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峡工程拉动湖北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建设的巨额投资及由此产生的巨大市场需求,犹如核极的巨大能量,成圈层状由三峡地区扩展至宜昌、恩施等鄂西地区,辐射到武汉、荆州、荆门、襄樊、黄石、鄂州等鄂中、鄂北、鄂东地区,拉动了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湖北省内四大市场的发育和壮大,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2002年,包括秭归、兴山、巴东、夷陵四县区的湖北三峡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1992年增长7.36倍,年均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7.31亿元,增长10.42倍,年均增长26.4%;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7.41亿元,增长4.67倍,年均增长16.7%;工业总产值达到102.93亿元,增长6.31倍,年均增长20.2%;农业总产值达到34.48亿元,增长1.45倍,年均增长3.8%;财政收入6.47亿元,增长3.61倍,年均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1 965元,增长3.64倍,年均增长13.8%。三峡工程坝区、库区所在地的宜昌市、恩施州,在枢纽工程建设和移民工程投资拉动下,经济发展迅速。2002年,宜昌市、恩施州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1992年增长5.87倍、4.1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9倍、8.14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4.78倍、4.6倍;财政收入增长2.26倍、1.5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51倍、3.05倍。湖北企业积极参加三峡工程竞标与建设,对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经统计测算, 湖北省企业承接三峡工程项目年均合同金额为35.85亿元,最高年份的1997年达到86.57亿元,最低年份的1993年为21.4亿元;对湖北国内生产总值绝对增加值增长的影响最高年份达18.07%,最低年份为6.22%,10年平均值为8.59%。  相似文献   

2.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总面积 2 0 2 3km2 ,总人口 51万 ,辖 2 6个乡镇、62 9个行政村。近年来 ,县委、县政府以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县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着力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 ,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 1999年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4 6.53亿元 ,连续 4年全省第一 ;乡镇企业总产值 94 .1亿元 ,连续 8年全省第一 ;财政收入 2 .38亿元 ,比上年增长 10 .9% ;农民人均纯收入 2 975元 ,比上年增长 2 5元。 1997年泽州县先后成为全国首批达小康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国家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 ,达到 10 0 77.71亿元 ,增加值达到 44 5 5 .5 4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3 .82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2 8:2 9:43。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13 0 2 .8亿元 ,增长 6.4% ;第二产业增加值 12 2 1.88亿元 ,增长 46.5 % ;第三产业增加值 193 0 .86亿元 ,下降 3 .8% ,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非典”影响造成了滨海旅游业的负增长。沿海各海洋经济区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实行优势互补、联合开发 ,开始呈现海洋经济联合的趋势 ,区域海…  相似文献   

4.
特点一:开发投资高速增长。1992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31亿元,比1991年增长117%,占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9.64%。其中增长较快的为海南省增长216%、广东省211%、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西等地也超过或接近100%。特点二:开发集中。房地产投资热集中在沿海地区,其次是东北三省。海南、广东、  相似文献   

5.
应用“含资源与环境项目的社会会计矩阵”(SAMRE)方法及其数学模型计算湖南省1991~1999年资源净产值、环境净产值和真实储蓄值。结果显示,湖南省资源净产值与环境净产值每年损失幅度为4.00亿~99.01亿元,占全省每年GDP比重的0.48%~3.18%,平均占2.35%。真实国民储蓄比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净储蓄减少10.41亿~109.60亿元,占全省每年GDP比重的1.25%~3.52%,平均占2.84%。分析表明自然资源损失与环境污染已成为湖南省经济总量增长的沉重代价,其发展呈弱可持续性特征。分析结果还同时显示,近年来资源与环境净产值损失占全省GDP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真实储蓄比重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6.
长岛县是山东的一个以渔业为主的海岛县。全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1年达 10 469元,为全国首富县;1992年为1.55万元;1993年再上台阶,达到l.8万元。有10项人均占有的经济指标居全国12个海岛县之冠。按国家统计局的全国农村小康16项指标考核,我县总体分,高出达标20个百分点,在人均收入上则高出3.4倍。在全国海洋渔业不够景气的状态下,长岛县的渔业经济却是一派生机,自1982年以来已连续11个年头保持了超高速增长。11年来产量增长了2.9倍,收入增长了16.7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4.5%与170%,这种增长势头至  相似文献   

7.
数据库     
·1979~1990年,全国城镇新建住宅总面积达到15亿m~2,国家对住宅建设的投资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6%,远超过联合国推荐的住宅投资指标,今后10年住宅建设面积将以平均每年1.5~1.8亿m~2(占全国各类建筑总面积75%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总投资大约为1500亿元/年。  相似文献   

8.
采用C-D生产函数定量分析了农村水电投入对浙江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GDP与劳动力、资本存量和发电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用电量每增加1%,GDP将增加0.189%,据此测算出每度电拉动GDP的效益量。从而得出浙江省1990-2012年小水电拉动的GDP效益(以1952年为基数)为1 659.20亿元,占浙江省真实GDP(以1952年为基数)的比重达0.75%;拉动第一产业效益为142.26亿元;第二产业868.04亿元;第三产业648.89亿元。  相似文献   

9.
江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总面积983km2,人口114.44万。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外向带动、沿江开发、协调发展、城乡一体五大战略,加快改革和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1998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74.00亿元,比1997年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6.24亿元,比去年增长13.52%。近几年,江阴市在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乡镇企业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等36个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目标分解及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衡量国家产业政策,山东省海洋资源环境基础、海洋产业的增长潜力以及海洋产业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将山东省2010年和2020年海洋经济发展总目标分解到各海洋产业,以各海洋产业分解目标为指引,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和区位熵分析,确定海洋产业优化重点领域,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研究表明:①2010年山东省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32.880亿元,1 521.010亿元,863.066亿元;2020年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 100.040亿元,5 059.557亿元,4 000.375亿元.②海洋新兴产业的优化是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2010年,山东省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将占总增加值的21.12%;2020年,占总增加值的25.69%.③海洋支柱产业的优化是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点.2010年,山东省海洋支柱产业增加值将占总增加值的70.67%;2020年,占总增加值的66.37%.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环保投资力度不断增加 ,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节节攀升 ,从“七五”期间的 0 .7%上升到“八五”期间的 0 .8% ,“九五”期间更首次突破 1% ,2 0 0 5年这一比例将升至 1.2 %。1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经济总量的盘子越来越大。“八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约为 2 0 0 0亿元 ,“九五”期间增至 3 60 0亿元 ,“十五”期间这一数字将猛增到 70 0 0多亿元。各地发展水平不同 ,环保投资力度也不一样。北京市 2 0 0 0年的环保投入已占全市GDP的 4.7% ,2 0 0 8年前北京用于环保的投资将高达 10 0 0亿元 ;“十五”期间 ,广东…  相似文献   

12.
海洋开发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海洋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现在国际上许多有识之士都广泛认为“21世纪是海洋开发的新世纪”。我认为,到21世纪,世界海洋开发将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国际海洋形势会发生很大变化。首先,从国际海洋经济形势来看,过去10几年发展很快,尽管世界经济发展缓慢,但海洋经济一直保持着每10年翻一番的高速增长势头。1980年世界海洋开发总产值为3400亿美元,1990年已超过6700亿美元,有人估计到2000年有可能达到15000亿美元。目前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新兴的高科技海洋产业发展很快,特别是海洋油气业、海水养殖业等。1992年海上石油产量已达9亿多t,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0%,估计到本世纪末可达13亿t,那时比重可能上升到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上存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四大问题。人口激增是我国和全世界的一大问题。世界人口自1830年10亿起,每年增加10亿人的时间间隔分别是100年、30年、15年、11年和12年。我国人口从清朝初期(1760年)的2亿人口,每增加2亿间隔分别为140年、54年、15年和13年,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世界人口每天增长22~23万。中国人口每天增长3.5万。  相似文献   

14.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影响养老保障需求重要因素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动,为了揭示养老保障需求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间的依赖关系,本文首先运用微分代数方程理论诠释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养老保障需求的作用机理;然后在离散状态下,分别构建人口年龄结构测算模型、人均养老保障需求测算模型和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因素的养老保障需求测算模型;结合陕西省相关数据资料,对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障潜在需求、预期需求和期望需求进行现实模拟。研究发现,2009-2050年,陕西省城镇养老保障需求将增长670.15%,年均递增5.11%;农村养老保障需求由2009年的493.85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1 298.63亿元,后下降至2050年的945.35亿元。为了满足陕西省养老保障需求,本文建议当前养老保障基金支出应等于期望需求,养老保障基金积累应等于预期需求,参考潜在需求数据进行未来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5.
据国家计委估计 ,“十五”计划期间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N&RE)开发共需投资 2 5 5亿元 ,5年间平均每年 5 1亿元 ;而根据政策方案估计 ,需新增投资 318亿元 ,平均每年为 64亿元。在这种投资规模支持下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新增开发规模可达 430万吨 (基础方案 )和 5 2 4万吨 (政策方案 )标煤。平均计算 ,吨标准煤投资 5 930元和 34 2 3元。2 0 0 1~ 2 0 10年 ,根据基础方案估计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需投资 5 36亿元 ,10年间平均每年 5 4亿元 ;根据政策方案估计 ,需新增投资 643亿元 ,平均每年为 64亿元。投资强度所以较高 ,主要是由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特点决定的。大多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都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的项目 ,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等的单位投资高达 6.5万元 /千瓦、0 .9万元 /千瓦和 0 .0 8万元 /平方米以上 ,而实际运行时间又很少 ,年均只有 2 0 0 0~ 30 0 0多小时 ,从而导致产出低投入高 ,但是这不意味着这些技术效益不好。国家计委在《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十五”计划及 ...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1982~2016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探讨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以滞后两阶的经济增长作为转换变量建立非单调类转换函数模型最为恰当;(2)当转换变量介于临界值30 542.404 43亿元和37 595.594 26亿元之间时,转换函数为0,模型完全表现为线性形式,当转换变量等于临界值时,转换函数为0.5,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线性机制转换为非线性机制的速度一般;(3)当转换变量小于30 542.404 43亿元或者大于37 595.594 26亿元时,转换函数值迅速向1转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就会显现,此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动1%,将会引起当期经济增长1.829 03%的变动。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背景下投资效应的社会核算矩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万亿财政刺激性投资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定量测算财政投资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投入产出分析,社会核算矩阵乘数分析可以更全面深入地分析收入的再分配效应.本文扩展建立了2005年中国能源社会核算矩阵,使用社会核算矩阵乘数分析定量测算了2008年第四季度1 000亿元财政投资对各部门总产出、GDP、就业增长、能源需求量和单位GDP能耗的影响效应.测算结果说明这一投资将促进各部门总产出增长3 798.83亿元,GDP增长1 444.34亿元,能源需求量增加1 369.46万t标准煤和就业增长88.58万人,也将促进单位GDP能耗降低和产业结构优化.最后,本文提出今后投资应进一步注重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减少刺激经济的紧迫性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发展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置换的重要方式,具有增值效应。以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地,依据实地调研与访谈,采用功能价值法,分析2005~2015年黄山风景区(包括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旅游发展的增值效应。研究发现:(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年际增长特征,2005~2015年黄山风景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由23.59亿元增加至48.93亿元;(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空间分异特性,2005~2015年核心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0.45亿元增加至19.48亿元,而缓冲区则由13.14亿元增加至29.45亿元,核心区年均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为1.12元/(hm~2·a),显著高于缓冲区的0.55元/(hm~2·a);(3)旅游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增值效应,2005~2015年景区土地利用变化微小,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10年间变化率皆小于1%,对景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影响很小。而旅游休闲服务价值在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中占比均最高,2015年旅游休闲服务价值在核心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中占比78.99%,在缓冲区中占比48.55%,旅游休闲服务价值的增加成为推动景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值的最重要因素。该研究表明发展旅游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但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以利于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有效置换。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总的要求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要求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9%。中国政府控制人口增长的目标是,1991年到2000年平均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以内,到2000年全国大陆人口力争控制在12亿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0‰以下。总和生育率要从1990年的2.3降到2.0以下。基本完成人口再生产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化类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巢湖流域大气污染的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002年巢湖流域大气污染资料进行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应用人力资本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资产价值法等环境经济价值评估方法,从人体健康、农作物、森林、家庭清洗费用和建筑材料腐蚀5个方面估算了巢湖流域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建筑材料腐蚀损失和人体健康损失分别为185亿元和151亿元,这两项费用占整个损失的比重达7814%;家庭清洗费用增加值、农作物经济损失和森林经济损失分别为073亿元、012亿元和009亿元。当年全流域环保投资总额为46亿元,而仅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就达到43亿元,约占当年GDP的084%。环保投资力度与环境污染损失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