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完善增程式电动汽车(Extended range electric vehicle,EREV)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评价研究,对EREV、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和内燃机汽车(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vehicle,ICEV)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构建了车辆生命周期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和成本评价模型,针对不同汽车各阶段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三大特性,识别EREV、BEV和ICEV的环境负荷差异,并从初始购置成本、使用维护成本和报废回收成本3个方面评价了EREV、BEV和ICEV的生命周期成本差异.综合碳排放特性和经济属性,进一步提出减碳经济性评价指标,科学评价EREV和BEV的环境效益和减碳经济性,并讨论了不同电力结构下EREV、BEV和ICEV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和减碳经济性变化.对增程式电动汽车进行全生命周期内综合评价研究,进一步明确EREV在多种能源类型汽车技术路线中的环境效益和减碳经济性.结果表明,相比于ICEV,BEV和EREV在运行使...  相似文献   

2.
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周期环境成本以成本企业作为进行生态产品设计的重要手段,但生命周期环境成本至今没有国际标准方法。本文对环境成本的分类、研究主体和研究动因进行了分析。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核算方法在国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对接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是支撑循环经济决策的关键,而可持续性评价以及在传统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价(LCSA)是重要决策支撑工具.近年来对可持续性评价的关注使得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及其在资源循环决策中的应用得以快速发展.大量研究表明LCC是有效的经济决策支撑工具.但是由于"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其他相关称谓与LCC术语上模糊,以及成本效益分析(CBA)等相关成本评估工具在方法用途上的类似,使得在实际研究中LCC的相关概念混淆甚至错误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如上研究背景,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旨在厘清LCC及相关术语的概念和内涵,并为LCC以及LCSA在未来的研究提出实用性建议.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回顾了LCC的发展脉络,厘清了在人们对社会和环境问题关注下,LCC逐渐从普通的成本评估发展成为LCSA核心部分的发展路径.同时,使用Citespace对国内和国际2000-2017年LCC相关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图谱分析,发现和国内相比,国际期刊的LCC相关研究已经从概念探索和企业成本控制发展到了特定领域系统的成本优化研究.进一步,引入"可持续性三支柱"的概念来阐释LCSA的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维度以及它与LCC的关系,然后区分了LCC的类似术语的定义和成本范围,并阐述了与传统CBA方法的差别.在此基础上,以欧盟VEEP项目为案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阐释了LCC的分析视角和计算过程.最后,对LCC在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扩大运用领域,标准化,研究方法间的结合,以及数据库和软件工具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环境评价方法和全面的环境管理工具——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并对其主要环节及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LCA方法的水泥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水泥行业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其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因此,本文选择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作为清洁生产审核工具,对大连某水泥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本文在调研水泥工艺及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水泥生产过程中原料开采、运输、生料制备、煤粉制备、熟料煅烧及水泥粉磨阶段进行清单分析与建模.采用了生命周期评价软件Gabi4进行清单计算与分析,评价模型为CML2001Dec07特征化模型.在整个水泥生产过程中考虑了全球变暖,人体毒性,环境酸化等环境影响类型,得出整个生命周期中石灰石和煤炭的资源能源耗竭潜值和资源消耗量最大,而环境排放影响中熟料煅烧阶段对各个类型的环境影响远远高于其他几个阶段,同时熟料煅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影响最严重.最终根据评价分析结果确定清洁生产审核重点并提出了清洁生产方案,并且在清洁生产方案中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余热发电方案,进行余热发电清洁生产方案前后环境影响比较和清洁生产方案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6.
煤与秸秆成型燃料的复合生命周期对比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复合生命周期对比评价方法,引入能量返还率、资源耗竭系数、环境影响负荷和生命周期成本4个参数,对煤和秸秆成型燃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和经济性做了对比分析.同时,为了平衡能源、环境与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EEE (Energy, Environment, Economic)综合指标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与煤相比,秸秆成型燃料的能量返还率低、资源耗竭系数小.秸秆成型燃料的全球变暖潜值、酸化潜值、富营养化潜值、工业烟尘、粉尘潜值及固体废弃物潜值均比煤小,因此,秸秆成型燃料的环境影响负荷比煤小.秸秆成型燃料的EEE指标值比煤小79.8%,所以,从平衡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环境排放和经济性角度出发,秸秆成型燃料具有替代煤的潜力.但是,秸秆成型燃料的生命周期成本比煤高,其大力推广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7.
在现有热水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比较的基础上,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建立热水器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型,计算分析热水器产品资源消耗、臭氧耗竭、能源强度和全球变暖四个指标,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四个指标在生命周期贡献值大小依次是臭氧耗竭、全球变暖、能源强度和资源消耗.热水器环境影响较大的零部件有压缩机、制冷剂、电机和铜管等.并对比分析了四种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得出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是较为全面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理论建立了生命周期评价数据库系统。通过综合分析生命周期评价数据,根据生命周期评价数据的数据类型,将数据分为产品评价数据、产品档案数据、基础材料数据和影响评价基础数据,相应的设计了4个数据库。运用关系数据库理论分别对4个数据库建立了物理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
瓦楞纸箱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瓦楞纸箱从原材料生产、产品加工到使用后的废物处置整个全生命周期的物耗、能耗及向环境中的排放;根据ISO14040系列标准制定的技术框架,建立了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模型,采用Eco-indicator 99方法,对瓦楞纸箱进行了整体和基于流程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得出其全生命周期和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废物管理3个流程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型和对应指标值,以及造成各流程主要环境影响类型的原因.为改善瓦楞纸箱的环境性能,针对其设计、生产加工、使用、废物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对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部门、政府管理部门和服务行业,但最突出的贡献是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应用.LCA的技术框架分为确定目的与范围、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IA)和结果解释4个部分.LCIA的方法可归纳为中点法和终点法.LCA存在数据获取、清单分配、边界选择、评价模型、时空限制,以及结果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局限性.为适应环境管理和评价技术本身的要求,LCA评价技术朝系统化方向发展,目前主要有IO-LCA、ALCA、CLCA、LCC、S-LCA和LCSA等评价技术.不同的评价技术从不同侧面拓展了LCA的应用领域和回避LCA评价的局限性,使得LCA越来越成为环境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诱发了新的环境风险可能性的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的多种环境风险灾害事故的发生已引起了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普遍关注。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众健康的重要内容和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文章结合目前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探讨有关两大类环境风险评价(突发性与非突发性)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区别,环境风险评价评估标准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城市环境管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Buffer strips represent oblong land elements along water bodie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surface water. In the policy context buffer strips are referred to as land with defined farming restrictions aiming at protecting the water course. In the current EU agricultural policy framework the majority of the decisions regarding subsidy schemes for buffer strips is taken on the member country level, which results in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U members with regard to this water protection measure. If incentives for farmers for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buffer strips are in place, they are usually linked to the harvest ban on the buffer strip. Such protection model can be endangered by volatile and rising price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However, buffer strip can represent a valuable source of different ecosystem services, including biomass provision. If harvesting under certain restrictions would be allowed, the biomass could generate additional revenue that might contribute to securing buffer strips existence and consequently maintaining their protection function.This study aimed at assessing the costs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biomass mobilizing from buffer strips. It dealt with different scenarios of biomass sourcing from extensively cultivated buffer strips in the Netherlands. In 12 scenarios, the cultivation of grass or cereal mixes (including multiple harvesting or perennial cultivation) for different valorisation chains (ensiling or fodder & bedding) was assessed. Both total net cultivation costs as well as the hectare base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using the Life Cycle Assessment methodology) were evaluated. Additionally,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electricity production through anaerobic digestion of biomass from buffer strips was compared with the impact from digestion of classic grass silage and the impact profile of Dutch electricity mix.The results indicate ensiling as the scenario generating more net costs and higher environmental impacts as compared to fodder & bedding. In the latter, the cereal cultivation represents a better solution from economic perspective, while grass shows lower environmental impacts. Moreover, optimizing grass cultivation through switching to perennial mode contributes to strong improvements of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contributes to additional re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consequently delivers the best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solution. Moreover,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Dutch electricity mix shows that biomass from buffer strips, if used in anaerobic digestion, can, in terms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compete with classic silages and contribute to reduced environmental damage.  相似文献   

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 《环境科技》2003,16(1):21-23
以衡阳至昆明高速公路(衡阳至永州枣木铺段)生态影响的经济评价为实例,说明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在环评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指出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是今后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概念、特征及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开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和应急监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介绍了环境风险评价和应急监测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作用,并针对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环评工作中引入政策环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项目环评和环境规划两个层次,以实例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控制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政策环评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主要作用,应该早日纳入环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公路环境评价发展现状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刘兆金  朱琼 《交通环保》2002,23(2):15-17,33
“八五”、“九五”期间,中国公路建设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评价体系,但同时也存在着法规,技术、规范体系比较落后,评价仅局限在环境影响评价层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因此需从完善公路环境评价体系,完善公路环境法规及技术规范体系,积极探索新技术与新方法,加强佬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公路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之一,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在很多领域渗透很快,对于如何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问题,已经摆在许多环评机构和单位面前.随着信息时代扩张速度的加快,先进的科技工具也被应用到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中,DV也是如此,DV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现状调研、公众参与、档案管理等阶段发挥很多重要的功能,使环评工作便捷、方便,对减轻工作强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Metbodologyof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forregionaldevelopmentZhuTan;ChenWei(DepartmentofEnvironmentScienceofNankaiUniversi...  相似文献   

19.
浅析绿色制造的战略环境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绿色制造的战略环境评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是协调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要求在绿色制造初期———绿色设计阶段就考虑整个制造过程的环境影响 ,从决策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的产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从绿色制造的广义内涵入手 ,分析了绿色制造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基础和综合集成特性 ,并提出了战略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综合集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DEIA)及累积影响评价(CIA)、战略影响评价(SEA)的产生原因、概念、研究方法,研究状况等方面的介绍及与项目EIA的比较,说明RDEIA、CIA、SEA的兴起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