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雷州半岛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雷州半岛采集了106个土壤表层样品,分析了其中8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r、Ni、Cd、Hg和As)的全量.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土壤重金属污染由高到低排序为Ni>Cr>Hg>Cu>Zn>Cd>As>Pb,Zn、Cd、As和Pb质量浓度均没有超标,Hg和Cu质量浓度超标率亦不高,但Ni和Cr平均质量浓度达49.81、87.13 mg/kg,高于国内外其他对照区域,超标率分别为25.47%和24.53%;重金属元素在雷州半岛各土壤利用类型中分布规律不明显,按4种主要土壤利用类型受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排序为甘蔗地>果园土>水田>菜地;雷州半岛土壤综合污染指数总平均为0.970,土壤总体上尚清洁,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水平;雷州半岛各区域中,徐闻、雷州两地土壤重金属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徐闻、雷州两地成土母质主要为玄武岩,造成土壤Cr、Ni及其他重金属背景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对江苏盐城滨海地区地表水体的Pb、Cr、Cd、As、Hg污染现状进行研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水体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盐城滨海地区地表水体Pb、Cr、Cd平均值分别为0.120、0.290、0.040mg/L,As、Hg平均值分别为2.63、0.16μg/L。Pb、Cr、Cd分别有54.2%、83.3%、70.8%的采样点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说明盐城滨海地区地表水Pb、Cr、Cd的污染较严重。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b、Cr来自工业源,Cd主要来自工业源和农业源,As主要来自农业源和自然源,Hg则主要来自自然源。根据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盐城滨海地区地表水体50%的采样点属于中度污染,50%的采样点属于重度污染,盐城滨海地区地表水体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利用芦竹修复重金属污染湿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芦竹(Arundo donax linn)对Cu^2+、Ni^2+、Cr^6+重金属污染湿地的响应和对该污染湿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芦竹对这3种重金属离子有一定的耐受性,并有不同程度的吸收,Cu^2+、Ni^2+和Cr^6+去除率分别为63.8%,42.3%和34.4%。芦竹在100mg/kg浓度的Cu^2+、Ni^2+污染湿地中生长正常,在低浓度(55mg/kg)Cr^6+污染中能存活,但生长速度较慢。在100mg/kg浓度Cr^6+污染湿地中,出现急性中毒现象,半月后致死。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芦竹普遍出现失绿现象,但除高浓度cr。’(100mg/kg)以外,都能正常存活,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程鹏  李叙勇 《环境工程学报》2017,11(8):4513-4519
确定水体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时空变化趋势,对流域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洋河流域10个监测断面的重金属监测数据,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洋河流域As、Cd、Pb、Hg 和 Cu 的浓度及其引起健康风险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洋河流域重金属污染及其健康风险在时间上呈降低趋势,超过地表水质量标准三类标准的重金属由1995年的Cd、Pb和Hg变为2005年和2015年的Cd、Pb。致癌物质As和Cd所引起的个人年均风险远远高于非致癌物质 Pb、Hg 和 Cu。重金属健康风险总和在1995年所有监测断面均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2005年全部在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以下,2015年只有响水铺略微高于该水平。在空间分布上,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及其健康风险较大的区域集中于南洋河下游城区段、清水河下游张家口市区段和洋河干流下游段。  相似文献   

5.
天津临港人工湿地是以污水厂尾水为水源的组合人工湿地,为探究其水体形态氮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以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了湿地水样,基于GIS克里格插值法,对湿地水体形态氮和典型理化性质的分布和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了水体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湿地水体TN浓度为0.657~5.576 mg·L−1,其中${{rm{NO}}_3^ - }$-N (0.095~3.920 mg·L−1)浓度相对较高,占TN的49.2%;沿水流方向,TN、${{rm{NO}}_3^ - }$-N和${{rm{NO}}_2^ -} $-N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从入水口至景观湖呈逐渐降低趋势;${{rm{NH}}_4^ +} $-N的分布相对复杂,在潜流和表流湿地下游与景观湖交汇处浓度最高,表流湿地浓度最低;pH和EC分别对${{rm{NH}}_4^ + }$-N和${{rm{NO}}_3^ - }$-N的分布特征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湿地水体TN超标(Pi>1),调节塘TN污染最为严重,调节塘可作为TN优控区。以上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以污水厂尾水为水源的组合人工湿地中氮污染物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芦竹修复重金属污染湿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芦竹(Arundodonaxlinn)对Cu2+、Ni2+、Cr6+重金属污染湿地的响应和对该污染湿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芦竹对这3种重金属离子有一定的耐受性,并有不同程度的吸收,Cu2+、Ni2+和Cr6+去除率分别为63.8%,42.3%和34.4%。芦竹在100mg/kg浓度的Cu2+、Ni2+污染湿地中生长正常,在低浓度(55mg/kg)Cr6+污染中能存活,但生长速度较慢。在100mg/kg浓度Cr6+污染湿地中,出现急性中毒现象,半月后致死。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芦竹普遍出现失绿现象,但除高浓度Cr6+(100mg/kg)以外,都能正常存活,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8.
沱江是长江上游水污染问题最严重的支流之一,氮、磷是其最主要的污染物,但是其全流域尺度时空分布特征尚不清楚.利用2008—2018年国(省)控断面监测数据研究沱江流域主要河流中总氮、总磷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沱江流域河流氮、磷污染的状况,以期为沱江流域地表水氮、磷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构建火山岩、砾石、沸石、椰壳活性炭、K3悬浮填料和聚氨酯泡沫为基质的6组实验室规模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比分析各湿地系统对含氨氮地下水的净化效果,同时考察不同基质湿地系统在一个水力停留时间(48 h)内氮素形态转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沸石湿地系统对氨氮、T N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39%、94.26%,聚...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洱海罗时江入湖河口湿地为典型对象,利用柱状底泥分层采样器采集罗时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样品,0~10 cm为表层,10~30 cm为中层,30~60 cm为底层,分析了3层沉积物的总磷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从水平方向看,罗时江河口湿地各层(表层、中层、底层)沉积物总磷分布均呈现出沿2条主水道(水道Ⅰ和水道Ⅱ)向岸边递减,并在入水口处出现峰值的规律;垂直方向上看,总磷含量随着沉积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富集明显。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为1.09、1.03和0.99 g/kg。(2)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沉积物总磷进行了评价,3层沉积物总磷总体属于中度污染,局部出现重度污染。各层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表层(1.81) >中层(1.72) >底层(1.65),重度污染主要集中在水道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