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滁州市是安徽省农业大市,农业耕地面积1060万亩,农业人口370万,人口密度相对集中,人均耕地(农民)2.8亩,年生产粮食79亿斤。2017年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以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现代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秸秆资源"五化"利用,制定并出台了《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85%的目标任务,全力推动秸秆综  相似文献   

2.
各省     
<正>天津:全面实施"禁烧令"3月1日起,《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的决定》开始正式实施。《决定》明确,在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产业化利用,逐步完善农作物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多元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3.
日前,农业部组织完成了首次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专项调查,并发布《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调查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69%。其中,作为饲料利用2.11亿t,占30.69%;作为燃料利用(含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1.29亿t,占18.72%;作为肥料利用1.02亿t,占可收集资源量的14.78%;作为食用菌基料1 500万t,占2.14%;作为造纸等工业原料1 600万t,占2.37%。  相似文献   

4.
国内     
<正>多部门联合发布《循环发展引领行动》5月14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明确指出,2020年我国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54.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75%的国家级园区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青岛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利用现状,总结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模式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发电是规模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一种方式。近年来秸秆发电项目建设快速增加,在能源产出结构中占有一定份额。吉林省是粮食大省,随着近年来粮食生产种植面积增加,秸秆产出量随之增加。自2006年起,吉林省陆续立项建设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现装机容量约为201MW,年消耗秸秆约137万t,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对秸秆发电经济效益如何这个话题一直争论不断。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中列示的方法测算了农作物秸秆剩余量,并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秸秆发电项目运行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吉林省每年秸秆产出超过4300万t,其中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剩余量达到870多万t时,秸秆发电企业可实现自身盈利,并带来较可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农业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其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大力发展农作物秸秆利用产业,对于充分利用作物再生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科技创新,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沈阳市2019年秸秆产生量443.68万吨,按照沈阳市农作办《关于印发2019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离田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秸秆年利用量力争达到403.68万吨,利用率不低于90%。可收集农作物100%离田。同时,明确2020年3月底前,在确保上年秋季秸秆全部离田的基础上,完成全市水稻田旋耕灭茬和翻地作业,完成旱田秸秆碎末和田间杂草集中堆沤,待达到还田标准后再进行还田。  相似文献   

9.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积极发展低碳技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且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技术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可避免因秸秆露天焚烧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节能减排、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从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3个主要方面入手,分析低碳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同时大力倡导开发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结合汉中市气候特点、农作物生产状况,在具有典型的县区选择典型村进行随机入户调查。通过对汉中市2009—2011年主要农作物秸秆深入系统的调查与评价,得出汉中农作物年平均播种面积42.26万hm2,年平均总产量312.71万t,年平均可利用秸秆资源量为199.59万t,预测在未来5~15年,每年平均有210万t秸秆资源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物质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加工剩余物、薪材及林业加工剩余物等,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广泛分布性等特点。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的废弃物——秸秆资源极其丰富,对我国开发利用秸秆资源进行发电、制沼气、还田、制饲料以及秸秆的其它用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和支持下,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果,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管理措施不健全,特别是秸秆生态补偿机制没有形成统一法律规范。文章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技术,并以安徽省为例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管理缺陷,列举了部分秸秆生态补偿的实例。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健全法律规范,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秸秆焚烧和随地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概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质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观念和条件的限制,综合利用程度不高。随着石化资源的日趋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循环经济的追求,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日益成为农业、能源、建材、化工等领域的聚焦点,各种综合利用技术不断被开发并投入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农作物秸秆资源及综合利用现状,并进行全面科学评价,为制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和项目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福建省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235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培育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带动力的环保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聚集度高、优势特征明显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和科技转化平台。福建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67亿元攀升到2015年的1659亿元,目前已有龙净环保等11家环保企业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然而秸秆资源在我国的利用率很低,大多被焚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成为一大公害问题。本文提出治理秸秆污染的根本途径和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达6.2亿吨之多,其中玉米秸秆数量占60%~70%,如此之多的作物秸秆,只有30%左右被利用。秸秆焚烧不但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而且还污染环境。全国统计,每年烧掉的秸秆损失相当于6000万吨腐殖质,和全国60%的氮、磷、钾化肥产量。由于玉米收获季节集中,面  相似文献   

18.
<正>从系统角度为中国最大限度减缓气候变化的最佳秸秆利用政策建模《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能源评论》(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了解秸秆资源用作肥料、饲料和替代化石能源之间的竞争优势对于最大限度地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着眼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宋国宝等人2016年发表在《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能源评论》上的文章,根据现有生命周期评估的研究建立了一个中国的秸秆最优化利用的不确定性模型,基于14种转化技术在节能和减少温室气体(GHG)的优点,文章提出的秸秆利用模式可以节约中国0.75EJ(7.5×10~(17)焦耳)的能源,并且每年平均减少温室气体2.770亿吨二氧化碳当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某乡镇为对象,开展了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秸秆利用状况、农民处理秸秆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秸秆收集利用量占秸秆产生总量的比例不足25%,50%以上农户产生的秸秆得不到有效利用;农业从业者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技术普及不到位、作物收种时间重叠、效益驱动不足、秸秆利用机制不健全是秸秆禁烧和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主要问题,从科技支撑、有效组织、政策引导、农机农艺、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系统分析了莒县农作物秸秆资源及综合利用情况,认为该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指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