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俞虹  杨凯  邢璐 《环境保护》2007,(10B):38-41
自20世纪中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阶段性地实现了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的经济目标。随着区域开发进展,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遏制西部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保护生态屏障,是当前西部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表明。我国西部水环境污染状况突出,尤其是工业废水排放造成水质型缺水,加剧了区域水资源短缺矛盾。[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与现实诸多原因,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沿海地区拉开了距离。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布置。实施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极大地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西部地区环境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较差,经济技术水平不高,因此西部开发不能简单地成为东部的“克隆”,也不能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做法,更不能走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老路。而必须要从技术高起点和重视环境保护入手,处理好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俞虹  杨凯  邢璐 《环境保护》2007,(20):38-41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西部也成为了新的开发和投资重点.  相似文献   

4.
延安是革命老区,属于欠发达地区。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搞好延安的开发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笔者认为,延安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最关键的工作是做好环保工作。1确立新的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实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也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整体素质偏低、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等诸多现实问题。这将给西部地区以及延安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如不考虑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承载能力,单凭着…  相似文献   

5.
自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就不断探索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在工业化的有力带动下,西部的经济发展很快。但西部地区工业化现存发展模式严重依赖能源、资源,由于对生态资源毫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本文通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西部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模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寻保障我国西部能源供应、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试图探索实现我国西部节能规划目标的节能服务产业。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节能服务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探寻节能服务模式在我国西部发展受阻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实现西部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制造业转移与环境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建立区际产业转移测度模型和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实证分析2003—2014年京津冀制造业的转移与环境污染影响.产业转移测度模型借鉴偏离-份额法和增量分解思想,可用于分析区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规模;环境影响评估模型采用纳入产业转移、经济发展和环境管制水平等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可用于分析区际产业转移带来的区域环境污染格局变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1%规模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发生转移,会使转入地(转出地)的工业SO2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增长(减少)3.4%和2.6%.“十一五”以来京津冀地区间的制造业转移已经颇具规模,然而京津冀制造业的空间重构已经对区域环境污染格局产生了影响,并且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的主要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环境积极效应尚不明显,京津冀环境污染在跨过EKC(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后,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反向关系可能并不能持续,更有效的环境规制或者更清洁的生产技术可以明显改善当地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行区域之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比较具有重要意义。以循环经济内涵为出发点,从资源能源利用、废物循环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三方面系统构建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选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3个省市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作为评价对象,开展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滞后,其经济增长方式亦表现更为粗放。  相似文献   

8.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具有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重要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会引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风险,提出了构建生态环境、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梯度转移格局,加大西部地区能源革命力度,注重城市群内部的小空间尺度产业转移,促进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转移,预防外资企业大规模向国外迁移,加强对劳动力流动的引导和再就业培训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 国务院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对西部的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在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搞好开发建设的环境监督管理,切实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江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为西部地区的大开发事业指明了方向。 西部大开发,环保要先行,是西部的经济状况和环境状况决定的,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客观…  相似文献   

10.
闻玄 《环境》2000,(4):10-11
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实施好,必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要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的关系,经济要发展,人口要控制,人口素质要提高。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要把那里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必须坚持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的原则。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搞好开发建设的环境监督管理。切实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相似文献   

11.
环保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举措.基于空间非均衡性理论与测算方法,通过构建环保产业投入与产出评价指标,计算了我国环保产业投入与产出的基尼系数,探究了东中西部环保产业投入与产出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在2000年、2004年和2011年3个时间点,我国环保产业投入水平的基尼系数处于0.3~0.4区间内,呈现出地区间均衡发展的趋势;环保产业产出水平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3、0.40和0.45,即我国环保产业产出水平的区域差异愈加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呈现出不均衡态势;环保产业投资效率的空间非均衡性明显,2011年基尼系数甚至达到0.72,即投资效率的极不均衡状态.此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环保产业投入水平方面基本一致,东部和中部地区在环保产出水平方面明显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在投资效率方面遥遥领先其他区域.基于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空间非均衡性的特点,提出了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保持东部地区的环保投入力度,发掘中西部地区环保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充分利用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等.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历经近40年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落实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本文构建了涵盖经开区整体和个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资源产出率、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生态效率指标表征发展绩效,定量分析了经开区发展绩效时序变化和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 结果表明:①2007—2017年,经开区新鲜水耗、4种常规污染物(COD、NH3-N、SO2、NOx)排放均与经济发展呈相对脱钩. 2017年经开区能源和水资源产出率分别是全国工业能源和水资源产出率的1.2和3.5倍,COD、SO2、NOx排放强度是全国工业排放强度的72%、53%、52%. ②经开区绝对经济规模两极分化程度不断缓解,对地区经济影响力整体上升. 空间分布上,经开区绝对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从东部沿海进一步拓展到长江流域的中西部地区. ③运用数据包络法分析190家经开区的生态效率并识别出典型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为经开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全国仅10%的经开区生态效率为1,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工业能耗冗余是影响生态效率的主要原因. 东部地区经开区生态效率平均值为0.35,大于中部地区(0.28)和西部地区(0.26). 研究显示,不同地区经开区GDP差异较大,未来要加强不同地区经开区协作提高内生动力;为进一步提高经开区生态效率,需结合研究识别出影响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开展针对性提质增效工作. 在经开区实施能耗、水耗以及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同时,在稳定末端治理成效基础上着力强化全过程和系统优化,深化源头降碳减污.   相似文献   

13.
The Finnish approach that is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human needs of food, housing, mobility and related lifestyles enables us to address the social dimens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longside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imensions. In this contex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nnot be resolved in isolation from people’s everyday lives, as can happen i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re based purely on emissions.But it is also worth questioning the potential for national SCP programmes in today’s global markets.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domestic material flows within the Finnish economy have remained fairly constant, with gains in material efficiency cancelled out by increasing levels of material consumption. However, external material flows and the consequent environmental impacts have steadily increased, and the magnitude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both imports and exports are approximately the same as for domestic flows. This means that the role of external material flows can no longer be ignored in national SCP policies.It is also important to integrate SCP with climate policies. Finland’s national climate and energy strategy is mainly based on the need to reduce CO2 emissions from energy production and industrial installations, but there is also a need for complementary actions to reduce the carbon footprints caused by private and public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4.
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的重点,旨在调控资本供给,实现环境向好发展。以绿色债券为例,基于2016—2019年中国142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政策激励、金融基础、环境污染对绿色金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西部地区引入绿色金融的城市数目较多,东部地区是绿色金融规模增长的承载区域。(2)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显著提升绿色金融规模,而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3)不同区域的政策措施都能与金融基础协同,促成绿色金融发展。仅在东部地区,政策激励能够缓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是在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推动下的顺势转型,中西部地区则需应对环境污染造成的阻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西部工业污染和经济发展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宏  王金南等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7):341-342,346
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污染排放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地区的差异。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污染在东、西部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所表现出的综合效应是形成了明显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梯度。即在空间上,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存在从东部、中部到西部逐渐升高的梯度。建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西部环境保护的后发优势,减缓或遏制工业污染的“西迁”,实现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中的环境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SO2和COD 2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以1998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基数,分析了1998─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结果表明,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污染没有得到更好的控制. 采用古诺模型研究该现象可知,中、西部地区有些地方通过对国家环境政策的“非完全执行”来吸引产业转移,使污染企业转移成为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伴生现象. 因此,有必要有序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强化产业梯度转移中的环境正效应,通过严格执行国家环境政策来防范环境风险,从而实现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绿色经济发展总体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贤刚  毕瑞亨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2):1564-1570
依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绿色经济指标框架,即“经济转型有效性”“资源利用绿色度”“进步和福祉实现度”3个方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三级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从横向和纵向2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状况. 结果表明:①我国30个地区绿色经济发展不均衡,绿色经济综合指标得分最高相差4.52,其中5个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均位于西部;②各地区内部3个指标也同样存在不平衡的问题;③1997—2011年,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呈良好上升态势,绿色经济综合指标的年均增幅为42%,但某些经济总量发展领先的东部地区,在过去的15 a间绿色经济发展甚至出现倒退;④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指标的影响最大,其标准回归系数达到0.553.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同时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对我国广大西部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区位条件、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等七个方面对西部88个地级城市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生态功能区划,选择乌昌石新区、呼和浩特新区、北部湾新区、拉萨新区、西宁新区、银石新区六个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区域作为西部未来拟建新区,提出国家新区建设布局向西部倾斜,以政策红利促进西部新区和新兴增长极建设,以创新催生新业态新经济发展,大力培育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等政策建议,为“十四五”西部国家级新区布局和区域新兴增长极培育,加快西部大开发,优化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低碳经济”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不平衡,整体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困难,为有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北京低碳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其他地区距离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尚有较大差距.由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及其低碳经济发展状况,采取不同的低碳发展策略选择,以有效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