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层门机械强度是电梯层门的一项重要特性,层门机械强度不足时门扇受力后容易产生较大变形甚至脱落,造成人员坠落井道的伤亡事故。本文对国内外电梯标准t层门机械强度要求条文进行了解析,基于国家标准中层门机械强度的规定,通过试验方法进行测试验证,指出国家现有标准中关于层门机械强度要求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我国的提高电梯层门机械强度的措施和方法,以期提升我国在用电梯层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电梯的层门是用于把人们与电梯井道隔离开来的一个保护装置,由于电梯的层门的保护,使得人们可以远离电梯井道的危险。当电梯层门打开时,人们就会意识到电梯的轿厢已经到了本层,从而自然的走进电梯。然而,由于电梯层门的突然打开(电梯轿厢还没到本层),而使得人们误认为电梯已经到达本层,踏人井道而发生跌入井道的底坑或轿厢顶上,从而发生严重的事故,这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起电梯坠落事故原因的分析,对现有电梯层门锁紧装置在特定条件下,不能起到防止坠落事故的作用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1.1事故简况 2008年5月10日某服装厂.发生了恶性电梯死亡事故。当日下午车间下班,因高某系车间一班组长,下班后晚走一会儿,从车间出来(车间在四层),发现电梯正要关门,高某离电梯15m左右,便急匆匆地跑过去,此时电梯已启动,高某用手扒开层门迈进去,一步踏空,跌入底坑当场死亡。  相似文献   

6.
1电梯层门结构和技术要求 乘客电梯的层门一般由门扇、门滑轮、门导靴、层门地坎、门导轮架、层门自动关闭装置、门锁等部件组成。门扇由门滑轮悬挂在门导轮架上,门扇的下部通过门导靴与层门地坎配合,并通过轿门上的门刀推动层门装置启闭。水平滑动的电梯层门门扇之间的连接方式分为直接机械连接和间接机械连接。直接机械连接指门扇之间用杠杆、连杆等刚性机械部件直接连接,间接机械连接指用钢丝绳、皮带或链条等柔性机械部件连接门扇。如图1为日常广泛使用的间接机械连接的层门结构示意图。  相似文献   

7.
1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湖南省衡东县某娱乐城发生了一起电梯事故。1名人员醉酒后,在四楼候梯厅扳开电梯层门。随后推门步人井道,导致坠入底坑死亡。现场勘察。发现电梯层门锁紧装置固定牢固,无任何变形、破损,在电气联锁开关动作之前,锁钩啮合深度〉7mm.并无异常。现场从层门内外两侧模拟扳门动作.均不能打开层门。同时在层门外侧表面发现一枚脚印。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地高速发展,电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对它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大。然而对于电梯构造、性能以及相关技术知识不是每个使用者都能了解和掌握。大部分使用者在电梯发生故障或事故时总是不知所措,有的人还可能盲目自救,最终导致发生伤亡的重大事故。如何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这是有关方面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某工厂的一台曳引式货梯发生了一起人员跌落底坑的事故,造成一名工人受重伤。事故发生后,维保单位和使用单位随即将伤者救离电梯,当地警方对电梯进行了查封。随后,有关单位就伤人事故向常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监察部门进行了上报。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电梯运行过程中,电梯层门人为非授权开启,导致事故频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IC卡识别的电梯层门网络监控系统.通过电磁锁对内部电梯层门锁进行机械结构止锁,IC卡录入专业维修人员授权信息,当外部智能钥匙的IC卡模块识别到正确的授权信息时,授权内部电磁锁,使得三角锁锁舌可以转动,拉杆运动不受阻挡,电梯层门可以在有效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中防突风门的安全性,同时降低成本寻求对现有防突风门材料和结构的替代方案,研究不同厚度的Q460钢制防突风门在突出冲击波载荷下的破坏情况。基于能量法得到不同厚度的风门最大挠度数学模型,再根据煤炭行业规定中的对应数据和安全要求,运用LS-DYNA软件对冲击载荷下的风门破坏进行数值模拟,得到Q460钢制防突风门的静力学特征并与能量法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长宽分别为1.75 m和1.8 m,厚度为25 mm和30 mm的风门在0.6 MPa的冲击波超压作用下能满足安全要求,能量法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误差在9%以内,基于安全设计余量可以接受;提出挠厚比概念,当挠厚比小于0.84时,风门不会被破坏,在使用Q460钢设计防突风门时,应尽量确保该值小于0.84。  相似文献   

13.
据相关资料统计,层门事故主要包括层门机械强度变形、撞击永久变形、撞击弹性变形、层门脱离导向装置等事故。本文通过一个案例分析,结合平时实际工作经验,采用对电梯层门加装加强筋等改进措施,来增强层门抗压机械强度。同时来增强人们对于使用电梯的使用安全意识,减少发生坠梯或剪切事故。  相似文献   

14.
李永亮 《劳动保护》2013,(1):100-101
电梯层门安全保护装置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确保电梯层门安全保护装置各部件的完整可靠.有数据说明,80%的电梯事故是由层门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层门,极容易异常打开,造成乘客坠人电梯井道或被运行中的电梯剪切等事故. 电梯层门安全保护装置是电梯维保、检验人员维护检验的重点.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依靠其辅助部件,频繁开闭的电梯层门考验着安全保护装置及其部件的质量.由于部件的磨损、锈蚀、老化等原因,可能导致门锁的电气啮合深度、门扇的间隙、门缝的间隙、门刀与门锁滚轮的啮合深度等不符合相关技术要求,以及自动关闭装置的失效等隐患,威胁电梯的安全运行.因此,层门安全保护装置及其部件的安全,是相关从业人员关注的重中之重,绝不允许维保人员擅自变更电梯层门安全保护装置及其部件的配置.  相似文献   

15.
刘永亮 《安全》2022,(10):36-40
针对某既有办公建筑改造时前室门宽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的问题,本文基于现行消防设计规范,对人员数量和所需前室门宽进行核算,分析安全疏散风险和改造难点。运用Pathfinder疏散软件建立疏散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人员疏散至前室内的所需疏散时间,比较分析不同前室门宽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室门宽0.8m时各层人员疏散至前室所需时间比1.2m时显著加大;整楼疏散时楼梯间出现拥挤,与分层独立疏散相比,各层疏散至前室所需时间增长较大;模拟得到的疏散所需时间比依照规范计算得到的时间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6.
作为垂直运输物料的升降机大量地使用在工矿企业,今年连续发生了几起升降机层门处高处坠落事故.从事故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这几起事故主要是由于使用单位管理不当,操作人员无证操作或维保人员违章检修造成的,但也不可忽视的是门锁机构的设计制造和安装的缺陷,也是酿成该几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除了加强升降机的使用管理和提高维修、使用人员的素质外,确保门锁的可靠性还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层门闭锁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种高层建筑楼、电梯疏散模型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楼、电梯疏散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楼、电梯疏散模型,给出了两种具有可行性的电梯运行方案:(1)电梯停靠某一层完全疏散此层及以上所有人员,此层以下人员使用楼梯疏散;(2)7层以上的各层按一定比例选择使用电梯疏散,剩余人员选用楼梯疏散.进一步阐述了楼、电梯疏散时间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新提出的楼、电梯疏散模型的模拟计算可知:两种运行方案均可有效地降低总的疏散时间,相比之下第二种运行方案疏散效果更佳,但考虑到实际情况第一种方案可操作性更强.最后讨论了电梯速度对疏散的影响,得出疏散时最好选用运行速度较高的电梯,可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电梯检验过程中自动救援装置、层门门锁、制动器抱闸存在的问题,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为保障电梯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柳生 《安全》2007,28(9):21-23
本文通过对电梯的总体结构分析,结合电梯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提出电梯的总体构造组成应增加一个系统即电梯的建筑系统.在此意义上,作为电梯的监督安全验收检验必须将该系统纳入其中,并建议进行该系统的检验应在电梯进场安装前提前介入.  相似文献   

20.
古月  肖肖 《安防科技》2013,(8):25-27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电梯产量、电梯保有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截至2012年底,中国在用电梯总数达到421.6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不断膨胀的电梯数量,加剧了电梯事故的发生。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因电梯事故平均每年伤亡40余人,特别是今年以来电梯事故呈现出上升的势头,特别是深圳、西安等地发生的几起惨剧,更是将电梯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究竟是什么让出行的"助手"变成杀人的"凶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