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精准界定热失控发展过程中锂电池热聚集特征,采用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热滥用引发的大尺寸三元锂电池热模型。首先,依据能量守恒定律,明确电池热模型中的加热片产热量Qe、化学反应产热量Qf、电能释放产热量Qj和环境散热量Qd这4个热量参数,进而基于物理热量计算公式(Q=CMΔθ)和集总参数法,构建大尺寸三元锂电池由热滥用引发的热模型;其次,对模型参数获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4个热量参数对电池热累积变化的重要度;最后,结合试验数据,将研究区间以点(ti,θi)进行分区,确定表面传热系数h的值,进一步验证辐射对流散热下热失控锂电池热模型。结果表明:总产热量Qw为12.88×105 J,总散热量Qd为6.60×105 J,其中,辐射散热量为2.91×105 J,对流散热量为3.69×105 J,利用热模型计算出的热量理论预测热失控峰... 相似文献
3.
4.
为提高舰艇人员的损管能力,科学合理地编制损管预案,本文分析水面舰艇损管预案编制的现状及原因,提出科学编制损管预案的具体方法和对策,并指出编制损管预案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对某单位X型舰艇损管预案进行修改完善。结果表明:修改完善后的损管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较以前有很大提高;损管处置动作规范,战位、区划、全舰各级人员协同配合密切,各级指挥人员能够按态势指挥,指挥能力达到90分以上,可为各型水面舰艇编制损管预案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减少由热失控导致的安全事故,分析电池温升的原因并有效降低其温度,依据电化学反应中浓度、电势与热模型中温度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电化学-热-力耦合模型。通过模拟单电池和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实时情况,分析单电池温度不均匀分布和电池组温度正态分布情况的原因,探讨换热面积和流通量对散热量的影响,研究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位置分布及不同传热介质的散热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低温和相对高温环境下,欧姆热、极化热及电化学反应热产热占比不同,但产热最高温度未达到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分解反应的临界温度420 K;高温环境下,电池温度持续升高接近临界温度,出现热失控趋势,对流换热系数对电池影响较大。电池组间隙为10 mm和20 mm时,整体温度比间隙为0时分别降低了1.1%和1.8%;与无间隙电池组相比,以铜板和铝板为传热介质的电池组温度分别降低了2.0%和1.6%。 相似文献
6.
7.
为了研究煤样挥发分、氧化程度及燃烧时氧气浓度对煤样燃烧难易程度的影响,设计并完成有关相应影响因素的3组热重分析(TGA)试验。采用等转化率法和特征温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温度法显示煤燃烧时高挥发分煤样的特征温度较其他煤样低;等转化率法显示高挥发分煤样的各转化率下活化能也均低于其他煤样。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一致,都显示挥发分含量高的煤样较其他煤样易于燃烧。分析不同氧化程度下的煤样燃烧热重曲线和不同燃烧时氧浓度情况下的热重曲线得出,氧化程度越高,燃烧时氧浓度越高,煤越早开始燃烧,燃烧速度也越快。 相似文献
8.
典型电缆锥形量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锥形量热仪对阻燃聚氯乙烯护套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简称ZR-VV)、交联聚乙烯护套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简称YJV)、阻燃交联聚乙烯护套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简称ZR-YJV)3种典型电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电缆的热释放特性、点燃特性、发烟特性和CO产生速率等参数差异,比较了不同电缆的阻燃性,并研究了辐射强度、电缆规格对同类型电缆热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R-YJV电缆由于阻燃剂的存在,综合火灾危险性较低,ZR-VV电缆综合火灾危险性较高;规格较大的(4×6 mm2)电缆阻燃性能要好于规格较小的电缆(4×2.5 mm2);电缆的第1个pkHRR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呈线性关系,ZR-YJV的pkHRR与辐射强度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Logistic回归的全损飞行事故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全损飞行事故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然后利用飞行事故案例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样本数据过离散、空单元、多元共线性和特异值、特殊影响案例的诊断,以及对模型的拟合程度和预测效果的检验,表明所构建的模型比较符合现实情况,而且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和预测效果。模型指出航班类型和机龄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国内航班比国际航班的全损概率要高;机龄越老,全损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安全监控系统供电电源的可靠性,或者是为重点监测设备提供冗余电源,本文设计了市电与太阳能发电系统给设备冗余供电的方案,通过研究设备所处地的太阳能资源具体情况与负载的特性和容量,经过合理的设计与优化计算后得出了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具体参数。据此设计的系统能很好地满足油田安全监控的供电需求,经过半年多的运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冗余供电系统既能经济环保的运行又能很好的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明确离子液体的热行为,试验研究离子液体在受热条件下可能存在的热分解、闪燃等热不稳定特性,分别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和闭口闪点仪测定16种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热分解温度和50种咪唑类离子液体的闪燃温度等热不稳定特性指标.结果表明:咪唑类离子液体的闪燃温度与其阴、阳离子的结构和种类有关,阴离子对闪燃温度的影响较大;闪燃温度... 相似文献
12.
某恒温间歇反应的热失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某恒温间歇反应冷却系统临界温度Tc并评估该反应体系的热危险性,基于间歇反应体系热参数的敏感性,探讨数值计算方法和选用4种反应热失控临界判据得到的不同Tc值。结果表明,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反应体系的Tc为31.7℃,Semenov判据、Sliding判据、Da/St判据得到的Tc值分别为10℃,17℃和27℃;无量纲绝热温升B给出的结论是,在允许的工艺温度范围内,该反应对任意的冷却系统温度都处于难以控制状态。数值计算方法及各判据得到的Tc的较大差异性说明各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运用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矩阵图方法对系统冷却失效的热危险性进行评估,得到不同Tc下风险可接受、有条件接受及不可接受对应的参数范围的物料累积度Xac与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θ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无人机(UAV)逐步运用于火场搜救,但同时会因为火场高温而受损,为提高UAV在火场救援中的工作效率,设计一种UAV动态测试平台,开展UAV火场飞行试验;分析火场环境下UAV的热损伤情况,探究UAV在火场中的机身温度变化特征和UAV火场飞行安全距离.结果 表明:火场热辐射和热对流是造成UAV热损伤的主要形式;旋翼产生的气... 相似文献
15.
热防护性能(Thermal protective performance—TPP)是阻燃型服装或织物隔热防护性能重要指标。本文在已研制的一种模拟人体皮肤及体形的高温"圆筒仪"上进行了改进,并用其测试阻燃服装织物的热防护性能。用膜电偶测量模拟皮肤器表面温升率,并结合烧伤积分模型的评价方法来计算达到二级烧伤的防热时间。与其它一维平面测试装置相比,本装置可较为准确评估实际服装热收缩特征对服装热防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8.
为明确矿用通风服对人体热生理的影响效果,探究不同环境温度、人体劳动强度、矿用通风服管路结构及通风量与人体热生理反应的关系,基于人工环境试验舱以及试验测量仪器,开展真人受训试验,收集记录试验数据,分析在36种不同工况下3种不同管路结构矿用通风服的人体热生理变化情况,结合双变量相关分析功能,寻求3种管路结构下不同环境温度、服装通风量、劳动强度3因素与人体热生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通风服衣内微空间的风量分布均匀性为横向型>混合型>竖向型。针对整体效果而言,在同一工况下,管路结构影响显著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横向型、混合型和竖向型;环境温度主要影响平均皮肤温度与心率,通风量主要影响收缩压与舒张压,劳动强度主要影响出汗量。 相似文献
19.
4种硝酸酯热安定性的绝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硝酸正丙酯(NPN)、硝酸异丙酯(IPN)、太根(TEGDN)、敌根(DEGDN)4种硝酸酯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绝热试验研究,得到绝热放热曲线和热分解特征参数。分析了4种物质分解过程的特点,对测试结果进行了修正。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和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以此作为评估热安定性的判据。结果表明,4种硝酸酯在外界热作用下容易发生分解,反应速度较快,伴随明显的热效应和压力效应。4种硝酸酯的热安定性由好到差排序为:IPN、NPN、TEGDN、DEGDN。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自然老化作用对杨木热行为特征的影响,选取不同自然老化程度的杨木,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FTIR)测试杨木样品的表观形貌及微观结构,同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试验研究杨木的热行为特征.试验显示,经过自然老化后的杨木表面会产生大量参差不齐的断口,同时内部孔隙直径也会增加;羟基、羰基以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