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田塑料地膜污染及防治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肖军  赵景波 《四川环境》2005,24(1):102-105
分析了农田塑料地膜污染现状及残留对土壤产生的不良影响:降低土壤渗透性、减少土壤含水量、削弱耕地抗旱能力,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自然景观和造成环境污染。提出了防治措施: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制定奖惩政策,加大残留地膜的回收力度;制定农膜残留和厚度标准;推广可降解塑料薄膜;采用适时揭膜技术;制定经济政策,加强残留地膜回收后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系统分析梳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及防控技术对于该技术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情况、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防治技术。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膜用量及覆盖面积一直呈大幅度上升态势,年增长率在8%左右,1991—2011年20年间,地膜使用强度增加了3~10倍,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总体上,北方省区的地膜使用强度大,增长幅度快。地膜覆盖应用作物也从经济作物扩大到粮食作物,应用面积最大作物依次为玉米、蔬菜、棉花、烟草和花生等。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危害。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残膜污染,残留量一般在71.9-259.1kg·hm-2。西北地区是残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残膜量远远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残留地膜大小和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片状、蜷缩圆筒状和球状等,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和倾斜状分布。目前,我国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技术滞后,人工回收是普遍和主要的回收形式,其他防治技术如机械回收、节约型地膜应用、生物降解地膜尚未较大规模应用。当前,为防止地膜残留污染进一步加剧,急需修订完善地膜标准和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可回收性;推广节约型地膜使用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应性研究,促进技术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3.
典型种植制度下农田地膜残留系数及地膜残留状况调查,是制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保障农田环境安全的基础。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测算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天津市共计安排各类地膜残留现状监测点6个。结果表明:全市各监测点当季地膜残留系数在4.44%~14.80%之间,平均值为10.30%;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平均值为33.69±12.18 kg.hm-2,低于60 kg.hm-2的全国平均水平。在几个典型种植制中,露地蔬菜种植类型残留量最高,达到了52.92±1.36 kg.hm-2;其次是西瓜种植类型,为39.96±2.27 kg.hm-2;春玉米种植类型也较高,为37.63±0.54 kg.hm-2;保护地蔬菜类型较低,为25.55±8.04 kg.hm-2;棉花种植类型的2个监测点也较低,但2个点之间略有差异分别为26.55±0.99 kg.hm-2和19.57±1.96 kg.hm-2;地膜铺设年限、当季地膜铺设量均对地膜残留量产生影响,年限越长、铺设量越大,地膜残留量也越大。而地膜厚度、地膜的规格、揭膜时间和方式等由于监测太少而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原油伴生卤水对农作物的影响,进行了种子发芽率试验和田间试验,确定了土壤氯化物含量影响棉花生长的临界值。结果表明,当土壤中氯离子含量大于306.7 mg/kg时,可明显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使产量明显下降,并污染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法对吉林省3种主要覆膜作物的地膜残留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地膜残留量与覆膜年限、地膜回收方式以及种植作物种类密切相关。随覆膜时间的延长地膜残留量有增加的趋势。3种模式地膜残留量由高到低为:瓜菜模式〉玉米连作模式〉花生连作模式,连续覆膜10年,3种模式的地膜残留量分别为30、28.35 kg·hm^-2和15.9kg·hm^-2。以一级污染水平作为标准(75 kg·hm^-2),覆膜量每年按75~150 kg·hm^-2、年残留率按1.2%~4.02%计,估算吉林省安全使用地膜的年限约为12~83年。  相似文献   

6.
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含量对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为了弄清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类对农作物的影响,吉林油田进行了一年的田间玉米种植试验。在不同浓度水平,分别对玉米出苗率、可见外观特性、百粒重、产量和品质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监测、类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石油含量的不同,对玉米生长过程各项指标有不同的影响。并找出吉林油田土壤—玉米系统中影响玉米生长及其产量的土壤临界含油量。  相似文献   

7.
新疆棉花秸秆产量巨大,但是棉花秸秆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较高,不易被分解,很难作为饲料利用。本文研究了棉花秸秆在不同条件(土壤水分、棉花机械长度)处理下的分解速率。从土壤水分条件来看,棉花秸秆在50%土壤饱和含水量下的分解最为理想,其分解率在100 d后达到54.08%;从棉花秸秆粉碎程度来看,棉花秸秆粉碎越细越有利于其分解,但是3 cm处理100 d后分解率为54.12%,而1 cm处理100 d后分解率只有47.42%,说明棉花秸秆分解需要一定的孔隙度。另外,棉花秸秆分解之后对土壤肥力也有很大影响。此次试验结果可为推广大田试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衡水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料和棉花生产的调查资料,用平行分析法分析了当地棉麦一体化中棉花的生态气候适应性,并从综合效益方面探讨了棉麦一体化种植制度的前景,然后提出在该地区进一步推广棉麦一体化的种植建议。本文的一些结论对农业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地膜、化肥等农用化学品,造成多种有机物对土壤的复合污染。当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并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环境内分泌物质,作为农用塑料地膜中的增塑剂被大量使用,易从塑料地膜中释放而造成土壤污染。我国农田土壤普遍存在农药、PAEs等有机物复合污染,生物降解是削减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途径。试验研究了降解菌DNEH-S1在土壤中对DEHP降解特性及土壤中养分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典型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生物降解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氮肥增效剂能有效地抑制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活动减少氮肥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国外已以“N—Serre”商品名进行注册。据报道于一九七五年得到美国环境保护局批准,允许在玉米、小麦、高梁和棉花等四种作物上应用。在水稻和蔬菜上的应用也正在试验中。近几年来我国通过各地试验证明氮肥增效剂对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均有不同幅度的增产作用。但是氮肥增效剂是一种化学合成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施入土壤后在土壤及作物中的残留状况尚缺少研究,而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阿瓦提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瓦提县地膜的过量使用使当地土壤环境逐渐恶化,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并影响了农机作业质量的提高。通过分析2011年阿瓦提县地膜使用相关数据及地膜回收利用情况,提出了阿瓦提县地膜回收利用的优化对策:加大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发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企业,拓宽回收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从农艺上防治和减少地膜残留;采取人工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措施,加大残留地膜回收力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重庆地区土壤汞污染质量现状。采用土壤本底值加3倍标准差作为本区土壤污染值,对本区土壤汞污染进行评价。重庆地区土壤汞污染比较普遍,个别地方含量甚高,已分别达到0.687,0.477PPm。造成本区土壤含汞量增高,主要是我市环境污染本身对土址影响的结果。土壤测定值重复测定相对误差σ<20%,回收率在87.5—115%之间。对于一些所谓稳定的污染物质,如重金属汞,一旦进入土壤便会很快累积在土壤中,致使污染物质汞通过粮食、蔬菜、果树等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据有关文献介绍进入土壤中的汞,会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可长期残留,影响作物生长,是食物的主要污染源。所以,在国内外汞对环境污染一直受到大家重视。因此,当前了解和研究我市土壤汞污染质量现状,评价本区环境质量和加强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壬基酚(NP)是类环境激素物质,具有生物致毒性,在水体、污泥、沉积物中存在普遍,且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但国内对土壤中壬基酚的残留水平知之甚少。本文对国内外土壤等环境中壬基酚的残留现状及其来源进行总结,综述了土壤环境中残留壬基酚的吸附解吸、淋溶迁移、降解代谢等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未来工作提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土壤环境壬基酚的污染调查及其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宝浪苏木构造带、本布图构造带石油勘探开发区位于新疆焉言盆地中博斯腾湖西,面积约300km2。油田开发区大部位于博湖、焉着两绿洲农田中,该油田开发除占地影响外,已对周围地区土壤、植被和水体产生有害影响,在1996年6月环境影响评价调查时证明,宝1井井场土壤已受石油严重污染,污染指数达77,井场周围土壤石油含量已高出当地背景值;井场边缘土壤中Cr含量也已高出背景值首量;污染指数0.7一G.9之间。原油大量泄漏时可能有导致地下水污染,最终影响博斯腾湖水水质。若出现井喷等重大事故,不但会造成当地水上污染,还可能导致博斯腾湖污染,影响下游孔雀河水水质。  相似文献   

15.
陈翠萍  牛怀文 《四川环境》2009,28(4):136-140
本文以仪征市现有耕地土壤为调查对象,通过布点、采样、检测、统计,结果表明,仪征市沿江圩区长江冲积母质发育的土壤比丘陵地区下蜀黄土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土壤重金属含量多年来有升高现象,少数田块存在高残农药的残留,点源污染和农药污染对耕地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采取工程、生物和化学等技术对土壤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电解铝厂周边一定范围内,受氟污染危害的玉米田的调查和研究,揭示了氟污染对玉米产量和子粒品质的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电解铝厂的氟污染已导致调查区域范围内(0.5~4km)玉米的产量降低至正常产量的28.21%~85.19%,玉米子粒的营养品质变劣,氟含量严重超标,不宜人畜食用。  相似文献   

17.
对常德市武陵区使用农膜蔬菜基地的土壤中农膜残留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农膜技术实现大幅度高产稳产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不溶解、不腐烂的废旧残留农膜,对耕作层土壤结构破坏严重,给农村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污染。如何通过政策及科技手段降低农膜污染,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农田塑料残膜污染的现状,本文提出在农用塑料地膜废弃物管理中引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通过确立残膜回收处置的责任主体,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针对塑料地膜的特性,以及影响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绩效的一些因素,本文提出通过明晰责任主体和责任边界,以及合理的制度建设,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这一先进理念转化为先进制度,使其在农用地膜废弃物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疏浚底泥土地利用应该尽可能避免对施用土壤、周围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通过生物聚积试验和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考查底泥对水及土壤中生物、植物发芽生长的影响,通过渗滤试验评价其对地下水层的污染。疏浚底泥土地利用前,其生态毒理性风险分析的方法包括风险简化评价和风险详细评价。通常简化评价方法用于估计底泥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影响程度;详细评价法进一步通过生物毒性试验和柱状渗滤试验来确定其生态毒理性影响,界定其风险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用求异法通过高桥磷肥厂氟污染治理前的1979年和治理后的1981、1984年附近农林作物、大气和土壤等调查,对近30km~2内的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氟化氢(HF)浓度、植物叶片伤害指数、叶片氟累积量已分别由治理前1979年的0.164mg/m~3、27.21%和114.84mg/kg下降到治理后1984年的0.013mg/m~3、8.43%和47.06mg/kg;主要作物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已由治理前4年平均546.8斤/亩,上升到治理后4年平均686斤/亩。经统计检验,治理前后无论大气HF浓度、植物叶片伤害指数、叶片内氟累积量和水稻单产的变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白蜡、蚕桑、慈竹等经济林木得到逐渐恢复和发展;桃、梨、苹果等水果已大量挂果,其余植物均正常生长,恶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改善和恢复。氟污染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引起作物产量、质量的变化,近年来研究较多。而氟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个地区氟污染治理前后其农业生态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拟通过一个工厂氟污染治理前后附近地区大气、土壤、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质量的初步调查,对其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初步的剖析,试图说明工矿企业只要加强“三废”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认真执行“三同时”的前提下辅以生物措施,就能使工矿对环境、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或不污染环境,环境质量朝着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被污染的农业生态环境就会得到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