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在滇池草海构建湖内前置库进行水质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湖内前置库可明显净化上游来水,从而改善湖泊水质。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0天左右的条件下,通过前置库中水生植物的吸附、吸收、降解等过程,明显改善水体pH、溶解氧,为生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有效削减TP、TN、NH_3-N等有机污染负荷,年均削减率分别达到38.0%、51.9%、65.7%。  相似文献   

2.
以成都市邛崃南河流域为案例进行研究。流域存在排污口众多、污染物来源广泛、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畜禽养殖布局不合理等环境问题。立足于全流域治理的理念,提出高目标流域水环境改善维护综合控制体系。首先,构建严格管控的空间格局体系;其次,以水质目标为准绳,打造"源头削减—过程拦截—末端深度净化"的污染物严格削减控制、深度净化体系;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监测网络体系;最后,全面落实河长制的要求,责任严查。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尤其在地表水资源稀缺的干旱区,湖泊的水文循环调节、水资源调蓄、水质净化等作用在干旱区显得尤为重要。为研究干旱地区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对内陆干旱湖泊水质的影响,以博斯腾湖为研究对象,分析湖泊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与周边六期土地利用进行统计相关分析,阐明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9年博斯腾湖水质有较大改善。根据标准,氨氮的浓度在地表水环境I~II类水水质标准之间,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处于地表水环境Ⅱ~Ⅲ类水水质标准之间,但湖水总矿化度仍大于1 000 mg/L的淡水标准,属于微咸水。相关性分析表明:耕地、城市、未利用地等面积占比与水质指标之间具有强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改善水质主要需要从城市用地、耕地和草地三种土地类型规划和布局着手。  相似文献   

4.
选取位于长江三峡水库小江支流回水末端的汉丰湖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汉丰湖流域河岸在不同缓冲区尺度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建立了河岸不同尺度缓冲区内土地利用与河流水质的关联。结果表明:(1)林草地在各个缓冲区尺度内均对COD、NH_3-H、TN、TP具有一定的削减作用,对水体质量保护起着积极作用。(2)建设用地、耕地在各个尺度缓冲区内与COD、NH_3-H、TN、TP呈正相关,表明建设用地、耕地比重的增加会对水质保护产生负面影响。(3)建议为降低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优化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合理规划河岸带,特别是500m范围内的城市缓冲带。  相似文献   

5.
针对江西某湖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差的问题,进行芳兰湖专项水环境设计。利用塘床系统对截流的芳兰湖周边片区面源污染的基流及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利用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对虞家河水的补水进行处理,同时,结合湖泊生态系统构建技术,使芳兰湖水质达到Ⅲ类水质目标要求,且满足生态需水量要求。工程实施后,可有效削减排入芳兰湖的面源污染负荷,改善芳兰湖水质,美化周边环境,达到水质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盐碱地池塘、水库、湖泊养鱼中的水质改良技术。池塘水质改良措施主要为加注淡水、施用有机肥、注水与施肥相结合、改造盐碱土质、控制生石灰用量及合理注排水 ;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水质改良的主要措施是引淡水和增施肥料 (有机肥和化肥 )。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人工湖泊日益增多,但水质状况不容乐观。2017年5月和7月,分别对成都市城区的主要12个人工湖泊进行了水质调研。结果发现:(1) TN (劣V占52. 17%)和TP (V类21. 74%、劣V30. 43%)是人工湖泊超标的2个主要指标;(2)除麓湖以外,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中度及重度占30%,轻度占70%);(3)城市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在于缺少系统管控机制和有效工程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8.
在太湖缓冲带范围确定的基础上,为从宏观尺度上了解近些年来太湖缓冲带内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变化情况,购置了20世纪80年代、1995年、2000年和2007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并进行了解译分析。通过对4个时期的遥感解译分析,将缓冲带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农田、林地、草地等9种类型,最终解译结果得出太湖缓冲带内农田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现面积占32.01%;其次为林地、城镇农村及工交建设用地、水库坑塘等,面积分别占27.56%、18.7%和14.28%;此外还有小部分的滩地、草地、湖泊、河渠及其他用地等。这说明农田面源污染是缓冲带内主要污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基于EFDC模型的湿地生物塘水质净化效果模拟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湿地不同生境生物塘水质净化效果,筛选最佳生境的设计方案,以山东省鱼台县惠河湿地项目为背景,基于环境流体力学模型(EFDC模型),建立惠河湿地范围内的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并根据生物塘水动力、生物特征和物理形态等因素构建目标函数,进行综合赋分,对湿地中生物塘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生物塘对水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水体交换程度适当,生物丰富度大,岸线长,偏离主流的生物塘对水质的净化效果佳。研究筛选出的生物塘生境可为湿地修复与水质改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四川环境》2021,40(3)
针对连云港市香河生态园1700亩水产养殖塘尾水,秉持"节水、节能、高产、优质、生态、美丽"理念,构建31.7万m2(475亩)湿地—塘生态净化系统;采用"自然沉淀+复合表面流人工湿地+塘湿地"工艺,削减水体污染物、改善水质,实现尾水回用和无害化排放,保障区域水生态环境和水源地水质安全。项目的实施响应了区域居民的消费升级新需求,探索了区域生态循环经济新模式,对我国其它地区水产养殖尾水的生态化处理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悬浮泥沙(SSC)对水库水质的影响规律,对汾河水库进行样品收集和长期水质监测,采用水动力模型与泥沙转移和富营养化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将这三者关联耦合,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分析含沙水和不含沙水中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四项指标,得出两者对水质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SC对TN、TP的去除作用明显,对Chla、DO浓度分布影响较小,并计算了污染物的释放量以及贡献率,得出TP的负荷仅为16.47t,而贡献率高达25.25%。因此在汾河的污染控制方面应侧重削减磷,进而改善汾河地区的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悬浮泥沙(SSC)对水库水质的影响规律,对汾河水库进行样品收集和长期水质监测,采用水动力模型与泥沙转移和富营养化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将这三者关联耦合,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分析含沙水和不含沙水中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四项指标,得出两者对水质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SC对TN、TP的去除作用明显,对Chla、DO浓度分布影响较小,并计算了污染物的释放量以及贡献率,得出TP的负荷仅为16.47t,而贡献率高达25.25%。因此在汾河的污染控制方面应侧重削减磷,进而改善汾河地区的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3.
淡水桡足类动物是鱼类的重要天然饵料,也是净化水质的重要生物类群;同时,桡足类的许多种类是人体及家禽家畜和鱼类体内寄生蠕虫的中间宿主,也是鱼卵和鱼苗的侵袭危害者。因此,淡水桡足类的调查研究对于人们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水产资源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湖泊、水库等静水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锦城湖3、4号湖实施草型湖泊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水质由原来的富营养化水体降低为中营养水平。锦城湖由藻型湖泊转变为草型湖泊,湖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锦城湖营养盐指标和水体透明度均有明显的“修复点”。湖泊生态修复对锦城湖的浮游植物群落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中生物量、平均藻细胞数和细胞重量大幅降低,藻类群落由原来的绿藻(Chlorophyceae)、硅藻(Bacillariophyta)为优势种群转变为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ceae)为优势种群,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5.
选取唐山市还乡河为研究对象,针对河道存在的水质恶化、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以水质目标管理为核心,开展重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研究.以Ⅴ类水为水质目标,开展河道水环境容量核算,构建近远期相结合的水污染综合治理方案.近期方案实现水质快速稳定达标,远期落实标本兼治、推进全面治污.根据污染削减负荷,结合河道场地特征、水...  相似文献   

16.
对江苏省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与修复技术应用情况以及生态缓冲带构建案例进行了综述。目前常用的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和修复技术有生态防护林、生态护岸、基底修复、植物群落恢复以及人工强化措施等。对于现状自然植被良好的河湖,生态缓冲带宜以保护为主;对于现状生态功能退化的缓冲带,应在去除干扰后进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建议分类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定,强化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与修复,建立河湖生态缓冲带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水质化学数据的测试,阐明了可可西里地区湖泊的水化学基本特征。包括分析了流域盆地内天然降水、水系及湖泊的水质展布趋向,运用离子域随机图式聚类阐明了湖水物质来源条件,还对典型湖泊的水温、分异、相变等进行了介绍和讨论;采用难溶盐法对本区水体进行水化学分类,阐明了湖泊水化学类型的地域性及其与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文萃湖东西南北中5个采样点进行了6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通过6项理化指标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权重值在各个指标中有差异,分别为0.303,0.264,0.142,0.136,0.063,0.053,0.039,文萃湖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1.461,水质较差;通过对东、西、南、北、中五个点的氨氮、总磷等的含量进行对比,发现湖中心地区水质明显好于湖泊周边地区;AHP分析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在人工湖设计研究中考虑湖泊流场分析,通过优化调整湖泊形态以改善人工湖水动力条件,维持水体水质情况。以临漳新城区人工湖为例,利用MIKE21模型对初步湖泊形态的流场情况进行模拟,并对调整后的湖泊形态进行验证分析。基于流场模拟结果和周边土地利用类型提出人工湖驳岸建设方案,为城市新区人工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恢复固城湖水域面积和湖泊容积,改善湖泊生态环境状况,高淳当地政府对固城湖北岸永联圩和永兆圩部分圩区实施退圩还湖计划,还湖面积为6. 41 km~2。通过建立固城湖退圩前后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数学模型,进行退圩前后固城湖水质计算与预测,并选取固城湖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固城湖小湖区湖心、固城湖大湖区湖心三个代表性点位进行退圩前后计算水质浓度对比分析,预测得到退圩后固城湖COD、TN、TP年均水质浓度分别改善6. 8%、5. 2%、1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