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环境和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也就是保护资源,保障人类社会健康、稳定、协调、持续地发展。在我国,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反过来又加剧了资源的紧缺和枯竭,严重地危及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与生活。目前,我们正面临着环境状况和资源状况不断恶化的严峻局势,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靠环保部门或是资源管理部门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有多部门的合作,通过多层次多方面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贫困地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既面临着经济落后、资金短缺问题,又受到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的制约。大部分贫困地区为了追求增长速度,不惜以过度消耗资源和严重损害环境为代价,由此引起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使发展面临经济和生态双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贫困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区域环保合作是解决现阶段长三角地区环问题的迫切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资源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具有鲜明的生态属性.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复合性和并发性等特征,局部污染引发跨界纠纷和区域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度越来越高,跨行政区划界限的环境问题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环境综合分区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落实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约束的重要手段.基于资源环境禀赋和压力的环境综合分区理论与方法,在生态功能分区和大气环境、水环境、水资源、土地资源分区基础上,提出城市环境综合分区二级区划方案,以大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综合分区方案,针对资源环境问题和发展现状,细化生态保护红线及产业空间准入线,引导城市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檀庆瑞 《环境》2015,(4):79
<正>环境信仰是人在对环境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对环境尊崇、敬畏的精神信念,这种信念转化为现实行动,就表现为人的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实践行动。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环境信仰的理解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本质特征都是尊重和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要求我们传承环境信仰,为努力寻找和加快实行新的发展方式提供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6.
生态地授权是指为某种环境利益而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它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方式.是保护环境权利的一种物权制度安排,它是对传统地役权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环境问题凸显的时代,生态地役权制度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了很多创新性的运用,其大致分为: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地役权、环境享用地役权以及环境保护地役权,生态地役权在法律生态化的时代很有深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是 当今世界人们日益关注的四大问题。如何寻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是世 界各国经济发展研究的战略问题。随着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环 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人们面临环境的污染、资源的耗竭、生态的退化等日益严重的环 境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经济发展向人类提出了尖锐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对 未来生存环境的严重挑战。只有持续地、协调地发展才是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唯一出路,笔者 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面对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恢复的长久性,传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工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成为必然,而生态工业园是工业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阐述了工业生态学的概念、发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论述了生态工业园及国外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并以“卡伦堡共生体”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国外生态工业园研究与实践中潜在的问题及对我国工业园发展与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如何协调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一个重大课题。一方面是短短27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而另一方面则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生态破坏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止。更为严峻的是,电力短缺和对石油、矿产等资源的强劲需求严重威胁着中国的能源安全和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房玮  张惠忠 《环境》2002,(6):14-15
广东省改革开放在全国先走一步,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去年GDP突破万亿元大关。环境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九五”环保目标基本实现,“蓝天”“碧水”计划取得重大进展,深圳和广州又相继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然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在一些地区还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广东省的可持续发展,仍较严重地受着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等诸方面的制约。在今年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广东必须从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高度来制定发展战略,走可持续之路。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精心部署了生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2008,(5):35
健康的长江不仅应该为人类服务,而且也应为流域自然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环境.流域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维持需要自然的长江。在开发和利用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能资源时,应该深入了解上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敏感点,充分考虑所在水文循环、河流生态、水生物、资源、环境和人文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避免或减少水电开发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佟新华 《环境保护》2014,(12):46-47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生态功能区的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滞后、产业结构水平低、科技力量薄弱、开发资金短缺等问题,导致区域可利用资源量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日益脆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为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生态功能区应基于本地特色建立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系统,提高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从而加强技术创新,构建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国家“十三五”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框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十三五"时期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实现绿色发展,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本文阐述了构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的现实意义,回顾了我国在资源环境生态领域红线管理的实践经验,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立了"资源利用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框架,并提出了推进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体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借助生态产业园区的地理资源和新兴科技资源,进行生态园区和工业园区的柔性组合设计,平衡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价值关系,以环境生态保护为基础,以市场行为为主导,结合旅游资源和产业的整合,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通过生态产业园区带动地方城镇化建设,促进生态产业园区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统筹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大力倡导生态保护,建立生态环境与工业发展的平衡机制,提升生态产业园区的环境效益和市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2015,43(1)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破解资源环境问题的总抓手,中央强调以制度体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从新常态视角剖析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就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循环发展两个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也是世界上矿产资源的开发大国之一。矿产资源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之一。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攻坚阶段,矿业经济的发展也是更上一个台阶,但是如今我们却面临着经济增长背后日益严峻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新世纪以来,发展的目标转向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着力于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当下矿山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矿业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工作。国家已经提出了"绿色矿山"的治理目标,目前工作成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因为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是长时间、强力破坏的后果,在生态环境的修复方面需要较长的工作时间和持续的一定力度的生态投入。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国家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总体的未来发展目标,在新形势下,矿山企业、行业的发展必须紧随时代的潮流,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引下,进行矿山环境的治理工作,为生态文明贡献一份力。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公众参与发展的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生态文明的发展程度。环境NGO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组织形式,探讨环境NGO与公众的关系,对于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合力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现代工农业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已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对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应该通过立法来解决。为了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的加剧.最紧迫的任务是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制体系,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从而做到依法行政、合理合法行政,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存在林业固碳减排能力需提升,改善环境和低碳发展的压力较大,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且环境容量增长空间有限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的经典案例和经验总结,提出了河南省生态化发展的措施,包括:林业资源"増量碳汇";城镇生态"提升减碳";重点流域"再造碧水";区域大气"重塑蓝天";农村环境"清洁亮丽"。提出推进河南省生态化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包括: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立环境和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创新水环境和空气环境管理思路;强化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估;完善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20.
寓资源环境保护于发展之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要改善中国目前生态状况的关键在于树立生态道德观念,扭转贫困地区的面貌,寓资源环境保护于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