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近10年来我国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协调度的时空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志强  庞容  代富强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5):634-637,592,642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协调度是衡量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判依据,因此对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协调度进行研究分析具有现实意义。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协调性及其演化进行分析,构建了能较全面反映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协调性的两大指标系统,并采用协调度的计算模型对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2010年的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协调性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间协调性的差异普遍存在;从协调性的区域空间分布来看,近10年我国旅游产业与环境协调性较高的区域呈聚集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从旅游绿色增长、绿色财富、绿色福利3个维度,综合构建兼顾质量、效率与协调的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理论框架,并运用熵权法、空间相关性分析、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对中原城市群2015—2020年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且内部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演进态势;(2)区域上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空间分布,形成了西部高值集聚和东部低值集聚的两极分化格局;(3)旅游产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与其综合发展水平基本吻合;(4)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绿色生产、产业结构升级、旅游经济绩效、游客体验性福利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且作用程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3.
在"十三五"规划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旅游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点,对我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系统耦合理论,从协同角度研究了旅游产业与社会发展系统,并以我国31个省份为对象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旅游产业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旅游产业与社会发展的耦合协调值较低,多数省份耦合协调值虽然稳步上升,但仍处于不良耦合状态;各地区之间耦合协调程度差异明显,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态势,发展方式呈现出以中部为中心,辐射中西部高速演变;在演化过程中,耦合协调系统类型呈现出"金字塔"向"橄榄核"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综合环境效益与旅游效益两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了协调发展度计算模型,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昆明市环境与旅游发展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昆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滞后型城市,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昆明市今后发展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应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为城市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度分析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构筑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理,构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11—2020年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区域发展差异显著,呈现出大湾区东岸>大湾区北岸>大湾区西岸的空间分异特征;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类型2011—2015年以体育产业滞后为主,2016—2020年以旅游产业滞后为主;体育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增长趋势明显,但总体耦合协调度等级不高,基本上处于中轻度失调阶段和过渡阶段;城市群内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均衡,呈现出以香港、广州、深圳、澳门为核心,由内到外圈层逐渐递减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上述研究,从区域政策协同、空间布局协同、产业分工协同、交流平台协同等方面提出系列建议,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体育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16个市州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熵值赋权法、功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结合ArcGIS10.2软件,对云南省各市州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两大系统协调发展情况与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6—2015年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极化效应显著,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市州数量较多;(2)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由"单极"向"面状"转变,分布不均衡;(3)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总体呈勉强协调型,发展协同效应较弱,耦合协调度在空间集聚方面的"趋同俱乐部"现象明显;(4)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耦合协调度越高的区域对经济、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流"的集聚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7.
对特定区域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协调的实证研究方面鲜有研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2010—2016年我国沿海11省份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分异演变特征,并对沿海11省份的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类型划分。结果显示:①2010—2016年我国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在时间角度上,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②在空间角度上,各省市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地区上下浮动较小,福建和广西增长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广东、浙江、天津、山东、河北和海南,而上海与辽宁的融合呈先升后降的状态。③我国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协调类型从失调状态提升为基本协调,旅游业的发展逐渐优于农业。沿海省市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一定意义,同时对农业与旅游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4—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市场竞争、市场化对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偏误,并且分析东、中、西部区域异质性。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全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波动上升态势,且效率按照东—西—中部地区的顺序递减。(2)市场竞争显著负向影响绿色创新效率,市场化显著正向影响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3)市场化在市场竞争和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市场化水平越高,市场竞争对绿色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就越强。(4)市场竞争对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在东、中、西部并不存在显著异质性,市场化在中部地区不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衡量我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及变化特征,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我国24个主要旅游城市1999年和2009年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0年来,我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略有上升,旅游经济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②目前,我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勉强协调发展和中度失调发展状态;③旅游经济与协调发展度有较高的相关性,且对协调发展水平贡献较大,是制约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湘鄂渝黔边区发展休闲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老、少、边、穷"的湘鄂渝黔边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地区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也较大.随着时代形势的变化,休闲旅游将是该地区今后旅游业发展的最好选择之一.分析了湘鄂渝黔边区休闲旅游发展的外在和内在条件,并结合湘鄂渝黔边区的特点,分别从民俗休闲旅游、山地休闲旅游、特色城镇休闲旅游和山寨农业休闲旅游阐述了该区域休闲旅游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镇旅游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水乡周庄为例,对古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镇旅游开发应坚持的三大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应采取的三大对策--进行科学规划、创新开发思路、扩大对古镇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以搜集、整合和分析国内外有关城市旅游广告理论研究资料为基础,从视觉形象设计入手,分析秦皇岛城市旅游广告形象设计问题现状和特点,提出秦皇岛在实施"旅游立市"发展战略中城市旅游广告的形象定位设计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旅游综合体开发——一种旅游房地产全新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旅游结构从原有的单一旅游经济模式向多元化的、集合式的、综合性的旅游模式发展,产生了以旅游资源与土地为基础,以旅游休闲功能为主导,结合大型旅游休闲项目、高品质服务的配套设施、互动发展的休闲旅游地产等多功能的、集合式的土地利用模式及产业聚集模式。在观察和归纳大量这类开发实例的基础上定义了旅游综合体开发这一房地产全新开发模式的概念,分析了该模式的表现特征,总结性地提出开发的理论模式及应用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开发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了旅游旅游可持续理论的国内外研究历程,已经形成的概念、旅游容量和实现形式。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领域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徽州文化形态的整体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州文化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根据文化形态对徽州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开发,如扩大开发内容,全面开发景观,更好展示徽州物质文化;引导游客参与,深度体验徽州制度文化;营造氛围,感受徽州精神文化等,并得出了基于文化形态的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解析假日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假日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假日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它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服务质量下降、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假日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因素。文章试从政府和旅游企业两方面探讨了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把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研究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对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遗产地农民对世界遗产要有深入了解,树立保护重于开发的意识,改善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旅游者对其兴趣浓厚,倍加青睐,国内外学者们纷纷探讨了适合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道路.归纳发现,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总结他们集中探讨的问题,给我国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保护和管理好自然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跨世纪绿色工程的重要战略。本文通过对秦皇岛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调查与思考得出结论:将秦皇岛建设成以旅游为龙头的生态城市是秦皇岛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徽州村落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落旅游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特种旅游方式,表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态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以徽州为对象,对村落旅游的发展条件、市场需求、活动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村落旅游的开发、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更好地利用区域这一普遍存在的旅游资源,完善区域旅游产品结构,实现区域旅游发展的整体推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