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本文重点介绍了安检技术的发展,当前较为普遍使用的爆炸物探测技术:X射线、金属探测和离子迁移谱探测技术。试用和探索的炸药探测技术:核四极矩谐振分析技术、中子活化分析技术、质谱、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相干散射技术,以及易燃、易爆液体危险品的探测,并介绍了当前新兴的人体携带威胁物探测技术:毫米波成像、太赫兹成像等,以及防爆安检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介绍了安检技术的发展,当前较为普遍使用的爆炸物探测技术:X射线、金属探测和离子迁移谱探测技术.试用和探索的炸药探测技术:核四极矩谐振分析技术、中子活化分析技术、质谱、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相干散射技术,以及易燃、易爆液体危险品的探测,并介绍了当前新兴的人体携带威胁物探测技术:毫米波成像、太赫兹成像等,以及防爆安检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国家安全与反恐形势的恶化,对人员的安检日益成为安检工作的薄弱环节。为应对越来越严峻的恐怖袭击威胁,西方国家开始加速推广人体成像安检设备,其中以人体扫描仪为主。这类扫描仪可以探测到人们随身携带的除纺织品之外的所有物品,探测速度很快且不留死角,比传统的贴身搜检更加有效。目前,比较成熟的人体扫描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背散射扫描技术,一种是毫米波扫描技术。还有一种太赫兹扫描技术在研发和测试中,性能还不太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敌百亩和阿米津两种农药在太赫兹频段内的光学参数,完善常用农药太赫兹光谱数据库,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在室温294 K和氮气环境(湿度小于4%)下,对两种农药标准样品进行测试。获得了两种农药的太赫兹时域信号,并利用傅里叶变换和菲涅尔公式得到0.3~1.5 THz频段内的折射率谱和吸收谱。结果表明,敌百亩和阿米津的平均折射率分别为1.59和1.55,敌百亩吸收谱有3个吸收峰,阿米津有2个吸收峰,且两者吸收峰的位置与峰值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对于阿米津,敌百亩对于太赫兹波有更好的吸收特性。试验光谱特征说明,利用THz-TDS可以实现对农药的检测与鉴别。  相似文献   

5.
<正>自"9.11"事件发生以来,国际反恐形势日益严峻。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为了满足急聚增强的重要场所设施,以及奥运会等大型活动安防需求,防爆安检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核探测、热中子、毫米波、太赫兹等技术纷纷登上了防爆安检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在24℃、湿度小于10%RH的干燥空气条件下,对不同质量浓度的多聚甲醛和四聚乙醛与高纯聚乙烯混合物的压片样品进行测量,得到其在太赫兹频段的特征吸收光谱。在0.1~2.5 THz范围内,多聚甲醛出现了2个微弱的吸收峰,分别位于1.20 THz和1.66 THz处;四聚乙醛只出现了1个比较明显的吸收峰,位于1.83 THz处。两者的吸收系数变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可将其作为太赫兹指纹谱进行物质成分鉴别的依据。另外,通过进一步试验得到了多聚甲醛和四聚乙醛样品的平均吸收系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安防》2012,(3):32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防爆安检技术研发和应用迅速发展的五年,特别是在我国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大型活动需求的拉动下,X射线技术、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太赫兹  相似文献   

8.
毫米波成像技术在人体安全检查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毫米波成像技术已经成熟应用于遥感探测等多个领域,尤其是近场毫米波成像技术(包括主动式毫米波和被动式毫米波技术)在探测人体隐匿物品方面效果显著.针对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新型人体炸弹威胁事件及由此产生的紧张的航空安全形势,毫米波成像技术越来越受到机场和旅客的关注,多家安检研究机构和设备制造商都在开发基于毫米波成像技术的人体安全检查系统.本文介绍了毫米波在人体扫描成像安全检查领域应用的技术原理,并从实际应用出发通过实验研究和比较,分析探讨了各类技术及相关设备应用于人体扫描检查的效果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X射线背散射成像技术在安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中国安防》2012,(Z1):118-121
对爆炸物和违禁物准确、高效的检测,是有效防范恐怖犯罪和刑事犯罪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探测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不同检测条件的限制。本文介绍X射线背散射成像技术,利用该技术可实现不同探测技术的优势互补,在不同的检测领域有不同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爆炸物和违禁物准确、高效的检测,是有效防范恐怖犯罪和刑事犯罪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探测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不同检测条件的限制。本文介绍X射线背散射成像技术,利用该技术可实现不同探测技术的优势互补,在不同的检测领域有不同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微光夜视技术在国防、公共安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采用脉冲激光距离选通技术可以减小后向散射等背景辐射的影响,克服连续激光成像系统的缺点,实现微光和恶劣天气环境下对远距目标的探测。本文详细阐述了距离选通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设计了脉冲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并给出电路原理图。  相似文献   

12.
针对航空受限空间火灾探测高误报的问题,在现有技术成果基础上对多种火灾探测方式进行研讨,并提出1种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的飞机机身内部受限空间火灾联合探测报警方法。该方法结合现有烟雾感应、气体传感器探测等常用火灾探测技术,以红外热成像探测为辅助手段,采用神经网络实现数据融合,对模拟实验舱火灾烟雾进行联合探测,在单一火灾探测方式基础上提高了探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正>使用遥感综合应用技术提高环境监测水平的意义遥感技术是一种把传感探测设备与信息接受设备接合起来,人们在很远的距离能够接受到传感设备传来的数据信息,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然后人们从数据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是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套技术正飞速发展。目前的遥感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某种事物的探测,它将信息技术、成像技术、光学探测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综合起来,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4.
《现代职业安全》2012,(3):121-121
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公共安全研究院消息,该院整体引进的海归团队研发的太赫兹安检技术已取得关键性进展,首台样机即将面世。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微波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普勒微波入侵报警探测技术是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入侵探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多普勒微波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入手,阐述了多普勒微波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现状,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毫米波技术应用于人体安检的现状,介绍了一种国外的用于远距离探测人体藏匿物品的便携式被动毫米波非成像探测技术[1]。其探测算法对一个手动扫描过程中记录的波形的单峰性进行评估。其开发的探测器在实验室环境下,距离测试物样本3米时,对于衣服下藏匿的爆炸物和金属物的探测概率接近100%。希望本文可以拓展国内毫米波研究人员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CCD成像的多角度激光散射探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介绍了基于CCD成像的多角度激光散射的探测技术。本技术采用数字图象、神经网络等处理技术,对不同的燃烧方式设定相应的灵敏度,能准确识别灰尘、飞虫和水蒸汽等非火灾的干扰因素,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中稳定可靠的超早期的火灾探测和报警,改变了现有探测技术在提高灵敏度后却只能用于洁净环境、对恶劣环境只能通过提高报警阈值等手段来解决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入侵报警技术在我国也是较早发展的技术之一.早在1960年.我国第一台声控报警系统被率先应用在故宫珍宝馆,填补了我国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防范的空白.近年来,我国的报警探测技术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但是还存在些问题,如:应用中存在误报和漏报等问题.从近年来大量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出,有的单位虽然安装了先进的技术报警设备,但却没有起到相应的防范效果,并没有发挥出入侵报警系统的强大作用.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主要由于使用者和管理者对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的探测原理及方法没有足够了解和掌握,致使报警探测设备不能够进行准确的报警和探测.可以看出,当前对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变得尤为必要.为此,本文对入侵报警探测技术从探测效果和应用特点上进行梳理,以便有助于探测器的设计者更容易找到新的探测原理或方法来改进原来的报警探测器,进一步提高入侵探测技术的防护能力和等级.  相似文献   

19.
矿山排土场出现裂缝后会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稳定性,为了掌握排土场的安全状态和提出治理措施,就必须对排土场内部的裂缝分布进行了解.探地雷达作为一种物探设备与手段已经在公路和堤坝等裂缝探测工作中得到应用,将雷达探测技术引入到矿山排土场的裂缝探测中,从雷达探测机理和排土场裂缝物理特征上论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解释了使用雷达探测的具体方法与过程,并提出利用雷达正演模拟来对探测图像的反演分析进行辅助解释,以提高探测精度和可靠性.对平川铁矿排土场的内部裂缝进行了探测实证,发现探测结论与已掌握的裂缝信息数据是基本一致的,说明了雷达探测技术在排土场内部裂缝探测工作中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年计算机技术和图像技术的发展,在九十年代诞生的图像检测技术在火灾探测中得到了应用.本文介绍了基于图像识别的火灾探测技术VID(Video image detecdon)的发展,算法,技术特点以及与其他探测技术的比较.并结合地铁中的环境特点对VID系统在地铁空间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