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快速测定水体中COD的新方法,该法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应用到紫外可见光区域,对水体进行COD测试,并将结果和标准试验方法进行比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利用将化学和生物协同絮凝作用处理污水的强化一级新工艺.试验通过在不同加药量情况下化学生物絮凝和化学絮凝工艺的中试试验对比研究,得出在相同加药量条件下,化学生物絮凝污染物去除效率均优于化学絮凝工艺10%~20%.在70 mg/L液体聚合氯化铝铁复配0.5 mg/L PAM的加药条件下,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经过30 min的水力停留时间,在进水CODCr为100~260 mg/L,TP为2~4 mg/L,SS为80~150 mg/L,NH3-N为10~25 mg/L条件下,出水CODCr、TP、SS、NH3-N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杨朗  李志丰 《环境工程学报》2012,6(8):2715-2719
分别研究了沸石的等温吸附模型,改性沸石在交换柱中的穿透与再生,通过化学沉淀法对再生废液中氨氮的回收等。结果显示:60~80目单位重量天然斜发沸石对氨氮的饱和交换容量为4.15 mg/g;30 mg/L的氨氮废水经过交换柱后沸石的穿透吸附容量和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4.50 mg/g和4.757 mg/g。化学再生后,用化学沉淀法使再生废液中氨氮由202 mg/L降到16.3 mg/L。  相似文献   

4.
钒的环境化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钒是瑞典科学家N.G.Sefstrm于1805年在斯堪地那维亚铁矿发现的。钒由于其特征而被广泛使用,因而由钒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综述了钒在动、植物中的浓度和分布以及钒在空气、水体和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略论述了20多年来我国环境化学的研究状况,就环境污染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环境污染控制化学今后的研究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原位化学氧化法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原位化学氧化法修复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几种氧化剂,如二氧化氯、双氧水及Fenton试剂、高锰酸钾和臭氧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不足及改进,并对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学提取法评价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楼顶降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粒度分布和重金属总量的基础上,采用单一化学提取法(DWLP、TCLP)和多级化学提取法(SEP)研究了大气颗粒物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样品中96%以上颗粒小于100 μm,其中10 μm和2.5 μm以下颗粒分别占33%和11%.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很高,Cu、Pb、Zn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2.43、1 033.81、830.32和5.80 mg/kg,是广东省环境土壤背景值的17~64倍.单一提取法中,TCLP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DWLP,表明pH值是影响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释放的主要因素.SEP法结果显示,Zn和Cd的生物可利用态比例远高于Cu和Pb.经DWLP和TCLP法提取后,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总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物可利用态所占比例明显增加.通过综合分析,发现SEP比其他两种方法更适用于评价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浙江省龙游县环境中PM2.5的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在龙游县3个代表性点位采集4个季节的环境PM2.5样品,分析了PM2.5中的无机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和碳组分含量,并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计算了7类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3个点位PM2.5平均质量浓度春季为39.63μg/m3、夏季为29....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降低污水对长江人海口的污染,针对白龙港水质净化厂的水质状况,采用化学-生物联合絮凝工艺,对污水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相比,化学-生物联合絮凝吸附工艺可以承受更高的水力负荷,并可节省部分药剂消耗量和污泥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我国大气污染化学研究的概况。阐明了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的表征研究,包括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环境化学行为;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的规律,包括化学过程和大气化学模式的研究等。介绍了某些大气污染物的特殊分析测试方法和采样技术,对今后发展大气化学的展望和战略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