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2型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的胞质DNA和核DNA差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V4(A)及其保持系V4(B)的总DNA为模板,对184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找到6个其RAPD扩增产物在A/B间存在稳定差异的引物,将该6个引物同时扩增A/B的总DNA、线粒线DNA(mtDNA)及叶绿体DNA(cpDNA),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12个扩增片段,以mtDNA为模板时得到4个,以cpDNA为板时得到11个,结果分析表明,在这些扩增片段中,有7个仅仅出现在以胞质DNA为模板的扩增中,有5个在以总NDA和胞质DNA为模板时同时出现,即认为这12个片段来自胞质DNA,另有7个片段,在以胞质DNA为模板时未出现,而是仅仅出现在以总DNA为模板的扩增中,认为是来自核DNA,来自核DNA的7个扩增片段中,有5个来自保持系,有2个来自不育系,这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在核DNA上存在差异,对A/B核DNA在CMS中的重要性及研究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CMS高粱保持系叶绿体基因ps1A1和ps1A2片段的克隆与序列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种包括同质异核和同核异质高粱材料的总:DNA为模板进行RAPD分析,196个随机引物中,引物Y-19扩增得到一个很有规律的差异片段SAY-192300。该片段只出现在4个保持系(B)和3个恢复系(R)中,而不出现在6个不育系(A)和2个杂种F1中,进一步对cms—Al、cms—A2两套8个材料(A/B/R/F1)的总DNA、mtDNA和cpDNA用引物Y-19进行扩增,发现片段SAY-192300仅在cpDNA得到,Southern杂交结果证实了片段SAY-192300的叶绿体来源,同时也表明在cms胞质中该片段所在区未发生插入、缺失等大的结构变异,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为叶绿体ps1A1和ps1A2基因的部分序列。图6表2参19。 相似文献
3.
以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 V4 (A)及其保持系V4 (B)的总DNA为模板 ,对 184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 ,找到6个其RAPD扩增产物在A/B间存在稳定差异的引物 .将该 6个引物同时扩增A/B的总DNA、线粒体DNA(mtDNA)及叶绿体DNA(cpDNA) .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 12个扩增片段 ,以mtDNA为模板时得到 4个 ,以cpDNA为模板时得到 11个 .结果分析表明 ,在这些扩增片段中 ,有 7个仅仅出现在以胞质DNA为模板的扩增中 ,有 5个在以总DNA和胞质DNA为模板时同时出现 ,即认为这 12个片段来自胞质DNA .另有 7个片段 ,在以胞质DNA为模板时未出现 ,而是仅仅出现在以总DNA为模板的扩增中 ,认为是来自核DNA .来自核DNA的 7个扩增片段中 ,有 5个来自保持系 ,有 2个来自不育系 ,这表明 ,不育系与保持系在核DNA上存在差异 .对A/B核DNA在CMS中的重要性及研究对策进行了讨论 .图 2表 4参 19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基因组微卫生DNA的分离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pBS^ 为克隆载体,构建圈养大熊猫基因组DNA的小插入文库,分别用生物素标记的(CAC)5和γ-^32P-dATP标记的(CA)15寡核苷酸为探针,对重组质粒进行斑点杂交,获得15个阳性克隆,并测定了插入片段的DNA序列,其中有一部分序列已被分析,本文对剩余的8个DNA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大小不一,从259bp-881bp,有6个序列含有不同重复单位的一、二、四核苷酸的完整串联重复,斑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证明,这些序列均来自大熊猫基因组,上述结果为利用PCR技术研究大熊猫遗传多样性和了解大熊猫基因组结构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5.
大鼠类Alu重复序列的克隆及其在染色体DNA突变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鼠低Cot值DNA文库分离到一种类Alu的重复序列,命名为RALRS-1。对RALRS-1克隆并进行了测序,长度为283bp,发现其中含有单一的微卫星(microsatellite)序列AG,AGG和AGGG。RALRS-1DNA序列在大鼠单倍体基因组中的拷贝数为150000~330000。依RALRS-1中的一段序列合成了一28寡核苷酸探针(AGGG)7,对大鼠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DNA指数谱 相似文献
6.
地衣芽孢杆菌2709和 6816碱性蛋白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PCR方法从地衣芽孢杆菌 2 70 9和 6 816中扩增了碱性蛋白酶基因 (apr1和apr2 ) ,扩增的DNA片段插入到大肠杆菌载体 pET -2 8a中 ,构建成重组分泌型表达载体pAPR1、pAPR2 .pAPR1、pAPR2中碱性蛋白酶基因在大肠杆菌宿主JM 10 9(DE3)中得到表达 .SDS -PAGE分析显示融合表达产物的分子量均为 30 .5× 10 3 ,同核酸序列测定所推导的值相符 .表达产物分别占细胞总蛋白的 8.0 %和 7.5 % .2 70 9重组菌所得酶活为 12 10u/mL ,6 816重组菌所得酶活为 1175u/mL .研究发现 ,重组的碱性蛋白酶在进入大肠杆菌周质空间时可能存在前肽自动脱落的现象 .同时 ,对地衣芽孢杆菌 2 70 9碱性蛋白酶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 ,发现与地衣芽孢杆菌 6 816碱性蛋白酶基因的同源性为 98% .图 5参 11 相似文献
7.
以桃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套式PCR技术扩增并克隆了桃ACC合酶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定名为pACSG01)并进行序列测定,表明该自然全长1320bp,并富含HindⅢ和EcoRⅠ位点,与其它ACC合酶基因结构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内含有两个内含子,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克隆桃ACC合酶cDNA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57.4%和56.8%,pACSG01与我们已克隆的两个桃ACC合酶cDNA基因表达有所不同,RNA点杂交和RT-PCR结合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成熟和乙烯处理的果实均不表达,伤处理、LiCl和生长素处理也不能诱导核基因的表达,在衰老花瓣中也不表达,图3参18。 相似文献
8.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old inducible RNA-binding protein,CIRP)在多种冷应激细胞(包括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被发现.迄今为止,冷应激对活体生物基凶表达的影响还未见报道.和细胞相比,生物体具有更加复杂的冷应激调节机制.本研究以冷处理的BALB/C鼠为实验动物,从其睾丸组织巾克隆出了CIRP的cDNA.结果表明,CIRP在生物体中能够被低温诱导,可能防止生物体遭受冷损伤.根据克隆的cDNA所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小鼠、大鼠、人类、牛蛙、美西螈、非洲爪蟾胚胎细胞和卵母细胞的CIR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99.40%、95.5%、67.4%、58.4%、76.9%和79.1%.这表明CIRP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是高度保守的,可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这一研究将为探索人类和动物冷应激分子机制创立系统试验模型和奠定新的实践基础.图5参14 相似文献
9.
通过固体亚硝基胍诱变获得了Halom onassp.BYS-1的盐敏感突变株BYS-1M.以pBBR1MCS-2为载体在E.coliDH5α中构建了BYS-1的基因文库.以文库菌E.coliDH5α(pBBR-X)为供体菌、E.coliWD803(pRK2013)为辅助菌、BYS-1M为受体菌进行三亲接合,筛选到了恢复耐盐性能的接合子HR-23,提取接合子HR-23的重组质粒pHR23,酶切确定其插入的耐盐相关DNA片段大小分为5.4 kb.该片段为Halom onassp.BYS-1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图5表1参14 相似文献
10.
萘降解质粒pND6-1中萘趋化基因nahY的克隆和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假单胞菌(Pseudomonas)ND6菌株的萘降解基因位于102kb的质粒pND6-1上。以pUC18质粒为载体,制备了含有1.5-3.0kbpND6-1DNA随机片段的基因文库。通过DNA测序和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出含有萘趋化基因nahY的克隆。NahY基因的大小为1617bp,编码的萘趋化蛋白由538个氨基酸组成,与假单胞菌G7菌株的nahY基因相比,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是96.7%,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是95%。图4参7 相似文献
11.
核基因组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中的作用研究:背景与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骁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7(3):297-301
细胞质雄性不育 (cytoplasmicmalesterility ,CMS) ,表现为小孢子发育异常、不能产生花粉或花粉败育 ,但卵细胞发育正常、可接受外来花粉而正常结实 ,系母性遗传 ,即细胞质遗传[1~ 4 ] .CMS的重要性 ,首先表现为在农业生产上的巨大经济应用价值[2~ 4 ] .杂种优势的发现和利用为粮食生产带来了革命 ,但杂种种子的生产过程却是很繁杂的 ,核心是要阻止母本的自花授粉结实、保证母本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全部是杂种 ,即种子的纯度很高才能保证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CMS ,由于其不能产生可育的花粉 ,即无自花授粉结… 相似文献
12.
三种类型油菜(Brassica spp.)和野芥菜(B. juncea var.gracilis Tsen et Lee)杂交亲和性及F1的适合度--潜在基因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人工去雄授粉,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3种类型栽培油菜花粉在两地采集的野芥菜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结合杂交后的结实率,探讨了3种类型油菜和野芥菜杂交的亲和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与野芥菜的亲和性都非常高,亲和性指数达10.0以上,而白菜型油菜和野芥菜的亲和性较低,亲和指数小于0.2.子一代的适合度研究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向野芥菜杂交一代的适合度没有降低,而甘蓝型及白菜型和野芥菜杂交一代的适合度明显下降,表现在花粉活力降低,结实率极低.上述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和野芥菜的基因转移可能性最小,甘蓝型居中,而芥菜型极易向野芥菜发生基因转移.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不结球白菜实验地中外源基因流动及在不向作物中的自然渗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转基因不结球白菜实验地中 ,以除草剂抗性基因bar为标记基因的外源基因流动以及在芸薹属不同栽培作物中的基因渗入情况 .结果表明 ,外源基因能随花粉的散布流动 ,距离转基因花粉源越远 ,流动频率越低 .距离转基因白菜 0~ 3m处为花粉的主要流动区域 ,其频率占总流动率的 5 0 %左右 .2 0m隔离带后基因的流动频率仅为10m隔离带后的 1/2 0 .自然条件下 ,白菜中的外源基因在芸薹属同基因组作物中具有较高的渗入频率 ;在基因组具部分同源性的甘蓝型油菜中具一定的渗入频率 ;不能渗入甘蓝基因组中 .基因的渗入频率与作物间的亲缘性、隔离距离等多因素相关 .探讨了基因流动频率与基因渗入频率的差异 ,提出在有显性标记基因及花粉的供体、受体完全亲合的情况下 ,可以用基因的渗入频率来反应田间的基因流动情况 .图 4表 4参 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