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气处理站是转油站的一种,由于其功能较多,在油田生产领域普遍存在,有原油处理系统、转油系统、原油稳定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注水系统、天然气处理系统等,是油气集中处理联合作业站的简称。主要包括油气集中处理、油田注水、污水处理、供变电和辅助生产设施等部分。  相似文献   

2.
马岭中区集中处理站是长庆石油勘探局第二采油厂辖属的一个油气处理站。该站担负着10~8t/年原油的储存、净化、稳定、外输任务,是全油田重点防火单位。该站原油罐区的八个3000m~3储油罐罐体严重腐蚀,罐顶坍塌,工艺管网腐蚀破漏,危及正常生产。勘探局组织第二采油厂和油建工程处对该站进行了拆建改造。  相似文献   

3.
袁智 《安全》2014,35(7):1-2
正2013年11月22日青岛输油管道发生爆炸事件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加强对原油长输管道监督管理,对老龄超龄运行的原油长输管道开展全面排查,并要求对原油长输管道的工况进行安全评价。现逐一把开展安全评价过程中的各关键技术要领进行深入剖析。1我国原油长输管道现状1958年我国第一条长距离原油长输管道新疆克拉玛依到独山子炼油厂输油管道建成,  相似文献   

4.
某油田公司天然气集气处理站g2005年投用以来,由于生产任务紧,一直未停工进行首次全面检验,承压设备内壁腐蚀情况不明,拟采用基于风险的检验(RBI)对集气处理站进行风险分析评估,明确站内各设备的风险水平,根据风险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RBI检验方案,解决承压设备依据风险水平实施检验、管理与维护的问题,实现集气处理站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5.
乍得共和国(以下简称“乍得”)乍得采油厂Mimosa区油气分离装置(FPF,以下简称“M-FPF”)位于Ronier油田,于2011年5月1日第一次投产成功,其主要作用是将各OGM原油经油气分离后向油田中心处理站(CPF)输送,同时还兼管周边37口油水井、4个OGM场站。为使员工养成“每一步操作和作业都有风险”的意识,探索在M区FPF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原油管道河流穿越段安全、高效地运行,需对沥青质沉积进行研究,评估原油管道河流穿越段长期运行的安全性。通过对原油组分、沥青质沉积机制的研究,结合某河流穿越段的复杂流动环境,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研究该管段原油对沥青质颗粒的携带作用以及沥青质颗粒的运移过程,并定量分析沥青质的沉积量,从而评估该管段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当前输送工艺条件下,河流穿越段输量下降了0. 94%,处于安全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的发电机组利用余热锅炉为周边的生产生活提供热源,生产方面的热负荷为壳程式原油换热器。换热器内漏造成了原油进入热水循环系统,其腐蚀性影响到了余热锅炉及管线系统的安全运行。通过这次余热锅炉水系统污染事件的发现及处理,总结了余热系统原油污染的清洗及评估方法,提出了从锅炉、管网到壳程式原油换热器的系统性清洗及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浅析进口原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油这一具有危险品属性的战略物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国对原油进行MSDS登记的现状,对多种进口原油安全技术说明书进行分类归纳.介绍各国在危险品分类、健康环保、职业防护等多方面开展的工作,对照比较国内相应法规和标准体系,以期对我国石油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编写工作有所助益.对进口原油中的有害物质组分依照职业卫生标准,进行了归纳,实现健康危险限值的快速核定.为我国进一步推行GHS制度,完善构建合理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法规、执行体系,在安全技术说观书这一领域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一、安全设施评估针对轨道交通、公路桥梁、海底隧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人员密集场所等开展安全设施评测及重大风险排查,包括:安全预评价、试运营前安全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正式运营前安全评估、现状评价、防灾系统测试、控制保护区安全评估、施工安全评估、结构安全评估、地铁与油气管线相互影响评估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稠油油田的安全管理和设施设备运行现状,分析了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方面对稠油油田生产过程安全现状评估的重点、安全评估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措施,对于加强稠油油田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与运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原有的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的油库安全度评估模型存在的不足,结合油库安全管理现状,从油库安全评估的内容、方法、实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油库安全度评估体系的完善,并以软件形式实现。通过实际应用,表明所建立的油库安全评估模型合理可行,评估软件可操作性强、实用。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我国各地原油储备及周转需要,油田企业建设有大型原油储罐。部分储罐随着服役年数的增加,出现由于储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的罐壁变形,进而浮盘不能自由升降的现象。通过对储罐基础实测沉降数据建立储罐有限元模型,由计算结果分析研究基础沉降储罐的结构响应,并提出该储罐的安全运行液位,可为使用年限较久的储罐的安全评估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利用IRA评估其装备总体风险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事故序列图帮助分析人员从整体层面认识事故、灾难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查找事故中的各个要素,分析各要素在事故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针对我国大型油轮原油泄漏事故风险日益增加的现状,介绍了事故序列图分析事故的原理,并结合典型事故案例,给出了防止大型油轮发生原油泄漏事故的措施,以及减轻事故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近年来高危企业恶性事故频发与安全生产水平低下的现状,构建一套安全绩效评估方法与模型,帮助高危企业实现安全绩效的自我评估与改进.通过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社会道德和融入文化等四个方面,提出借鉴EFQM的高危企业安全绩效评估模型的研究意义.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归纳安全绩效6项构成要素(领导、人员、资源设施、政策战略、生产过程和事故损失等)及其评估权重指标,并划分5个分级层次;构建基于构成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安全绩效评估模型结构;最后运用RADAR计分矩阵对安全绩效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5.
<正>洲城联合站位于江苏省姜堰市溱潼古镇,既是中石化华东分公司最大的油田联合处理站,也是华东分公司采油三队的生产枢纽,担负着锅炉、集输、装卸油三个岗位。洲城联合站有员工24名,女工占总站人数的80%,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娘子军",并且是唯一由女将挂帅的班组。洲城联合站担负着来自18个油田区块所产原油的净化外输、油田污水处理、回注、供热等多种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安全文化建设评估的目的是认清现状、查找不足、持续改进,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效果应当看"七力"。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评估的目的是确定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创建进展情况、企业安全文化所处的水平、安全与生产经营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与统筹平衡,特别是评估企业是否持续保持对安全生产的充分关注,是否具备科学系统、切实有效的组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Web的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系统的技术框架.通过将辨识的安全法规按要素分类、给出量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于web的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系统,实现法规数据库检索、指标体系的计算机辅助定量评估、多人联评、移动终端现场评估、自动生成报告等功能.并以某测井企业为例,开发了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系统并已投入使用.应用结果表明,基于web的设计和移动终端的应用使得该系统表现出较好的现场应用性,该系统可提高企业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效率,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及满足政府监管要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港口危险品货物作业的安全评估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港口危险货物运输现状进行了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法对危险货物作业的安全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结论,并提出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的安全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应急能力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危险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能力进行安全评估,可以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应急能力的总体水平。作为综合性的安全评估方法,层次分析法在安全研究的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应用。通过介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能力及其评估要求,分析国内外应急能力评估的现状,提出了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建立的总体思路。论述了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指标集的建立方法和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评估模型构建方案,初步建立起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评估我国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管理缺陷造成的损失,在全面考察影响安全管理水平的各类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的指标体系,包含5个1级指标和25个2级指标,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水平定量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评估,得到其安全管理水平量化评估值为83.80分,评估等级为“较好”,分析了其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对策措施。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能较为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管理水平,并可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管理提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