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关于高温、高压下SnO_2在水和电解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实验资料,对确定锡的迁移形式和锡石在内生矿床中的沉淀条件均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这一问题具有现实性,但SnO_2在水和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度的实验工作做的还不多,而且已有的实验资料既不完整也彼此不一致。 G.W.Morey和J.M.Hesselgesser(1951)在500℃和200兆帕条件下测定了含SiO_2和Fe_2O_3的天然锡石的溶解度,在此条件下,实验时间是77小时,SnO_2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00025%(SnO_2/公斤H_2O为  相似文献   

2.
<正> 一般都赞同Sn-W矿床与来源于大陆地壳部分熔融的花岗岩或流纹岩有关,其构造背景或是在会聚型板块的边缘,或是在陆内裂谷带. 锡和钨几乎总是以锡石、以钨铁矿-钨锰矿固溶体系列所代表的黑钨矿以及以白钨矿的形式产出,而伴生的硫化物矿物共生组合有很大变化。黄铁矿-磁铁矿是比较常见的,黄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沉淀pH值分别为4.8、8.0和10.6条件下制备的水合氧化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共存的Na~+仅仅略微促进了沉淀pH值为4.8和8.0时所得水合氧化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却明显促进了沉淀pH值为10.6时所得水合氧化锆对磷酸盐的吸附.共存的Ca~(2+)仅仅略微促进了沉淀pH值为4.8时水合氧化锆对磷酸盐的吸附,却极大地促进了沉淀pH值为8.0和10.6时水合氧化锆对磷酸盐的吸附.共存的HCO_3~-和SO_4~(2-)抑制了水合氧化锆对磷酸盐的吸附,且它们对沉淀pH值为4.8时水合氧化锆吸磷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沉淀pH值为8.0和10.6时水合氧化锆的抑制作用.不同沉淀pH值条件下制备的水合氧化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均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沉淀pH值条件下所得水合氧化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平衡数据可以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edushckevich(D-R)等温吸附模型加以描述.存在Na+而不存在Ca~(2+)情况下,3种不同沉淀pH值条件下所得水合氧化锆对中性溶液中磷酸盐的最大单层吸附容量差别不大;存在Ca~(2+)情况下,沉淀pH值为8.0和10.6时所得水合氧化锆对中性溶液中磷酸盐的最大单层吸附容量远远高于沉淀pH值为4.8时制备的水合氧化锆.沉淀pH值为4.8和8.0时所得水合氧化锆的吸磷机制主要是表面氯和羟基基团与磷酸盐之间的配位体交换作用,而沉淀pH值为10.6时所得水合氧化锆的吸磷机制主要是表面羟基基团与磷酸盐之间的配位体交换作用.以上研究结果显示,与沉淀pH值为4.8时制备的水合氧化锆相比,沉淀pH值为8.0和10.6时制备的水合氧化锆更加适合作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磷酸盐.  相似文献   

4.
<正> 水锡石(Varlamoffite) (Sn·Fe)(O·OH)_2,看来是较广泛的含水锡矿物之一。近年来,笔者在夕卡岩铁铜矿床氧化带、中低温锡石硫化物矿床及含锡夕卡岩正接触带中曾多次接触到这种矿物。 水锡石是Herzenberg(1946)和Buttgenbach(1947)分别在玻利维亚和刚果发现的,前者认为是  相似文献   

5.
砷酸钙化合物的溶解度及其稳定性随pH值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混合沉淀和溶解实验详细研究了pH值和Ca/As摩尔比对石灰沉淀法处理高浓度含砷废水的影响.沉淀后溶液中的As浓度随pH值的变化趋势与混合液的Ca/As摩尔比有关,在Ca/As=1·50和1·67时,沉淀后溶液中的As浓度在pH=7附近达到最低,然后随pH值的升高而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在Ca/As=2·00和4·00时,沉淀后溶液中的As浓度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且2种Ca/As摩尔比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混合沉淀过程中生成的砷酸钙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取决于溶液的Ca/As摩尔比和pH值.在低pH值和低Ca/As摩尔比条件下形成的沉淀物要比在高pH值和高Ca/As摩尔比条件下形成的沉淀物的颗粒要大,而且结晶程度要好.在Ca/As摩尔比为1·0~4·0和不同pH值条件下,主要生成Ca_3(AsO_4)_2·3H_2O、Ca_3(AsO_4)_2·2·25H_2O、Ca_5(AsO-4)_3OH和Ca_4(OH)-2(AsO_4)2·4H_2O,溶度积分别等于10~(-21·14)、10~(-21·40)、10~(-40·12)和10~(-27·49).  相似文献   

6.
<正> 个旧原生锡矿包括云英岩型、电气石细脉型、夕卡岩硫化矿型、层间及脉状氧化矿型和含锡白云岩型等五种工业类型。在以上类型矿石中,锡主要呈锡石状态出现。过去在找矿勘探过程中,通常只注意寻找含锡石的矿石类型,而忽视了对不含锡石样品的研究,认为它无法回收利用,不具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处理六价铬废水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宇  尹卿 《福建环境》1999,16(5):35-35
1 前言 化学法处理含铬废水一般均分为二步(简称“二步法”)1.1 在酸性条件下利用SO_2、NaHSO_3、FeSO_4等还原剂,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1.2 加碱提高废水的pH值使之成为氢氧化铬沉淀,然后除去。 还原反应要求在pH<3的酸性条件下进行,而沉淀的最佳条件 pH为 8.5~10.0。一般电镀废水的pH值达不到上述要求。因此在加还原剂前都有加  相似文献   

8.
利用综合的关于由白铁矿合成的黄铁矿,以及由白铁矿和磁黄铁矿形成的黄铁矿的天然样品的特征,就能识别薄片中由白铁矿转变和由磁黄铁矿氧化淋滤而形成的黄铁矿。由白铁矿转变而形成的黄铁矿的特征有:其孔隙空间约为实际矿物的2%、孔隙内无副产物充填、光学各向异性(暗绿至暗红色)和呈相对于白铁矿母晶具两个取向的他形子体黄铁矿晶畴。由磁黄铁矿氧化溶解(与淋滤作用相反)形成的黄铁矿或白铁矿的特征有:孔隙空间达实际矿物的32%、黄铁矿与磁黄铁矿母晶之间有缝隙、孔隙和缝隙中充填着副产物(菱铁矿、磁铁矿和水硅铁石或其它含铁相)、光学各向同性(对黄铁矿而言)、晶面发育和相对于磁黄铁矿母晶为随机取向。由磁黄铁矿中的铁氧化淋滤(与完全溶解相反)形成的白铁矿也具有大量孔隙,但相对于磁黄铁矿母体呈优选取向。由白铁矿形成的黄铁矿可用作表征白铁矿母晶沉积期间的沉积条件为pH<5和t<~240℃的指示剂。紧随磁黄铁矿溶解后沉淀出的白铁矿,也可以指示矿物变换期间的沉淀条件。由磁黄铁矿氧化淋滤形成的白铁矿不能用作这些沉淀条件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正> 所谓“复杂锡矿石”,是指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并以锡矿物为主的、具有复杂结构的锡矿石。对锡矿石,特别是对复杂锡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对于指导矿床评价和采选利用有很大的意义。东南亚地区(以下简称“本区”——译者注)含锡矿物可分为以锡为主要成份和非主要成份的两组。前者包括锡石和锡石的变种——木锡矿、四方黄锡矿、其它锡的硫盐、马来亚石以及水锡石;后者系指产于花岗岩类中的含锡云母、钛铁矿、锆石等矿物。此外,还  相似文献   

10.
硫化矿物在氧气、水和铁氧化细菌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pH值极低、富含可溶性Fe、SO42-和重金属离子等的酸性矿山废水.本研究选取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作为能源底物,以及0×9K、1/4×9K、1/2×9K、1×9K培养基作为营养水平,在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参与下,从能源底物和营养水平角度探索不同硫化矿物酸性废水的产生特点和机制.结果表明,3种硫化矿物的生物产酸能力依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经过38 d的生化反应后,黄铁矿体系的pH值达到1.41,总Fe (TFe)和SO42-浓度分别达到771.82 mg·L-1和357.25 mg·L-1.水体营养水平在黄铁矿的生物产酸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16 d的生化反应后,0×9K、1/4×9K、1/2×9K、1×9K培养基处理的终点pH值分别为1.68、1.44、1.30、1.29.根据各营养体系中Fe2+和TFe浓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反应终点收集矿物的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认为充足的营养会提高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活性或密度,加快Fe2+生物氧化形成Fe3+并通过水解产酸作用合成黄钾铁矾等次生铁矿物,从而导致溶液的pH值更低.本研究所得结果对明晰酸性矿山废水形成规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海水中总氮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试验 ,在不同的pH条件下分别作工作曲线。不同pH条件下的测定结果表明 :该方法氧化反应的pH值必须控制在12.6—13.2范围内进行 ;氧化反应生成的沉淀必须在pH2.6—3.4范围内重新溶解 :硝酸盐的还原必须在PH8.0—8.4范围内发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相沉淀法将氢氧化镧和天然沸石进行复合,制备得到镧-沸石复合材料,并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该复合材料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作用,特别是考察了该复合材料去除水中低浓度磷酸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制备复合材料时沉淀pH值为5~7或13时,复合材料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较差;当沉淀pH值控制为9~12,复合材料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较好,且当沉淀pH值由9增加到11时,复合材料的吸磷能力明显增加,继续增加pH值由11~12时,复合材料的吸磷能力基本不变.沉淀pH值为11时制备的镧-沸石复合材料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平衡数据可以较好地采用Langmuir模型加以描述,根据Langmuir模型预测的最大磷酸盐吸附量为44 mg·g~(-1)(磷酸盐溶液pH 7和反应温度30℃);该复合材料对水中低浓度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可以较好地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加以描述.当磷酸盐溶液pH值由3增加到8时,沉淀pH值为11条件下制备得到的镧-沸石复合材料对低浓度磷酸盐的吸附能力增加,继续增加磷酸盐溶液pH值时,该复合材料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力下降;与磷酸盐溶液共存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会抑制该复合材料对低浓度磷酸盐的吸附,而碳酸氢根离子则会略微抑制该复合材料对磷酸盐的吸附;与磷酸盐溶液共存的腐殖酸会抑制该复合材料对水中低浓度磷酸盐的吸附.当磷酸盐溶液pH值为7时,沉淀pH值为11时镧-沸石复合材料吸附磷酸盐的机制主要为配位体交换作用.因此,沉淀pH值为11时制备得到的镧-沸石复合材料适合作为吸附剂去除水和废水中低浓度磷酸盐.  相似文献   

13.
金属矿山环境污染及整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矿床开采 ,一方面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另一方面由于对土水生态环境释放重金属和酸性废水而破坏自然环境。金属矿山环境污染源于金属硫化物特别是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氧化分解。金属硫化物的氧化释放出重金属离子和SO4 2 -,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氧化还释放出Fe2 +、Fe3+和H+,铁 (Fe2 +、Fe3+)的存在和pH值的降低大大加速金属硫化物的分解和重金属元素的沉淀。铁氧化细菌的活动可以提高或催化氧化反应的速度 ,加速重金属的水解和沉淀。铁作为普遍存在的元素 ,其地球化学行为影响着金属硫化物氧化的程度和速度 ;铁作为主要的次生沉淀矿物 ,其承载矿物主导其它重金属元素的沉淀。本文介绍了碱性物质中和、湿地处理系统、覆盖隔离技术等一系列已成功地运用于金属矿山环境污染整治的实用方法 ,并对一些前沿整治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正> 黑烟囱,是从洋底“烟囱”口中冒出来的过热溶液与海水混合而沉淀下来的细粒磁黄铁矿、闪锌矿、少量黄铁矿和微量方黄铜矿所组成的黑色柱状体。在1979年隆起考察期间,用《阿尔文号》潜水器对北纬21°的东太平洋隆起轴部作了考察,本文研究的即为该潜水器从黑烟囱喷口中采集到的三个烟囱样品。从上述采样烟囱中流出来的流体的实测温度约350℃。这些流体为强酸性(pH 值约为4)和还原性。其中一个样品(914R-8)是在掀去顶部的烟囱底部上方约1米处采  相似文献   

15.
氧化铁砷体系除砷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化学热力学和铁砷沉淀物的红外光谱两个方面探讨了氧化铁砷体系沉淀除砷的机理,在低pH值条件下,废水中的砷酸根离子与铁离子形成溶度积很小的FeAso4,并与过量的铁离子形成的FeOOH羟基氧化铁生成吸咐沉淀物,使砷得到去除。  相似文献   

16.
圣迈克尔山(St.Michel's Mount)和克利加黑德(Gligga Head)矿床是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Cornwall)地区W-Sn矿化的典型范例。矿化由石英、黑钨矿、锡石以及席状脉中数量不等的贱金属硫化物组成。有关的蚀变包括云英岩化和泥岩化。在圣迈克尔山和克利加黑德,矿石矿物(黑钨矿和锡石)与石英同时沉淀的结构证据一般是不明确的。前人的研究表明,石英与黑钨矿是连生的,但没有提及二者之间的成因关系。本研究对黑钨矿、锡石和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在红外显微镜下观察了黑钨矿中的包裹体,在可见光下观察了锡石和石英中的包裹体。 圣迈克尔山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311℃,黑钨矿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369℃。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7.3 eq.wt%NaCl,黑钨矿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4.2eq.wt%NaCl。克利加黑德不同矿物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锡石,352℃;黑钨矿,324℃;石英,295℃。流体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锡石,5.3 eq.wt%NaCl;黑钨矿,3.9 eq.wt%NaCl;石英,6.0 eq.wt%NaCl。各矿物之间均一温度测量值数量级的变化不能说明流体被捕获时温度的变化,因而必定是由矿物的沉淀温度的实际变化造成的。这些数据表明,矿石矿物(黑钨矿和锡石)比与之共生的石英早沉淀,尽管缺乏明  相似文献   

17.
黄铁矿的热力学稳定性限定在一个很窄的则范围内,但在地表条件下几乎在任何地质环境中都产出有黄铁矿。然而,当矿山废石或黄铁矿质页岩暴露在大气和大气水中时,黄铁矿的风化速率相当快,以致于在几年内即能引起环境污染和地质技术问题。近年来对黄铁矿氧化反应的研究重点是确定地质环境的哪种化学因素对黄铁矿的氧化速率影响最大及其影响程度。一些研究者在一系列实验条件下对地下黄铁矿样品进行了淋滤实验。他们观察到黄铁矿的氧化速率取决于样品的表面积和氧化剂的初始浓度,而与淋滤介质的初始pH值仅有微弱的依赖关系。用一速率定律表达了黄铁矿氧化速率与上述实验因素之间的关系。不同作者对这一速率定律的认识存在一定分歧,还可能是由于在实验过程中,黄铁矿表面性质的变化或者是由于作为黄铁矿氧化反应化学路径的一部分的其它一些未预见反应引起的.本文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和物质的磁性以及溶质与团体之同的化学反应的理论研究,提出了黄铁矿氧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地球化学文献中都把热液体系pH的变化看作为矿物质沉淀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迄今为止,论及直接研究pH值对一系列金属矿物(其中包括自然金)的沉淀和成分产生影响的著作为数有限。有关自然金的成色与热液pH值关系的最早资料曾在Mackay(1944)的著作中得到过引证。后来,В.В.Щерб-  相似文献   

19.
<正> 呈锡石形式富集、大而较富的内生和表生锡矿床(金属矿床和锡砂矿)是采锡工业的主要原料基地。这种传统资源类型的工业储量已日渐耗尽,因此出现了关于利用自然界其它重要的内生富集型锡矿的问题,但是,以前对这种内生富集型锡矿石的加工工艺是少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20.
热液矿床中金的地球化学性质受运移溶液源、金源、运移和沉淀机制所影响。运移溶液可以是岩浆水,或为地下水、海水、同生水和变质水。非岩浆源时,金取自含水层或溶液经过的源岩。源岩中金的汲取率取决于它的渗透性、溶液与源岩中金的接触率以及溶液化学性质。 热液中,金主要是以一价金的二硫化物和氯化物形式运移。200—300℃时,金以其二硫化物为主,在氧化、pH值升、降或硫活度减小时沉淀。氧化是金的重要沉淀机制,可能是由于沸腾,热液与氧饱和的地下水或岩石反应所引起。热液中金的二硫化物往往处于不饱和状态,硫活度减小可使金和黄铁矿共同析出。在岩浆体系中,高温氧化条件下,金多以氯化物形式运移,并在还原时沉淀。 同位素研究认为,含金热液大多来自地下水。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地下水对流形成的热液金矿可分为三个类型:与火山岩有关的低温热液型、卡林型和中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