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主要在北京行驶的总里程在34×104~59×104km的6辆轻型出租车用三效催化剂,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了其表面元素的种类、含量,以及污染物元素含量与行驶里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催化剂表面检测到的元素种类近30种,含量较高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前后级催化剂上检测到的共同污染物元素有P、Ca、Zn和Mn等,主要来自于机油和汽油,34×104km行驶里程后,P在催化剂的累积速度已非常缓慢,Ca、Zn和Mn在催化剂表面的沉积经过56×104km后仍有增加的趋势.在后级催化剂上还检测到了明显的S含量,说明S更容易在后级催化剂上沉积.经过40×104km行驶里程后,S在催化剂表面的沉积量基本达到平衡状态.累积规律说明经过40×104km行驶里程后,容易使催化剂中毒的P和S对催化剂活性影响已较小,而Ca、Zn和Mn的持续累积,将会继续降低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对一种富烯土型三效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三效活性和较好的启燃温度特性,具有较宛的空速适应范围,在空速为84000h^-1时,CO,NOx的转化率仍在90%以上,HC转化率仍在70%以上,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耐老化性能,经实验室快速老化实验,即相当于实车行驶8万km,CO劣化系数,1.09,HC劣化系1.05,NOx劣化系数1.06,该催化剂经桑塔纳轿车整车28工况测试,其交化效果与该车配置的美国Engelherd公司的催化剂相当。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贫燃条件下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湿热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离子交换法把Ag离子交换到耐湿热性好的磷酸硅铝分子筛SAPO-34上,制备了有良好湿热稳定性的Ag-SAPO-34分子筛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经600℃、800℃高温水热处理8h后,活性分别平均降低2.3%和5.5%。水热处理初始4h时,催化剂活性下降2-5个百分点。随着水热处理时间增加到8-12h,催化剂活性的下降幅度逐渐减少至1-3个百分点,并趋向于稳定。同时,SEN、XRD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和骨架晶格结构在热处理和水热处理前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是催化剂耐湿热稳定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京V标准与国IV标准相比,京V标准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收紧”最明显。国Ⅳ标准轻型汽车的氮氧化物限值为每行驶1公里排放0.08克,而京V标准的限值是0.06克。同时,京V标准还单独规定了PM(颗粒物)的限值为每行驶1公里排放0.0045克,汽车在正常维护保养的情况下,行驶16万公里尾气排放不能超标等细则。  相似文献   

5.
没有拖车的汽车(或称牵引车)在弯道上行驶的安全问题,作者在本刊1998年第1期中已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为了便于讨论拖车的行驶规律,对于牵引车在弯道上行驶的规律在这里仍需进一步引伸.  相似文献   

6.
Ni,Fe氧化物对吐氏酸废水催化臭氧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浸渍法和附着沉淀法制备了6种以Ni、Fe为活性组分,γAl2O3载体的国型催化剂,催化臭经处理难生物降解的典型染料中间体废水-吐氏酸废水。初始CODc浓度为1500mg/L左右的废水,当臭氧投加量为0.8g/L时,在活性最高的催化剂作用下,CODCr去除率大于50%,而没有催化剂作用时小于30%。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型TiO2催化剂,采用了XRD、BET和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催化剂对直接耐酸大红4BS的紫外光催化降解,比较了活性炭、P25和TiO2/AC对4BS溶液的降解能力,探讨了催化剂煅烧温度和投加量以及染料溶液的初始浓度对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回收再生实验。结果表明,500℃下煅烧的TiO2/AC催化剂比表面积为1147.88m^2/g、TiO2粒径为21.9nm、晶相组成以锐钛矿为主,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90min后2g/L催化剂对150mg/L的4BS溶液紫外光催化降解率达到99.8%。  相似文献   

8.
固定源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在固定源NOx污染控制中广泛应用,其核心是催化剂.传统钒氧化物催化剂起活温度偏高(〉300℃),难以在末端应用;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实际应用需要,研制具有良好低温活性和稳定性的新型催化剂成为近期国内外该领域的热点.对贵金属、分子筛、金属氧化物3类催化剂,综述了国内外近期研究进展.其中以碳质材料为载体负载Nn、Cu等的金属氧化物型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低温活性和稳定性,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还原NOx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苯蒸气作为催化燃烧气,研究了3 种不同载体和3 种不同制备方法对金属负载型钯催化剂芳烃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并用SEM 对催化剂的表现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载体及催化剂制备方法不同,催化剂的活性及耐热性不同.经一定的高温预处理后的含有稀土的FeCrAl 合金作载体性能较另两种载体优良;并提出了该催化剂较好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0.
LS系列硫磺回收催化剂工业装置使用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总结了LS系列催化剂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在一级转化器均装填LS-931Al2O3基催化剂的前提下,二级转化器上部装填LS-971脱氧保护型催化剂,下部装填LS-811Al2O3催化剂后,与单纯使用LS-931催化剂相比,单器转化率由64.1%提高到70.1%,有机硫水解率由96%提高到接近100%,两项合计使装置总硫转化率由95.1%提高到96.2%,若与两个转化器全部使用LS-811催化剂相比,则装置总硫转化率可由94.49%提高到96.2%使用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催化剂的性能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中的关键部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V2O5/TiO2催化剂,对其脱硝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探究了煅烧条件对脱硝性能的影响,并运用BET、XRD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煅烧时间下制备的催化剂脱硝效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没有改变,仍然存在一个最佳温度窗口;煅烧时间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要低于煅烧温度。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当前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降低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及生产成本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等四个方面,为了解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Co-Fe催化剂上乙醇制氢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型Co-Fe催化剂,提出并考察了二段重整制氢的可行性及制氢效果,在水醇比2.5、氧醇比0.5、液空速12h^-1、床层温度523℃、Co-Fe催化剂作用下的乙醇转化率为97.0%,H2选择性为2.80,H2产率为2.72。Cu催化剂作用下的CO的变换反应有效地降低了CO含量,提高了H2含量。  相似文献   

14.
在制备Cu-Mn-Ce-O三效催化剂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了制备各种催化剂的空燃比特性和温度特性,结果表明:掺杂非贵金属K、Fe和TiO2只能提高尾气中某些组分的转化率,缩小催化剂的操作窗口;贵金属Pd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的三效活性,加宽了催化剂的操作窗口,而催化剂的起燃温度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过程中各种因素对Cu/ZnO/Al2O3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Zn比为2.0的催化剂在250℃反应时,催化剂效果较好,最合适反应条件是:压力0.1MPa,温度250℃,n(H2O):n(CH3OH)=1.0-1.2,液体流速0.1mL/min。在Cu/ZnO/Al2O3),催化剂上,甲醇水蒸气重整、甲醇分解和水气转换反应随反应条件的不同而发生相互抑制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用于湿式氧化吡虫啉农药废水的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沉淀剂种类、沉淀温度、焙烧温度和活性组分配比等岗素等对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利用BET比表面积测定和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优化条件制备的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吡虫啉农药废水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用量4g/L,反应温度190℃,氧分压1.6MPa,反应120min,COD去除率为92.3%,活性组分溶出量较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渍和焙烧法制备了以Y分子筛为载体的几种稀土催化剂,并用玻璃纤维包埋催化剂形成反应床体,构建稀土多相催化电解氧化体系,探索这一体系对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以COD值为控制指标,考察了焙烧温度、浸渍液金属离子浓度、稀土元素种类对电催化活性的影响.最后,用SEM和XRD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与稀土/γ-Al2O3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和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Y分子筛中引入稀土元素后没有破坏Y分子筛的晶体结构,稀土/Y分子筛催化剂的表面并没有检测到稀土氧化物的物相,稀土/γ-Al2O3催化剂的表面形成了明显的稀土氧化物衍射峰;稀土/Y分子筛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400℃,浸渍液中金属离子质量分数1%~3%,负载金属为铈;所制备的稀土/Y分子筛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活性高于稀土/γ-Al2O3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以商业SCR催化剂为研究对象,探究SO_2氧化转化规律及其对SCR催化剂的影响,并用BET、NH_3-TPD、H_2-TPR、XRD、XPS、DRIFT等方法表征反应前后催化剂表面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和O_2体积分数的增加,SO_2氧化转化效率升高;随着SO_2初始浓度和空速的增加,SO_2氧化转化效率降低。SO_2发生氧化后,商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减小,催化剂晶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点整体增加且其氧化还原活性略微降低。由于SO_2与催化剂相互作用,催化剂表面的元素价态发生一定的迁移,且产生了金属硫酸盐(OSO),消耗表面羟基。同时SO_2与V~(5+)反应使其转化为V~(4+)。可为进一步进行催化剂安全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长东  于双江  苗雪  单良  刘俊  彭悦  陈建军  李俊华 《环境工程》2020,38(8):174-179,81
以商业锐钛矿型TiO2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3种不同钒酸盐络合剂的V2O5/TiO2催化剂,并考察不同钒酸盐络合剂对该3种催化剂SCR反应的影响。对前驱体溶液的钒配合物价态、pH值,以及对催化剂样品进行H2-TPR、BET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特征、NH3-TPD、XRD、拉曼光谱、紫外等表征。研究发现,不同络合剂会影响钒酸盐在前驱体溶液中的价态,同时影响前驱体溶液的pH值,但是在测试温度范围内,该3种催化剂的SCR反应在活性和N2选择性均无明显区别。通过不同的表征方法可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结构、表面钒氧化物的聚合程度、H2反应活化能、催化剂表面酸量均没有明显区别,前驱体溶液中钒配合物的价态和pH值对催化剂样品的SCR反应催化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改性海泡石为载体,用真空浸渍法、沉积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负载Cu,制备Cu/海泡石催化剂,以CO氧化为模型反应考察该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性能。在对比评价催化剂活性的同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载体的改性以及铁组分的掺杂对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活性具有显著影响,真空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制备的样品中,负载量为5%(质量)的Cu/海泡石催化剂对CO氧化有较高的活性。载体的改性亦对Cu/海泡石催化剂产生较大影响;Fe的加入并没有明显改善Cu/海泡石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