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夜间灯光和社会经济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标准差椭圆、位序—规模法则、局域空间自相关和修正引力模型等分析方法探究了1998—2018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城市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内各城市夜间灯光平均强度显著增长;城市体系空间分布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的演变格局,城市连通性愈加增强;各城市群空间形态均呈扩张趋势,关中平原城市群空间增长最为明显。②城市规模体系首位度逐渐减小,城市规模结构逐渐趋向于合理的位序—规模分布。③综合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内局域空间自相关结果,成渝城市群城市发展较快,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空间辐射能力不断增强。④城市群间空间关联强度显著增强,成渝城市群逐渐发展为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的核心,但城市群间空间关联强度在逐渐增强的同时不平衡性问题愈发明显。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强化城市间空间联系能力、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水平、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重点发挥成渝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立"经济水平—交流服务—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科技创新"框架,以宜荆荆恩城市群为例,并与相似区域城市群对比,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BP神经网络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研究次区域城市群协同发展时空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宜荆荆恩城市群综合发展能力指标总体协调发展不均衡。(2)与苏锡常都市圈相比,宜荆荆恩城市群的综合协同发展水平较低,且处于波动状态。(3)在动态模拟方面,宜荆荆恩城市群2020—2025年协同水平差距将持续增大,其协同发展水平在南北方向呈倒"U"型,东西方向呈"两边低,中间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度分析了2001—2020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经济—社会—生态分维度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空间上以中低水平类型为主,三大维度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错位现象;(2)高质量发展呈持续上升趋势,空间上以中低水平为主且均衡性逐步提高;协调发展水平有待增强,高协调区仅呈点状镶嵌分布于面状低水平区;关联集聚特征显著,由下游到上游呈圈层式热冷点集聚分布;(3)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异呈等级化特征,与城市行政等级高低保持一致;呈集群化特征,城市群内城市优于其他城市;呈职能化特征,综合职能型城市发展相对较优;呈区位化特征,下游及沿河城市发展相对较优;(4)地理区位、经济技术、战略政策、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因素及因子综合驱动高质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基于改进的“压力—状态—响应”研究框架、组合权重模型、Dagum基尼系数对京津冀城市群2001—2020年的城市韧性时序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时序演变上,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水平在研究区间内总体呈波动式上升的趋势,存在明显的阶梯式失衡现象;(2)空间分布上,京津冀城市群高韧性区域由点到面、由中部至南北部进行蔓延,总体呈现“北京—天津双核驱动,中北强南弱”的韧性格局;(3)区域差异来源上,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区域间不均衡现象突出而区域内发展较为均衡,区域间差异是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选取2004年和2014年两个截面数据,构建服务业综合实力指标体系,从联系强度、服务功能和竞合关系三个角度出发,借助引力模型、城市流模型、地缘经济关系模型对关中城市群服务业空间相互作用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关中城市群联系强度逐年增大,地区差异较大,呈现出以西安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2)服务功能差异较大,外向服务功能高度集聚于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也较大,外围城市服务业外向性较差;(3)竞合关系在与中心城市之间以互补型关系为主,外围服务业欠发达城市之间竞争型关系占主导,整体上向竞争与互补不确定型演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线上自驾游游记抽取游客行程信息,探索入皖自驾旅游流的时空特征和空间格局演化机制。研究表明:①入皖自驾旅游流规模逐年波动上升,时空集聚特征明显,客源空间格局呈正相关分布;空间使用引力场主要来自于500km范围,次级引力场存在且主要来自我国主要城市群的节点城市。②入皖自驾旅游流城市间、景区间流动网络的核心节点分别为黄山市和宏村,城市与景区间空间格局均呈"南强北弱"分布。③自驾旅游流网络空间演化过程向复杂性、结构性方向发展,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能阐释自驾旅游流的空间格局演化机制。最后,对安徽自驾游发展及区域合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选取中原城市群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2011—2015年五年间表征各城市相互关注程度的百度指数数据,计算信息流强度、信息流总量、相对关注度、点度中心度等指标,分析了流空间视角下的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分析发现:1五年间,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总体稳定性增强,城市间的信息交流日益密切,彼此联系不断增长。2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呈现出明显的"一核一轴线"态势。"一核"是指以郑州为中心,"一轴线"是指郑州、洛阳、开封三个城市在东西方向上形成的轴线,轴线区域的城市在城市网络层级中的地位较高,城市间联系较强。3除了"一核一轴线"外,其他城市在城市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选取2004年和2014年两个截面数据,构建服务业综合实力指标体系,从联系强度、服务功能和竞合关系三个角度出发,借助引力模型、城市流模型、地缘经济关系模型对关中城市群服务业空间相互作用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关中城市群联系强度逐年增大,地区差异较大,呈现出以西安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2)服务功能差异较大,外向服务功能高度集聚于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也较大,外围城市服务业外向性较差;(3)竞合关系在与中心城市之间以互补型关系为主,外围服务业欠发达城市之间竞争型关系占主导,整体上向竞争与互补不确定型演变。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视角构建以区位熵和偏离—份额分析法为主的指标体系,对滇中城市群城市分工与发展模式进行了时间序列动态分析。研究发现:滇中城市群的发育与成长是一条以核心城市为轴心、其他节点城市为扇面,呈放射状的不均衡发展之路;核心城市昆明第二、三产业并重发展的格局成熟而稳定,其他节点城市应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在政府与市场的共同调节下,明确各自分工,协调发展;以昆明为先进制造业、核心服务业中心,其他城市为特色、优势行业和农业外围的发展模式符合当前滇中城市群发育和成长的需要,并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建立健全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是构建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基于Vague集理论测度2006—2020年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地理探测器对其进行差异分析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水平稳步增长,空间上呈现“广东>广西>海南”的分布格局;其中,绿色生态水平最高,经济发展增速最快,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绿色创新3个维度与联动效应水平递增趋势相近;(2)从联动效应的区域差异来看,广东、广西、海南三地与北部湾城市群整体联动效应差异呈同向增长,且广东发展差异低于广西、海南;软环境对联动效应的驱动作用整体高于硬环境,科技带动力的驱动作用最高,资源驱动作用显著低于其他因素;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由多种驱动因素交互作用形成,双因子交互影响强度大于单因子驱动。  相似文献   

11.
贺松年  郭振远 《四川环境》2010,29(3):88-91,97
本文针对水环境中复杂的不确定性及非线性关系,在水环境不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以BP网络和RBF网络为代表的前馈神经网络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点。同时,本文对两种方法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分析网络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高校管理、服务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广泛的调研、分析,全面阐述了在高校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构建网络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李蓉  李银辉 《环境技术》2011,33(2):34-37
本文详细叙述了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讨论了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框架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系统地研究信息安全技术。根据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从网络基础平台、业务系统接入、安全防护等几方面总结未来几年内产生的业务及安全需求,结合目前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根据网络安全设计原则和不同安全技术的特点设计给出网络改造整体方案:网络分层分区方案、分区域说明网架设计方案、下级网络的接入方案以及网络高可靠性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for successful and long-term establish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network dynamics of a policy field that has become well established in the EU: organic farming. We look at the dynamics of the organic farming policy network in the Czech Republic over a period of 10 years by applying a comparative formal network analysis. We focused in particular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between actors and how capacities of policy actors have evolved between 2004 (its year of accession to the EU) and 2014. We conclude that the organic farming policy network in the Czech Republic has been highly dynamic and has changed from one that was decidedly influenced by organic sector organizations to a network centralized around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However, the organic farming organization managed to maintain its good reputation for competence in organic farming policy, which creates opportunities for the organization to remain active in the policy debate.  相似文献   

15.
神经网络在空气污染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静芝  秦侠  雷蕾  姚小丽 《四川环境》2008,27(2):98-101
空气污染预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当今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已有将神经网络法应用于大气污染预报的研究。本论文以PM2.5为例,采用伦敦市PM2.5的小时平均浓度数据,使用传统的BP神经网络建立预报模型,定量预测伦敦市PM2.5的小时平均浓度,探讨了大气污染预报网络的建模过程中,扩大样本集、去除样本集数据噪声和在输入向量中加入气象变量等因素对建模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适当的选择样本集、气象变量,有利于提高所建立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李梅 《中国环境管理》2022,14(4):102-108
网络化治理作为一种不同于科层—集中型和市场—分散型的新型治理方式,在环境治理中有其自身的优势。当前,区域环境公共事务的不断增长已超出政府单个主体的能力范围,需要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构建以多元主体参与为核心的多重、复杂、交叉的网络化环境治理模式。基于网络化治理产生的背景、演变过程和内涵,围绕多元主体相互作用、行动主体的网络关系结构和模式、治理网络的运行逻辑和机制等方面系统梳理其研究进展,为推进我国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会计应运而生。本文从网络会计的概念、特点、理论、目标、要求、问题和发展等方面,论述了网络会计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它将成为当代会计学中最有潜力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陈杰 《四川环境》2008,27(6):120-124
本文以某污水处理厂曝气生物滤池(Biologlcal aerated filter,BAF)的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方法,建立起BAF处理系统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运算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能较好地吻合,起到了模拟预测的效果,同时能优化运行状态。该模型的建立为BAF处理系统的预测及运行管理供了一条简便实用的途径,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与排水模型软件的结合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震芳  信昆仑  郭姣 《四川环境》2008,27(4):110-113
随着城市排水系统信息化管理要求的提出与实践,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排水管网建模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传统的排水管网建模方法耗时长、建模效率低。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排水管网模型结合使用的方式可缩短建模周期,提高排水管网建模的科学性,该研究对加快排水管网系统信息化建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chemometric methods to an environmental data set derived from the monitoring of wet precipitation in Austria (1988-1999). These methods ar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projection pursuit (PP);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 (DBSCAN); 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s (OPTICS); self-organizing maps (SOM), also called the Kohonen network; and the neural gas (NG) network.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introduce some new approaches into environmetrics and to compare their usefulness with already existing technique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environmental data. The density-based approaches g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occurrence of natural clusters in the studied data set, which, however, do not occur in the case presented here; information about high-density zones (very similar samples) and extreme samples is also obtained. The partitioning techniques (clustering, but also neural gas and Kohonen networks) offer an opportunity to classify the objects of interest into several defined groups, the patterns of ionic concentration of which can be studied in detail. The visual aids, such as the color map and the Kohonen map, for each site are very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amples and between samples and variables. All methods, and in particular projection pursuit, give information about samples with extrem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