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川东地区大多数增压场站存在的厂界噪声超标问题,以某气田增压站为例,从生产设备、厂界范围入手,分析了压缩机组噪声超标点位,提出了噪声超标治理方案。经现场改造后,噪声排放满足GB 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二类昼间≤60 dB(A),夜间≤50 dB(A)的要求。该压缩机组 降噪治理应用有效降低了噪声水平,符合国家环保政策,为气田后期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卧龙河气田增压南站周边环境状况、增压机噪声强度及频谱分析特性,结合吸音、隔音、扩容、变频、减震、阻尼等降噪原理和治理技术,提出了卧龙河增压南站噪声最优化的治理方案,即七台机组噪声综合治理方案。该方案可满足厂界噪声达到GB12348-90规定的三类标准要求,一次性投资费用为303万元,且便于压缩机日常维护及保养,并可进行机组就地大修。  相似文献   

3.
苏里格气田某天然气处理厂增压站天然气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厂界噪声超过GB 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通过分析压缩机组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源特性,结合国内降噪治理技术现状,提出3种治理方案,利用声学模拟软件对治理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室外空冷器区域设置降噪房、消音器以及压缩机房降噪升级治理后,厂界噪声可满足GB 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为该处理厂噪声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黄葛增压站周边环境状况、增压机噪声强度及频谱分析特性,结合吸音、隔音、扩容、变频、减震、阻尼等降噪原理和治理技术,提出了该站噪声最优化的治理方案。监测结果表明,黄葛增压站噪声治理后的厂界噪声达到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规定的三类标准要求,该治理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增压站噪声和振动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天然气增压站噪声的主要来源,在阐述降噪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增压站所在地区实际情况,采用更换消声器、修建减振沟、修建降噪厂房、优化降噪厂房墙体等不同措施,结合治理前后噪声监测数据分析,对不同措施降噪减振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综合了采取不同措施的合理性,为类似增压站噪声和振动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使增压站噪声降到国家允许标准,对其噪声进行了综合治理,设计了动力缸排气消声器和百叶窗式进风消声器等,经测试增压站内噪声由93dB(A)~101dB(A)降为81dB(A)~88dB(A)。单台增压机运行时冷却风机噪声由96dB(A)降为82.5dB(A)。排气消声器噪声由92dB(A)降为81dB(A)。值班室噪声由55dB(A)降为52.5dB(A),治理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天然气压缩机降噪治理,使增压站场厂界噪声达到GB 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3类功能区排放限值,减少噪声污染,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文章分析了噪声测量方法、天然气压缩机噪声产生机理、压缩机原始噪声测试、降噪工艺技术为:合理选择消声器,合理选定压缩机安装位置等。该工艺在降噪过程中没有涉及压缩机的机体改造,从而不会因降噪而影响机组各种设备的使用性能;机组的操作、检修、观察及机械声音判断等要求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综述国内外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主要包括热能直接回收、吸收式制冷、有机朗肯循环和温差发电等方式。结合气田开采实际,分析讨论各类余热利用技术在气田增压机组烟气余热利用中的应用潜力和发展方向。在选择余热利用方案时,应结合气田增压机组现有条件、机组性能以及运行模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9.
随着低碳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放空天然气带来的资源浪费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成为气田节能减排的关注重点之一。文章结合气田放空天然气排放特点,着重探讨国内外回收利用现状,在分析西南油气田减排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减排技术建议,包括:开发井口放空气撬装式回收装置,开展增压机放空天然气减排技术研究,开展火炬气减排技术研究。通过对此类技术群的继续开发与应用,为气田下一步减排行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开采过程使用三甘醇脱水装置吸收脱出天然气中的水分,其精馏柱尾气含有挥发性有机物(VOCs),目前主要采用分离吸附技术、焚烧炉焚烧和引射增压回收技术进行尾气处理。文章分析各类尾气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应用实例,对比了各类技术的优缺点、污染物排放和资源利用情况,推荐通过尾气治理实现VOCs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水引射增压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11.
川渝地区天然气钻井作业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天然气钻井作业特点、川渝地区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条件,在分析天然气钻井作业对川渝地区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影响及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川渝地区天然气钻井作业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根据这些环境问题分别在钻井不同作业过程中给出了环境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周小玲  杜敏  吕娟 《四川环境》2013,(6):133-136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环境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创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公众一个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必须做好噪声的控制和消减工作,本文根据对2012年四川省噪声污染现状及治理方法的调研,分析在噪声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噪声管理机制、声环境功能区划定或调整、严格声环境污染项目审批等与四川省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的噪声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工业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胥尚湘 《四川环境》1992,11(1):11-16
本文全面地回顾了“七·五”期间四川天然气工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介绍了在治理污染中所取得的进展。为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文是提出了各种对策。  相似文献   

14.
凝析油气藏在开采后期,由于地层压力自然递减加快,开采难度加大,而后期的工业及民用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凝析气藏产气量逐年缩减与天然用量逐步增多的矛盾日益明显。为缓解这一矛盾,考虑将不能输送的放空低压气进行技术增压,达到输送压力后,进入输送管道,从而增加天然气输送量,减少天然气放空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重庆气矿在高压、高含硫、高产量条件下的天然气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污染物,并对环境造成影响。为此,重庆气矿对污染物排放的种类、特点及现有治理措施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绵阳市某居住区典型的配套设备噪声源进行分析,选取变配电房噪声、车库噪声、电梯井噪声、电梯控制室噪声、家用空调室外机、水泵房等6种典型噪声源。分析这些噪声源的频谱及低、中、高频段的能量比率。结果表明,各声源最大声压级所在频段以低频段最多(6种典型噪声中占5种),最大能量分布频段也是以低频段最多(6种典型噪声中占5种),因而低频噪声已经成为居住区中影响最大的噪声源。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年产天然气5000×108m3,年输天然气2400×108m3,输气干线多采用多管线并列埋设方式。大量的长输管道、加压站和地下储气库的设计和施工都必须解决相应的环境保护问题。在河床处多采用埋管的办法;在沙漠地带要尽可能避开流沙地区;在永冻地区应注意输气管道的加热效应;过铁路的交叉口应设计自动监测系统;在确定管道线路时,必须注意生态保护;用植树绿化等方法尽量减轻加压站内燃气轮机发出的噪音危害;地下储气库的环境保护重点是回注水的处理。最后阐述了管道等输气工程的工作程序及所使用的法规和标准等。  相似文献   

18.
唐巍 《四川环境》2010,29(4):100-105
对川东北-川西输气联络线工程对四川驷马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其主要结论是:在施工期,四川驷马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面积将减少,水体质量将降低,部分野生动物将受到损伤或远离现有的栖息地,部分植物个体将被采伐,生态系统结构将发生变化,主要保护对象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运营期,四川驷马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受联络线工程的影响较轻。为了减轻影响,从控制影响因素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明确了挥发性油藏天然气回注井控的安全环保关键因素;量化了低渗挥发性油藏天然气回注注入能力,确定注入端各节点安全生产压力分布,攻关相关配套工艺设备,实现安全有效注入;开展室内实验和PVT相态拟合,分析注天然气后天然气和原油性质变化规律,创新非混相驱组分数值模拟参数优化方法,开展带人工压裂裂缝的组分数值模拟,精准确定压力场分布,降低计量及监测不准带来的安全隐患;明确注气井气窜影响因素,优化注采参数,抑制油井气窜,降低生产风险,实现井控安全情况下的天然气驱环保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处理站节能减排措施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81~#天然气处理站为解决天然气放空所造成的能源浪费及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对原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改造。文章介绍该处理站各套装置运行特点,分析了天然气放空的几种原因,并通过两个增压站停机检修期间流程改造、罐区天然气放空线改造、检修期间2套浅冷装置的流程优化等针对性措施,全年累计减少天然气放空3000×10~4Nm~3左右,增加经济效益约3000万元,同时减少H_2S排放约524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