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最常用的接闪器是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带。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变配电设备,保护建筑物和构筑物;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避雷器是专门的防雷设备,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等,它通常接在导线与大地之间,与被保护设备并联。当过电压值达到规定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立即释放电荷,限制过电压幅值,保护设备,雷电引起的过电压消失后,避雷器迅速恢复原状,使电网正常供电. 避雷器有阀式和管式两种:阀式避雷器分普通型和磁吹型,主要用于保护交直流系统中的变压器和电气设备;管式避雷器按用  相似文献   

2.
能否利用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做避雷装置的接闪器及引下线,以保证司机室内的人员不受雷击,这是起重机防雷设计考虑的问题。有人主张,塔式起重机应在塔顶和臂架头部装设避雷装置,我有不同看法,(1)可以利用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做接闪器及引下线。一套完整的避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和避雷网都可作为接闪器,它们都是利用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  相似文献   

3.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防雷工程项目包括桩基础的焊接、柱筋引下线通长焊接及均压环、避雷网、避雷针、避雷器安装等,一直伴随着建设施工全过程。建筑物防雷包括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防直击雷就是引导雷云与避雷装置之间放电,使雷电流迅速流散到大地中去,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防感雷应则通过建筑物内部的设备、管道、构架、钢窗等金属物的接地装置与大地作可靠的连接,将雷云放电后在建筑物上残留的电荷迅速引入大地。  相似文献   

4.
赵莲清 《安全》2002,23(3):39-40
为了保护建筑物或构筑物免受直接雷击,通常采用装设接闪器(即避雷针或避雷线等)的措施.接闪器高于被保护物体,将雷电引向自身,并通过接地引下线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使建筑物或构筑物得到保护.近几年,国外一些防雷设计机构对于传统的接闪器的引雷原理和保护范围进行了新的研究,并设计了引雷效果更好、保护范围更大的新型接闪器.下面介绍这类接闪器的防雷原理、工作特性及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敏 《安全与健康》2004,(11):35-36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生产区内的建、构筑物的防雷等级确定为二级,雷电易引起储配站可燃气爆炸并对建筑物造成损害,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雷.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采用避雷针或间距不大于6-10米的屋面避雷网作`接闪器.  相似文献   

6.
自富兰克林通过风筝试验发明避雷针以来,避雷针系统(包括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已成为规范化的、普遍采用的防雷手段。近期因翻译IEC防雷标准的需要,几次向国内著名建筑防雷专家王时煦教授请教,使我对国外防雷新技术之一的“消雷工程”有了深度理解。这里试结合科学分析,对近几年在大陆兴起的消雷工程“热”作些冷分析,望能与同行切磋,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一、传统避雷针的有效性与局限性并存 1986年在奥尔兰多(Orlando)召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第81技术委员会(IEC/TCgl)会议上提出的建筑物防雷标准(草案)的总则中已将建筑物防雷分成外部防雷保护系统和内部防雷保护系统两部分。前者指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等传统的建筑物防雷内容,后者指等电位联结的防雷电电磁脉冲的各项措施,尔后在1992年IEC/TCgl会议上仍保留内、外防雷保护系统观的提法。我国的建筑物防雷设计,几十年来都是按照常规的防雷方法即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和架空避雷线,它已肯定于《建筑物防  相似文献   

7.
介绍几种新型防雷装置吕世侠雷击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自美国的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后,200多年来,一直在世界各国使用,对防止雷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避雷针能使雷云向其放电,把雷电流引入大地,保护建筑物不受损害。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有...  相似文献   

8.
导体消雷器     
雷暴的发生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对气象、电力、通讯等部门造成极大的破坏.自1749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以来,最常用的避雷方法是采用避雷针(避雷线)或是对避雷针稍加改进的避雷装置.这些装置是用利用自身的高度使雷云下的电场发生畸变,从而将雷电吸引到自身,代替被保护物受雷击以达到避雷的目的.这种方式尽管方便简单,但存在着一些缺陷:1、保护范围不确定,可有绕击发生.大量的研究及实践证明:一根垂直避雷针无法获及一个十分肯定的保护范围.2、有反击发生.3、有感应过电压.4、有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  相似文献   

9.
1750年,富兰克林提出以针尖放出电荷缓慢中和雷云中的电荷的避雷针用来防雷.后来的实践证明,它不能"避雷",而是将雷引向自身来保护其周围的设备.随后俄国罗蒙诺索夫在重复了富兰克林的著名风筝试验(他的朋友利赫曼和他一起试验,因被引下的直击闪电击中而牺牲)之后,于1753年发表的论文(关于因电力而产生的大气现象的发言)中也对此作了重要论证.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事实是,富兰克林发表避雷针理论之后不久,法国一位工程师即按其理论建立了一个避雷针,并且很快发生一次接闪.  相似文献   

10.
姚薇  李明军 《安防科技》2011,(12):52-55,58
雷电是自然界中普遍的现象,它是由于雷雨云中电荷放电而产生的复杂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种会造成严重灾难的自然现象.根据气候、卫星及闪电定位仪观资料估计表明,在任一秒,全球表面上连续发展着大约100个雷电.雷电放电过程同时出现三种物理现象: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和辐射感应.对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仅依靠传统避雷针等直击雷防护系统已无法进行有效保护.在危险系数较高的油罐区,防雷的问题更加突出,它需要保护的不仅仅是油罐本体的安全,还有油罐区脆弱的仪表系统.现在对雷电的防护方法一般有三种:1.泄,即通过不同的防雷方式将绝大部分雷电流接闪后直接引入地下;2.限,即通过避雷器等设备控制被保护物体上的浪涌电压幅值;3.隔,即将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和可能引入的过电压波通过屏蔽等方法隔离开来.在油罐区系统中这三种方法必须同时使用,且要相互配合,各行其责.  相似文献   

11.
常识     
小美 《安防科技》2013,(7):42-42
Q:夏天家庭如何防止雷电?A:通常情况下,雷电侵入家里有三种途径:一是从电源线入侵、二是从信号线入侵(如电话线、电视信号馈线、计算机网线)入侵、三是雷击大地使得大地电位升高而形成反击。因此,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只能解决建筑物本身的防雷问题,而无法使接通电源的各种电器,尤其是具有信号接收功能的电视机、电话和电脑免受雷击。所以,在雷雨天时,人们应该特别重视电器设备的防雷,否则,极有可能给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具体说,家庭防雷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发生雷电时,应关闭电视机、电脑,更不能使用电视机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闪电监测系统确定光伏电站所在地的雷击大地密度,从而计算电站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并划分防雷类别。提出用雷电统计资料来确定滚球半径,使直击雷保护范围计算更为精确。针对避雷针阴影对光伏电池板产生的热斑效应,提出使用太阳高度角及方位角来选择避雷针的安装位置,降低阴影对光伏电池板的影响。为降低热斑效应,建议大型光伏电站使用避雷线防护。提出利用雷电流幅值选取浪涌保护器(SPD)的冲击放电电流,降低SPD的钳制电压,优化SPD保护效果。提议控制机房结构内筋兼做屏蔽层,并根据雷电统计数据确定内筋的网格尺寸。最后提出根据光伏电池阵列的布局,结合当地土壤电阻率,分区域建设环形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莫斯科热力工程学研究所主管工程师伊格纳托夫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避雷针。这种避雷针能防止球状闪电的袭击。这项发明已获得专利。球状闪电形似火球 ,体积比足球略小 ,颜色有白、绿、黄、橙之分。它能随气流在低空飘飞 ,从烟囱、窗户、门缝钻入屋内。它有时会一声不响地消失 ,有时会突然爆炸 ,伤及人身。伊格纳托夫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认为 ,球状闪电的核心是一个强磁偶极子。它是由相距很近、等量、磁极相反的运动电荷组成的系统 ,其四周存在着磁场。这种特性使普通避雷针对球状闪电几乎没什么用处。根据上述情况 ,伊格纳托夫在普通避雷…  相似文献   

14.
一次闪电产生的能量非常大,雷电活动一旦对大地产生放电,便会引起巨大的热效应、电效应和机械力,从而造成破坏和灾难。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井站是石油天然气开采不可缺少的生产场地,因这些井站绝大部份地理位置都处于山区丘陵地带,海拔高度一般都在300--600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井站自动化高科技设备、设施也越来越多,如自动化微机记录仪表、自动排污、电子传感设施、通讯程控交换机、数据传输,井站H2S监测、超声波计量等.为了井站这些设备、设施不被雷击,一般在井场都安装了避雷针,同时对各类设备还安装浪涌保护器和接地网等防雷措施.特别是近几年对天然气井站防雷设施要求越来越高.原来井站安装独立式避雷针已逐步改造为优化式避雷针,由于避雷针安装不规范没起到避雷作用,有的相反起了引雷作用,雷电给天然气开采造成了经济损失影响天然气开采,严重的还会造成爆炸事故,为了避免天然气井站雷击事故的发生,本文针对天然气井站避雷针安装提出几点要求及规范.  相似文献   

16.
赵庆清 《安全》2004,25(4):11-13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季,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雷电灾害事故.特别是雷电造成的群死群伤事故.我们知道雷电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当带电的积云即雷云与大地间或雷云之间带有异性电荷时,即可能发生放电现象.雷击是一种自然灾害.当雷云与房屋、电力线路、电力设备等设施、以及人、畜时,会产生极高的过电压和极大的过电流.所波及的范围内,可能造成设施或设备的毁坏或造成大规模停电、火灾和爆炸;还可能直接伤及人、畜.因此,提高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加强对雷电及防雷措施的研究、以致建立雷电观测及预报系统都是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乃至家庭、个人日益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潜心从事建筑防雷研究四十余年,依据大量的实际调查材料,总结出富市规律及其防范措施,其科研成果在日内外同行中属领先水平。所提出的理论导在50年代就已用于实际工程之中;而国际知名专家所提出的相饲观点,18年后才见诸于期刊文字。早在60年代总结出的研究成果,直至90年代仍被运用在国际专业委员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文件上。退而不休,近耄耄之年又给自已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其研究领域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中。说到雷电,人们知道那是天L的云与云或天*的云与地面间产生的一种放电现象,并伴有强大的电光和高热。人们看到的是极亮的闪电…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各类仓库所采用的避雷装置多为传统的避雷针。自1749年美国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以来,避雷针被广泛地应用于世界各地,它虽然对防雷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暴露了其多方面缺陷。  相似文献   

19.
据科学家研究,全世界平均每天发生800万次闪电,每秒钟有近百次雷声滚过,由于雷电电压高达数十亿伏,温度高达数万度,为太阳表面温度的三倍,所以,其威力巨大无比。雷击可使高大建筑、参天古木、高压输电线路、军事设施等物体在顷刻间化为乌有,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全世界每年遭受雷击的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有数千人丧生在雷电之下。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避雷线、避雷带、法拉第网、高脉冲针、多短针消散阵列等新式避雷方法,增加了有效的防雷措施。可是,人们在室内外、或在荒郊野外,若突遭雷雨袭击、如何避免伤害或遭伤害后如何抢救,还需增加常识。 室内防雷:雷雨来临之前应关好门窗,脱掉淋湿的衣服,  相似文献   

20.
某年8月12日,希腊女游客在司马台长城烽火台不幸被雷击中身亡。雷电到底是什么?在雷电发生的时候,怎样保证自己的安全?安全贴士雷电是积雨云强烈发展阶段时产生的闪电打雷现象。它是云层之间、云地之间、云与空气之间的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的放电。它常伴有大风、暴雨以致冰雹和龙卷,是一种局部的但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