尾气与大气污染的因果关系还未被确认,从而使限制道路使用的请求也被搁置一旁。这次判决,也清楚地表明,在复合性污染问题上,被害取证的困难,同时也似乎暗示通往被害者救济的道路是险峻而漫长的。此次上诉的被告中,除阪神工业地带之外,还加上了许多被认为是污染源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企业由于没有形成联合故多分散在跨越行政区域南北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对污染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诉讼。2015年《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些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一些法律依据,但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范围主要是环境民事  相似文献   

7.
杨尚东  朱秀芸 《绿叶》2012,(9):57-63
本文以江苏启东发生的因环境信息不公开,民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为切入口,指明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下,政府若怠于履行环境信息公开的职责,公民为此寻求司法救济,由于在法律制度上对公民申请资格存在严格的限制,诉求很难获得法院的支持,因而有必要建立环境信息公开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环境信息公开的行政公益诉讼内涵,建立的法理基础和制度基础,并就建立此制度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缪颖 《四川环境》2022,41(1):240-244
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衔接,在公益诉讼案件中起着督促和过滤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公益诉讼还处在发展初期,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在实践运用中的诸多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案件线索来源太过单一、行政机关履职标准不明确、检察建议的相关规定不完善等.以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中的诉前程序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其...  相似文献   

9.
贺震 《绿色视野》2016,(4):10-26
从一审、二审到再审,官司从地方中院打到地方高院乃至最高人民法院,泰州"12·19"环境公益诉讼案走完了所有的法律审判程序。然而,这起被媒体和专家贴上"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标签的案件真的尘埃落定了吗?此案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具有规范行政权力、保护公民环境权、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价值;在我国构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已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观念基础、法律基础及司法基础.据此,应当着眼于现实国情,在立法上明确规定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同时,从拓宽原告资格、设定复议前置程序、引入禁令判决、以及设定律师强制代理等几方面着手细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1.
《绿叶》2016,(1)
2015年12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了对新《环境保护法》生效后第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的终审判决,环保组织胜诉。实践又一次表明,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参与。正如自然之友的创始人梁从诫先生所说"真心实意、身体力行"。这也是我们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第一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保护行政监管领域,如何通过引入和确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有效矫正环保领域的"政府失灵"一直是公益诉讼的热点。随着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已有理论与实践基础,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紧跟改革新动向,在诉权行使、受案范围、诉讼请求的确定等方面加以完善,并加快试点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2月28日,广东省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重庆两江志愿者服务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重庆"两江")与广东世纪青山镍业有限公司、广东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阳江翌川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环境污染责任公益诉讼一案((2016)粤09民初122号)。原告起诉三被告具有"未批先建,违法堆填、倾倒"的环境违法行为,造成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社会公共利益损害,原告请求法院判令三被告停  相似文献   

14.
检察院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保护环境公益的有效途径,符合当下我国社会和法治的需要。但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即检察建议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检察建议的合理性、检察建议履行行为的标准及评价制度的缺失等,导致该制度在实践中出现了价值偏差。通过对检察权与监察权概念及性质的界定,提出通过监察权与检察权二者权力互补这一途径,解决当前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建议在实践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检察建议具有法律监督性质,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对环境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法律监督的具体方式。检察建议置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之前监督行政机关自我纠错,在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干预中起到缓冲作用。未来我国检察建议的完善应当注意拓展检察机关提起检察建议的范围、细化检察建议与行政公益诉讼的衔接、保障检察建议的实践效力。  相似文献   

16.
王尚 《环境教育》2014,(10):30-33
正"只要确实有污染的证据,最终都会获得解决。执法越来越严格,不要失去信心。"——王灿发9月10日,泰州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判赔偿约1.6亿元环境修复费用。据介绍,这是我国历史上环保公益诉讼中赔付额最高的一起案件。案件审理结束时,法院要求6家污染企业在判决生效9个月内赔偿环境修复费用。之后,污染企业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对外公布,该公司  相似文献   

17.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下的产物,切合了国家环境治理的新需求。然而,检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发现其存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标准不明确、举证责任分配不明晰、裁判结果原则化等问题。建议从厘清履行法定职责的认定标准、明确举证责任分配、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主动延伸行政审判职能、强化判决执行效果等方面出发,在实践中推动和深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崔安妮 《四川环境》2022,(6):289-293
随着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打击力度不断加强、公民生态环境权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的处理力度。虽然农药污染领域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有了一些探索,但仍存在立法空白、政府治理缺失、司法机关未高效纳入共治体系、检察建议约束力淡化、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参与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完善农药污染领域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提出制定农药专门性法律、加强政府监管、建立社会多主体高效共治体系、提升检察建议质效等建议,进一步发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保护公民环境权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规范设计中,检察建议程序、调查取证权行使、公益状态考量等一系列运作流程涉及诸多专业性难题,需要专家辅助人参与应对现实需求.基于专家辅助人规范与实践的考察,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的模糊造成了实践视角下专家意见效力的不统一,阻碍了庭审实质化进程的顺利推动等现实弊端.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比较专家辅助人在不同诉讼进...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飞速发展衍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由此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应运而生。当前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存在着诉讼身份的合理性存疑、诉前程序的逻辑性失恰、行刑衔接的协调性欠缺和成本负担的程序性不明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益诉讼功能的发挥。为此,需要准确厘清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及其称谓,多途径发力规范诉前程序,加强部门间的协同联动破除沟通壁垒,并通过完善庭审机制和裁判执行机制来破解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