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硫化碳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属剧毒物品。二硫化碳蒸汽和二硫化碳伴生物的爆炸极限很宽,在生产、使用和贮存中,极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物理、化学性质 二硫化碳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分子式;CS2 分子量:76 液体比重;1.263(760毫米汞柱,20℃) 蒸汽密度:2.62(760毫米汞往,20℃) 挥发度:1.8(以乙醚为1) 沸点:46℃(760毫米汞柱) 闪点:-30℃(760毫米汞柱) 自然点:112℃(760毫米汞柱) 熔解度:0.2% 爆炸极限:1.25—50%(20℃,760毫米汞柱,体 积比) 二硫化碳的闪点,文献记载不一,本文依据二硫化碳爆炸下限为1.25%时,按蒸汽分压计算出…  相似文献   

2.
通过外部和内部加热、热稳定性测试、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及固体燃烧速率测试,研究碘甲基舒巴坦的燃爆危险性及安全稳定性。考察分析了该化学品在不同外界环境升温速率、水、酸及碱性条件下的碘甲基舒巴坦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化学品的燃烧速率为1.3 mm/s,低于2.2 mm/s,不属于易燃固体。该化学品的SADT为55℃,具有自加速分解的危险性,属于自反应物质。在安全稳定性考察中发现,水对碘甲基舒巴坦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而酸碱条件均对其分解具有促进作用,与纯碘甲基舒巴坦相比,使其反应起始放热温度分别降低了24.5和50.0℃,放热量分别增大了57.5和111.5 J/g。  相似文献   

3.
<正>溴甲烷(Methyl Bromide,Monobromomethane)又称甲基溴、溴代甲烷、一溴甲烷,分子式为CH3Br,为无色透明易挥发、有甜味的液体。分子量94.95,比重1.6755(20/4℃),沸点4.6℃,可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四氯化碳、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其本身也是一种溶解性很强的有机溶剂,能腐蚀铝、镁和它们的合金。它在氧气中易燃,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沉淀法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改性天然沸石,研究了改性沸石(O-Z)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O-Z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其表面粗糙程度、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均增大。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在T=25℃、Cr(Ⅵ)初始质量浓度20 mg/L、O-Z投加量0. 1 g、吸附时间12 h、pH=2时,OZ对Cr(Ⅵ)吸附量达到3. 22 mg/g; O-Z对Cr(Ⅵ)的吸附数据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线性相关性显著;与Langmuir等温方程拟合良好,说明该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热力学分析反映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5.
孙燕  张玮 《安全》2010,31(4):51-52
1正己烷物理特性 正己烷(n—hexane),别名己烷,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挥发性液体,属饱和脂肪烃类,其分子式为C6H14;相对密度:(水=1)0.66;(空气=1)2.97。正己烷熔点-95.3℃,沸点68.74℃;不溶于水,可与乙醚、氯仿混溶,溶于丙酮,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00份乙醇溶解50份正己烷(33℃)。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压缩强度和阻燃性能兼顾的聚氨酯注浆材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Mg(OH)2含量、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含量、异氰酸酯指数、辛酸亚锡含量对聚氨酯注浆材料的阻燃性能及压缩性能的影响。获得这种聚氨酯注浆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对比分析最佳制备条件试样及不加阻燃剂试样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DMMP含量和Mg(OH)2含量对平均燃烧时间影响显著;Mg(OH)2还有补强加固作用,对压缩强度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异氰酸酯指数。在Mg(OH)2,DMMP,辛酸亚锡质量分数分别为16%,24%和0.4%,异氰酸酯指数为1.10时,聚氨酯注浆材料兼顾阻燃性能和压缩性能,平均燃烧时间为13.9 s,压缩强度为19 MPa,其热稳定性明显优于不添加阻燃剂样品。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9.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风险提示高度易燃,与胺、亚胺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理化特性】浅黄色粉末。微溶于水、乙醇、氯仿,不溶于乙醚,溶于丙酮。分子量186.21,熔点207℃(分解),相对密度(水=1)1.4~1.45。主要用途:用于橡胶、聚氯乙烯等塑料发生微空孔,制造微孔塑料。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高度易燃,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活性反应】与胺、亚胺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碱、酸或酸雾、氯化锌接触将迅速起火燃烧。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相似文献   

8.
大气(包括矿内大气)主要是由于空气和水蒸汽组成的。含水蒸汽的空气称为湿空气。单位体积湿空气的重量称为湿空气容重γ。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式,湿空气容重的计算公式为γ=0.4645 P/T(1-0.378 φP饱/P),公斤/米~3 (1)式中 P—大气压力,毫米汞柱;  相似文献   

9.
以硝酸铋、钨酸钠为原料,只使用无机添加剂硫酸钠,在控制反应体系pH=1、180℃、24 h的条件下,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形貌均一、分散性较好、直径约为1μm的鸟巢状钨酸铋。利用XRD、SEM、UV-Vis、BET对样品的组成、结构、形貌、能带结构、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以氙灯为光源(用滤光片去除λ≤420 nm的光),以甲基橙(MO)、亚甲基蓝(MB)、罗丹明B(RhB)为降解对象,考察了样品对染料废水的降解活性。结果表明,硫酸钠的添加量对钨酸铋的形貌有较大影响,在硫酸钠添加量为3 g时形成的鸟巢状钨酸铋形貌较好。制备的鸟巢状钨酸铋的吸收边缘在470 nm处,比表面积为14.289 7 m2/g,在可见光下反应120 min时对甲基橙、亚甲基蓝、罗丹明B的降解率分别为5.6%、45.5%、98.2%。  相似文献   

10.
低温低湿条件下污泥干燥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污泥在低温低湿条件下的干燥规律,获得表征水分迁移过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_(eff))和活化能(E_a),以脱水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污泥低温低湿干燥试验,探讨了温度(30℃、35℃、40℃、45℃、50℃)和相对湿度(20%、40%、60%)对污泥水分比(MR)和干燥速率(DR)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的低温低湿干燥过程属于内部迁移控制,即水分扩散速率决定干燥速率。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污泥水分迁移动力学模型,并与6种常用薄层干燥模型进行拟合,通过对决定系数(R~2)、方差(χ~2)和残差平方和(RSS)的比较,得出污泥低温低湿干燥过程可以用Page模型来描述。结合Fick第二定律,得到不同温度(30~50℃)、湿度(20%~60%)条件下污泥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范围为(0.699~1.991)×10~(-9)m~2/s;对传统的Arrhenius公式进行湿度修正,获得了干燥介质温度和湿度对污泥干燥特性影响的数学模型及活化能E_a=23.83 k J/mol。  相似文献   

11.
一、五氯硝基苯纯品为无色或微黄色晶体,有发霉的气味,熔点146℃,沸点328℃,相对密度(水=1)1.72,可燃,不溶于水,微溶于醇、苯、氯仿、二硫化碳。五氯硝基苯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主要用作中间体,及用于土壤杀菌、除草剂等。对人体的危害:本品有毒,侵人人体途径主要为吸入、食入和经皮吸收,主要损害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和造血系统。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uper Critical Water Oxidation,SCWO)能迅速彻底氧化各种有机污染物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废水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的检测.自行构建了一套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连续检测废水TOC的试验装置.选取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典型有机污染物,首先在p=24.0 MPa,T=380~440℃,m=1.0~20.0条件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通过试验初步研究了超临界水氧化温度与氧化系数m对TOC检测的影响机制,得出测试水样TOC转化率随反应温度和氧化系数m的增加先增加而后趋于平稳;并得出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氧化系数的增大,TOC降解率也随之提高,当m≥6.0,T≥420℃时,TOC几乎完全降解.测试水样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适宜检测条件为T=420℃,p=24 MPa,m=6.0,此时TOC降解率达到99%.同时,分别用岛津TOC分析仪(高温催化燃烧法)和SCWO-NDIR装置对葡萄糖和苯酚混合溶液的TOC进行了测定,两者的测定结果线性拟合关系较好,证明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测定TOC可行.  相似文献   

13.
氯是卤素四个元素之一,其化学性质活泼。氯气具有腐蚀性。常温下为黄绿色有强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常温下7.09×10~5Pa以上压力时为金黄色的液体,相对密度3.214(空气=1),沸点-34.6℃,蒸气压6.40×10~5Pa(20℃),蒸  相似文献   

14.
微电解法对高浓度染料废水的脱色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难生化降解的甲基橙为实验染料,采用铁碳微电解法对高浓度染料废水脱色进行模拟实验.主要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和pH值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和铁碳床的再生条件.室温(20℃)条件下,最佳实验条件为:HRT=30 min,pH=5-6,铁碳床运行周期为20 h.废水温度提高有利于提高脱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400mg/L的甲基橙实验水样,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经过微电解法处理,色度去除率可达85%以上,CODCr去除率达到30%左右.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铁碳微电解法处理混合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降低到64.7%.铁碳床运行失效后,用6%~8%的稀硫酸循环再生1 h,可继续使用,运行效果良好,但运行周期有所缩短.  相似文献   

15.
锅炉给水除氧,目前主要是通过热力除氧器来实现。但是,为了进一步降低给水中的溶氧,绝大多数高压锅炉还以化学除氧作为给水除氧的辅助方法。这是一种用化学药品加于水中使之与水中氧气起化学反应而除去氧气的方法。 给水化学除氧的药剂,必须具备迅速和氧反应,反应产物和药剂本身不影响锅炉运行等条件。常用的有联氨和亚硫酸钠等。 联氨除氧 联氨又称肼,在常温时是一种无色液体;在压力为 760毫米汞柱时,沸点为113.5℃,凝固点为1.4℃;在 25℃时,密度为1.004克/毫升;凝固时体积缩小。 联氨的吸水性很强,易溶于水及乙醇,遇水后会结合成稳定的水…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高效消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新材料,克服单纯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性能低、稳定性差的缺点,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新的具有Keggin型杂多酸骨架的有机-无机混配配合物单晶,分别为(4-C6H7N)2(4-C6H8N)3PW12O40·H2O(配合物1)和(4-C5H7N2)3(PW12O40) ·5H2O(配合物2),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由1个Keggin型PW12O40阴离子与有机配体4-甲基吡啶或4-氨基吡啶组成,并通过广泛的氢键作用在空间上无限延展形成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6.0569(10)(A),b=19.8781(17)(A),c=18.4728(15)(A),α=90.00°,β=98.384(7)°,γ=90.00°.配合物2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1.8880(9)(A),b=20.0148(15)(A),c=25.495(2)(A),α=90.00°,β=96.279(5)°,γ=90.00°.在流动催化反应体系中,探讨了该两种配合物催化消除甲醇的能力.体系流速为10mL/min,甲醇初始质量浓度为3.0g/m3,配合物1在150℃时对甲醇的消除率达到85.25%,配合物2在140℃对甲醇的消除率达到53.00%.  相似文献   

17.
氯是卤素四个元素之一,其化学性质活泼.氯气具有腐蚀性.常温下为黄绿色有强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常温下7.09×105Pa以上压力时为金黄色的液体,相对密度3.214(空气=1),沸点-34.6℃,蒸气压6.40×105Pa(20℃),蒸气相对密度2.49(空气=1).  相似文献   

18.
震惊世界、在工业史上创事故记录的印度博帕尔农药厂45t 甲基异氰酸酯毒气泄漏事件已经过去7年,当时有2500多人死亡,4000多人濒于死亡边缘,近2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各国报纸纷纷以显著地位报道.事件虽然过去,遗留的善后问题仍需处理,企世界关注的损失赔偿诉讼案子事故的当月即已提出,要求赔偿的数额150~3500亿美元不等。博帕尔农药厂的固定资产仅2200万美元,它归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子公司所有。官司打了五年,才算基本结案。  相似文献   

19.
以滇池沉积物为基质,制备p,p'-DDE污染沉积物,通过模拟悬浮态释放试验,研究了上覆水性质对滇池沉积物释放滴滴涕(DDT)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悬浮状态下,沉积物中的p,p'-DDE可逐步释放出来,表现出初阶段释放速度较快、而后变缓的特点;水体温度与沉积物释放p,p'-DDE呈正相关,水温40℃时的平衡释放量是10℃时的5.2倍;在p H=3~11的范围内,偏碱性的水体有利于p,p'-DDE从沉积相向水相中迁移,水体p H=11的平衡释放量是p H=3的2.3倍;高水平的离子强度对沉积物中p,p'-DDE的释放有抑制作用,1 mol/L Ca Cl2溶液的平衡释放量是0.01 mol/L时的44.6%;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质对沉积物释放p,p'-DDE有显著的"增溶效应",溶解性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时的平衡释放量是0.1%的8.5倍。研究表明,在评价湖泊水环境中DDT的生态风险时,上覆水的理化性质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水温、p H值、离子强度和溶解性有机质等因素可通过提供吸热反应的动力、改变沉积物有机质形态、增加水中胶体物质的形成等途径影响沉积物中DDT向水相的迁移行为。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继1985年第4期第5期、2004年10期之后,第三次刊登博帕尔事故回顾,从事故管理原因和设备原因、人的原因及经济发展的环境原因等方面,总结经过30年的不断反思,人们对这起事故的重新认识。1984年12月3日0时56分,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Bhopal)的美国联合碳化物下属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甲基异氰酸酯(又称异氰酸甲酯MethylI socyanate,以下简称MIC)毒气泄漏事故。据国际聚氨酯协会异氰酸酯分会提供的数据,该起事故共造成6 495人死亡、12.5万人中毒、5万人终身受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