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双降解地膜生物降解性。包括生物接种,田间复膜土壤菌群分析等各种生物检测方法。并对复膜土壤中降解产物的化学检测方法也简要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浅析双降解地膜的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双降解地膜在高纬度地区的地域性试验,简要论述了双降解地膜在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再生植物纤维地膜降解的实验研究方法,检测分析了其干热老化实验结果,选择定量、抗张强度、伸长率为再生植物纤维地膜的追踪监测指标。在相同的田间实验环境条件下,以塑料地膜为参比,观测再生植物纤维地膜自然降解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其降解的可控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环境降解聚乙烯地膜残余组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降解地膜在外界光、温、水、气、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已从过去的块状崩解实现了"米汤"状"溶解"入土壤环境,但降解后的聚乙烯粉末残余物是否仍旧严重污染土壤环境成为新一轮争议的热点。文章采用L9(34)正交设计,从聚乙烯的分子量、残余量、土壤类型、土壤深度等因素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角度来研究粉末态聚乙烯残余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聚乙烯2 000(数均分子量,下同)和LLDPE(line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在模拟100 a残余量处理水平下对脲酶和脱氢酶影响最显著,呈现超低分子量和超高分子量在最大残余量时的处理对脲酶和脱氢酶影响最显著的规律。就磷酸酶活性而言,对磷酸酶的影响则呈现出分子量越大、残余量越大影响越显著的趋势。在整个玉米生长周期,处理的3种土壤酶活平均值分别为58.83、89.83和350.79μg/(g·h),是对照平均活度的1.15、1.06和1.19倍,呈现聚乙烯处理后土壤酶活性增加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可控降解地膜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膜技术的引进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科学技术.随之带来的白色污染又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解决白色污染势在必行.本文对国内多个厂家提供的不同种类的可控降解膜由科研单位试验,结果证明;降解膜与普通地膜有同等的功效而且能够降解是我国地膜发展的方向.也是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农业生产实践中残留地膜对土壤物理性能及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作者采用大田试验,以PPC地膜和普通地膜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处理,分别为普通地膜处理(PF)、PPC地膜处理(JF)、无地膜处理(CK);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对玉米生长期间的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根系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间,PF处理的含水率显著低于CK、JF处理,导致土壤三相比增加,影响土壤的固相、气相和液相比例;JF处理与PF处理相比,JF处理减少了残留地膜对土壤含水率、容重、孔隙度及渗透率的负面影响,减少了地膜残留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以及其对玉米根系生长的阻碍。与CK处理相比,由于PPC地膜在试验期间未能达到完全降解,所以对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根系生长均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与PF处理相比其可减少残留地膜对土壤的破坏及阻碍玉米根系生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超声降解水体中化学污染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简要介绍超声降解水体中污染物的基本原理,从所研究物系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较为详细地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状况,介绍超声降解的两个 发展方向,并拽出该技术走向成熟所面的临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堆制技术对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的石油污染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研究利用静态堆制技术比较了不同辅料添加量对原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降解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堆制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差异,建立了最佳堆制配比及堆制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与辅料的体积比为1∶3时的处理效果最好。在堆制第3天至第18天,堆体温度维持在40~50℃、pH值7.5左右、C∶N约为15∶1,此时最适于石油烃降解菌的生长,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速率最快。60天后,土壤中总石油烃的降解率可达80%,远高于没有添加辅料及营养的对照堆体的降解率(约为40%)。  相似文献   

9.
磺化酞菁铁的合成与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邻苯二氰方法合成了酞菁铁(FePc)配合物,后又经碘化得磺化酞菁铁(FePcSx),以其作为催化剂利用过氧化氢(H2O2)对模拟染料废水活性艳红X-3B进行光催化降解脱色试验(λ>320nm),结果染料废水的降解脱色率较高。并且通过与单独用过氧化氢降解进行对照,表明磺化酞菁铁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与优良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0.
石油降解菌对石油烃中不同组分的降解及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甘肃华庆油田油井附近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得到5种菌属的石油降解菌,以各菌剂对原油不同组分的降解率及其标志物演化参数为基础,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测定了7 d和15 d石油烃中正构烷烃、藿烷、芳香烃的降解率,用各种标志物反映各菌剂对原油中正构烷烃、藿烷、芳香烃演化特征.结果表明:F2、A5、混合菌(H)对于高碳数段的正构烷烃降解率高达60%以上,混合菌剂对于正构烷烃的降解较均衡;正构烷烃在前后两个阶段的降解呈现出对低碳和高碳降解的互补规律,奇偶碳数优势(OEP)在15 d更明显;F2菌剂的w(∑C21-)/w(∑C22+)值说明对其高碳数降解优势最明显;各菌w(Pr)/w(Ph)比值均大于原油,说明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烷烃在不同菌剂的作用中发生了明显的降解.各菌剂作用能促使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手性碳R构型向更稳定的S构型转化,短期内已接近转化终点;A5对藿烷降解的w(Ts)/w(Tm)比值最大(0.966),转化最彻底;A5、D4和F2菌株后期作用原油时,藿烷系列的降解速率明显大于正构烷烃系列,表现出降解藿烷的优势;各菌剂对芳香烃具有强烈的去甲基化作用,A5和D4菌降解芳烃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三唑磷农药在江西红壤,河南二合土和东北黑土中均具易降解性,其土壤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8.3,3.75、3.28d,降解速率次序为东北黑土〉河南二合土〉江西红壤。土壤对三唑磷的吸附性能强弱次序为:河南二合土〈江西红壤〈东北黑土。其Freundich吸附常数分别为2,17.6,70.100。尽管河南二合土对三唑磷农药的吸附性弱(koc〈300).且三唑磷的水溶解度〉30mg/kg,但由于三唑磷农药的易土壤降解性,正常施用,其对地下水的实际污染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对有机磷农药地虫硫磷在江西红壤和江苏黄棕壤中的消解动态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地虫硫磷在土壤中的消解较慢,49d以后在这两种土壤中的消解率不到60%。在江西红壤中的消解速度要慢于在江苏黄棕壤中的消解,其半衰期分别为43.1d和37.5d。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养分和生态酶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生态酶计量比可以用来衡量土壤微生物能量和养分资源限制状况.为明确地膜覆盖后农田土壤生态酶计量学特征,选取地膜覆盖下不同残膜积累量的农田土壤,利用荧光分析法测定其碳氮磷循环关键过程中的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磷酸酶(ACP)的活性.探讨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养分循环和供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肥的土壤,覆膜使Olsen-P和NO-3-N分别降低至不覆膜土壤的48%~62%和16%~24%;而有机-无机配施的土壤,两者在覆膜条件下分别提高了144%~203%和1.9~5.1倍.覆膜下SOC∶TN在有机-无机配施土壤中降低了6.6%~25.8%,而SOC∶TP和TN∶TP却显著增加.覆膜土壤中MBC含量均显著低于不覆膜的土壤,然而由于MBN和MBP也随之降低,MBC∶MBN和MBC∶MBP无显著差异;覆膜使MBN∶MBP在S1和S2分别降低了36.6%和23.8%,而在S3和S4中分别提高了5.4和1.3倍.土壤中NAG∶ACP计量比与微生物生物量中相对应的元素的计量比趋势相似;而覆膜下BG∶NA...  相似文献   

14.
茚虫威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低毒低残留。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茚虫威在土壤中的残留进行分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茚虫威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茚虫威在土壤中消解较快,其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6天。说明茚虫威使用后在环境(土壤)中可以较快地消解,从而可以较好地保障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以胜利油田八面河普通稠油为研究对象,利用Brookfield DV-2T流变仪开展稠油流变性测试和黏温测试与分析,明晰了胜利八面河油田普通稠油在不同温度、压力及剪切速率条件下的黏度变化规律,并利用三参数流变模式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八面河普通稠油流变特征曲线为一条不过坐标原点的曲线,在一定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范围内是非线性的,具有非牛顿流体特征,本区原油符合宾汉流和幂律流变模式;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稠油黏度变小最后趋于稳定,具有剪切变稀的特性;同一剪切速度下原油黏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大幅度升高,非牛顿流体特征表现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地膜大规模使用带来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应用降解地膜进行大田试验,以南瓜为研究试材,探究了黑色普通地膜(CK)、白色降解地膜(WDF)、黑色降解地膜(BDF)和黑色CO2基降解地膜(C-DF)对土壤理化性质、根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并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种降解地膜处理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较普通地膜均不同程度降低;各处理间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C-DF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降低,WDF和BDF无显著影响;BDF和C-DF处理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较CK和WDF降低,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种降解膜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显著提升2.9%~6.8%,蔗糖酶较CK显著降低了33.3%~38.4%.BDF处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较CK显著提升63.8%,WDF和C-DF无显著影响.3种降解膜处理对地下部根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长势明显增强.BDF和C-DF处理南瓜产量与CK趋近,BDF处理南瓜产量较CK显著降低11.4%.试验结果表明,BDF和C-DF处理对土壤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与CK相当.研究认为2种黑色的降解地膜在高温生产季节可有效替代普...  相似文献   

17.
了解土壤中微生物对氮素降解规律,对于土壤氮污染修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河北平原潮土中筛选出8种高效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对所筛菌种进行16S r DNA分析,选出最适菌株通过固定化载体将菌种制成菌剂.探讨了用加入所筛菌种及拮抗菌的菌液和地表水分别滴灌小白菜对土壤中的氮降解产生的影响,并测定土样磷脂脂肪酸(PLFA)的值.结果表明:以硅藻土为载体硝化细菌的氨氮降解率达到38%,硝态氮合成率为205%;以硅藻土为载体的氨化细菌氨氮合成率为1 711%,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硝态氮降解率达到367%.加所筛菌液滴灌对土壤总氮和氨氮的降解效果较好,硝化作用也较强,加菌后土壤中微生物量明显增加,且更快到达峰值.对不同土样不同时间磷脂脂肪酸数据分析发现,在白菜生长过程中,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均产生了1次峰值,且加入所筛菌的先到达峰值.对于任丘和阜城土样来说,加入所筛菌后,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相应增多,对土壤微生物环境有所改善,微生物也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18.
从加油站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对柴油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比较研究菌株及菌群降解柴油的差异,探讨植物苜蓿和芥菜对菌株降解柴油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菌株Q18和菌群对砂土中柴油都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菌群对柴油的降解率明显高于菌株Q18.菌株Q18 和菌群在5 d内对柴油的总降解率分别为40.29%和54.15%.与菌株Q18降解柴油相比,菌群主要是强化了中、长链烷烃化合物的降解.②在砂土中,苜蓿和芥菜都能显著地强化菌株Q18对柴油的降解,但苜蓿强化菌株Q18降解柴油的能力强于芥菜. 5 d内菌株Q18-芥菜和菌株Q18-苜蓿复合体系对柴油总降解率分别达到60.05%和56.68%.③菌群和苜蓿及芥菜复合体系降解柴油的能力也有显著提高,但芥菜强化菌群降解柴油的能力强于苜蓿.5 d内菌群-芥菜和菌群-苜蓿复合体系对柴油总降解率分别为75.53%和70.50%.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典型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文章以荧蒽为目标污染物,选择TiO_2作为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降解去除土壤中荧蒽,考察了降解时间、催化剂用量、搅拌次数以及土壤水分含量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研究了腐殖酸和H_2O_2对荧蒽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采用活性基团捕获实验探究了土壤中荧蒽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降解率随降解时间的增长而提高,其中P25用量为5%、降解时间为48 h时,降解率为24.11%;P25用量增加为20%,光照48 h后的降解率为42.89%;土壤搅拌可提高荧蒽降解效率,搅拌次数为5次时降解率为51.72%,与未搅拌相比提高了8.83%;加入10%的水分后,荧蒽降解率提高到56.90%。腐殖酸抑制荧蒽的降解,加入腐殖酸后降解率降低10.94%。加入1.5 mL质量分数30%的H_2O_2后降解率提高18.26%。加入对苯醌后荧蒽的降解率显著降低,表明·O_2~-在荧蒽的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苯酚是造纸、塑料、农药、医药合成等行业生产的原料或中间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未经处理的含酚废水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利用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处理含酚废水是一种经济有效且无二次污染的方法。论文通过从被苯酚废水污染的污泥和污水中进行筛选细菌,得到11株耐受菌和降酚菌,在以苯酚为单碳源的培养上筛选降酚菌,通过药物培养得到7株高效降解酚菌。选择8号菌为研究菌种,进一步测定苯酚降解的影响因素。考察了温度、pH值、苯酚初始浓度、接种量对苯酚降解的影响。得出该菌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降酚pH为8.0~9.0,最适初始苯酚浓度为200—240mg/L,最适接菌量为10%~15%。通过对8号菌降解苯酚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得出8号菌的苯酚降解率可达到90.01%,耐酚浓度可达1.6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