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分区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的背景条件,按照旅游资源区划的原则,将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划分为辽南,辽东,辽河三角洲和辽西4个旅游资源区,8个旅游资源亚区和20个旅游资源小区。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景观价值特征,环境氛围和开发条件作为评价因子,运用数学模型和综合评分的方式对于上述各区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广西桂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桂林正在由国际性观光型旅游目的地向观光度假型旅游目的地转型。在实现转型的过程中,桂林应进一步优化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建构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区、联动区与辐射影响区,促进旅游产品质量升级与结构调整,提高桂林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四川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公园是国家具有代表性或特殊保护价值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地区,发展旅游是主要功能之一.以四川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为例,介绍了海螺沟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提炼出海螺沟的五大资源特色,分析了旅游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海螺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海螺沟应从开发多元化的森林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完善公园解说系统规划与建设、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工作等四个方面进行改进与提升,最终实现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球能源消费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淼  高雪玲 《陕西环境》2000,7(3):39-40
通过统计分析全球能源供、需双方(生产和消费)情况,得出目前能源利用的不可持续性,从而提出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考虑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相结合的道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生态资源环境稀缺的区域推进经济生态化,在生态资源丰富而经济技展水平较低的次发达区域推进生态经济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为了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加强土地可持续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具体论述土地可持续管理的内涵以及涉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同时也将积极探讨加强土地可持续管理的对策,不断提高我国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化对跨境淡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境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协调管理,已成为当今国际区域经济发展、跨境资源和市场共享、世界生态维护的合作主题,成为下世纪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避免地区冲突的一个关键因素,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从边界变化、国际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可持续发展等全球趋势对此主题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庙岛群岛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长岛县环境保护局陈涛,李广炎1旅游资源评价1.1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宜人庙岛群岛由32个岛屿组成。隶属山东省长岛县,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南衔蓬莱、北邻旅顺、西望京津、东拥黄海。岛陆面积56.2km2,海岸线长146k...  相似文献   

9.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决定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旅游资源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关系日益密切,树立新旅游资源观是对区域发展实践的再认识和再实践,能够为旅游资源研究提出新的课题。梳理与总结传统旅游资源观视角下旅游资源研究成果的发展脉络,研究发现:(1)旅游资源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方向日益多元,在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积极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与“实践完善理论”的良性互动局面。(2)新旅游资源观是指在科学技术进步、价值观念变革、旅游需求提升、人均收入提高等背景下,人们对不同来源、不同结构、不同层次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配置、重组和优化的动态过程,表现为人们的思维认知对旅游资源性状改变的一种能动响应。新旅游资源观是对传统旅游资源观的根本突破,呈现出新旅游资源价值观、新旅游资源利用观、新旅游资源发展观、新旅游资源效益观和新旅游资源空间观等特征。(3)从旅游资源价值转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旅游资源区域效益、旅游资源空间重构等方面构建新旅游资源观视角下的“五维一体”的旅游资源研究内容体系,强化旅游资源的跨区域聚合、竞合与融合,揭示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相互作用机理。(4)面对新旅游资源观视角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课题,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新方法引进是开展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性、动态性、区域性和系统性研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海洋渔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发展方向:建立生态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善海洋资源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制定渔业资源利用规划,鼓励有资格的渔业企业扩大海上水产养殖规模,加快相关设备的改造与升级研发.提出了具体措施:合理开发资源,建立海洋生态经济圈,完善法律法规,为保护我国海洋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便于对旅游资源实行分类指导与管理,云南可划分出4个旅游资源区。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是好的,但各区均有不同的环境问题,为促进全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统一规划协调,防患于未然,协调各方利益,特别是与旅游地群众的利益,并大力做好基础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及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在辨证看待民族文化保护与研究民族旅游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与生态旅游的对比,认为两者的理念本质上是一致的。生态旅游的理念对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开展清洁生产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许多问题,要解决旅游业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必须转变观念,摒弃重点放在末端治理的老传统,走清洁生产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资源是可持续发展之本,研究资源问题离不开生态环境,人口和经济增长方式等诸因素,这是一个有序的资源复合动态系统,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这一问题,加强对资源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如何测度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旅游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旅游研究方法中的难点.探讨了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并以开封市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4年开封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0.02244 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90.52%;其次是餐饮,为6.51%,其生态占用率为0.54.旅游发展基本处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的压力基本在旅游承载力范围内,生态环境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下,生态系统是安全的,但也必须注意环境的保护.采用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分别对开封市2004年的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判,其结果分别为0.641和0.6496,二者均表明开封市旅游处于一种较为安全状态下,这说明研究的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论文基于粮食系统视角,从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系统的作用、保障粮食安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适应性策略出发,揭示粮食安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系统梳理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系统不确定性增加,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加剧;2)粮食需求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粮食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3)多尺度有机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需在微观上“藏粮于技”实现提质增效,在中观上“藏粮于地”注重生态建设,在宏观上坚持市场为主导完善粮食政策体系。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研究呈现从单一学科、单一维度、单一手段向依靠多学科开展多尺度、多要素、系统综合集成研究保障粮食安全转变,从高碳粮食系统向低碳高效粮食系统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大尺度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中的运用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其2000年-2004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山东省近五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旅游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平均存在0.133 3 hm2/人的旅游生态赤字,旅游生态压力平均值为4.898 3,并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其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气候指标评估气候变化对海南旅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1965-2012 年海南5 市(县)气象站的逐日观测数据,构建一个新旅游气候指标,用以定量评估海南各地区的旅游气候资源,并考察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近48 a 来各市县理想旅游条件频率以波动下降趋势为主;全年三亚限制旅游的主导因子是风,其余地区是体感温度;除了五指山理想条件频率呈单峰型季节分布外,其余地区为双峰型。②冬季到初春气候变暖对三亚影响不大,但将明显改善其他地区旅游气候条件;除五指山外,气候变暖将使其他地区夏季、初秋旅游条件处于劣势。全年来看气候变暖对海口、三亚与昌江的旅游舒适度弊大于利。③三亚、琼海及昌江夏季、初秋若湿度加大,将有利于提高旅游舒适度,这与降水频次有关;冬季湿度加大也助于改善五指山的旅游条件。④所构建的定量指标可较好表征海南各地旅游气候资源状况,并可评估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统计分析表明旅游气候条件与气候变化、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基础上,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陕西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大尺度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中的运用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其1991年至2008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陕西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旅游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平均存在0.033 1hm2/人的旅游生态赤字,其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提出未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