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郯庐断裂系统与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CO_2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发现的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主要分布在与郯庐断裂发育密切相关的东部伸展盆地,两者关系具体表现如下:1.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的空间展布与郯庐断裂保持一致;2.郯庐断裂切割深度达到上地幔;3.沿郯庐断裂岩浆活动强烈,且具幔源特点;4.中国东部伸展盆地自中、新生代以来的演化受郯庐断裂带活动影响。本文主要以郯庐断裂带为主线,结合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典型实例,从郯庐断裂构造环境、空间格局和演化过程对幔源岩浆成因CO2的控制作用进行初步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江苏泗洪及周边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沉积盆地演化及现今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郯庐断裂带泗洪段多期构造活动。新近纪—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完整记录了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沉积基底起伏特征和沉积物堆积过程。文章以泗洪段SHJ02钻孔为例,在钻孔岩心特征分析及地层序列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古地理环境及构造演化特征。SHJ02钻孔孔深246.00 m,自上而下揭示的地层包括:第四系(埋深0~47.43 m)、新近系(埋深47.43~239.52 m)、晚白垩世红层(埋深239.52~242.70 m)及早白垩世火山岩(埋深>242.70 m)。该区晚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序列和沉积格架特征,揭示了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晚白垩世断陷沉积、古近纪隆升剥蚀、新近纪伸展环境下河-湖相沉积,以及第四纪晚期挤压背景下快速隆升的构造演化过程。新近纪—第四纪河道演化变迁、河-湖相频繁交替等沉积体系的快速转换是对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新构造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前人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动特征的研究成果,包括构造地貌、活动方式及年代、古地震探槽;应力状态的研究成果包括最大主应力方向、稳定性及动力机制分析等。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动特征具有分段性,总体上具有东北新、西南老的特点,其最新活动年代为安徽北段的晚更新世;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最大主应力为NEE。说明该段整体受到近东西方向的挤压。  相似文献   

4.
郯庐断裂带庐江段嘉山-庐江断裂位于大别山东侧的山前盆地内,断裂线性特征较明显,沿一系列NNE向长条状低丘边缘展布。本文对该断裂开展了野外调查,为了确定断裂的形迹及其活动性,我们沿长条状低丘边缘进行详细的追索,发现了多个典型的断层剖面,并采集了断层泥ESR年龄样品。3条剖面中断层特征相似,倾角都较陡,沿断面可均见近水平擦痕,显示该断裂是一条倾角较陡的以走滑为主的断裂。结合断层地貌特征、断层泥测年结果及区域内重要断裂的构造对比,认为郯庐断裂带庐江段嘉山-庐江断裂是一条中更新世断裂。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情况与断裂所在地的弱地震活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晋中地区东南,地震活动频繁,特别是沿晋获断裂带分布的几个小型断陷盆地,相继发生了多次震群活动。晋获断裂是太行山隆起区上的一条主要活动断裂,地震活动频繁,具有一定不均匀性,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断裂带不同区段的新构造活动的差异,它与近东西向太原——石家庄横向构造带相交。这里对沿晋获断裂带上分布的几个断陷盆地的震群活动做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晋中地区东南,地震活动频繁,特别是沿晋获断裂带分布的几个小型断陷盆地,相继发生了多次震群活动。晋获断裂是太行山隆起区上的一条主要活动断裂,地震活动频繁,具有一定不均匀性,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断裂带不同区段的新构造活动的差异,它与近东西向太原——石家庄横向构造带相交.这里对沿晋获断裂带上分布的几个断陷盆地的震群活动做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泗县数字石英摆倾斜仪异常与地震关系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泗县地震台数字石英摆倾斜仪的工作原理,用已记录到的震例,初步分析研究了不同方向、不同区域发生的中强地震、在震前,所出现的异常波对该套仪器的不同影响,对研究未来郯庐断裂带附近的中强地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贵州及其邻区主要是NEE向、SN向及NW向三组同生断裂带控制了奥陶纪初至石炭纪末的沉积。古海岸线的变迁与三组断裂的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NEE向同生断裂带起着主导作用,从北到南划分出黔北断陷槽地、黔中断隆垣地,黔南断陷槽地及桂北断阵垣地等几个区(图1)。在分区命名上,我们强调了断裂因素,这或许比泛指的“隆起”和“凹陷”  相似文献   

9.
以合肥台跨郯庐断裂短水准数据为基础,结合华东地区中强震及安徽地区小震释放能量分析了历史测量资料在地震期间的变化,研究了辅助资料对测量资料的影响,得出:(1)降水虽可能造成敏感地块的断层形变异常,但在区域应力作用断层到一定强度时断层形变异常仍具有一定的前兆意义.(2)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安徽地区小震(群)与合肥台断层形变存...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沂沭断裂带(郯城—庐江大断裂中段)自1957年航空物探发现以来,已引起一些地质专家的关注,有关报道、著作为数不少。但对断裂带的性质,却各说不一,有的认为主要是差异垂直运动所引起的正断裂(于丕休,1961);有的持平移运动论,而且认为左旋平移距相当大(徐嘉炜,1964,1968);有的认为属中生代白垩纪大陆裂谷(许志琴等,1978,)。  相似文献   

11.
对安徽及周边地区断层水准观测资料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南段安徽和江苏境内的断层以继承性构造运动为主,伴有幅度较大的波动变化;中段山东境内的断层活动主要反映了季节性变化和构造活动。整体上看,研究区内断层活动速率不高,断层均处于正常活动状态。个别断层垂直形变变化趋势与地球自转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区域主压应力轴方位角变化比较一致,这种相关表明其垂直形变变化与区域应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1 台站概况马陵山地震台位于郯城县城东北 2 0千米马陵山主峰西坡 ,地理坐标东经 1 1 8°2 7′2 1″,北纬34°4 2′8″ ,海拔 1 1 0米。台站位于沂沭断裂带内安丘———莒县断裂带东侧。台基岩石为白垩系紫红色砂岩、粉页岩 ,地层倾向东南 ,倾角 6 0°~ 70°。受断裂构造影响 ,台基岩石比较破碎。该台是海城地震后 ,根据国务院 6 9号文件为加强郯庐活动断裂地震监测与研究而设立的。 1 975年 3月建成 ,同年部分仪器投入观测 ,台站大部分仪器放置在部队开挖的备战坑道 ,坑道全长1 51 5米 ,洞内年温差小于 0 3℃ ,从环境上看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13.
一、矿区地质构造概况 福建德化阳山铁矿位于戴云山南麓,在大地构造单元上位于闽粤海西—印支断陷带与浙闽粤中生代断陷带的交接部位。北西为政和—大埔深断裂通过,南东以德化—南靖深大断裂为界。根据石炭—二迭纪的沉积等深线图,阳山矿区则位于闽粤海西一印支断陷带东北部边缘海湾中的一个“匙”形向斜盆地中。 矿区的地层厚度由上至下如表6:  相似文献   

14.
德兴-黄山断裂带及其邻区的地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兴-黄山断裂带以往都被认为是由伏川蛇绿岩套、赣东北蛇绿岩带组成的中元新古代蛇绿混杂岩带,代表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拼贴的北西界缝合线。近年来的地质调查表明,扬子和华夏两板块拼贴带大致介于宜丰-景德镇断裂、萍乡-广丰-江山断裂带之间,是一个多期碰撞造山带,称江南复合混杂岩带,而德兴-黄山断裂带则不具板块边界性质,仅是该混杂岩带内的一条分隔次级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总体呈NNE向展布,包括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一系列NNE向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伏川蛇绿岩和赣东北蛇绿岩走向上无法连接,分别代表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内不同拉分小洋盆的沉积-构造混杂产物。本文对断裂带及其邻区前震旦纪地层重新划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基础地质 二甲金矿位于戈枕断裂与二甲断裂的复合部位。戈枕断裂带为一条韧性剪切带。在不同地段可有压性、压扭性等不同力学性质的转换。由断裂带不同部位糜棱岩中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所测的差异古应力值,反映了戈枕断裂带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应力中心,在地质上表现为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的临河-集宁断裂带是华北板块北缘的一条重要断裂带.它主要由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等构成.推覆构造自南向北可分为叠瓦逆冲推覆构造带、紧闭褶皱-逆冲断层变形带、宽缓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带、滑脱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带等4个变形带.断裂带从韧性到脆性表示了其出露深度不同,并有由南到北活动强度逐渐减弱的趋势.该区主要分布有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和以煤、大理岩为主的非金属矿床.区内金多金属矿床多与韧性剪切带有关,断裂构造为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空间,也是成矿物质的通道.研究指出了该地区的找矿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从西藏的首府拉萨出发南行,跨过雅鲁藏布江,再经过数十公里崎岖的山道便可抵达被藏胞称之为“圣湖”的羊卓雍错(湖)。羊卓雍错意为“碧玉湖”,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北坡最大的淡水湖,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如同青藏高原上其它大中型湖泊一样,羊卓雍错也是在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由地质构造断陷形成的,可谓:“构造湖泊”。它们往往分布在构造凹陷或断裂带  相似文献   

18.
根据某板材眼镜的断裂情况,制备了断口用样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断口的形貌,并对断口进行了能谱分析.分析表明,眼镜镜框与金属铰链连接处是眼镜的断裂薄弱部分,板材眼镜主要由醋酸纤维素(塑料)和铜锌镍合金(黄铜)组成,连接镜框和镜腿的金属铰链经过了镀镍处理,塑料和金属2种不同材料连接处在寒冷环境中受冲击时最易断裂.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球断裂带(格朗德河大地构造和岩浆作用)会议将于1978年10月8—17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圣菲举行。会议将讨论的议题有:区域.沉降、构造和理论摸型以及大陆断裂成因及其对板块构造的  相似文献   

20.
浅析胶莱盆地边缘层间滑动断层构造及其控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间滑动断层构造产出于胶莱拉分盆地边部莱阳组砾岩与下伏下元古界荆山群变质岩系的不整合面上 ,是胶莱盆地东北缘蓬家夼和发云夼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化的主要部位。层间滑动断层是在中生代白垩纪期间中国东部古板块和郯庐断裂构造活动造成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下 ,在胶莱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在层间滑动断层由张性应力环境向挤压应力环境过渡过程中 ,源于地壳深部的金矿成矿流体 ,与大气降水混合形成工业金矿体 ,金矿化主要发生在构造角砾岩及碎裂岩的胶结物内 ,金矿化类型和强度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层间滑动断层以其产出于特定的部位、产状、成因及控矿机制的不同与其它伸展作用形成的断裂构造相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