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不同再生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回用途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典型再生水处理工艺出水的回用途径适应性,采用标准指数法评价了4座不同处理工艺的再生水厂出水质量,为再生水处理工艺选择和安全回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4种再生水处理工艺出水用于市政杂用水时基本是安全的;除反渗透(RO)工艺外,其他工艺出水回用于景观环境用水时都存在氮磷指标超标问题;膜处理工艺的出水可以满足工业用水标准,但是常规絮凝过滤工艺出水用作工业用水应注意氮磷等指标的进一步处理;各种再生水处理工艺出水质量均不能满足地下水回灌用水标准,主要是氨氮和环境激素DBP超标问题,用作地下水回灌用水时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用于都市绿地灌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污水再利用具有节水和治污双重功能,用于绿地灌溉意义重大。综述了再生水灌溉对绿地土壤、植物、地下水的影响。着重介绍了国外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其试验结果及影响因素,表明虽然再生水中的一些有害成分会发生积累,但由于处理工艺、降雨等因素影响,对绿地生态系统影响不大,使用再生水灌溉绿地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加州再生水利用经验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开发利用再生水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美国加州,再生水利用已经成为其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详细的规划、系统地法律法规和完备的管理体系,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总结分析了加州再生水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灌溉终端用户管理的一些经验,并对2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科学的再生水利用规划、严格的源水水质控...  相似文献   

4.
随着污水回用大力开展,人们与再生水的接触机会增加,必须保障再生水的水质安全.资料调研发现,作为再生水水源的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含有多种内分泌干扰物质,活性炭吸附、超滤、高级氧化技术及膜技术可有效去除再生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但鉴于经济和管理上的困难,目前仍不能全面推广.中国常用的澄清(混凝沉淀)/过滤工艺不能有效去除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内分泌十扰物质,这对接触人群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对生物种群也有一定的影响.生物处理方法未来有可能成为去除内分泌干扰物质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改善再生水景观湖水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通过投加助凝剂以强化混凝沉淀过程,从而达到去除再生水景观水中的藻类。以PAC为混凝剂,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为预氧化助凝剂,通过烧杯实验确定PPC、PAC同时投加,最佳投量分别为1 mg/L、60 mg/L。生产性实验中,机械加速澄清池强化混凝对TP、叶绿素、藻密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4%、32.3%和35.4%,湖水中TP、TN逐渐降低分别由4.9 mg/L、23 mg/L降至0.72 mg/L、10.3 mg/L。PPC提高了混凝沉淀对藻类的去除效果,改善了再生水景观湖水质,降低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分析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pH、电导率(EC)、有机质、CaCO3水平及4种重金属(Zn、Cd、Cu、As)的形态和分布的影响,探讨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地下水灌溉(清灌)相比,再生水灌溉(污灌)使表层土中有机质质量分数由0.06%增加到0.32%,pH降低了0.4个单位...  相似文献   

7.
缺水地区再生水补充景观水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考察不同再生水补水比例条件下的水质变化尤为重要。采用修建人工景观水池的方法,模拟不同再生水补水比例条件下景观水体的水质变化规律。将某水厂的再生水和自来水按不同比例配水作为人工水池的进水和补水,水力停留时间固定为5 d。实验结果表明当该再生水所占比例为75%、50%时,水质恶化最快,100%和25%时由于营养比例失衡,水质恶化速度较慢。此外,叶绿素a的增长主要受氮磷营养盐浓度的影响,并影响着水体的浊度、色度和透明度,进而破坏景观水体的感官指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批吸附实验法比较了再生水灌溉区汪洋沟流域两种土壤和底泥对头孢噻肟的吸附及其动力学特性,并探讨了土壤与底泥不同pH、阳离子强度及可溶性腐殖酸对头孢噻肟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汪洋沟段清水灌溉土壤、污水灌溉土壤及底泥均对头孢噻肟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头孢噻肟的吸附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清水灌溉土壤>污水灌溉土壤>底泥。土壤与底泥对头孢噻肟的吸附行为通过等温吸附模型模拟,其中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在pH 4.0~9.0的范围内,土壤与底泥对头孢噻肟的吸附系数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少;随着土壤溶液中阳离子浓度的增加,头孢噻肟的吸附量呈非线性减少趋势;添加可溶性腐殖酸后的土壤对头孢噻肟的吸附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9.
由于城市水资源严重紧缺,再生水作为补给城市河湖景观水体的重要水源,用量逐年加大,随之带来的水环境问题也引起关注,往往需要采用适宜的技术和工程改善水质。然而对于现有的生态修复技术和工程,缺少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其修复效果和工程技术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估。通过大量的文献及实地调研,结合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湖的特点,构建了包含环境效益、技术管理与维护及社会经济功能3个系统、7个准则和19个指标的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湖水生态修复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群组决策的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重要性排序前5位的指标依次是:藻类多样性、水生植物覆盖度、DO、TLI、PI(COD)。以北京市陶然亭湖水生态修复工程为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陶然亭湖水生态修复工程综合评分为3.35分,评价结果属于良。陶然亭湖经过水体生态修复后,水生态系统结构较好恢复;所选工程技术适宜;人员及经济投入适中;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正面影响;工程可优后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城镇杂用再生水的水质安全评价关键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再生水的水质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以城镇杂用再生水的水质安全为目标,从再生水中残留的化学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出发,通过全面分析污染物在回用过程中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能途径,结合当前国内外城镇杂用水的水质标准,提出了包括综合毒性指标、生物学指标、可吸附有机卤化物指标、挥发性有机物指标等在内的城镇杂用再生水水质安全评价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钝顶螺旋藻的培养成本,采用经厌氧-好氧技术处理后的餐厨垃圾中水,进行了钝顶螺旋藻培养实验,研究了利用经技术处理后的餐厨中水培养高价值钝顶螺旋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批次培养实验中,餐厨中水经过合适的稀释倍数后能够实现钝顶螺旋藻的培养,当餐厨中水稀释6倍灭菌培养时可获得最大生物量为1.314 g·L-1,且餐厨中水灭菌与否对钝顶螺旋藻培养无明显生物量差异;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实验中,钝顶螺旋藻在稀释6倍且未经过灭菌的餐厨中水中可正常生长繁殖,获得的最大生物量为1.129 g·L-1。在实验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值维持在9.0~9.3,DO值为7.0~8.6 mg·L-1;培养周期结束时,培养液中氨氮被全部利用,总氮(TN)和总磷(TP)分别利用了24.401和0.957 mg·L-1。  相似文献   

12.
马媛  田一梅  王佳  郭浩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311-2316
针对再生水回用于循环冷却系统中引起的结垢问题,进行了碳酸钙沉积实验和旋转挂片腐蚀实验,对所得的结垢产物的微观形态、元素组成以及化合物构成,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分析,探究复配药剂HJ-01在阻垢过程中的机理,并深入分析该药剂结构中官能团的阻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药剂HJ-01可以通过在挂片表面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薄膜而阻垢,其阻垢机理包括晶格畸变、螯合增溶和分散作用;其中膦酸基(—PO3H2)和羟基(—OH)官能团引起晶格畸变作用;羧基(—COOH)官能团引起螯合增溶作用;而阻垢剂中的链状结构导致分散作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高校优质中水的处理与回用率,提出了适用于高校优质中水的处理与回用系统,设计了中水原位处理设备,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沉淀-SOBMR-过滤设备能够实现无动力、自动化运行,尤其适合于盥洗和洗浴废水的处理.沉淀单元对盥洗废水COD和SS去除率分别为23.8%和55.7%;SOBMR单元对盥洗废水COD和SS去除率分别为35.8%和27.9%;过滤单元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绝大部分SS,且能耐受SS冲击负荷,对废水COD去除率先增后降,受水力负荷的影响,负荷越小,处理效果越好.整个系统出水水质满足杂用水对COD、SS和色度等要求,可用于冲厕和杂用.每套处理装置可节约水资源151.2 m3/a,设备投资回收期为2.01年,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解析再生水补水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以合肥市塘西河为例,采用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结合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再生水补水位置、水质和补水量对塘西河水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再生水补水改变了河流水动力特征、污染物负荷及其扩散降解过程,影响河流水质空间分布,且对补给点附近的河流水质影响最为显著;通过模糊模式识别分析发现,补给点越靠近上游对河流水质的改善作用越大,提高补水水质或增大补水水量均可进一步改善河流水质。  相似文献   

15.
水质对紫外消毒在两种典型再生水中应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肠杆菌为对象,研究了再生水水质变化对紫外消毒效果和光复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对大肠杆菌有很强的灭活作用,在紫外剂量为4mJ/cm^2时,大肠杆菌的灭活率达到了4.41个对数级。腐殖酸、铁和2种再生水水体中其他溶解性物质会影响光吸收和紫外透射率,但对紫外消毒动力学无影响。在颗粒物浓度为0~200mg/L的范围内,外源高岭土和活性污泥等颗粒物的投加对紫外消毒效果影响较小,而再生水水样W1中原有的2.61/1:g/L的颗粒物则会极大地影响消毒效果,使UV对细菌的灭活出现明显的拖尾现象。腐殖酸会增强紫外损伤大肠杆菌的光复活能力,但2种再生水中细菌的光复活能力相对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减弱,减弱程度在不同水样中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再生水厂原水水质在线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再生水原水水质在线预警系统能够为再生水工艺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保障.以中国北方T市某再生水厂为例,分析再生水厂进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变化规律,根据再生水厂的MBR处理工艺特征及要求,确定6项预警指标为pH、COD、TN、NH3-N、TP和SS.在原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预测方法.结合实际运行情...  相似文献   

17.
不同工艺再生水补给对景观湖水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杨建  常江  甘一萍  吕刚 《环境工程学报》2012,6(4):1276-1280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过程中,为了比较不同再生水工艺对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以“二级出水+BAF+O3+GFH”和“二级出水+O3”作为再生水处理工艺,以岸滤(bank filtration,BF)作为水质维持工艺,进行再生水景观水体水质保障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出水+O3”出水流量较大,水力流动快,每天运行24 h,平均出水流量25.5 m3/d,氮磷含量偏高;“二级出水+BAF+O3+GFH”出水的氮磷指标控制在较低水平,GFH出水流量8~14 m3/d,水力流动较缓,湖中出现蓝藻。2套系统中BF对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30.5%和20.8%。“二级出水+O3+BF”系统中人工湖进水TN平均浓度24.309 mg/L,TP平均浓度0.583 mg/L,N/P=41,适宜水网藻生长,对湖中N(主要是NH+4-N)、P有较强的去除能力;“二级出水+BAF+O3+GFH+BF”系统中人工湖进水TP<0.05 mg/L,适宜蓝藻生长。  相似文献   

18.
在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圆明园玉玲珑水域进行沉水植物收割实验,自2011年4—12月间每隔半个月监测一次水质。结果表明,通过在生长期收割沉水植物,玉玲珑水体TP、SRP、TN、NH4+-N、NO3--N和COD的平均浓度可维持在0.1、0.04、0.86、0.1、0.32和18 mg/L左右,水质保持在Ⅲ类至Ⅳ类地表水之间;与之对照的不收割沉水植物的玉玲珑进水口水域,9月沉水植物开始死亡腐烂,TP、SRP、TN、NH4+-N最高分别可达0.5、0.1、2.4和0.60 mg/L;作为对照的另一以挺水植物为主的水域,水质普遍劣于有大量沉水植物生长的水域,TP、SRP、TN、NH4+-N最高分别可达1.2、0.60、6.1和0.61mg/L。圆明园的实地实验表明,沉水植物有很强的净化水质作用,通过生长期收割,能够进一步强化其水质净化作用,可以作为一项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