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两国边界的翠绿之中国际列车共五节车厢,基本上被俄罗斯女人们占满,火车缓缓而行,我从她们身上移开视线,静静地品味过国界的感觉。绥芬河车站停着一列列向我方开来的装着粗大原木的货车,显然,这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我的前方目的地是俄方边境口岸格罗齐沃,到那儿下车验证过海关,其间距离只有区区27公里,却是创世界纪录的特慢列车,要行驶近三个小时,主要时间耗在两国交界处的“交接”,开开停停,停停开开,对我来说,并不嫌其慢,车儿呀慢些开正中我的下怀,让我有充裕的时间观看边境风光,这真是一次特殊的跨越国境旅行体验。国际列车上尽管有军警荷枪巡游,但也不是如临大敌的,只是例行公事而已。我见车厢里坐得满满当当太挤人,就跑到第一节机组工作人员的车厢,那儿坐着三三两两的俄方机组人员和中方旅游团队的领队导游翻译,我找了一个空坐下。两个边境口岸之间,树木茂盛,奇花灼目芳草鲜美,  相似文献   

2.
地处热带、高温多雨的云南省河口县,曾几何时,还是一个林海茫茫、植被丰富、有着许多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植资源的“风水宝地”。然而今天,大片大片的热带雨林已荡然无存,到处是秃斑块块的焦土和数不胜数的被烧焦的藤蔓和树桩,满目疮痰,一片荒凉!是什么魔力使这片国土惨遭如此严重的毁坏呢?让我们去听听那片片焦土的“血泪”控诉吧!镇政府首当其冲——出动“雇佣军”在距离国境线只有几公里远的牛皮塘国防林区,该县镇政府雇请了一支特殊的打工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林区,把2000多亩的森林全部烧毁,还美其名曰:“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3.
<正>地球上有一万多种鸟类,无数飞羽掠过天空,构成了地球生态环境中最灵动的部分。年逾七旬的退休大校孙广成便迷恋着这样的美丽。作为一名曾经戍守在雪域高原31年的老兵,孙广成在退休后的10多年里,没有去享受清闲的退休生活,而是带着几十斤重的“长枪短炮”走遍祖国各地和多个国家,行程多达几十万公里,  相似文献   

4.
中越边境是我国漫长边境线的一部分,中国和越南边界接壤的有广西、云南两省区的16个县市,全长2300公里。近年来,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不断改善,中越两国关系也正在逐年得到解冻。两国关系的改善给边境贸易提供了信息和有利条件。停止了十多年的边境贸易一天比一天活跃,到1991年底,广西已开封了21个边境贸易点(口岸),加上云南省的部分口岸,整个边境线上已有贸易口岸40多个,还不包括众多计划外的小规模贸易点,这些边境贸易从小额的互通有无发展到大批量的贸易,从日用消费品贸易扩大到家电、机电产品以及生产设备。进出口总额一年一大步,1988年两省区边贸进出口总额不足5000  相似文献   

5.
1997年初冬,哈尔滨段的松花江,已封上一层薄冰,我从公路桥绕行去太阳岛。离江堤约有10公里左右,见一条简易的沙石路,通往柳茆和灌木深处,路两边尚有玉米地的残茬, 略显荒凉。走到尽头,一块简陋的牌子,写着“黑龙江东北虎林园”八个字,高达5米的坚固铁栅栏长长地围圈开去,规模可观。厚重的铁门拦住去路,下车,换乘虎林园特制的中巴车, 车窗敞亮,窗玻璃外焊着一根根粗铁条,看上去像一只带轮子的大囚笼。  相似文献   

6.
<正>胡杨,大漠,驼队,草原……看了很多摄影图片书籍,被书中画上的雅丹魔鬼城所震撼。近一年,常听人说起哈密境内有一处中国最大雅丹地貌,名曰“大海道”。听说是废弃的丝绸之路,便有了些许猜想。随着春的脚步渐近,终于听到个梦寐以求的消息:绿野开通了去大海道的旅游路线。更令人兴奋的是,野导三郎亲自去讲解。野导三郎是哈密屈指可数的活地图、活史书。机会难得,跟  相似文献   

7.
发展边境旅游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兴边富民的重要途径。了解边境形象及其对边境旅游行为意愿的具体影响是边境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发现,国人的边境刻板形象相对一致且具象化,词频最高的刻板形象描述词汇是"界碑",其次是"国门","军事冲突、走私、贩毒"等负面词汇频率较高;国人的边境整体形象相对分散且抽象化,词频较高的整体形象描述词汇包括"遥远、神秘、荒凉、不安全、不稳定"等;国人具有边境旅游意愿,且边境省份居民旅游意愿更为强烈;国人的边境刻板形象和整体形象均影响其边境旅游意愿。  相似文献   

8.
我在荒凉的盆地河谷露营,晚上竟有一只珍稀的荒漠猫来“拜访”,我们和平相处,像朋友一样。它把它的孩子,两只很小的荒漠猫也带来了。但是,意想不到的是,一头凶悍的哈熊突然赶到,吃掉了一只小猫,并对我们发动猛烈的进攻!我们处于明显的劣势,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吗?  相似文献   

9.
边境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与集散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境线在相邻两国间的特殊作用使传统的旅游系统理论难以解释边境地区的旅游现象和问题。在概述旅游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对边境线、国门、边境旅游目的地、边境旅游客源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构建边境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对边境线在相邻两国间的旅游区域产生的区隔、阻滞作用,以及对旅游流产生的聚集和扩散机理进行解释:从旅游流的聚集扩散机理出发,将边境旅游集散模式划分为单边聚集、单边扩散、双边聚集和多边跨境扩散四种模式,选取中越、中老、中缅等边境旅游口岸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边境旅游开发、边境旅游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一叶如天     
杨挺 《绿叶》2005,(12)
很多年前,我曾经在鄂尔多斯西 北边缘的毛乌素沙漠深处生活过一段 日子。 那个时候的毛乌素沙漠简直就是 一片生命的禁区,我毡房周围几十里 都是一望无际的漫漫黄沙,水和植被 如同天方夜谈一般神秘。就从“毛乌 素”这个名字来看,蒙古语的意思就 是“没有水”或者是“坏的水”。 但是,这里并不是绝对的无水无 绿,离我们大队五十多公里外就是一 片有水有草的大甸草原,可是我们的 牛羊是不能够去那里的,因为,那里 是和我们分隔两个省地界。日复一日 的干旱和风沙使我对于绿色产生了幻 觉,经常在沙漠这个黄金熔成的海洋 里面,海市蜃楼般地看到绿草茵茵, 鲜花朵朵。  相似文献   

11.
绿色,永远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的记忆中,绿色消费、绿色食品、绿色服饰、绿色银行、绿色汽车……有许多或旧或新的话题都被染上一抹新绿,但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绿色奥运”了。当绿色成为奥运的色彩时,绿色便成为一种理念;小学生们在洗手池旁的白墙上贴一幅节水宣传画,绿色便成为一种行动;全国实行“限塑令”,人们拿起久违的菜篮子、布袋子,绿色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北京奥运已经闭幕,但绿色奥运却明白地告诉我们,绿色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沙漠遇蝎记     
危在旦夕位于美国西南部的索诺朗沙漠,靠近墨西哥边境,它的西边是浩瀚的太平洋。夏季的一天,布朗和妻子凯娜带着快满2岁的儿子洛斯,在海边沙滩上游玩。当布朗抱起洛斯准备驱车赶回他们位于400公里远的亚利桑那州的家时,洛斯突然大哭起来。“怎么啦,宝贝?”凯娜仔细检查了儿子身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目前对边境旅游吸引物的研究缺乏市场调查和数据统计作为支撑,以及对边境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的认识仍处在空白阶段的研究现状,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尝试构建了边境旅游吸引物评价体系,采用模糊数学、IPA分析方法,以磨憨口岸为例,对边境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大小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边境旅游吸引力=边境地区供给拉力+旅游者需求推力;从重要性角度来看,边界国门、爱国情结、异国风情、好奇驱使、历史事件是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因素,边境旅游整体吸引力处在非常大阶段。通过重要性感知与表现性效果的对比分析发现,跨境购物是边境旅游需要继续保持的核心卖点之一,而跨境自驾的实际体验是目前大力发展边境旅游的门槛之一。  相似文献   

14.
《绿色视野》2009,(3):12-14
“我是合肥的出租车,我车改天然气有10多个月了,那好处可大了。以前烧汽油要6毛钱一公里,现在天然气只要3毛。我建议汽油车都去改装一下,一个月可以省将近3000元的油费。修理费比汽油车还低。”这是合肥一出租车主在当地一家论坛上的网络留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油改气”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束霞 《环境教育》2004,(3):44-45
我校座落于植被丰富、环境优美的南京林业大学校园里。春天里,我和孩子们一起体验生命的萌动,看“一枝红杏出墙来”,猜“不知细叶谁裁出?”夏日里,树阴下,孩子们“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池塘边,我们看“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里,我们唱“八月桂花遍地开”,欣赏“霜叶红于二月花”,观察搜集希奇古怪的果实;冬日里,我们看“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立”,看腊梅“凌寒独自开。”这里是我们的家园,更是我们的乐园。 几年前,学校成立了娃娃环境学院,吴琳校长带领一批老师从事了环境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编写了校本教材《常见树木、昆虫、鸟100种》(中国林业出版社)。吴琳校长因在环境教育事业中的突出表现,1998年4月22日在  相似文献   

16.
小军 《环境教育》2004,(12):10-11
“给我一捧阳光,将希望留在你的心上。愿绿荫取代昔日荒凉、洁白的海鸟再次飞翔,给我一棒阳光,将温暖留在你的身上。让我们为这美丽自然,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北京有个卧佛寺。卧佛寺的夕阳很好看,只是很少有人看。那是一个春末夏初的黄昏吧,我们一行疯癫了一日的少男少女,正缓缓地由“同参密藏”的牌楼下出来,沿一条笔直的路往大门口走。几株散乱的牡丹吸引了我们。绿叶正盛,花蕊残败。走近去时,才发现,那边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花簇拥着,全是牡丹。正在感叹唏嘘、自我伤怀吊古,忽听坡上有人喊:“哎,你们快来看那!”我赶忙跑过去,眼前的一  相似文献   

18.
遥望与重塑     
自古以来,人们就择水而居。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的文明与辉煌……有了水,才有人类文明;有了水,才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就是珍惜生命。我国的大西北,也曾是地肥水美,人丁兴旺的地方。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破坏,水资源匮乏,这里不少地方,已变得荒凉、贫瘠,难以生存,请看“本刊特稿”《遥望与重塑》。  相似文献   

19.
触抚绿色     
1998年夏天的许多日子,我在大兴安岭穿行。看到的绿色比有生以来见过的所有绿色叠到一起还要厚。以前曾到过雪原、海洋、名山大川、沙漠旷野……感慨万千。在自然界的雄奇景观中,与原始森林相见如此之晚,快乐中有大遗憾。从小在城市,水泥丛中的绿色很窄,享受绿色是很奢侈的事。后来当兵去了藏北,高寒缺氧。荒凉无比,除了冰山戈壁,什么也看不到,绿色便成了一个缥缈的梦想。在大森林里,呼吸到汲取到无边无际的绿色,从心灵到皮肤,染成薄荷。路途艰辛坎坷,几乎是我从高原归来后,最颠簸的一次旅程。乐在思绪轻灵。面对莽莽林海,你会想到远古,祖先曾  相似文献   

20.
无锡散记     
说出来,您也许不信,从无锡回来,有个把儿月我还转不过那个劲儿,逢人便想聊聊无锡。朋友中若碰着去过无锡的,便跟人家咿哩哇啦地大发感慨。若碰着个没去过的主儿,便神精兮兮地告诉人家:“该去无锡瞧瞧。”无锡的确是个好地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