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石化企业环保管理业务现状和需求,从环保信息化实现角度提出从环保管理的组织机构、区域和节点3个层面构建环保工厂模型,保证企业环保管理信息建立在统一规范标准的模型上,并为企业环保信息的标准化和环保数据核算口径的一致性奠定基础,从而有效支撑企业环保管理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
统计指标是统计的语言,环境统计工作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环境统计指标,反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状况;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检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计划与措施的实际效果;预测已开发的和潜在的自然资源及环境状态,为制定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环境规划,加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环境统计信息化管理为背景,研究了国内外信息分类与编码发展情况,系统分析了中国环境统计报告制度中统计指标的编码现状及不足,并结合工作现状及管理需求,提出了环境统计分类编码的需求,确立了环境统计分类编码的目标及原则,研究制定了以层次分类法为主、结合面分类法的环境统计分类编码方法,形成能为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化管理服务的分类标准及编码体系. 相似文献
4.
5.
6.
7.
介绍了海杂波统计特性建模的幅度特性、多普勒谱及空间相关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状况,对各种建模的思路和模型效果进行了对比总结。对于幅度均值已有多个较为成熟的模型,但适用范围不同,结果差异也很大。幅度分布建模重点解决拖尾问题,复合建模是趋势。除平均谱外,开始研究短时多普勒谱。空间相关性建模主要建立空间相关长度与雷达及海洋参数间的联系,但是研究还不够全面。总的来看,已由单纯经验建模发展为力图在机理研究指导下有一定物理意义的建模。尽管海杂波建模效果愈来愈接近实际,但建模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顺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潮流快速迈入了数字环保时代。根据我国编制的第一个国家信息化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将迈上新台阶。作为国家信息化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10.
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时代,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环保档案面临着强大的冲击和巨大的挑战,传统的环保档案管理方式早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环保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和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湖北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一款定制性应用型软件系统,录入湖北省100多个环境监测机构的人员、仪器、站房面积、经费预算、标准方法、标准样品、培训、人员监测能力、计量认证、质控数据等质量信息,用于质量控制和能力考核,实现对全省环境监测质量信息动态收集、集中存放、规范管理、实时查询、定量分析、快速上报和响应决策,是建设现代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新的尝试。"系统"在对环境监测电子化质量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方面具有较大的创新和优势,而且结合Excel程序对"系统"数据导入、导出和处理,提高了信息输入的效率和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深度。文章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内容、功能、优势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我国环境监测部门对水质管理的特点,结合了自上而下地总体规划和自下而上的应用开发的信息系统开发思想,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设计的一套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旨在水环境方面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用户查询、检索、维护及管理的界面,使人们能及时地掌握水质现状,为改善环境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危险废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危险废物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及其连接.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危险废物管理、计算机技术和GIS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快捷、方便、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支持的信息系统.在城市的危险废物管理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基于.NET平台的Pet Shop体系架构,然后分析了产品的故障信息,并说明了故障案例数据库的设计思路,最后介绍了产品故障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并详细描述了系统的UML建模过程,给出了系统的用例图、活动图、时序图.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与GIS技术的环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以GIS为主干,辅以物联网技术,将GPS定位模块集成到RFID中,实现数据的快速采集与空间定位。该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物联网无线识别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表达分析能力强的优势,更好地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改进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在指标的选择和可操作性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为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模糊、污染物排放标准未能得到有效实施、非重点工业排放量取值比例有待调整、污染源调查范围不能与时俱进、环境质量指标体系未纳入环境统计,这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管理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