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们正加大努力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杀虫剂的使用,这些杀虫剂是控制茶树和其它作物的病虫害的基本手段 .在中国,由于土壤常常缺少碳酸钾,所以适量使用这种养料有助于减少对杀虫剂的需要 .已经证实,在土壤中加入钾后,茶树感染真菌病的比率下降 .  相似文献   

2.
人们正加大努力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杀虫剂的使用,这些杀虫剂是控制茶树和其它作物的 病虫害的基本手段.在中国,由于土壤常常缺少碳酸钾,所以适量使用这种养料有助于减少 对杀虫剂的需要.已经证实,在土壤中加入钾后,茶树感染真菌病的比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人们正加大努力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杀虫剂的作用,这些杀虫剂是控制茶树和其它作物的病虫害的基本手段,在中国,由于土壤常常缺少碳酸钾,所以适量使用这种养料有助于减少对杀虫剂的需要,已经证实,在土壤中加入钾后,茶树感真菌病的比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安溪县茶园土壤酸化对茶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茶树根际土壤酸化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以福建省安溪县9个乡镇茶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土壤的pH值、茶树鲜叶的产量和品质指标含量并分析土壤酸度与茶树树龄、茶树鲜叶的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安溪县9个乡镇茶园中,37.67%的土壤已经酸化,10.03%的土壤适宜种植茶树.茶树树龄与其根际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即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其根际土壤pH值呈现下降趋势.其次,9个乡镇茶园春茶、秋茶产量均与茶树根际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0.952和0.898-0.973.此外,9个乡镇茶园茶叶品质指标——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均与茶树根际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在0.897-0.959、0.908-0.974和0.907-0.975之间.综上表明,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酸度加剧,茶叶产量降低,茶叶品质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皖南茶区土壤硒含量及其与茶叶中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皖南泾县茶区7个主要茶园和安徽茶树良种场土壤和茶叶样品,分析土壤-茶叶间硒分配与分布的特点以及茶叶中硒含量与土壤和茶树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皖南泾县茶区土壤硒平均含量为( 0. 413±0. 146 )mg·kg-1,高于我国土壤表层硒平均含量背景值,在我国自然茶园中属正常偏高水平。硒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受生物富集性、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春茶含硒量高于秋茶,春茶含硒量为0. 096 ~0. 216mg·kg-1,多数属中等含硒水平。茶叶含硒量是土壤含硒量、茶叶采摘季节、茶树品种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通过选育硒富集力强的良种茶树、合理配施硒肥、调节土壤pH值及养分状况以及适时采摘茶叶等措施,可以实现富硒绿茶生产。  相似文献   

6.
安徽茶园土壤氟在茶树体内的富集与转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安徽宣城、六安和合肥茶区不同茶园土壤氟含量及在茶树体内的富集与转运特征,探讨了茶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氟的有效性特征及其在茶树体内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安徽省典型茶园表层土壤全氟含量为:六安黄棕壤(319.7 mg.kg^-1)〉宣城黄红壤(316.6 mg.kg^-1)〉合肥黄褐土(311.3 mg.kg^-1),...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树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T-RFLP)技术分析茶树不同树龄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茶树根际土壤细菌Hae III和Msp I酶切产物的T-RFs片段数量及辛普森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均随着茶树树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茶树树龄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细菌T-RFs片段9个,共34种细菌,由10个纲组成,按照功能可分成病原菌及与改善土壤质地、抑制病原菌、碳素循环、氮素循环、硫素循环等相关的微生物6大类,其中病原菌占比达58.82%.与茶树树龄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的细菌T-RFs片段17个,共38种细菌,由12个纲组成,按照功能可分成病原菌及与氮素循环、碳素循环、抑制病原菌、改善土壤质地等相关的细菌共5大类,其中除病原菌外,其余细菌占比达78.95%.综上所述,随着茶树树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其功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结果可为后期细菌群落互作效应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连作茶树根际土壤酸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连作茶树根部土壤酸化对微生物生物量及区系的影响,以不同种植年限黄金桂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对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类群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对土壤酸度响应的敏感性趋势.结果显示,茶树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强度、微生物生物量氮及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亚硝酸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且与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真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硫化细菌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且与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微生物指标响应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变化的趋势为微生物呼吸强度(8.721 8)细菌(8.428 7)微生物量碳(7.955 2)硫化细菌(7.726 8)放线菌(5.780 0)真菌(4.740 8)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4.065 0)氨化细菌(3.760 6)好气性自生固氮菌(2.368 3)反硝化细菌(2.340 6)微生物量氮(2.324 2)亚硝酸细菌(2.219 8)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1.772 0).综上表明,茶树根际土壤酸化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不同的微生物指标响应土壤酸度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图3表3参32)  相似文献   

9.
飞行时间(TOF)筛查方式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如全扫描数据采集、非预期化合物历史数据再查询等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稳步增长.满足全球食品需求,杀虫剂、除草剂和杀真菌剂使用泛滥.这些化学物质施用到庄稼上,将不可避免地污染土壤和河道.因此需要执行严格的环境监察,以保护环境、植物和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胶-茶群落中茶树的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茶群落在西双版纳地区有大面积分布,研究该群落中茶树的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可以为胶茶间作和茶树种植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在自然条件下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了西双版纳低(570 m)、高(870 m)两个不同海拔高度的胶-茶群落中茶树连体叶片的光合日进程,并对比研究了群落和纯林中茶树叶片的光响应.结果表明,两个群落中茶树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显著低于茶树纯林.两个群落中茶树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曲线均为"单峰"型,高海拔茶树的光量子通量密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低海拔茶树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光量子通量密度是引起群落中茶树光合差异的主要因素.群落林下光照的增强提高了茶树的净光合积累.在高海拔地区采用以茶树为主的胶茶种植结构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图3表3参24  相似文献   

11.
《环境化学》2014,(3):541-542
正公众对杀虫剂使用的关注日益增长,目前使用的杀虫剂中25%为手性化合物.在这些杀虫剂中,手性在药效、毒性、代谢特性和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立体选择性分离技术和分析测定杀虫剂对映体纯度的需要正在不断增长.氯菊酯是一种合成的化学品,广泛用作杀虫剂和驱虫剂.氯菊酯具有4种立体异构体(两对对映体),由环丙烷环上的两个手性中心产生.因此,氯菊酯异构体的分离和定量测定颇具有挑战性.在分离氯菊酯方面,开发正相HPLC和反相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年限茶园根际土壤真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别,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5年、10年、25年和40年茶园根际土壤真菌的菌落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和组间差异性.结果显示,随着茶园年限增大,根际土壤pH值显著性降低;而土壤养分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其中25年茶园最高.不同年限茶园根际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β多样性则5年与10年茶园相近,而25年和40年茶园相似. 5年和40年茶园土壤中的优势菌目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粪壳菌目占5年茶园总菌群的20.93%,糙孢孔目占40年茶园总菌群的14.97%.此外,不同年限茶园根际土壤中差异性显著的菌种主要分布在粪壳菌纲和银耳菌纲.本研究表明,不同年限茶园根际土壤真菌物种组成丰富、结构差异明显;随着茶园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肥力增加和真菌群落数量增加,有利于茶树生长代谢的真菌种群增多.  相似文献   

13.
硒对不同品种茶树土壤酶活性及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硒与不同品种茶树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即不添加硒),2、4、8、10、15、20、30 mg·kg~(-1)等7个Se处理水平,研究不同处理水平硒对不同季节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福鼎大白和南江1号)土壤酶活性和硒含量的影响,为不同品种茶树土壤合理施用硒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春季硒对福鼎大白土壤脲酶活性有刺激作用,在硒处理水平为30 mg·kg~(-1)时表现出最大值(2.77 mg·g~(-1)·d~(-1));低水平硒对春季福鼎大白土壤蔗糖酶活性刺激作用明显,硒处理水平为4 mg·kg~(-1)时,蔗糖酶活性最高,为12.63 mg·g~(-1)·d~(-1),南江1号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硒处理水平为10 mg·kg~(-1)时表现出最大值,为12.18 mg·g~(-1)·d~(-1);夏季硒对2个品种茶树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抑制作用明显;春、夏两季硒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均在硒处理水平为30 mg·kg~(-1)时抑制作用明显,春季福鼎大白和南江1号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较对照降低了32.8%和14.7%,夏季分别降低了36.8%和29.5%。南江1号夏季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与硒处理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8和-0.768)。不同水平硒处理均提高了2个品种茶树土壤硒含量,春季福鼎大白和南江1号土壤硒质量分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83.2%和83.1%,夏季分别提高了86.3%和85.2%,且春、夏两季福鼎大白土壤硒质量分数均低于南江1号。综上,硒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随硒处理水平、茶树品种和酶类型的不同而异,土壤硒质量分数也随硒处理水平和茶树品种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4.
降解毒死蜱曲霉Y的分离和降解效能测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毒死蜱在灭菌土壤、施用过和未施用过毒死蜱的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测定表明:土壤中的微生物在毒死蜱的降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毒死蜱在连续使用后,降解速度大大加快,说明毒死蜱可诱发降解菌的产生,从连续使用毒死蜱的土壤中分离了1株可降解毒死蝗的真菌曲霉Y。测定了曲霉Y在不同接菌量、不同温度、不同毒死蜱浓度及不同碳源浓度下对毒死蜱的降解能力,同时,还测定了曲霉Y其他杀虫剂的降解能力。图6参13。  相似文献   

15.
采集不同苦丁茶树的根、茎、叶及对应的土壤样品,经过清洗、烘干、研磨等预处理后,采用高压密封罐加热消解,加入磷酸氢二铵作为基体改进剂,通过氘灯扣除背景,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样品中的铅,铅浓度在0.000—60.000ng.ml-1时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为0.200ng.ml-1,方法精密度RSD5%,回收率93%—107%.用上述方法研究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铅的分布表明,各种苦丁茶树及土壤中铅的分布具有类似规律,即土壤中铅含量远高于茶树中,茶树的地下部分含量分布为:吸收根主根,地上部分为:枯叶茎老叶嫩叶,其中嫩叶中铅含量远低于限量指标(Pb≤5.0μg.g-1),对茶叶服用的安全性有利.  相似文献   

16.
以低浓度的稳定铅同位素为示踪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通过盆栽实验,考察了在不同的pH值环境和不同铅源引入方式下,茶树植株对铅的吸收情况以及铅在植株体内的分布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茶树植株对大气铅源污染的反应比土壤铅源污染灵敏;大气铅源污染有往顶端(芽)迁移的趋势,而土壤铅源污染则主要聚集在根部;低pH条件增强植株对铅的吸收且能促使植株体内的铅的往高处迁移.本实验方法危害小,更接近植株承受低浓度污染的实际情况,能区分实验引入铅源和环境引入铅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叶中的氟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主要对茶叶中氟的来源,氟含量,氟浸出率以及茶叶降氟措施研究作了详细的综述。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土壤中的氟直接影响到茶叶中氟的含量,茶树吸收氟与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成土母质及土壤中的阳离子有关。大气污染影响茶叶氟含量主要是氟通过叶片气孔进入细胞,进而在茶树体内积累。水环境中氟的含量主要受土壤与大气环境的影响。茶叶中的氟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茶叶等级越差,氟含量越高;原料粗老的茶类氟含量要比原料较嫩的茶类氟含量高;不同季节、茶树品种对氟吸收也存在差异性;茶树各部位氟累积强度依次为:叶>花蕾>籽>皮>细枝>骨干枝>细根>茎(主轴)>茎(主干)>主根>侧根;茶叶中氟浸出率与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等有关。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热水处理,添加化学试剂,改进生产工艺等措施来降低茶叶中的氟含量。此外,尚可以培育含氟量低的茶树品种。  相似文献   

18.
茶树中镉、砷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田间调查及盆栽试验,探讨砷、镉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结果表明,砷、镉元素在茶树体内活性较低,大部分被吸收根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正常状况下,砷、镉元素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是:吸收根>茎(生产枝)或主根>老叶(当年生成熟叶)>新梢(1芽2叶)。茶树受砷、镉污染时,吸收根对阻止土壤砷、镉向新梢转移起到明显的缓冲及屏障作用。当镉添加量为6 mg.kg-1时,茶树的叶绿素含量开始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变化不明显;当镉添加量为20 mg.kg-1时,上述4项指标均显著降低。砷添加量为50 mg.kg-1时,对茶树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砷添加量为200 mg.kg-1时,则对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滕曼  梁立娜  朱永官 《环境化学》2007,26(1):112-113
香烟中的砷主要来源于种植烟草的土壤、烟草杀虫剂和香烟加工过程.医学上已证实:砷对人的心肌、呼吸、神经、生殖、造血及免疫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人体摄入砷的量与肺癌风险有显著相关性,且这种现象在吸烟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李娟  甘居利 《环境化学》2011,30(7):1241-1246
硫丹、氯丹、五氯苯酚、三氯杀螨醇等有机氯杀虫剂,只允许在特殊场合使用,禁止在动物养殖业使用,但在世界上普遍存在限而不严、禁而不止的状况,威胁渔业环境安全和水产品质量.中国是水产品的生产大国和重要输出国,鱼类是中国主要的水产品.本文概述这几种杀虫剂的用途、水环境行为、渔业生产中的来源、对鱼类的毒性、对渔业的影响、中国渔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