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理的风险分担是顺利实施特色小镇PPP项目,优化参与方利益分配的关键。运用随机合作博弈Shapley值方法描述PPP项目中政府、专业公司、纯投资者的合作形式,以风险溢价最小化为原则描述三方共赢的最佳风险分担模型,以体现PPP项目风险分担机制,维持PPP协议长期合作的稳定性。算例分析可见,随机合作博弈Shapley模型能很好地降低总风险溢价、提高整体收益,实现降低项目总风险、优化联盟收益和促进合作稳定的目的。据此提出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增强中介机构的监督与约束、增强联盟合作关系、建立信用惩罚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为优化风险分担和促进三方共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助力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及相关文献,确立新发展格局下碳中和影响因子集,运用ISM模型分析碳中和目标的影响因子及实现路径。结果表明:①ISM模型是一个包含18个因子的6阶锥形系统,大致呈现从宏观环境—技术发展—市场体制的发展逻辑。②出台低碳发展激励政策、强化低碳技术专利保护等因子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基础与动力;实现绿色现代化进程是实现碳中和最直接的影响因子与内涵;丰富碳交易市场体系、加快减碳与去碳技术等因子则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激励引导政策、健全碳市场体系和加快低碳技术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双碳”战略持续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一种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通过不同主体根据自身需求对碳排放限额进行交易,从而实现碳配额资源的有效配置。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基于外部组织合法性的压力机制与内部社会情感财富的动力机制两方面对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2417家家族企业,建立多期DID面板模型,从家族控制视角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促进了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家族控制弱化了两者间的正向关系。当家族企业处于低CO2排放额度地区且实际控制人代数为一代时,两者关系及家族控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宏观层面通过降低规制强度与碳排强度、微观层面通过提高战略差异度与信息透明度来促进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因此,本文从低碳资产的“提质增效”、风险管理和低碳技术推广三个方面改善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以最终实现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及燃料消耗量的快速增加,发展低碳汽车燃料对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减缓交通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提高我国汽车和燃料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促进汽车燃料多元化,多技术互补协调发展,建立"国家汽车燃料生命周期研究中心",设定合理低碳汽车燃料利用目标及燃料平均碳强度目标等六条政策建议来推动汽车燃料低碳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郑军  刘婷 《中国环境管理》2023,15(4):18-25,43
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各国利益。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归纳分析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碳达峰的经济社会特征、碳中和的路径共识,系统梳理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经验举措,对比分析中国国内进展和差距,并提出重点借鉴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研究发现,中国已经逐步具备实现碳达峰国家的基本特征,但相比发达国家,在降碳效果核算评估、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系统构建、碳价格传导机制设计、低碳技术创新和新业态模式打造、法规制度系统化构建等方面仍有差距,仍需加强政策驱动和重点国际经验借鉴,进一步优化“双碳”目标评估指标体系,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系统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要目标,有序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能源资源市场化价格调控,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创新,加快构建形成系统性推动“双碳”目标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6.
碳达峰政策体系建设的思路与重点任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面临巨大压力,需要系统研究构建碳达峰政策体系,为碳达峰提供政策动力。本文分析了我国碳达峰相关政策实施情况,探讨了碳达峰政策创新思路,提出了碳达峰政策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以及政策实施保障。以减污降碳为主线,推进低碳发展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统筹融合,构建完善以碳排放总量控制为核心的,涵盖行业部门、重点区域地区、减排相关方的,多手段类型相结合的碳达峰政策体系,促进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调整和低碳发展,有效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碳排放达峰路径与关键举措的顺利落地。从建立健全碳排放总量控制考评制度、加快构建排污许可证与碳排放管控协同制度、深化能源资源价格机制改革、全面推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重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演化过程,本质上是利益主体博弈的过程。将第三方检测机构纳入分析框架,采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食品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选择进化稳定策略的条件与关键影响要素。通过与一元主体现实情境下政府模式监管的对比分析,揭示相关主体的策略选择行为与稳定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食品安全监管博弈过程中,利益机制运行博弈矩阵的相互作用呈现出不同的利益博弈演化策略。食品企业主要利用柠檬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息交易成本差别提升自身的利润效能;政府监管部门通过完善奖励惩罚机制提高食品的安全监管效能;食品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整合企业部门中存在的自愿监督机制,基于承担社会成本的新思路,达到政府—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演化稳定均衡,从而实现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本文介绍了碳普惠制的定义、内涵及其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区别,对国内外碳普惠制的探索、实践进行梳理,通过对相关碳普惠平台的分析研究,提出碳普惠平台建设的业务框架设计,对生活服务业场景接入碳普惠平台进行分析和讨论。针对当前我国碳普惠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国内碳普惠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以“双碳”为目标的自然学校课程建设应当构建基于教学定位、教学体系、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全面系统地形成国家长效人才培养机制。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承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要路径。十年来,绿色低碳技术在基础科研、人才市场等多个层面成为了国家绿色发展的核心与焦点。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必将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通过碳排放系数法对河北省建筑的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营整个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对河北省2010—2020年建筑进行碳排放趋势分析。研究发现:2010—2020年河北省建筑碳排放呈现波动式增加趋势,河北省建筑碳排放主要由建材生产阶段和运行阶段构成,河北省应着重关注如何降低建材生产阶段和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河北省开发建筑降碳产品具有较大的降碳和经济价值潜力。为推动河北省建筑领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应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材料研发与应用、建筑节能降碳价值实现交易体系、增强居民节能消费意识和行为、优化能源结构、清洁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定量分析碳排放驱动因素,对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碳排放估算模型,测算了黑龙江省1995-2012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各驱动因子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及其驱动程度.结果表明,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人口总量对碳排放量有正向驱动作用,而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提出有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是实现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研究北京城市道路移动源CO_2和大气污染物(CO、NO_x、PM_(2.5))的协同减排效应。本文以2016年为基准年,建立CO_2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LEAP模型,设计三种政策情景,预测到2060年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并通过减排效应坐标系分析和减排弹性系数法研究不同措施下CO_2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效应。结果显示,综合政策情景的减排作用最好,且协同减排效应最显著,但在2060年无法实现碳中和目标;单一措施情景下,严格排放标准措施的协同减排效果有限,但对各污染物的减排协同性最优,推广公共交通减排协同性次之,发展新能源车辆措施具有较好的协同减排效果,但对CO_2—CO和CO_2—PM_(2.5)的减排协同度较差。对此,本文提出应加快推动交通能源结构转型,在新能源车取代燃油类机动车的同时,要不断减少天然气类车型的比例,尽可能实现"电能+新能源汽车"的零排放能源结构;还要加严机动车排放标准限值以加强CO_2和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协同度;制定相应的机动车CO_2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排放限值标准目标,构建CO_2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管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污泥低温热解技术在德国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污泥低温热解技术的原理和工程应用。德国的工程实践表明,这项技术在经济性、可再生能源回收以及设备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对我国的污泥处置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炭法烟气脱硫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一种污染治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相结合的脱硫技术,本文在对活性炭吸附催化转化SO2过程、H2O和O2的存在对脱硫过程的影响,以及改性活性炭脱硫性能提高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基础上,论述了炭法脱硫机理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碳氮磷比失调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周兵  于薇 《四川环境》2008,27(6):73-76
我国南方城市污水普遍存在低碳相对高氮磷特征,本文介绍了同时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对碳源的需求与竞争,以及一些针对此类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改进工艺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并对此类污水的处理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改革路线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三方治理是促进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有效模式,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创新的重要内容。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内涵不清晰、理论架构未建立、关键问题待突破、政策路径不明确等问题,系统设计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改革路线图是当前迫切的现实需求。本文在对第三方治理内涵的解析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中心公共经济论、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原理、规模经济及委托-代理理论的理论架构,综合分析第三方治理的理论依据及作用机制。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梳理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政策演进情况,并立足于我国环境公用设施建设和企业工业污染治理领域第三方治理的发展现状,剖析成效及问题,提出构建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环境监管体系、经济政策支持体系、市场价格体系和企业诚信评价体系的政策机制改革框架及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机理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特殊属性、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和驱动力的转变分析,给出了市场导向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进度紧迫性、社会实用性、市场导向性及双重外部性等特殊属性,需借助市场机制来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市场导向下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就是要借助市场机制来优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其中,市场供求机制有利于释放绿色技术创新要素的供需信号,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市场的价格机制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的价值实现。最后,结合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实践提出6点建议:以解决突出矛盾为导向,精准设计市场规制措施;以优化顶层设计为起点,实现多主体协同发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绿色产业专利战略;多管齐下促进绿色消费,引导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完善绿色标准和标识制度,倒逼绿色技术升级;建立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评估体系,有针对性地提高市场规制效率。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take up the twin challenge of reducing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while meeting a growing energy demand, the potential deployment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technologies is attracting a growing interest of policy makers around the world.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 and compare national approaches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CCS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Norway, the Netherlands, and Australia. The analysis is done by applying the functions of innovation systems approach. This approach posits that new technology is developed, demonstrated and deployed in the context of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the CCS innovation system shows that the extensive knowledge base and knowledge networks, which have been accumulated over the past years, have not yet been utilized by entrepreneurs to explore the market for integrated CCS concepts linked to power genera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build-up of the innovation system has entered a critical phase that is decisive for a further thriving development of CCS. In order to move the CCS innovation system through this present difficult episode and deploy more advanced CCS concepts at a larger scale; it is necessary to direct policy initiatives at the identified weak system functions, i.e.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market creation and the mobilization of resources. Moreover, in some specific countries it is needed to provide more regulatory guidance and improve the legitimacy for the technology. We discuss how policy makers and technology managers can use these insights to develop a coherent policy strategy that would accelerate the deployment of CCS.  相似文献   

19.
在Kaya公式的基础上对环渤海地区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并对各省市碳排放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环渤海地区碳排放量大致呈现持续均匀的增长趋势。其碳排放主要受能源结构、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经济规模5个因素影响。各省市碳排放量均呈加速增长趋势,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结合研究结果,从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绿色能源、宣传低碳观念角度提出了相关碳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