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UV-B辐射对小麦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温室种植的小麦在0(CK)、8.82kJ/m^2(T1)和12.6kJ/m^2(T2)三种剂量的紫外线B(UV-B)辐射下抗氧化系统的变化及其原因。UV-B辐射诱导了H2O2的合成,还原型抗坏血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增加、过氧化氢酶、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升高,而类胡萝卜素稍有所降低、超氧歧化酶(SOD)活几乎不受UV-B辐射影响,分析表明,UV-B辐射  相似文献   

2.
田间增强UV-B辐射对麦田生态系统Fe营养和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模拟UV-B辐射(UV-B,280nm ~315nm )增强对麦田生态系统Fe营养和累积的影响.在4 个生育期中,UV-B辐射显著增加叶和穗Fe含量,显著降低根Fe 含量,并改变茎Fe 含量.叶Fe累积对UV-B辐射的响应有明显的生育期之间的差异. 分蘖期无显著变化,拔节期和扬花期显著增加,而成熟期显著降低.在各生育期,UV-B辐射显著降低叶、根和穗Fe累积.UV-B辐射显著降低春小麦不同生育期Fe总累积,在5.31kJ·m-2 UV-B辐射下,降低最显著.UV-B辐射还降低春小麦群体Fe输出.麦田土壤速效Fe含量增加是春小麦群体Fe输出降低的结果,可能导致土壤库中Fe 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臭氧层损耗、气溶胶污染与紫外辐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彬 《环境科学》1994,15(2):41-44
对北京地区臭氧层损耗和气溶胶污染对紫外辐射量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当臭氧总量减少1%-30%时,UV-B对DNA危害效应的辐射放大因子(RAF)从2.3增加到4.2。城区和乡村环境的气溶胶污染使UV-B日辐射总量分别降低45%和10%。如是仅考虑臭氧总量的变化,1980-1989年间UV-B辐射量年变化率为1.4%,当考虑气溶胶因素的变化后,UV-B辐射量年变化率为-0.7%,这与实际观  相似文献   

4.
紫外辐射增强对麦二叉蚜发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春小麦大田栽培自然光条件下,模拟紫外辐射(UV-B,290 ̄315nm)分别增加2.54、4.25及5.31kJ·m^-2对小麦(寄生虫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的发生、种群密度、繁殖系数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麦二叉蚜的种群密度与其当年的发生量密切相关,并且种群密度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加明显降低,但对麦二叉蚜的繁殖特性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认为,未来臭氧层减薄紫外  相似文献   

5.
臭氧层被大量耗损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明显增大,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破坏带来多方面的危害,目前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有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阳光紫外线UV-B的增加可能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和传染性疾病.植物的生理和进化过程都受到UV-B 辐射的影响,甚至与当前阳光中UV-B的辐射量有关。 UV-B含量过高的现象也在浮游植物的分布中起看重要作用.浮游生物种类和 数量的减少还会影响鱼类和贝类…  相似文献   

6.
增强的UV—B辐射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最近的文献,回顾了UV-B辐射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UV-B辐射影响植物物候,形态和次生代谢,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竞争性平衡,食物链,植物病原体,物质循环,真菌移植与叶片分解,植物物候,形态和次生代谢的变化是UV-B辐射调控影响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虽然我们已经适当了解了UV-B辐射对植物作用的机理,但由于温室内植物个体水平的短期响应与野外条件下生态系统的长期响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溢油指示物(指标)HPLC-UVD相生模式,给出了溢油指示(指标)HPLC-UVD相似性的择近原则,指出溢出油指示物(指标)HPLC-UVD相似性主要受控于油种、风化和实验误差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PHLC-UVD相似性模式可作为溢油指示物(指标)。  相似文献   

8.
聚-β-羟基烷酸薄膜的好氧和厌氧降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聚β-羟基丁酸(PHB)及β-羟基丁酸与β-羟基戊酸的共聚物(PHBV)薄膜和粉膜在好氧污染和厌氧污泥中的生物降解进行了研究,并对共降解机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PHB(V)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繁殖;PHB的降解能力比PHBV的高;不同pH,温度对污泥中微生物降解PHB(V)的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制品形态,特别是添加量,与降解率有很大关系,添加量越大降解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臭氧耗竭将危害人体健康据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称,按现在的臭氧耗竭型计算至少在2050年或更长时期内会使人们继续患皮肤癌。研究表明,UV-B辐射导致黑色瘤皮肤癌和干扰人体的免疫系统,减少对传染病的免疫能力,虽然现在还不能估算影响的大小。美国国家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10.
紫外辐射增加对春小麦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模拟紫外辐射增加对春小麦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随UV-B辐射增加,春小麦叶片可见伤害症状加重,叶片叶绿素含量、SOD活性,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植物株干重,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明显降低,MDA含量和类黄酮含量以及籽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溢油指示物( 指标)HPLC—UVD 相似性模式,给出了溢油指示物( 指标)HPLC—UVD 相似性的择近原则,指出溢油指示物( 指标)HPLC—UVD相似性主要受控于油种、风化和实验误差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HPLC—UVD 相似性模式可作为溢油指示物( 指标) 。  相似文献   

12.
DNA氧化损伤在太阳光致M13mp2噬菌体突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野生型大肠菌CSH50及mutM缺陷的大肠菌MF67为宿主,观察了太阳光对M13mp~2噬菌体单链DNA lacZα基因区域的致突变性.结果显示,太阳光照射引起噬菌体lacZα基因区域的突变,在mutM缺陷的宿主中更为明显;0.25mol/L的甘露醇可以部分拮抗太阳光的致突变作用.以ESR自旋捕捉法检测了太阳光、长波紫外线(UVA)及中波紫外线(UVB)照射M13mp~2噬菌体样品中的自由基,结果还显示,太阳光和UVA照射可引起羟自由基的产生,而UTB照射则没有明显的自由基信号产生说明太阳光致突变作用与DNA氧化损伤有关,羟自由基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96—1997年世界各地区环境行动(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7年世界各地区环境行动(续)BiennumRegionalEnvironmentalResponsesin1996-1997(Continuation)联合国环境署(UNEP)3欧洲3.1挑战一个广泛详尽的关于欧洲主要环境问题的报告于...  相似文献   

14.
光化学法降解水中氯代苯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氯代苯酚(一氯、二氯、三氯、四氯和五氯苯酚)是一类重要的有机污染物。文章综合评述了它们在水中光化学降解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比较各种高级氧化技术(UV、UV/H2O2、UV/O3、UV/H2O2/Fe(Ⅱ/Ⅲ)、UV/TiO2)降解这些有机物的效率与影响因素,分析了它们的降解产物和分布及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共生细菌SB_1接种在0.3%聚乙烯醇(PVA)培养基中,30℃摇床振荡培养(500mL三角瓶)或发酵罐(1000L)通气培养时,PVA氧化酶产生的高峰在48h或40h.离心收集的上清液采用40%-50%饱和度的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dex离子交换柱和Cibacron蓝-Sepharose4B亲和柱层析等纯化步骤,PVA氧化酶收得率30%,比活力提高31倍,该酶经凝胶电泳后,用硝基四氮唑蓝进行活性染色,呈现四条谱带,PVA氧化酶与PVA作用,可释放H_2O_2,同时伴随着粘度降低,PVA氧化酶反应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40℃,该酶置-5℃贮存较稳定,贮存500天,其活力仍保留近50%,在所测试的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中,Pb ̄(2+)和水杨酸可使PVA氧化酶活力完全丧失。而Ba ̄(2+)与NaN_3则对酶活力有较强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辐射传输计算考察了火山气溶胶及O3变化对到达地面的不同波长紫外直射、漫射和总辐照度,以及UVB辐照度的影响,对模拟结果与在北京西北郊实际观测到的皮纳托博火山喷发前后UVB辐照度的变化作了比较,并就二差别的一些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 selenium in Antarctic wat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iogeochemicalcyclesofseleniuminAntarcticwater¥XiaWeiping(DepartmentofOceanography,OldDominionUniversity,Norfolk,VA23529,USA)...  相似文献   

18.
《世界环境》1999,(4):6-8
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危害,目前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有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阳光紫外线UV-B的增加对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潜在的危险包括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和传染性疾病。对有些危险如皮肤癌已有定量的评价,但其他影响如传染病等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实验证明紫外线会损伤角膜和眼晶体,如引起白内障…  相似文献   

19.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终轧温度和轧后冷却对含Nb-V微合金性能的影响。适当降低终轧温度,增加冷却速度,降低终冷温度,以控制Nb(CN),V(CN)析出行为,从而改善钢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鼎湖山地面臭氧、氮氧化物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给出了1996年夏季在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对太阳紫外B辐射、地面臭氧、NO、NO2浓度的观测结果,对影响地面臭氧、NO、NO2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晴天条件下,地面臭氧浓度、NO、NO2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阴天条件下,地面臭氧浓度、NO、NO2浓度的日变化要复杂一些.晴天和阴天条件下,UVB因子与q1、q2、q3、q4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其关系式为ln(QUVB/m)=a1q1+a2q2+a3q3+a4q4+a0.说明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是决定地面臭氧浓度、NO、NO2浓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