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有机有毒污染物在土壤及底泥系统中的吸附/解析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及原理,动力学模型,与吸附/解析行为相关的作用,研究新方法及有机有毒污染物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芦苇湿地对造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芦苇湿地对造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降解机理进行研究,本文采用GC-MS联用仪对经芦苇湿地处理前后造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叠放色谱图的方法对造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经芦苇湿地处理前造纸废水中共测出30种有机污染物,其中8种被列入美国EPA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2)纸浆造纸废水生物塘-芦苇湿地复合处理系统对有毒有机污染物基本上达到了较好的去除效果:有机污染物总量减少80%以上,且降解后的产物多为毒性较小的烷烃类。(3)利用质谱手段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研究为造纸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造纸废水-芦苇-造纸"生态纸业循环经济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废液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包括热等离子体技术和冷等离子体技术。该技术处理废液具有范围广、快速、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尤其对难降解有毒废液的处理,其先进性和优越性更为突出,被认为是21世纪环境污染物处理领域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之一。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废液技术的研究和进展,重点分析了冷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液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其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今后需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有毒无机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曾是六十年代各国面临的严竣挑战和突出的难题.但随着重金属污染而逐步控制与渐趋缓和,有毒有机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又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并成为八十年代世界上日益尖锐的矛盾和迫切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萃取(SPE)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2个再生水厂的进水和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出水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讨论了这2种不同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厌氧/缺氧/好氧(A2/O)+连续微滤技术(CMF)+加氯消毒处理工艺和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MB...  相似文献   

6.
水体有机污染物因其生物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随着环保技术的发展,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已得到很好的去除。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微量有机污染物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深入地研究微污染有机物及其去除技术,对微污染有机物的种类、性质和危害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综述了国内外生物法、膜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吸附技术对微污染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总结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土壤、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就地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化合物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地层介质中的有机物主要以自由态、挥发态、溶解态和固态4种形态存在.有机污染物的自然降解能力较差,如不进行人工清除,在自然环境中它们可能存留长达几十年之久,对土壤、地下水资源构成长期的威胁.传统的开挖处理技术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当贮油设施的地表被利用时则无法进行开挖处理(如有建筑物等).近年来,以地下冲洗法、土壤抽水法和地下水曝气法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物就地处置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对这3种技术进行概要的介绍,总结指出决定这些技术可能性的主要因素是地层介质的通透能力,有机物的挥发、溶解能力及其可生物降解能力,并列出目前的主要有机污染物挥发、溶解及生物降解能力的相对强弱作为制定具体处置技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酚类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酚类有机污染物的两大类处理方法 ,即物理或物化法和生物法 ,并列出了各自的优缺点。着重综述了利用高效菌种进行酚类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最新研究进展 ,其中还包括了细胞固定化技术。这些酚类有机污染物包括苯酚、氯酚和其他酚。并对应用高效菌种处理含难降解污染物废水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再生水经深度处理后资源化回用是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持久性与累积性,所以其在再生水及地下水中也有检出,且在极低浓度下能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人工复合土层利用物理、化学吸附、生物降解等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去除,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去除能力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密切相关。目前对复合土层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渗滤介质、系统复氧方式、微生物特性、堵塞问题、运行方式,但主要集中在对常规污染物的去除,对水体中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研究缺乏。提高复合土层系统对再生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稳定性及持久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开发新型的、无害化降解卤代烃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有关卤代烃污染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处理方法也逐渐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在论述了电化学氧化和电化学还原两种方法处理卤代烃污染物的技术原理基础上,对电化学处理卤代烃污染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目前应用该技术处理一些卤代烃污染物的电流效率以及电极研究的进展.探讨了电化学氧化还原降解技术在这一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以电离辐照(包括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γ射线和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技术为代表的核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如水和废水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地下水修复和污泥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电离辐射是一种相对简单并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废水处理的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综述了电离辐照在去除水中氯酚类、PPCPs等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染料、造纸等工业废水、去除铬、汞等重金属离子以及水体消毒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分析了有机污染物的辐照降解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电离辐照与其他技术联用强化有机污染物降解的研究。最后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工湿地具有去除污染效果好、运行费用低和易维护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中.湿地植物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直接吸收氮、磷等污染物,通过根系输氧促进根区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好氧微生物活动及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等.综述了人工湿地植物的去污机理,阐述了湿地植物对生物可降解的有机物、营养性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净化的研究成果与应用,并展望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二(口恶、口英)、多氯联苯、多环芳香烃及化学武器等有毒有害物的处理技术已取得长足进展.这些有毒有害物的处理技术可概括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降解法.本文从概念、应用场合、分解效率以及操作条件等方面对这些方法分别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和评述了吸附和催化法,以及应用前景很好的生物降解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有机微污染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环芳烃等有毒有机微污染物对污水处理综合指标BOD、COD和TOC等的贡献极小,但危害却很大.采用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方法和GC/MS、GC/μECD的分析方法,针对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总泵进水、二沉出水以及混凝沉淀出水中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和酚类的浓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工艺段中,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和酚类的质量浓度分别为nd~10、nd~835、nd~3 248 μg/L.所有检出化合物均未超出中国污水与地表水相应标准限值,其中多环芳烃和酚残留水平较高,应为重点监测对象.这些污染物多数能够在二级处理过程中得到有效去除,但混凝沉淀并没有显著地进一步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纳米TiO2改性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是一项颇有发展前途的废水处理技术.目前主要的研究工作由紫外光逐步向可见光催化方向发展,使这项技术向实用性又迈进了一步.系统介绍了纳米TiO2的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原理,光催化处理水的现状,并从离子掺杂、表面光敏化和分子筛负载几个方面综述了可见光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纳米TiO2改性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是一项颇有发展前途的废水处理技术.目前主要的研究工作由紫外光逐步向可见光催化方向发展,使这项技术向实用性又迈进了一步.系统介绍了纳米TiO2的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原理,光催化处理水的现状,并从离子掺杂、表面光敏化和分子筛负载几个方面综述了可见光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制药废水有机污染物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制药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到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相对含量及分子量分布特性.通过理论COD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对COD指标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该类废水中含有84种有机物,其中以胺类、烷烃类和烯烃类有机物的相对含量最高.有机污染物的分子量集中在100~400,分子量小于100或大于500的有机物含量相对较低,其中分子量在100~200的有机物含量最大.通过对比有机污染物的理论COD贡献度可知,胺类、烷烃类和烯烃类有机物含量对废水污染负荷影响最大.根据有机物污染源分析,提出了此类抗生素制药废水合理化处理的生产工艺建议和处理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8.
模拟生物体液实验是一种评估有毒物质(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的重要手段,该方法通过模拟人体消化及呼吸等过程评估经各种暴露途径进入人体的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综述了近年来在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模拟生物体液实验建立的背景,分析了影响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主要因素,最后对现阶段利用模拟胃肠液及肺液估算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污染地下水原位治理技术--透水性反应墙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美国和加拿大兴起的原位被动修复技术--透水性反应墙,是一种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方法.其通过在垂直于地下水流动方向设置活性渗滤墙,当地下水流通过活性渗滤墙时,污染物与墙体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环境修复的目的.该技术具有原理简单,施工方便,能持续原位处理,处理组分多,且运行费用低廉等特点,能有效吸附和降解多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该方法目前在欧美已开始进入广泛的工程应用阶段,正逐步取代运行成本昂贵的抽水处理技术,成为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系统介绍了透水性反应墙法,阐述了反应墙的类型、活性材料的选取、反应机理、反应墙的构建以及应用实例,同时分析了其存在问题并展望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物理场协同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机污染物是环境污染物的主要类型,通过物理场外加能量的作用可实现各种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对微波、超声波、紫外光、电场、磁场、等离子体这几类主要物理场相互协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物理场协同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效果、影响因素及污染物类型,并展望了该类研究今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