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漳州地热田成因模式及其与控制构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漳州地区区域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及漳州地热田居里面深度等值线图,发现漳州地热田居里面深度的中部隆起带正好与相对阻水的F5断裂相吻合,得出漳州地热田的成因是由F2断裂汇集西部水源及F5断裂提供深部热源且具阻水而成的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大房农场西侧山前是本区具有地热资源开发的远景地带.  相似文献   

2.
冲乎尔盆地赋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但开发利用却很缓慢。本文结合冲乎尔盆地相关情况,推测出冲乎尔盆地地热资源的成因和储量,对地热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分析,为实际利用提供参考。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断裂构造发育,为地热流体的循环、运移和深部地热形成热对流提供了条件;区内的断裂裂隙、破碎带和松散岩石的发育,为地热资源提供了良好热水储存空间;大规模侵入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发现表明深部发生过较为剧烈的岩浆活动,为地热提供了热源。经分析,研究区的水中含有大量矿物质,可开发利用的方向是饮用矿泉水、生活饮用水、渔业、农业等。该地热田区位条件较好,若可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则可以满足冲乎尔盆地周边稳定的地热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3.
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这些地热资源大致可分为三类:①高温水热系统;②中-低温水热系统;③“隐伏型”地热资源。根据地热背景(大地构造和热流)和热显示,本研究首先对各构造单元中的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然后重点分析了腾冲地热区的地热资源及其热源和水源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腾冲地热田形成于板块的碰撞带,其丰富的高温水热系统地热资源的主要形成机制是:①高温热能来自地幔以及地壳中的熔融岩浆囊;②丰富的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通过断层(特别是活断层)的循环并与少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水混合。本文提供的资料表明,腾冲地热资源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发电和发展旅游业,在东川一个旧一线(东经103°20′)以西地区,中─低温地热资源一般钻进深度不到1000m就能开发出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湖北省通山县王家庄地热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成因,同时对地热田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并针对地热田的现状提出了开发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沿海地区是海岸带出露地热水盐度往往偏高的区域,现代海水入侵造成热水变咸需存在有利的水动力学条件,其深入研究涉及热力-水文-化学(THC)多过程耦合。通过水化学以及数值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地热水与海水的关系,探讨新洲地热田咸水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新洲地热田位于深大断裂附近,出露地热水温度高达98.40℃,地热水均为Na-Cl型,其TDS平均值为2.2g/L,具有典型的咸水特征,并利用离子比例系数初步分析了地热水与海水的混合作用;利用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海水入侵的水动力特征,并据此提出新洲地热田海水入侵水动力的新概念,即地热水由于浮力的驱动沿深大断裂上升,且在断裂周围形成区域上的低压漏斗,其影响可达数公里,而海水由于具有较高盐度及密度,其在海水区域形成具有较高静水压力的区域,为海水的入侵提供了水动力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型地热田海水入侵以及地壳深部高温高压状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浙江北部地区地下水类型、特征、地下水开采现状和水位变化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地下水深井样品测试数据的研究,查明了区域地下水高氟和高砷的分布特点.高氟区主要出现于妙西花岗岩裂隙水和白雀岩溶水分布区,高砷区主要位于南浔第Ⅱ承压含水层局部区域.研究认为高氟和高砷地下水分布区与区域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总氟和总砷含量没有直接联系,深井地下水中的高氟和高砷主要与深部断裂构造有关.研究地区的这种高氟和高砷地下水目前仍然为很多居民所饮用,作者认为长期饮用这种高氟和高砷地下水容易导致地方病的产生,建议在高氟和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停止生活用水开采,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应实行改水方案.  相似文献   

7.
关中地区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渭河盆地,在该盆地当中有很多的断裂构造,这些都是形成地热资源最有利的因素。在这之中热异常主要是受到断裂带的控制,并且其具体开发技术也向着取热不取水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舒城县万佛湖风景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南侧的山七镇储藏有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区内热储呈带状分布,NNE向与近EW向断裂是主要控热、导热断裂,属于对流型裂隙介质热储,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可用于医疗、洗浴、温室等。  相似文献   

9.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2):132-137
在对福州地区各地热异常区综合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首次综合分析各地热田的出露条件与地形特征、区域岩性结构、区域断裂构造、区域地壳结构与地球物理特征、地下热水循环深度与热储温度、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等。福州地区NE、NNE向断层与NW、NWW向断层交汇的盆地、溪谷等低洼区域,且地下水具有高含量F-、SO2-4、SiO2和Sr的区域为潜在地热异常远景区。这些认识可为福州地区查找新的潜在地热异常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9年8月20日,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连续发生两次有感地震.为研究本次地震的控震断裂及琼南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综合分析了琼南地区历史地震活动特征和主要断裂的构造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近EW向九所-水断裂在琼南地区起主要控震作用,沿断裂带小型地震频繁而密集发生.震中周边的NW向乐东-田独断裂较其他方向断裂活动时代最新,...  相似文献   

11.
西藏地热系统的稀碱金属特征及开发利用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地热系统中发现地热流体稀碱金属含量的世界最高值以及喜马拉雅地热带最大水热系统羊八井地热田的稀碱金属测定,为研究全球唯一陆壳相聚超厚地壳上喜马拉雅地热带的特殊热源机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地球化学依据。羊八井电厂热排水回收稀碱金属也为综合利用地热流体,消除环境污染,提高电厂经济效益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云南热海热田中的碱金属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至1983年在云南腾冲一已知水热区及其毗邻约 60km2 范围内采集了131个土壤样品。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锂和铷的异常能圈定两个已知水热区,且与若干已知热田地球化学指示元素的异常相当一致,从而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前景。与此同时,对区内水样中的钠钾含量也进行了测定并做出解译。锂铷和已知地球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它们之间确存有某种内在联系,同时可看出盐湖与古地热系统之间的一些联系。最后得出结论:土壤中的锂铷可作为圈定热田的地球化学指标;地热系统不仅能作为能源资源而且也应视作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3.
佛冈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环境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广东佛冈岩体的初步研究表明 ,这一以往一直被认为是典型S型花岗岩的大岩基 ,其主体 (燕山第三期 )应为铝质A型花岗岩。岩石富SiO2 [W(SiO2 )为 69 2 1 %~ 77 72 % ]、准铝质 (A/NKC =0 97~ 1 0 6)。FeO /MgO比值较高 (平均 1 0 6) ,高于S型和I型花岗岩。在微量元素组成上 ,岩体明显亏损Sr、Ba、Ti、P、Eu,富Ga和高场强元素Nb,Ta,Zr等 ,与我国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和世界典型A型花岗岩微量元素分布型式相似。全岩Rb Sr等时线年龄为 1 5 8± 1 7Ma,(87Sr/86 Sr) i为 0 71 5 6。钕模式年龄为 1 2 8~ 1 64Ga。一般认为A型花岗岩来源于I型花岗岩或大量抽提了S型花岗岩物质后的地壳源区 ,本研究表明 ,佛冈岩体可能直接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但不排除有地幔物质的加入。佛冈铝质A型花岗岩 南昆山A型花岗岩 恶鸡脑碱性正长岩这一造山后至非造山的构造岩浆组合的确定 ,揭示了区内乃至整个中国东南大陆岩石圈碰撞造山运动的结束和大规模的拉张伸展运动应始于晚侏罗世 ,至白垩纪造山带山根构造完全消失、拉张 伸展作用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4.
甘肃武山地热田水化学与地热水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武山地热田地热水和地下冷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武山地热水的出露温度为18.2~42.1℃,TDS含量为238~255 mg/L,属于低矿化度的HCO3型水。相对于地下冷水,地热水有更高的S iO2、F含量,说明经历了比冷水更长的循环深度。水化学特征表明武山地热水为大气降水与岩石相互作用的初级阶段。武山冷水和地热水的同位素沿着西北大气降水线分布,由于地热水的水岩相互作用时间较长,有更低的δD和δ18O值,说明武山地热水是大气来源的。综合运用各种地热温标估算武山地热水的热储温度范围在70~106℃之间,按照甘肃东部的平均地温梯度(35℃/km),得出武山地热水循环深度为1.74~2.77 km,属于中低温地热系统。此研究为今后可持续开发武山地热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热水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我国地热水的分布,理化性状和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就地热水对环境和人群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卫生学研究,结果表明地热点周围环境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人群健康的远期影响也不容忽视。并提出了今后地热水开发中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丰顺县的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顺县地处广东省东部,是著名的温泉之乡,我国第一座地热试验电站就建于此,它不仅填补了我国地热发电史上的空白,而且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介绍了丰顺县地热资源的情况,开发条件,论述了开发利用该地区地热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喀喇昆仑-昆仑山昆虫区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喀喇昆仑-昆仑山昆虫区系属于典型的古北区性质,古北种占53.93%,中亚成分占16.85%,北坡受中亚成分影响大,南坡占有多数的高山成分。这一地域昆虫区系的形成和演替与其地质历史密切相关。由于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挤压,喀喇昆仑-昆仑山强烈抬升,随着塔里木盆地的形成,地域性的昆虫区系便产生了,并有其特有成分的分化:亚种级的分化,种级的分化甚至属级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重庆地下热水径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庆地下热水资源丰富,但对其径流特征缺乏研究,盲目开采致使许多温泉泉流量减小、水温降低,甚至断流、枯竭。为指导地下热水的科学开采,文章对重庆地下热水的常规化学组分及同位素组分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下热水补给、径流条件,指出大气降水为其补给源,补给区在重庆以北大巴山及华莹山背斜华莹山和铜锣峡背斜北端的岩溶露头区,嘉陵江组(T1j)为其储水层,地下热水主要沿背斜T1j地层由北往南流,同一背斜地下热水由北到南为一个统一的热水系统。  相似文献   

19.
在贵阳乌当断层南北两侧 ,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祥摆组和旧司组的分布和沉积特征存在明显的变化。九架炉组基本分布于乌当断层北西侧 ,祥摆组由北向南的沉积环境向浅海相呈有规律的变化 ,旧司组则仅在乌当断层南侧分布。这些地层的分布规律、沉积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乌当断层为黔中隆起南侧边缘断层 ,且该断层自早古生代形成后 ,为一多期次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20.
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是松辽盆地北部重要的清洁能源,它可广泛应用在采暖、种植、水产养殖、旅游观光等方面。论文通过对各种地质、水文地质、综合物探、钻井资料的综合解释和处理、不同深度地温场的分析及热储特征研究对松辽盆地北部的地热水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滨北地区①圈出了地热资源的有利富集层位、有利富集地带和有利资源远景区,并进行了资源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