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食材方面的需求可以很容易就得到满足,但与此同时,对精致食物的追求也催生了食物浪费。厨房中,有一些食物被人们当做"垃圾"扔掉,但事实上,这些食物可都是宝!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可取、哪些食物不可取我们似乎已经了然于心。但你知道吗,厨房中一些我们扔掉的食物其实对健康有重要贡献,这些食物包括鱼眼、鱼鳞、骨头棒小藕节等。辣椒叶除了青菜、大白菜等叶类菜外,很多蔬菜的叶子,自  相似文献   

2.
微波炉是家庭拥有率较高的一种家电,能使被加热的食物在几分钟内从内到外各个部分的温度上升到足够把食物煮熟的程度.微波炉除了用于烹调外,也可用来杀菌消毒,但不管什么物品,放在微波炉中消毒时都离不了水. 微波有一个非常奇特的习性,它能穿透绝缘物体,但遇到像肉类、禽蛋、蔬菜等含很多水分的食物,就会"停留"下来,并且"拖住"食物中的水分子跟它一起振荡,引起分子和分子互相摩擦生热.食物分子在微波中每秒钟振荡24.5亿次,这种振荡是在含水的各个部分同时发生的,当产生的热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就能烧熟食物或杀死细菌或病毒.  相似文献   

3.
《现代职业安全》2009,(9):105-105
人们日常食用的许多食物都是在日益变暖的全球气候中生长的,在进入人们的餐盘前,它们可能经历了数万公里的运输。然而,大量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往往会暴露于过热或过湿的环境中,这意味着在运抵市场、商店或超市时,这些食物已经不再适合食用了。如今,英国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传感器,可以减少“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球运输中浪费掉的数百万吨的食物。  相似文献   

4.
王健  王维利 《安全》2013,34(2):33-35
正工程建设必然伴随着安全问题,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从"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由此可以看出,在工程建设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这也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体现。虽然如此,但国内甚至各省至今没有针对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安全资料的编制和组卷的标准或办法,为了逐步规范施工单位安全资料  相似文献   

5.
懒蚂蚁效应     
正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3个黑蚁群的活动进行观察,每个蚁群由30只蚂蚁组成。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  相似文献   

6.
晓娟 《安全与健康》2007,(10):54-54
秋天的气候很干燥,人的情绪也容易跟着变得躁动不安.人们在初秋的这种反应,不单单是情绪和心理上的问题,很可能是人体的某些营养摄入不平衡引起的,多吃点"快乐食物"能有效缓解秋燥.  相似文献   

7.
喝汤对人体有很多好处,现代人似乎也进入了一个"汤补"的时代,但有人认为喝汤仅是个人的习惯,似乎没有什么学问,其实不然,喝汤也有不少误区,让我们一一道来!误区一:汤泡饭我们咀嚼食物,不但是为了将食物嚼碎后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用唾液把食物湿润,而唾液是不断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中有许多  相似文献   

8.
<正>"吃了吗",这句国人打招呼时最常说的客套话,足以说明人们对吃的重视。吃的太饱"撑"出10种病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说:"远古时代,胃除了消化外,还发挥着储备的功能,吃饱一顿饿三天也没问题;而现在人们天天有的吃、顿顿吃得好,如果一个人的胃每天能容纳1斤的食物,只需填充一半,就足够其一天所需了。否则,只会让机体超负荷运转,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1.肥胖: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  相似文献   

9.
<正>保鲜膜:释放有毒物质事实证明,保鲜膜的确是会释放有毒的化学物质到食物中的,特别是在用微波炉加热的时候。目前,家里使用的保鲜膜分工也越来越细化,选择保鲜膜时可以根据用途来挑选,例如想用在微波炉内加热就一定要选保鲜膜上标注了"适用于微波炉"的产品。注意加热食物的时间,如果保鲜膜融化了,那么食物就不能吃了。而用于冰箱冷藏冷冻,则完全可以放心使用。专家建议:注意加热食物的时间,如果保鲜膜融化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安全与健康》2012,(13):52-53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但是随着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甚至不断放大后,你可曾想到其实衣服里也暗藏着毒?张女士是一家服装店的老板娘。平时虽然工作很忙,但一直很注重身体保养。最近一段时间,她自己觉得比较容易疲劳,还专门吃了补品调养身体。但是,这天  相似文献   

11.
近来,人们对于食物中的氢化植物油开始担心起来.有人把氢化植物油比作已被禁止的农药DDT,来形容它的危害程度.可见氢化植物油已经到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地步.那么氢化植物油到底犯下了何等罪孽,以致遭到口诛笔伐,人们甚至要在食品中禁绝它而后快呢?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2.
现在人们的补钙热情很高,国人生产的牛奶已经得不到信任了,那么天然的食物总该没问题吧,于是各种食物也纷纷上场担当"补钙重任"。很多人认为吃虾壳最补钙,但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按单位重量比,虾壳在食品中含钙最高,但虾壳补钙也存在盐过高、致癌物亚硝胺高的问题。吃虾壳补钙当心亚硝酸盐。虾壳的含钙量为2000mg/kg,芝麻酱、海带、大豆、木耳等食物含钙量比牛奶还高,既然这样,何必要喝奶来补钙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食品安全性的隐患,可能产生于人类食物链的不同环节。从种植、生长到成熟;从加工、储藏、运输到食用前的各个环节。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的作用,使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动植物体内或直接进入食物,造成食品的污染。首先是工业"三废"引起水源、土壤、大气污染,使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水体、大气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二是在动植物生长过程中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及滥用兽药;此外在食物加  相似文献   

14.
<正>把刚掉到地上的食物捡起来吃的人常会说,不超过5秒就没关系。这条"5秒规则"的出处不可考,不过流传已久,许多人深信不疑。真相是:研究显示,食物掉到地上的瞬间,或多或少都会遭细菌和病毒污染。食物接触地面的时间是1秒~6秒,差异不大,但若超过1分钟,污染率便会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火灾,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其中"阻燃防火"材料的运用,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牛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它营养丰富,食用方便,但若"煮开就喝",就会犯一些"想当然"的错误,使牛奶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7.
如何改善饮食方式,使摄入的食物对健康更有利,已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不过,如果你在难以抵挡某些有害食物的诱惑后,采取一些适当的方法, 同样也能降低它对你的危害。油条油条是不少人早餐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大多来自食物,研究维生素也是从食物开始的.但是,某些维生素会与某些食物闹"矛盾",在日常生活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大多来自食物,研究维生素也是从食物开始的。但是,某些维生素会与某些食物闹"矛盾",在日常生活中应加以注意。服用维生素AD忌食米汤米汤中的某些物质能破坏鱼肝油中的脂溶性维生素AD,所以把鱼肝油放入米汤中服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无论是人们的生产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或多或少地离不开"电"这一能源。然而,电却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以至于很多人将电称为"电老虎"。对于运用电气设备设施生产"电"的电力企业来说,电气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一旦电气设备发生事故,不仅可能危害到人的生命,致使电力企业受损,还可能会扰乱其他企业的正常生产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稳定。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除了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