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建筑物集中造成城市空间单一、枯燥和拥挤,城市雕塑作品可带来美化和装饰的作用.以沿海城市的城市雕塑景观为探究对象,研究在沿海气候特征下雕塑的侵蚀程度差异.首先,针对制作雕塑景观的原料砂岩,需进行侵蚀作用模拟实验,选取城市雕塑砂岩样本在风驱雨模拟条件下进行风洞侵蚀实验及水岩作用实验;然后,通过对砂岩雕塑样本实现风洞侵蚀模拟实验后,可获知侵蚀量伴随风速增强而增大,对砂岩实现室内水岩作用实验后可知矿物转化量增加,产生矿物量越多表明岩体的抗侵蚀能力越低,会增加雕塑侵蚀程度.通过利用模拟实验实现了对城市雕塑景观侵蚀程度的分析,为保护雕塑作品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沿海城市碳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为指标赋权,构建了沿海城市碳承载力模型,并按照其取值范围将沿海城市碳承载水平划分为严重空载、轻度空载、适载、轻度超载和严重超载五个级别。利用所建模型和2000~2009年数据对青岛市碳承载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几年来青岛市碳承载力状况良好,且2009年青岛市碳承载力为0.9左右,整体处于较为理想的适载状态。影响青岛市碳承载状况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环境、能源、产业结构、城市化等方面。青岛市建立低碳发展模式降低碳排放,维持碳承载平衡应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护资源环境、大力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旅游业和进一步完善区域性碳承载力理论体系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研究——以临沂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首先建立了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两个子系统,继而下面又分了8个评价因子和38个评价指标。另外根据目前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有关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以及相关文献等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等级划分,即分为5个等级,并制定了评判标准。同时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以临沂市为例,采用1998~2006年间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该模型可为量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之间的差距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一个由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5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巨系统。通过提出综合衡量系统“协调性”和“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人居环境复合系统内5个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度情况。并运用灰色预测理论构建GM(1,N)动态模型,预测未来几年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度、 坡向、 地形起伏度、 植被指数、 水文、 气候、 交通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人居环境指数(HEI),利用GIS的叠置分析、 缓冲区分析、 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7.13~84.32之间,整体分布格局为:从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适宜性依次降低,适宜、 较适宜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中游和中下游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区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很大。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在石羊河各支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流域内居民点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状况与人口密度呈对数关系,确定系数达到0.851 2,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居环境评价值与单位面积GDP确定系数达到0.845 4,与道路网密度关系不显著,受道路制约程度较小。一些居民点分布在人居环境恶劣区域,一些村镇分布在靠近沙漠区域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滞后,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这部分村落需要异地搬迁以便改善人居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6.
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一个由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5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巨系统。通过提出综合衡量系统“协调性”和“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人居环境复合系统内5个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度情况。并运用灰色预测理论构建GM(1,N)动态模型,预测未来几年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姚红  李勤 《环境科技》2007,20(6):37-39
以南通市为例,探索宏观层面的城市人居环境生态评估方法.通过统计、整理南通市人居环境数据资料,建立城市人居环境宏观评估模型及其评估指标体系(共25项指标),进而分析并评价南通市人居环境整体现状.  相似文献   

8.
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常熟蒋巷村作为典型的江南乡村在其近几年的发展建设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村建设模式,文章主要针对蒋巷村现状土地资源利用状况,提出了几点环境建设意见,以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的乡村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适合欠发达地区山地小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途径。文章通过对南江县人居环境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人居环境的特点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综合比较后加以分析总结,从而找到了一些促进此类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因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城市环境安全的内涵出发,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一个3个层次的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1层次是目标层,即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2层次是准则层,即由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人文环境响应组成;第3层次是指标层,即由各具体指标因素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结合2001年—2007年的《苏州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对苏州市环境安全状况进行判断,并分析其环境安全状况变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为苏州城市环境管理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脆弱性和风险内涵比较出发,基于灾害学理论及脆弱性概念模型,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构建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天津市滨海新区各区县为研究对象,收集指标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采用两种评价方法进行脆弱性评价:一是应用脆弱性模型评价天津滨海新区自然灾害综合脆弱性;二是选取地面沉降灾害脆弱性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地面沉降灾害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葛沽镇和塘沽区自然灾害综合脆弱度相对较大,大港区最小;就地面沉降灾害脆弱性而言,塘沽区最大,大港和东丽区的部分相对较小。两种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研究者往往是把生态用地质量评价同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各自分隔开来进行研究,而没能很好的把二者结合起来.本研究将生态辐射的概念引入人居生态环境评价中,利用GIS技术构建了生态辐射模型,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进行了分析.在生态辐射模型中将城市用地分为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两类,以建设用地作为人居用地来进行研究.对不同大小的生态用地斑块提出不同的服务半径,作为生态用地的辐射范围,其大小决定于生态用地的斑块大小和土地类型.模型计算结果显示,生态用地分布较为均匀的坪地街道,其森林覆盖率虽然比大鹏街道要低,但生态辐射强度值却略高于后者,这说明本研究建立的生态辐射模型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够反映生态用地分布均匀程度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为人居生态环境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碳氧平衡分析——以沿海城市厦门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巾英  尹锴  吝涛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8):1808-1816
通过综合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内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排碳、耗氧行为,以及城市区域内湿地、淡水、海洋、森林和农田5种遗留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功能,构建了城市碳氧平衡分析模型(UCOB),并估算了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城市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氧收支,对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状况进行定量化指征.最后,以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厦门为例进行研究.结果显...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通过选择北京大城市生态系统中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气象环境因子,建立了包括生态环境状态指标、大气质量指标、气象致害指标和人体健康气象指标等4个一级评价指标和相应的18个二级评价指标在内的大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不同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化方法,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线性加权综合法进行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值的计算与评价。应用上述方法对北京地区近9 a生态安全气象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排名前4位的是延庆、怀柔、密云和门头沟,排在后4位的是城区、丰台、海淀和朝阳,这符合北京城市主体功能区域规划分布,说明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土地集约利用带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工业化初期,人类很少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上,追求土地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成为城镇土地利用方面唯一的准绳。后工业化时代的今天,土地利用的目标不再是经济效益至上,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也不再是人们追求的惟一目标。对哈尔滨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探讨哈尔滨目前土地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精准定位各城市环境保护重点,文章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城市环境状况评价模型,以江苏省4个地级市苏州、镇江、扬州、南通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来计算各指标权重,运用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和综合指数对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优化环境的举措.研究表明,4个地级市环境状况综合排名为南通、镇江、苏州、...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环境承载力评价——以江苏省铜山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收集铜山县近几年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共选取指标39个,其中发展类指标27个,限制类指标12个。按照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铜山县“十五”期间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和监测数据,以及生态县建设的相关指标,并结合各类指标的国际国内标准和江苏省的平均标准确定指标的现状值和指标阈值。采用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法计算2000年-2005年的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结果表明,在这一期间,铜山县的综合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超载状态,其中人口控制、第三产业发展、矿产资源以及工业废水废气的治理等指标发展较好。不足之处体现在经济的发展还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物排放的基础上,人均自然资源量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较低,科研教育以及环保投入尚不足等。随着环境治理投入的加大,综合环境承载力呈上升趋势,环境状况逐渐好转。根据评价结果,结合铜山县的发展现状,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污染防治以及加强生态建设和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提出提高铜山县环境承载力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深圳新形势下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发展和公众需求分析入手,分析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环境进程和构建全面小康环境目标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于全过程、全覆盖、惠民性和衔接性考虑,提出应尊重深圳当前所处社会经济与环境阶段,遵守全过程防控思路,以人口、区域全覆盖和环境要素全面改善为工作核心,建立全社会行动体系,确立更严标准、更高质量的全面建成小康环境目标,构建包含源头防控、治污减排、质量提升、社会参与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境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以流域规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给出了指导,但作为规划环境评价对象之一的流域规划,该导则目前还没有给出其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依照DPSIR框架的思路,初步建立了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集。但DPSIR框架也不是很完善,因其对因果关系简化过多,难以了解复杂的现实因果关系,所以要达到真实的综合环境评价,需要对现实指标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需要改进DPSIR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