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18个观测井内主要9种离子浓度,对辽东湾东部营口沿岸海水入侵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浓度与地下水的相关关系,总结了随着海水入侵的发展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变化,地下水化学类型分为3大类型。①Na+—Cl-型:沿海岸呈条带状分布;②Cl-·HCO3-或HCO3-·Cl-型:分布于前者之上的陆域,从北至南连续带状分布,北部较宽,中部较窄;③HCO3-型(阳离子为Na+·Ca2+):分布于远离海岸的陆域松散沉积层中,北部为大面积成片分布,南部缺失。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呈带状分布,类型变化规律明显,反映了海水入侵分布特征,当淡水开采时,水位降深越大,微咸水入侵强度越大,控制淡水开采是防止微咸水入侵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辽东湾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进行监测和评价,发现辽东湾土壤盐渍化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辽东湾北部淤泥质海岸,且与海水入侵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而辽东湾东、西两侧砂质海岸几乎没有土壤盐渍化现象;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全盐量和Na+离子与电导率的关系模型,今后电导率法可作为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监测的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场监测资料,对辽东湾西侧绥中砂质平原土壤盐渍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监测区含水层主要是由较粗的透水性较好砂砾石等粗颗粒物质组成,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海水入侵严重,海水入侵带入的可溶性盐在土层中积蓄,使土层产生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其盐渍化最显著的地段在大渔场(SL1孔)区段,距海岸最近;受季节性降水的影响,盐渍化的类型和分布也不同,平水期主要是硫酸盐-氯化物型的轻盐渍化土,主要集中在1.5 m层位;丰水期土壤盐渍化较轻,在1.5 m处有氯化物型轻盐渍化土分布,各离子含量明显降低,HCO-3含量高,Cl-含量最低;枯水期分布层位主要在2.0 m以下,主要是硫酸盐-氯化物型和氯化物型中盐渍化土,各离子含量从表层向下部增高,阴离子HCO-3含量最高,Na+与HCO-3曲线分布较一致。  相似文献   

4.
基于辽东湾西侧绥中砂质平原地区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实测数据,讨论了电导率法在分析该地区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监测方面的应用。给出了适用于本地区的氯化物-电导率、全盐量-电导率关系线及方程,为快速、方便、准确地利用电导率法分析该地区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现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东湾东部砂岸严重蚀退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湾东部砂岸属冰后期淤长岸。近些年来遭到强烈侵蚀。不仅岬角、平直砂岸在蚀退.连一向稳定的湾内淤长岸也在转侵后退。目前,调查区100km海岸约有2/3的岸段出现严重蚀退现象,不少岸段年蚀退率已超过6m.有的沿海公路多次内迁,引起沙滩粗化、泻湖水量加大、海水倒灌、土地咸化等一系列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6.
基于同期的外海潮位与S-1监测井电导率监测数据,对辽东湾西侧绥中砂质平原海水入侵岸段的外海潮位对海水入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海潮位的变化可以对海水严重入侵区域的S-1监测井附近产生显著的影响,高潮位时会导致该地区海水入侵程度加重。基于实测的过渡区地下水位与Cl-含量数据,得出季节变化的地下水位与季节变化的地下水Cl-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92以上。利用该相关关系,可以得出该地区的海水入侵过渡区(250 mg/L)对应的地下水位值为-2.22 m~0.25 m,可以为确立该地区海水入侵过渡断面的位置提供间接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珠江河口区沿海冲积平原水动力条件差,随着几次海进海退的过程,地下储藏着大量的咸水。本文以广州南部地区地下水盐分为研究对象,以物探技术为主要方法,结合地下水TDS空间分布以及14C,分析地下水盐分的变异特征,并探讨了地下水盐分的来源以及珠江河口区地下水循环过程。结果表明:地下水盐分由研究区东部和西部向内陆减少,由北部向南部逐渐增高;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超过1 g/L的咸水分布面积约占研究区的75%;研究区地下水流场可分为两个子系统,南部受到海水入侵影响,地下咸水水力交换较差,北部咸水受到地表淡水和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后出现淡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我国沿海地区是海岸带出露地热水盐度往往偏高的区域,现代海水入侵造成热水变咸需存在有利的水动力学条件,其深入研究涉及热力-水文-化学(THC)多过程耦合。通过水化学以及数值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地热水与海水的关系,探讨新洲地热田咸水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新洲地热田位于深大断裂附近,出露地热水温度高达98.40℃,地热水均为Na-Cl型,其TDS平均值为2.2g/L,具有典型的咸水特征,并利用离子比例系数初步分析了地热水与海水的混合作用;利用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海水入侵的水动力特征,并据此提出新洲地热田海水入侵水动力的新概念,即地热水由于浮力的驱动沿深大断裂上升,且在断裂周围形成区域上的低压漏斗,其影响可达数公里,而海水由于具有较高盐度及密度,其在海水区域形成具有较高静水压力的区域,为海水的入侵提供了水动力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型地热田海水入侵以及地壳深部高温高压状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浅层地下水特征因子(Cl-、SO42-、TDS、γClγHCO3、SAR)作为参评因子,将内梅罗指数法应用于东营市海水入侵的调查评价中。其评价结果显示,70个调查点位中高达83%的浅层地下水受到了海水入侵,其中严重入侵占比为56%。空间插值分析表明:东营市超过90%的国土面积处于严重入侵等级,海水入侵程度由南向北呈带状分布,由陆向海方向逐级增强,域内4个地下水漏斗中心区已有3个受到海水入侵影响。通过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对比以及与东营市海水入侵现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只要筛选合适的地下水特征因子,内梅罗指数法可以用于海水入侵评价。  相似文献   

10.
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及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乌梁素海周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整体呈弱碱性,乌梁素海与潜水均为微咸水,承压水为淡水;(2)乌梁素海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潜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Na型和Cl-Ca·Mg型,由补给区到排泄区,水化学类型由重碳酸型向盐酸型演变;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和Cl-Na型;(3)研究区地下水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的控制,蒸发浓缩和离子交换是区域地下水中Na+富集的主要原因;(4)研究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来源为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莱州湾地区11个剖面60多个观测井进行测定,统计分析了水样的氯度、矿化度数据,得出了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海水入侵的状况基本上保持稳定,受月季变化影响较小;空间上,地下水水质呈从沿岸向内陆由咸变淡的梯度变化趋势,海水入侵程度由近海岸至内陆逐渐降低,入侵面积和过渡带面积进一步扩大,表明莱州湾海水入侵程度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查明洋-戴河滨海平原地下水咸化的主要因素和海水入侵机理,本文采集了不同类型水样(河水、浅层淡水、微咸水、雨水、海水和深层水),通过对该地区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特征、离子比、吉布斯图、氚氧同位素组成以及矿物相平衡状态进行分析,研究了洋-戴河滨海平原海水入侵区不同水体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结果表明:洋-戴河滨海平原河水和浅层淡水的演化主要以岩土风化-溶滤作用为主,在此过程中也受到了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微咸水的形成主要受浅层淡水与海水的混合作用和浅层淡水的蒸发浓缩作用控制;局地地下水咸化可能受到了深部地下热水的溢流补给(Q06水样),部分深层地下水也受到了海水混入(Q35水样);基于海水的混入比例和矿物饱和指数SI分析,揭示了浅层淡水与海水的混合作用过程中最高海水混入比例为4.35%,期间主要发生了Ca、Na离子交换;不同水体中,方解石、白云石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石膏、无水石膏和岩盐均未达到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秦皇岛市昌黎县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时空变化特征,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以及Gibbs图等对2019年6月采集的18组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昌黎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呈减缓趋势;水化学类型主要以HCO3-Na·Ca型、HCO3·SO4-Na·Ca型、HCO3·Cl-Ca型、HCO3·Cl-Na·Ca型和Cl-N...  相似文献   

14.
莱州湾东、南沿岸海(咸)水入侵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莱州湾东、南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具代表性的海水入侵区域之一,该地区有海水、埋藏卤水(古海水)两种不同的入侵类型。为揭示该地区地下咸-淡水过渡带复杂的水化学变化过程和地下淡水被侵染的机理,通过在典型地段咸-淡水过渡带的4条地下水观测剖面,进行了长期水化学监测分析。研究表明,现代海水、卤水在入侵过程中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有明显不同;地下水与含水岩层间的离子交换与离子吸附作用对咸水的地下入侵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伦  吴景  李楠  杜静  杨爽  王鹏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8):3060-3071
以18S rDNA V4区作为目标基因,利用自行设计的真核浮游植物鉴定引物V4(F/R),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辽东湾2014年四季海水中真核浮游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了8种潜在褐潮生物:抑食金球藻、金牛微球藻、微拟球藻、颗粒微拟球藻、细小微胞藻、密球藻、普通小球藻、钙质角毛藻,其中前2种生态风险较高,主要分布在辽东湾西南、东南两侧.除抑食金球藻和细小微胞藻为混合营养型外,其他6种均为自养型.细小微胞藻丰度最高(平均161445个/L),主要分布在秋季;其次是抑食金球藻、金牛微球藻(平均13912,13717个/L),主要分布在春季;之后为钙质角毛藻、普通小球藻(平均5498,5234个/L),主要分布在秋季;密球藻(平均1345个/L),主要分布在夏季;微拟球藻、颗粒微拟球藻最少(平均56,44个/L),冬季无分布.辽东湾潜在褐潮生物丰度与水温、水深、无机氮、N/P显著相关,其群落结构演替与环境因子关联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何锦  张怀胜  蔡五田  王雨山 《环境科学》2023,44(8):4314-4324
为了解衡水市桃城区浅层咸水特征及成因,通过分析典型钻孔易溶盐以及浅层地下水(井深≤100 m)的水化学及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对浅层地下水补给来源和咸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为弱碱性咸水,TDS变化范围176.06~17 569.65 mg·L-1,钻孔全盐量为1.830~6.509 g·kg-1,易溶盐水化学与浅层水化学类型相似,均为SO4·Cl-Na·Mg型和Cl·SO4-Na·Ca型.不同时期的大气降水是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中盐分主要来源于岩盐及硫酸盐矿物的溶解;同时蒸发作用和还原环境对于地下水盐分的积累也有一定贡献,但地下水咸化过程受到人类活动及海水入侵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绥中六股河口近滨海地区砂质海岸海水入侵区和过渡区长期的实时监测结果,同时依据地下水开采和季节性海平面变化情况,分析了海平面变化和地下水位变化对六股河附近地区海水入侵的影响,S-1井和S-2井2012年至2016年4 a间地下水位分别下降了4.60 m和0.59 m,造成了S-1井枯水季无水的现象,并且完全受控于海水,电导率值较高,S-2井地下水电导率值增加。同时,海平面变化不同程度上加剧了本地区海水入侵。  相似文献   

18.
深圳沿岸海水入侵灾害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8月~2009年8月期间对深圳沿海岸18个海水入侵观测站位进行地下水水质连续监测,选用矿化度、C l-、SO42-、rC l-∶rHCO3-、K+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区内海水入侵现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能较客观准确地反映调查区域的海水入侵趋势和程度,评价结果与代表性指标氯度和矿化度浓度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总体上说目前深圳沿岸的多数地区海水入侵程度不大,但在局部地区入侵状况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前,海岸侵蚀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对海岸带土地资源,而且对沿岸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显著影响。海岸侵蚀不但压挤了人类生存空间,还破坏了岸滩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危害。通过对辽东湾西侧砂质海岸岸滩地形、水动力、泥沙场和岸线变化等直接影响其岸坡底床不稳定性因素的分析,结合相关海岸开发状况、泥沙来源和运移损失等情况,对海岸侵蚀灾害进行了现状评价和风险评价,为海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岸防护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辽河口N、P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2003年9月在大辽河口水域进行水质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了大辽河口N、P营养盐的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感潮河段、口门至口外的海域,N、P营养盐的含量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N营养盐保守性较好,其分布主要受海水和河水的混合产生的物理稀释的影响;相比之下,PO4-P由于其缓冲特征,保守性较差.根据调查区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结果,在辽河口口门附近海域和靠近辽东湾东岸的海域,水体呈富营养化和中等营养水平,在远离海岸的海域,水体呈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