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国民主同盟会的顾欣等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出提案,全国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和75%以下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都十分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平原丘陵地带.然而,作为一个灾害频繁的国度,中国多年来却并未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安全应急机制.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应将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纳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全国政协因此组成城市应急机制建设调研组,分赴各地调研.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初以来,雪灾、旱灾、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接连来袭,对中国的城市安全造成了严重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日前坦言:"目前我国有近70%的城市受到各种灾害的威胁,今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将有8个以上的城市人口达到1000万~2000万,而有近百个城市的人口将达到100万至几百万。随着各种自然灾害的接踵而至,现在则是要敲响城市地质安全的警钟了。  相似文献   

3.
<正>据调查,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2.57%,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到2030年全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8%左右。在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人口逐渐增多的背景下,城市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拥挤、城市防灾能力差的现象已逐渐显露,一旦遭受灾害侵袭,势必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影响。现如今,城市的孕灾环境正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城市不仅面临着地震、洪水、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地面沉降、城市内涝、交通事故、公共卫生、火灾等多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安全管理与政府减灾行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城市灾害的基本类型及危险性按1997年建设部公布《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认定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为现代城市主要灾害源。事实上,按照国务院应急预案编制大纲,已把"主要突发公共事件"归纳为四大类13分类,即:自然灾害(水旱、地震、地质、气象灾害及森林火灾)事故灾害(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动植物疫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社会安全事件(重大群体事  相似文献   

5.
城市综合安全管理与政府减灾行政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城市灾害的基本类型及危险性 按1997年建设部公布<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认定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为现代城市主要灾害源.事实上,按照国务院应急预案编制大纲,已把"主要突发公共事件"归纳为四大类13分类,即:自然灾害(水旱、地震、地质、气象灾害及森林火灾)事故灾害(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动植物疫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社会安全事件(重大群体事件、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挂牌成立以来,逐步厘清"防"与"救"职责,建立协同联防联动机制,加强综合风险监测研判,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不断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 建应急协调机制,精准预警到乡到村到人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部,背山面海、山多海阔,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全省7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应急组织要素在城市洪水Na-Tech事件演化中的作用模式,依据灾害系统要素间的复杂交互关系,构建城市洪水Na-Tech事件演化网络结构。将贝叶斯网络作为分析工具,以中国综合灾害信息网数据库(CCDIN)案例为训练样本,推理计算先验概率,选取2个城市洪水灾害案例,验证贝叶斯网络的预测精度。分析强政府弱社会与弱政府强社会2种应急组织整合模式。研究表明:政府应急部门运行效率相对较高,在人员救助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社会应急组织的运行效率一般,在生活物资保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媒体报道效率一般,在安抚民众恐慌情绪方面具有优势。针对城市洪水NaTech事件,应整合政府、社会、媒体等应急组织,增强灾害应对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与自然灾害状况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综述了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状况和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和分析了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并给出了2006年10大食品安全事件.2006年中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同比分别减少12.6%和11.2%.非煤矿山共发生伤亡事故1869起、死亡2271人,同比分别下降3.1%和3.0%.火灾发生222702起,死亡1517人,受伤1418人,直接财产损失784468411元.2006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453.3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318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1091.3千hm2,上升5.9%,其中绝收面积5408.9千hm2,上升17.7%.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8.1亿元,比2005年上升23.8%.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全国因气象灾害共造成2704人死亡,经济损失约2120亿元.2006年是中国海洋灾害的重灾年,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灾害性海洋过程共发生179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8.45亿元,减少34.3%,死亡(含失踪)492人.地质灾害共发生102804起.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4次,死亡25人,直接经济损失18.6亿元.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较2005年有所缓和,但自然灾害状况较2005年严重.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灾情透视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密集程度高,城市中人为建筑和社会活动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形态,形成脆弱的城市生态。它主要依靠各种人为工程特别是水、电、交通、通信、排污、燃气等城市生命线系统来维持城市系统的各项功能发挥,一旦发生灾害,很容易出现连锁灾害或次生灾害。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灾害的发生集中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城市规模扩大,人口与资源紧缺的矛盾加剧,这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上;(2)城市的气候效应增加了灾害危险。如热岛效应、街道建筑加大局地风速的狭管效应、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逆温加重雾灾和…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城市公共安全涉及的领域和影响维度基础上提出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以重庆市2005~2011年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和灰色理论方法,针对重庆市建立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与灰色理论方法,提取出十项一级指标,分别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人口特征、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控制能力、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控制能力、治安、刑事;通过敏感性计算结果表明:滑坡、洪涝、城市人口密度、燃气、排水、交通事故、人均绿地面积等问题对重庆市公共安全程度影响最突出。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程度的增加,频繁地发生在地下空间的洪水灾害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世博会开幕在即,而世博期间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正逢上海的汛期,因此,做好世博场馆地下空间洪水灾害应急处理就显得犹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区域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中忽略多灾种间相互作用、对城市用地规划指导缺乏的问题,建立基于耦合激励机制的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模型。以石家庄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获取中心城区的地质、地震、火灾、洪水、内涝等典型灾害信息;然后,制定各单灾种之间的空间耦合激励规则;最后,利用有序分位加权集结算子评价多灾种的综合风险。结果表明:极高、高、中等、低、极低危险区的面积分别占26%、19%、31%、21%、3%;综合灾害危险性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滹沱河沿岸、重大危险源周边及石家庄断裂带区域,呈集群式分布特点;所得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激励模型能精确融合各灾种信息并克服众多不确定性问题,有效实现快速、灵活化的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地广人稀,江河密布,是一个洪灾多发的国家.美国受洪水威胁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影响人口3000多万(占总人口的12%).因此,洪水灾害是美国政府最为关注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4.
1引言厦门是福建省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灾种多、灾期长,发生频率高、受灾损失重。灾害事故类型主要包括以暴雨洪涝、台风气旋为代表的气象水文灾害和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代表的地质灾害。厦门还处在地震断裂带上,已经有400多年没有发生地震,一旦发生地震,极有可能引发海啸等自然灾害。此外,厦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我国事故与灾害状况综述   总被引:40,自引:33,他引:7  
2004年我国共发生各类事故803 571起,死亡136 755人.文中给出了这些安全生产事故及自然灾害中火灾(城乡火灾、森林火灾、草原火灾)、气象灾害(沙尘天气、干旱、暴雨洪涝、夏季高温等)、农业自然灾害(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冻害)、海洋灾害(风暴潮、赤潮、海浪、海冰、溢油)、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总结和具体评述.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地广人稀,江河密布,是一个洪灾多发的国家。美国受洪水威胁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影响人口3000多万(占总人口的12%)。因此,洪水灾害是美国政府最为关注的自然灾害。与人类治水的发展历程相似,美国治  相似文献   

17.
正澳大利亚由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南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西澳大利亚等6个州,以及首都地区和北部地区2个地区组成。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与地质构造的特殊性,造成了澳大利亚比其他国家更富有特点的灾害,以及应对灾害的不同对策。对澳大利亚来说,主要灾害有4种,即风灾、森林火灾、洪水和地震。同国外多数发达国家一样,在应对灾害和进行危机管理的过程中,澳大利亚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灾害性地震本身就很可怕,更不用说紧随其后的次生灾害了。对发生在海洋里的地震来说,其次生灾害中最具破坏力的就是海啸。日本地震发生后,很多人都通过视频见识了海啸的真面目。海啸远不如地震那么"轰轰烈烈",只是悠悠地往前推进,一路上,船只、车辆还有一些房屋就都"打了水漂"。有时候,海啸造成的损失甚至会高于地震本身。所以在海啸预警发布后,处于区域内的人就应该及时躲避,可以做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避难动机的概述 避难行动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是地震、海啸、洪水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多发国,在避难行动研究领域取得明显进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地震灾害发生时人群活动的心理学、灾害心理学和地震灾害的避难系统;  相似文献   

20.
金磊 《安全》1996,17(3):3-4
雷害与古建筑防雷金磊(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气象灾害等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各个圈层灾害死亡人数总数的60%。在联合国公布的1947—1980年全球各主要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排序中,雷害此期间其使2.9万人丧生,居洪水灾害之后。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