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环境技术》2006,24(2):37-37
铅对人体的影响 铝对人的影响很大:人体通过呼吸、进食、皮肤吸收等都有可能吸收铝或其化合物。铅被人体器官摄取后,将抑制蛋白质的正常合成功能,危害人体中枢神经,造成精神混乱、呆滞、生殖功能障碍、贫血、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而铅对儿童的危害更大,会影响其智商和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某市一次氯气泄漏事件,引起城市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造成对市民健康危害的调查结果表明,氯气对人体有严重的毒害作用。其毒害的大小与氯气的浓度、排放量以及人体接触的时间等有关。此外,还与人体的健康水平、性别、年龄有关。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事故中轻度和中度的中毒患者,经治疗后可逐渐恢复健康。由于氯是生命元素,不存在残留和后遗症问题。  相似文献   

3.
污水污泥低温催化热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下,经污泥低温热解残留物催化作用,污泥低温催化热解产物的产率及特性。结果表明,与无催化剂相比,污泥低温热解所得的液体产率、油品产率、气体产率等明显增加。油品最大产率所需温度从440℃降低至400℃,油品最大产率从20.5%增加到24.5%,油品的品质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复叠机组低温机排气温度较高,容易引起各种损害,特别是造成分油不良,油在蒸发器存入过多,影响换热,从而使蒸发温度降低,使回油更加困难,且较低的蒸发温度会造成更大的排气过热,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低温机排气加装排气冷却器,及冷却器的正确选择计算是重要的.本文就此项问题提出一种冷却器结构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人们开始发现疾病对健康的另一面价值。发烧不一定是坏事发烧其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和外来的病菌进行抗争的过程,人体可以通过发烧来促进新陈代谢。对癌症的研究发现,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更怕高温。发烧时,肿瘤体内温度高出正常组织5~10℃,这足以置肿瘤细胞于死地。因此,发烧时体温升高,为人体提供杀死肿瘤细胞的可能,把存在于机体内、不为人知的肿瘤遏制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6.
一次性发泡餐具具有质优、价廉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一、原料安全问题1、进厂原料及车间边角料回收利用对成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发泡PS餐具是由聚苯乙烯挤出发泡,然后热成型所制造,因此游离的苯乙烯单体浓度将对人体安全构成直接影响,一般大型石化厂所产的原料都能满足要求,但对小厂或新厂以及使用边角料回收所得原料制造餐盒其安全问题则不可靠,应进行单体浓度测试分析。根据台湾方面测试检测结果看,5件中就有3件苯乙烯单体(SM)超过1000ppm,最高的达2950ppm,不合格率占60%。对车间边角料单体浓度尚未见测试报告,估计超标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2、苯乙烯单体浓度高低对人体的影响不论是吸入、皮肤接触或食入苯乙烯单体都将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吸入高浓度苯乙烯可引起喉咙干燥,唇鼻疼痛等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当空气中氨含量在16.5—26.8%(按体积)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氨可以通过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引起中毒,氨浓度在0.1mg/1时可感到刺激作用,浓度在0.7mg/1时,可危及生命。对眼、喉、上呼吸道作用快、刺激性强,可引起充血和分泌物增多,引起肺水肿,高浓度的氨接触粘膜和皮肤时,可吸收水分碱化脂肪,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浓氨水溅入眼睛内可引起晶体混浊,严重者可引起失明。  相似文献   

8.
环境污染是衰老的罪魁。据专家说,人体的衰老,年纪因素只占20%,而80%是环境因素所致。因此,人们在预防传染病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环境致病因素主要表现在:物理性包括噪声、振动、红外线、紫外线、激光、微波、电磁场、放射线等。如经常在噪声环境中生活,可引起听力下降、精神不集中、血压升高等症状。噪声高于85分贝并持续8小时,就会对听力构成危害,如电动食品搅拌器等能使心脏病、神经性头痛、消化性渍  相似文献   

9.
由于污泥热干化所需能耗较高,而传统的太阳能干化周期较长,采用集热式太阳能干化能够有效降低干化成本,提高干化效率。为了获得该方式下低温干化床污泥干燥特性,设计了模拟实验装置,分析了在不同污泥层厚度、翻泥频率、干化床温度等条件下污泥干化床的表现。实验结果表明,干化床单位面积的干燥能力随着污泥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污泥层的最佳厚度为10 cm;在干化过程中,翻泥能够促进污泥内部水分的扩散与蒸发,为节约翻泥能耗,以12 h的翻泥间隔为最优;温度对污泥干化速率的影响明显,水温70℃时其干化速率明显高于50℃、60℃时,但是需要较多额外辅助能源,为充分利用太阳能,适宜采用60℃作为干化床温度。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海洋环境下飞机电子元器件的耐腐蚀性能,使用电子电气缓蚀剂进行防护。采用温度试验箱模拟电子电气缓蚀剂的使用温度,通过测量不同试验温度下试样的接触电阻,计算试样接触电阻的变化率,评定低温环境下电子电气缓蚀剂对试样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5%的接触点接触电阻变化率不超过7%,温度越低,缓蚀剂对试样接触电阻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设置环境温度为7℃、0℃、-15℃和进水温度为9℃、30℃、50℃的9种不同组合工况实验,研究环境温度和进水温度对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制热量、耗电量、热泵能效比的影响,得到低温性能变差的原因,并给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是影响制热量的主要因素,进水温度是影响制热量的次要因素;进水温度是影响总功率的主要因素,环境温度是影响总功率的次要因素。热泵能效比COP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随着进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此外,针对低温下空气源热泵效率变差的情况,提出可以采用喷气增焓系统或变频压缩机来提升补气量,或者采用再加热的方法提高蒸发器出口冷媒的吸气温度等方式来提高系统制热量和能效比COP。  相似文献   

12.
针对极端低温环境下航空发动机因滑油温度过低产生无法起动的故障,本文面向全状态飞机实验室环境试验,依据飞机运营的外场自然环境特征来分析实验室环境的有效性,开展实验室极端低温环境下飞机发动机滑油系统的响应参数研究,从发动机试车起动和停发两个阶段分析滑油温度的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发动机滑油温度的上升段特征函数和下降段特征函数,确定了实验室环境试验冷浸透时间和飞机维护程序时间。经研究表明:在外场自然环境温度和实验室环境温度的误差为0.03%条件下,发动机吊挂的内外场环境温度相差1.82%,即实验室低温条件下飞机发动机环境试验数据具有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极端低温环境对发动机滑油温度的影响,基于发动机试车数据计算得到:低温环境下发动机滑油系统经24.26min由初始状态的最低温度-36.03℃上升为全状态运行的最高温度74.92℃,并且当-40℃低温环境下飞机停发且地面停放时间超过4.06h,发动机下次起动前需执行发动机预热维护程序;同时发动机试车停发后滑油温度由54.03℃经5.78h重新降至-36.03℃,可为整机环境试验制定冷浸透时间提供依据,最终形成了低温条件下飞机发动机滑油系统的环...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02,(6)
在众多的养生法中,“低温长寿说”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一些学者甚至预言,低温保健将成为21世纪的时尚养生法。家蝇试验引发一段长寿经低温长寿说认为,生命活动是遵循“生命能”消耗规律而运作的,即“生命”在人体内是有限的、消耗越多,寿命越短,随着“生命能”的耗竭,生命也就此结束。由此认为,想要减少生命能的消耗,在低温环境下生活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德国马尔堡大学的研究者对家蝇的低温生存试验证明,一只家蝇在18℃的温度环境下能成活150岁的话,那么它在280℃的温度环境下只能生存70岁。家蝇的长寿经在动物中反映着普遍的生存规律,人类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温度变化对高浓度焦化废水厌氧分解的影响。当温度较低时(9.2℃~11.2℃),低温耐冷菌驯化污泥较常温污泥COD_(Cr)日降解率(Da)高出2~3倍。因此,当温度下降至低温时,可通过增补耐冷菌来提高系统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5.
<正>春困秋乏,春意盎然的时候,本是踏春巡游的好时节,但是偏偏这个时候很多人是早上起不来,吃过中饭就犯困。这样的反应还真不是懒癌发作,春困是人体面对季节变化不适的一种表现。"补觉"显然不是解决春困的最好办法,应该科学面对。为什么春困?春困是季节转换给人们带来生理变化的一种反应。寒冷的冬天,人体受低温的影响和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量相对减少,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以减少热量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与思维     
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可使用脑效率提高,并可消除脑力疲劳。光线在用脑时,环境光线过强会给脑细胞以不良的刺激.使人感到烦躁,甚至眩晕,影响思维判断能力;光线太弱则不能引起大脑足够的兴奋,也会影响用脑效率。温度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提高大脑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研究.气温在18℃时,人脑思考问题最为敏捷,气温超过35C时.大脑的消耗会明显增加,容易造成大脑疲劳,人会感到烦躁不安、精神倦怠;低温虽使人头脑清醒.但用脑效率并不理想.低于10C的环境则会使人萎靡不振。空气人在紧张学习时,若供氧不足.大…  相似文献   

17.
汞在常温下是有光泽的液态金属,在自然界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矿产中主要以硫化物“辰砂”(HgS)形式存在。自然环境中除矿区附近外,汞含量都是很少的,例如大气中含量为0.02μg/m~3,土壤中含量在0.1mg/Kg 以下,河水汞含量在0.0001mg/L 以下;生物体中也都含有微量的汞。过多的含量大都是人为的污染。汞及其化合物都有毒。无机态的毒性较轻,有机态的特别是甲基汞毒性很强。水、食物中的汞可经口进入人体;大气中的汞可由呼吸道进入人体;汞还可经接触进入人体。大量汞摄入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微量汞长期进入人体,经蓄积到达一定程度时,才出现中毒症状。由于汞对神经有毒害,所以汞中毒晚期会出现运动失调、神经紊乱乃至死亡等严重后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收集国内现有降尘重金属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应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全国范围内降尘重金属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Hg、Cd、Cr、Cu、Ni、Pb和Zn的平均值均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降尘重金属非致癌日均暴露剂量排序为:手、口接触摄入皮肤吸收呼吸吸入灰尘量;降尘重金属非致癌风险排序为:AsPbCrHgCuCdZnNi;致癌重金属致癌风险排序为:CrAsNiCd。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指数与暴露剂量均大于成人,且As元素的儿童非致癌风险大于1。目前致癌重金属暂未对居民健康形成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9.
1.草菇: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40℃,菌丝在15—45℃范围内均能生长,其最适温度为32℃,幼龄期生长的适温为35℃;气温低于15℃或高于45℃时,均不利于草菇生长。草菇的培养料可分别采用棉籽壳、废花、稻草、麦草等,适当加入麦麸、牛粪辅料配成。一般每50kg料可产鲜菇5—7.5kg,最高可产20kg左右。 2.pH-1(平菇高温种):该品种菌丝能在10—30℃内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子实体形成的适温为25—28℃,喜偏碱性,培养料pH为7—8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舒适的环境温度对人的工作学习有重要影响,本文将选取校园内研究生实验室作为研究环境,通过空调控制室内温度及湿度,以男女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人体热感觉舒适温度及对应湿度,由研究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夏季炎热室内人体舒适温度为24℃,对应的人体舒适相对湿度为50%,舒适温度刚好处于人体常温37℃的黄金分割处。室内温度、湿度与人体舒适满意度关系可近似为二阶函数曲线。分析数据及结果对研究实验室、办公室等工作场所在炎热夏季的温度和湿度设置有理论指导意义;通过对比不同人群的人体舒适温度和湿度对研究身体健康状况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