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三峡库区腹地大气中活性氮的组成及干沉降通量,于2015年每个季节选取代表性月份在万州城区采集了气体和颗粒物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氮素浓度,同时结合大叶阻力模型模拟计算的干沉降速率值,估算了不同形态氮素的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HNO3的干沉降速率值最大,年均值为0.39cm/s,约为其它氮素的3~8倍.NO2和NH3是大气活性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年均浓度值分别为(11.7±3.9)和(11.0±5.3)μg N/m3,两者之和约占总无机氮浓度的80%.万州城区总无机氮干沉降总量为8.5kg N/(hm2·a),其中氧化态氮(NO2、HNO3、颗粒态NO3-)和还原态氮(NH3、颗粒态NH4+)干沉降通量分别为3.5,5.0kg N/(hm2·a),占干沉降总量的41.4%和58.6%.因此,为有效控制三峡库区腹地的氮素污染,应重点关注NH3的减排.  相似文献   

2.
基于Sentinel–5P卫星TROPOMI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方法反演2018~2020年淮河流域地面NO2浓度,采用推算法获得淮河流域2018~2020年NO2干沉降通量,并通过划分不同集水区(水域、农田、城区和植被覆盖区)估算大气NO2干沉降对淮河流域水体氮素的贡献.结果显示,卫星反演地面NO2浓度与地面站点实测资料一致性较高,相关系数(R)为0.94,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7,均方根误差(RSME)为4.1.淮河流域地面NO2浓度和NO2干沉降通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秋冬4个季节地面NO2平均浓度分别为13.7,12.2,17.6,23.1μg/m3;NO2平均干沉降通量分别为1.25,1.13,1.61,2.13kg N/(hm2·a).淮河流域地面NO2浓度和干沉降通量均表现为南北部高,东西部低.农田区域NO2  相似文献   

3.
利用安徽寿县地区2016年12月16~17日的观测资料与模拟资料,分析了一次夜间边界层低空急流对PM2.5扩散的影响.此过程中,急流分布范围广,强度大,最大风速可达10~12m/s,而且风向随高度有明显转向,高低层风向差可达90°.急流发展过程中,急流轴基本位于200m以下,急流的最小风速高度出现在400~800m之间.通过分析可知,对于不同高度,急流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地面至急流轴范围内,PM2.5总体减少.急流的出现使湍流混合明显增强,在湍流作用下污染物向上混合,使该层PM2.5显著减少,净质量通量的峰值可达-103×10-3μg/(m2·s).急流的水平输送可带来上风方较为清洁气团,同样减少了该层的PM2.5浓度.但与湍流作用相比其影响较小,净质量通量仅为-2.9×10-3μg/(m2·s).急流存在时,还会加强向下的垂直风速,在垂直输送作用下,上层污染物向下输送,增加了该层PM2.5浓度,净质量通量约为11×10-3μg/(m2·s).急流轴至风向转变高度之间,PM2.5总体增加.这是由于湍流作用将低层高浓度污染物输送至该层,使PM2.5浓度增加,净质量通量约为23.9×10-3μg/(m2·s);水平输送作用使该层PM2.5浓度略有增加,净质量通量约为2.3×10-3μg/(m2·s);而垂直输送作用带来了高处较为清洁的气团,减少了PM2.5浓度,净质量通量约为-6.6×10-3μg/(m2·s).风向转变高度至LLJ最小风速高度之间,PM2.5总体增加.湍流作用仍占主导,净质量通量约为17.8×10-3μg/(m2·s);垂直输送作用稍有贡献,净质量通量约为1.4×10-3μg/(m2·s);而水平输送起减少作用,净质量通量约为-3.7×10-3μg/(m2·s).  相似文献   

4.
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南京地区冬小麦田和裸土期O3干沉降过程进行观测的基础上,引入Surfatm-O3干沉降模型,对其叶片气孔阻力(Rsleaf)、土壤阻力(Rsoil)和表面阻力(Rcut)的公式进行参数化修订和验证,开展了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总O3通量(FO3)、干沉降速率(Vd)及其不同沉降通道分配的模拟,并间接分析了土壤排放的NO与O3的化学反应对O3干沉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田FO3和Vd的实测值与模拟值趋势相似,平均实测和模拟Vd值分别为0.39和0.37cm/s,模拟值比实测值低估5.3%,其中每一个独立阻力公式的模拟效果均较好.平均非气孔沉降(表面沉降和土壤沉降)是O3干沉降主要的沉降通道,占总O3通量的68.8%,表面沉降占非气孔沉降的46.7%;平均绿叶和黄叶气孔沉降分别占总O3通量的28.6%和2.6%.白天非气孔沉降比例减小至占总O3通量的58.8%,绿叶和黄叶的气孔沉降比例比值增大,分别占总O3通量的37.7%和3.5%.夜晚表面沉降和土壤沉降分别占总O3通量的64.3%和35.7%.土壤排放的NO会与O3产生化学反应,对O3干沉降过程产生影响,需要在今后的O3干沉降模型中考虑.  相似文献   

5.
以华北地区某市政污泥堆肥厂为研究对象,开展市政污泥堆肥过程中恶臭气体(挥发性硫化物(VSC)和NH3)的释放规律研究。用苏玛罐、静态箱采集和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测定了污泥堆肥厂VSC和NH3空间分布及堆肥过程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典型恶臭物质为NH3、甲硫醚(DMS)和二甲二硫(DMDS)等,且在静态箱内20 min静置累积浓度排序为NH3>DMDS>DMS>CS2>MT>H2S。NH3平均累积浓度为2.62~119.64 mg/m3,VSC累积浓度比NH3低1~2个数量级。针对市政污泥堆肥过程中主要气态污染物的种类及含量的分析,为开展恶臭气体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渭南市街区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车载颗粒物传感器于2019年3月1日—5月31日对渭南市道路环境空气中PM2.5和PM10浓度开展在线走航测量,分析了影响渭南市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①渭南市区内所有道路PM2.5平均浓度范围为37.7~51.9 μg/m3,浓度较高路段位于高新区东部和主城区;PM2.5~10(粗颗粒物)平均浓度范围为65.8~119.1 μg/m3,浓度较高路段位于各功能区城郊.②工作日早高峰时段(07:00—09:00)主城区道路环境PM2.5、PM2.5~10污染较非工作日严重,3种类型道路工作日07:00 PM2.5~10平均浓度呈支路(103.5 μg/m3)>主干道(102.1 μg/m3)>次干道(96.9 μg/m3)的特征.③对于高新区和老城区路段,除早晚高峰时段出现PM2.5和PM2.5~10浓度峰值外,凌晨时段渣土车行驶路段、裸地或施工现场周边路段易出现PM2.5~10浓度峰值,其PM2.5~10平均浓度最高达230.9 μg/m3(乐天大街西段的路段Ⅳ).研究显示,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特别是早高峰,机动车排放导致渭南市高新区东部和主城区路段的PM2.5污染加重,夜间渣土车行驶导致高新区和老城区靠近城郊路段的颗粒物(PM2.5和PM2.5~10)污染加重.   相似文献   

7.
利用双通道在线气体和气溶胶分析仪(MARGA)在深圳冬季同时观测了PM2.5和PM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及气态前体物浓度变化,以探究气态硝酸(HNO3)和颗粒态硝酸盐(pNO3-)的气粒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气态硝酸和颗粒态硝酸盐总和TNO3(TNO3=HNO3+pNO3-)中,气态HNO3、细颗粒NO3-和粗颗粒NO3-三个部分的占比分别为9.6%、56.8%和33.6%.TNO3浓度日变化呈现双峰特征,上午峰值来自于细颗粒态NO3-增加,由交通早高峰排放NOx转化生成所致;白天光化学反应使TNO3的3个部分浓度均增加,TNO3在下午17:00达到全天峰值.相关分析表明,低温有利于NO3-以NH4NO3存在于细颗粒态;TNO3浓度较高时,细颗粒态NO3-占比亦升高.  相似文献   

8.
降水(湿沉降)是大气污染物进入地表环境的主要途径,由于传统的被动采样法易受到颗粒物和气体干沉降的干扰,而采集到的混合沉降样品不能科学表征降水化学组成,也不能准确量化湿沉降通量,因此目前正逐步被主动采样法所取代. 采用主动和被动2种采样法同步采集了降水样品,以考察被动采样法表征降水离子浓度和通量的适用性. 结果表明:被动采样法采集的降水样品中离子浓度明显偏高,其中ρ(NO3-)、ρ(Mg2+)、ρ(Ca2+)、ρ(K+)、ρ(Cl-)、ρ(SO42-)、ρ(Na+)和ρ(NH4+)分别比主动采样法高65%、58%、43%、41%、35%、26%、10%和9%. 受大气污染物干沉降影响,被动采样法获得的NO3-、NH4+和SO42-混合沉降通量分别比主动采样法获得的湿沉降通量高79%、18%和35%,差异最显著的是NO3-. 被动采样法可以收集氮和硫的湿沉降,但不能有效捕获二者以颗粒物和气体形式发生的干沉降,对二者沉降总通量(干沉降通量+湿沉降通量)低估达39%〔23 kg/(hm2·a)〕和40%〔20 kg/(hm2·a)〕. 因此,鉴于大气污染形势日趋严重,污染物的干沉降作用凸显,被动采样法已难以准确测算污染物从大气向地表的沉降总通量,需要全面考虑细颗粒物(粒径≤2.5 μm)和气态物种(如HNO3)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黄土高原南部冬小麦田NH3挥发对垄作的响应,揭示其释放机制及污染风险,于2011—2013年冬小麦生长季,按照随机裂区试验设计布置田间试验,采用通气式田间原位酸吸收方法测定NH3挥发. 主区为常规栽培及3种垄作,副区为2种施N(氮)处理——未施N(0 kg/hm2,以N计)和施N(180 kg/hm2). 结果表明:不同施N处理下,各耕作模式NH3挥发通量在施肥后10 d均达到峰值,在施肥后30 d稳定在较低水平. 垄作单季NH3累积挥发量(以N计)平均值为5.748 kg/hm2,比常规栽培降低4.9%;施N处理下NH3累积挥发量平均值为6.512 kg/hm2,比未施N处理提高26.8%. 氮肥NH3挥发损失率为0.47%~1.38%,其中垄作平均损失率比常规栽培降低60.1%. 不同施N处理下,各耕作模式NH3挥发通量与土壤w(NH4+)、含水量呈正相关;与25 cm深度处土壤温度、pH在冬前(施肥播种至土壤结冰阶段)呈正相关,而在冬后(土壤解冻至小麦收获阶段)则呈负相关. 土壤w(NH4+)和土壤温度是控制NH3挥发的两大主要因素. 冬前垄作降低NH3挥发通量主要是由于垄作集中深施肥会增加NH3挥发扩散阻力所致. 可见,旱作冬小麦种植区采用垄作可降低NH3挥发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南京夏季大气复合污染的特征,2016年8月15日~9月15日期间开展了强化观测实验,本文利用仙林、鼓楼80m楼顶2个站点的强化观测资料,结合草场门常规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南京不同地区夏季O3和颗粒物(PM2.5、PM10)的浓度特征和相关性,以及郊区水溶性离子与其气态前体物的转化率变化特征.研究表明:3个站点O3平均小时浓度为100.3μg/m3.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为41.1和67.8μg/m3,郊区夜间存在颗粒物浓度高值.SO42-、NO3-、NH4+浓度总和占PM2.5浓度的比值达到61%,OC(有机碳)/EC(元素碳)比值范围为0.8~4.0,日均值超过2.0的天数占77%,城、郊均存在二次污染.白天O3与颗粒物(PM2.5)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变化,硫转化率(SOR)、氮转化率(NOR)分别与O3浓度、湿度显著正相关.HONO主要在夜间积累,HCl和HNO3浓度峰值出现在下午.与其它无机盐相比,NH4+在总氨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大气中的氨主要以气态NH3存在.观测期间O3污染较重,O3与颗粒物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化学反应在颗粒物积累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此外还可能存在城区向郊区的污染输送.  相似文献   

11.
徐辉 《海洋环境科学》2019,38(5):726-729
为了解大连湾无机氮沉降入海通量情况,2014年和2016年在大连湾区域开展了大气干湿沉降的采样和分析,并通过模型估算大连湾海域的无机氮沉降通量。结果表明,大连湾海域干沉降中无机氮入海通量约为46.4 t/a,采样期间,大气气溶胶中无机氮的最高浓度为15.5 μg/m3,最低浓度为0.589 μg/m3。季节变化上看,春季无机氮沉降均值为6.60 μg/m3,为全年最大,夏季无机氮沉降浓度为5.59 μg/m3,为全年无机氮沉降最小。大连湾海域湿沉降无机氮通量约为134.64 t/a,其中,9月无机氮湿沉降通量最高,为35.86 t,11月最低,为0.53 t。通过大气干湿沉降输入到大连湾的无机氮占大连湾海域无机氮输入总量的1.9%,且湿沉降通量占比更高,大约为干沉降通量的3倍。  相似文献   

12.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e existence of a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deposition velocity of ammonia and the friction velocity measured above a spruce stan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Denmark.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ammonia deposition velocity and flux to a Norway spruce forest, concentration gradients of ammonia and several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in a meteorology tower during two periods, 1 week in spring and 1 week in late summer 1991. The estimated deposition velocities lie in the range −0.125 to 0.201 m s−1, with a mean of 0.026 m s−1. The deposition velocity and the flux were generally largest in the afternoon. On the basis of 24-h measurements of ammonia and routine meteorological measurements the relation between deposition velocity and friction velocity is extrapolated to an estimate of the average flux for the growing season May to September 1991. The estimate gave an average flux of 87 μg NH3N m−2 h−1 (=0.02 μg NH3N m−2 s−1). The average deposition velocity for the period was 0.045 m s−1.  相似文献   

13.
贵阳市2种不同类型草地的汞释放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动态通量箱法对贵阳市人工草坪和天然草地的汞释放通量进行了野外实测. 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的草地是大气中汞的来源,并未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平均汞释放通量为(7.8±15.7)~(41.5±15.2) ng/(m2·h),且天然草地的汞释放通量明显高于人工草坪. 草地的汞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汞释放通量显著高于夜间,最大值通常出现在午后,最小值则出现在夜间. 草地的汞释放通量与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负线性关系. 大气中气态总汞的质量浓度是影响草地汞释放通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大气中气态总汞质量浓度的升高能够抑制草叶片向大气中释放汞,而高质量浓度的气态总汞可导致大气中的汞向草叶片的强烈沉降.   相似文献   

14.
酸沉降——森林冠层反应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建立了酸沉降—冠层反应模型,并计算冠层穿落水的化学特征。用广西马尾松和火力楠人工林一周年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初步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与观测结果基本吻合,实测和模拟的穿落水量及各项离子的相对误差都在±7%之内,马尾松冠层过程强烈地受大气干沉降控制,穿落水加权pH值比同期降雨低0.61单位,火力楠受干沉降影响小,穿落水pH比降雨高0.28.参与冠层反应的各离子的主要来源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唐岛湾网箱养殖区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蒋增杰  崔毅  陈碧鹃 《环境科学》2007,28(5):1001-1005
2004-08~2005-05分4个航次对唐岛湾网箱养殖区的10个站的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溶解无机氮营养盐(NH+4-N、NO-3-N、NO-2-N)进行了现场调查, 并使用Fick第一定理对该海区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的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无机氮均以NO-3-N为主,分别占溶解无机氮总量的73.34%和61.45%;上覆水中溶解无机氮(DIN)和NO-3-N含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在2004-10达到峰值,NH+4-N的季节变化稍有不同;间隙水中溶解无机氮(DIN)和NO-3-N、NH+4-N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从5月份到8月份含量逐渐增加,到10月份达到最大,然后到次年2月份又减少;上覆水和间隙水中NO-2-N的含量随养殖进程表现为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NH+4-N、NO-3-N和NO-2-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扩散通量分别为5.46、-5.04、8.71 μmol/(m2·d),NO-2-N的扩散释放对唐岛湾网箱养殖区的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The formation of nitric acid hydrates has been observed in a chamber during the dark reaction of NO2 with O3 in the presence of air. The size of condensed phase nitric acid was measured to be 40–100 nm and 20–65 nm at relative humidity (RH) 6 5% and RH = 67% under ou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The nitric acid particles were collected on the glass fiber membrane and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analyzed by infrared spectrum. The main components of nitric acid hydrates in particles are HNO3 3H2O and NO3?? xH2O (x> 4) at low RH, whereas at high RH HNO3 H2O, HNO3 2H2O, HNO3 3H2O and NO3?? xH2O (x> 4) all exist in the condensed phase. At high RH HNO3 xH2O (x 6 3) collected on the glass fiber membrane is greatly increased, while NO3?? xH2O (x > 4)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low RH.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o report that condensed phase nitric acid can be generated in the gas phase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7.
滇池沉积物氮内源负荷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滇池沉积物间隙水氮浓度垂向分布特征,根据Fick扩散定律定量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氮扩散通量,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性总氮(DTN)主要以氨态氮(NH4+-N)形式存在,占其总量的72.30%,其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其次为溶解性有机氮(DON),占其总量的24.59%,其浓度随深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硝态氮(NO3--N)所占比例较低,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滇池沉积物-水界面NH4+-N扩散通量分布范围为12.73~59.74mg/(m2·d)[均值30.18mg/(m2·d)],全湖年均氨氮释放量为3305.04t,其中草海、外海北部、东北部及南部湖区扩散通量较大,达35mg/(m2·d),全湖呈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全湖年均DON释放量为1147.55t,其全湖分布特征与氨氮一致;NO3--N扩散通量分布范围为-2.70~0.27mg/(m2·d)[均值-0.50mg/(m2·d)],总体表现为由上覆水向沉积物扩散.与我国其他湖泊相比,滇池具有较大沉积物氮内负荷,其沉积物-水界面NH4+-N扩散通量较高,对湖泊水体氨氮浓度贡献较大,且其与沉积物总氮、有机质、可交换态氮和可交换态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即滇池沉积物NH4+-N释放主要受其可交换态氮,特别是可交换态中氨氮含量影响;同时,滇池沉积物DON潜在释放风险也较大,且与沉积物C/N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土壤氮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2年4—10月逐月月末采集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常绿阔叶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样地中不同深度(0~15、>15~30、>30~6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w(TN)、w(NH4+-N)和w(NO3--N),分析土壤氮素含量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不同林分土壤中氮素含量的垂直分布规律相一致,均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并且w(NH4+-N)>w(NO3--N);②不同林分0~60 cm土壤平均氮密度表现为毛竹林(1.037 kg/m2)>针阔混交林(0.783 kg/m2)≈常绿阔叶林(0.778 kg/m2)>针叶林(0.747 kg/m2);③不同林分土壤中w(TN)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不明显,而w(NH4+-N)和w(NO3--N)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相似,均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④不同林分土壤中w(TN)、w(NH4+-N)和w(NO3--N)与容重、w(SOC)均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而且与土壤其他养分含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板膜MBR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研究了MBR工艺对COD、BOD、NH4+-N、SS及浊度等去除效果,在进水COD、BOD平均浓度为325mg/L、274mg/L的情况下,出水达到20mg/L和8mg/L,去除率在93%以上,SS及浊度去除率达到100%和98%,NH4+-N去除率79%,出水NH4+-N小于10mg/L。通过研究系统三氮转化可知,该系统没有发生反硝化反应,出水NO2--N和NO3--N浓度较高。通过投加葡萄糖人为改变容积负荷,在容积负荷变化3.2kgCOD/m·3d情况下,系统受负荷冲击影响较小,COD去除率仍能保持在88%以上。通过对膜通量的研究发现,膜通量在连续运行的前3天变化不大,第3天后,膜通量迅速降低,第10天后膜污染达到极限,因此清洗周期设定为3~4天。  相似文献   

20.
氮素调控对冻融过程中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风  白丽静  张克强  黄治平  杨鹏  张金凤 《环境科学》2009,30(11):3142-3145
应用室内冰柜模拟冻融过程,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和浓度(40、200和800 mg/L)对潮土N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冻结时间的延长N2O排放通量缓慢降低,土壤融化初期出现一个土壤N2O排放通量高峰,而后随土壤逐渐融化的进行N2O排放通量缓慢升高.3种氮素浓度条件下,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冻融过程中土壤平均N2O排放通量分别为119.01、205.28、693.95μg.(m2.h)-1,611.61、1 084.40、1 820.02μg.(m2.h)-1和148.22、106.13、49.74μg.(m2.h)-1,而对照处理仅为100.35μg.(m2.h)-1.随氮素浓度的增加,铵态氮、硝态氮源土壤N2O累积排放通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7.49%、40.09%、425.67%和563.38%、915.28%、1458.6%,且施加的浓度越高累积排放量越大,但达到稳定N2O排放通量的时间向后推移.随浓度增加酰胺态氮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建议潮土越冬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应分别小于200 mg/L和40 mg/L,酰胺态氮的浓度不限,从而减少土壤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