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循环经济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效率方法是研究循环经济的比较合适的定量方法。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生态效率分析模型,以徐州市为案例,对徐州市2000年-2007年的生态效率及演变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徐州市2000年-2007年间,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都有提高,生态效率也增长了1.12倍。徐州市循环经济处于比较有活力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性增强,提高生态效率成为促进徐州市循环经济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物质代谢响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文章在描述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认为在物质资源不断减少的情形下,物质代谢效率提高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布局等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于物质代谢变化的影响机理。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物质代谢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随着1989年以来江苏省土地利用强度的不断提高,物质代谢通量快速增长。土地利用强度越高,物质代谢通量值越大,土地利用强度提高10%,则物质代谢通量将提高5.62%,因此,资源利用量与污染物排放量越多,带来的环境冲击也就越大;但土地利用强度越高,物质代谢效率值就越小,土地利用强度每提高10%,物质代谢效率就提高5.03%,因而单位GD P的资源利用量与污染物排放量也就越少。虽然物质代谢效率在提高,但是物质资源日益稀缺,物质代谢效率需进一步提升。最后提出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物质代谢效应响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该文基于水-碳-生态足迹和IPAT-LMDI扩展模型,探究了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系统的物质代谢强度及驱动因子,并结合DEA-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剖析了城市群物质代谢效率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水资源代谢强度有所放缓,能源代谢强度在2013年出现拐点后逐渐降低,而土地资源代谢强度则在2007年后逐渐增加;城市群及不同功能区的整体物质代谢压力指数均值超过50,基本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经济富裕程度与人口规模是物质代谢压力指数增加的主要原因,科技发展水平则具有反向抑制作用,生态环境缓解效应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性。城市群物质代谢效率增幅不显著,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中部核心区的代谢效率水平明显高于西北部生态涵养区。  相似文献   

4.
贺晓蕾 《环境科技》2006,19(3):30-31
徐州是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的匮乏催生了节水措施的开展。结合徐州市某居住小区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节水措施,分析其利用雨水资源的可行性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京杭运河徐州段底栖动物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杭大运河从徐州市北侧穿过,难免要受到徐州市这一重工业城市所带来的污染。排入京杭大运河徐州段的污染源很多,其污染物质也各种各样,不仅会给沿岸人民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大大地降低了南水北调的水质,对徐州解台闸、蔺家坝两个饮用水源地,上游的微山湖及下游  相似文献   

6.
北京城市物质代谢的能值分析与生态效率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妍  杨志峰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892-1899
城市如同生命体一样,需要持续不断的代谢过程完成其正常运转.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是城市物质代谢流量及其代谢效率研究,但物质代谢流量仅能反映代谢速率,而其生态效率则反映了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代谢能力.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引入"生态效率"概念,构建了城市物质代谢生态效率的度量模型,从代谢流量及其效率2个方面核算了北京市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代谢状况.结果表明:1990~2004年,北京市可利用总能值非常丰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来自本土可更新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大部分来源于不可更新资源和系统购买的资源与服务;城市废弃物资源化水平有待提高,环境压力较大;生态效率指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2004年生态效率指数比1990年提高了3.6倍,表明城市自组织能力、发展潜力以及再生循环能力不断提高.说明提高城市物质代谢生态效率的根本途径是经济效率、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的协同发展,以及逐步构建废物资源化的循环链条.  相似文献   

7.
"绿色化"概念首次融入四化协同治理体系,对保护水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西部地区资源型缺水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1-2015年乌鲁木齐市工业废水排放数据,运用DEASBM超效率模型,分析工业废水污染减排效率的动态趋势。采用资源-社会-经济耦合系统和Tobit模型分析影响减排效率的因素,发现乌鲁木齐市工业废水减排的综合效率明显提升,但仍存在工业废水处理设备投资存在冗余等问题,再提出改善乌鲁木齐市工业废水污染治理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CAMx的徐州市2016年冬季PM2.5污染过程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地处江苏西北部、华北平原的东南部,为内陆资源型工业城市,近几年来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徐州地区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准确模拟大气污染物状况及来源对于空气污染的防治十分关键.2016年1月,徐州市出现了多次持续的重污染天气,研究中以此次污染事件为例,首先基于WRF-CAMx空气质量模型系统对这次细颗粒物污染过程进行全面的模拟与分析,其次利用CAMx-PSAT系统模拟和分析本次污染的区域传输过程.研究结果显示:此次细颗粒物污染中,PM2.5组成成分以硫酸盐、元素碳、硝酸盐和铵盐为主,分别占月平均浓度的29%、15%、14%、14%;PM2.5的区域传输贡献中,长距离传输所占比重最大,月平均贡献率达46%,其次为本地源排放,平均贡献率为39%;重污染天气期间,PM2.5污染主要从西北方向输入,此时长距离传输的影响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地下水模糊数学评价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媛  蔡荣  孙亚军  陈锁忠 《环境科技》2002,15(3):20-21,24
徐州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 ,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以地下水为主。徐州的地下水资源以岩溶地下水为主 ,年开采量 1.83亿m3 。地下水作为徐州市的主要水源 ,其水质状况对徐州的工业生产和人民的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  相似文献   

10.
徐州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土壤作为城市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蓄积库,反映了城市环境受重金属污染状况。随着城市发展,环境压力增大,加强对城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研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为此,在土壤采样点数据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徐州市土壤重金属来源与空间分布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城市土壤的重金属主要来源可以分为交通污染源、燃煤污染源和土壤母质,且分布明显地与产业活动呈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构建城乡一体化环保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随经济社会发展而变更,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的利用强度的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负荷也在不断加大,环境问题突出,与当前强化县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不相适应。在对徐州市农村环保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围绕天津生态城高标准水系统建设目标,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水环境问题与技术需求,全方位开展水系统及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技术研究,创新形成了统筹所有涉水设施的生态城市新型水系统规划模式、耦合大水系构建与全过程灰绿蓝结合的海绵城市规划策略,研发了非常规水多源多功能净化处理技术、景观水体水质保持与生态修复技术、盐碱区域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盐碱影响下的雨水调蓄与利用技术、基于盐渍土改良和耐盐植物群落构建的景观生态改善技术,建立了融合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多水源补水优化调度模型和内涝模型的天津生态城水系统智能化管理平台。该技术成果在天津生态城水系统和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得到应用,实现非常规水利用率超50%、水体水质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径流污染削减率>65%(以SS计),年雨水资源化利用总量达30余万m3,优化了水资源结构并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改善了天津生态城水环境质量,提升了涉水设施动态联动联控的协同管理水平,为同类型地区水系统和海绵城市高标准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结合义马市的社会经济系统,构建了基于三维物质投入产出表(PIOT)的物质流核算模型.从不同层次对该市的社会经济系统进行分析.结构分析表明,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本地资源,产业链短,经济结构层次较低,行业关联度低.电力行业和煤炭采掘业为控制资源、污染的关键部门.技术水平分析表明,技术水平低、循环利用率相对较低,使得资源投入、污染排放量大.宏观比较分析表明,人均物质流、物质流强度都较高,物质使用效率低下.要提高该市的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可通过结构调整、提高技术水平及循环利用率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市是一座资源型城市,环境违法行为举报的上升趋势和构成特点有一定的代表性。据统计,2003年-2007年,环境违法行为举报件数平均每年上升20%,其中噪声和废气污染举报分别占40%和35%,这两类举报80%集中于市区。废水污染举报占15%,85%集中于农村地区。在分析了上升、构成特点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大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建立监督机制和环境绩效考核体系、强化个案查处等手段,逐步完善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制度。  相似文献   

15.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无废社会”战略的实施和落实。采用物质流分析法量化了盘锦市2005—2018年的城市物质代谢;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评价城市经济、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借助系统动力学探究“无废城市”综合管理相较于其他发展模式对城市代谢系统优化的多方面潜力。结果表明:盘锦市物质投入产出具有“高投入、高排放、高隐藏流”特点;资源效益发展受限影响着整体城市代谢水平;在“无废城市”综合管理模式下,预计2025年资源产出率将在2018年基础上提高20.29%,环境效率提升4倍,极大地促进城市代谢系统资源、环境、经济层面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MFA的青岛市城阳区物质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欧盟的物质流分析(MFA)框架,对青岛市城阳区的物质代谢状态和代谢强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4年城阳区资源投入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增长3.6和1.8倍,化石燃料和矿物约占资源投入量的50.26%~76.30%,进口资源量所占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经济发展的资源外部依赖性较强.万元GDP资源投入由6.01 t降至3.56 t,万元GDP污染物排放量也降低了63.74%,表明城阳区经济发展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已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远高于发达国家20世纪末期的水平,因此提高资源生产力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是实现城阳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东辽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前沿的SWAT模型及CLUE-S模型,基于3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省东辽河流域土地利用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借助于Logistic回归结果探讨了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空间特征;运用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CLUE-S模型,模拟不同预测方案下东辽河流域未来20a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应用SWAT模型分别对研究区2025年2种情景下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条件下,情景2比情景1的多年平均径流减少了12.26mm、泥沙减少了8.4×103t、溶解态氮减少了8.29kg、有机氮减少了9.49kg、总氮减少了8.4kg、溶解态磷减少了8.61kg、有机磷减少了7.18kg、总磷减少了7.18kg,情景2比情景1更能有效的控制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8.
沾益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需解决工程型和水质型缺水问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饮用水源保护、水环境整治、控制污染源、节水(能)改造5个方面来解决。应以污染总量控制指标建立水资源安全系统和预警机制,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