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LAS & NIS)的环境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是产量和消耗量都相当大的两类表面活性剂.文章从生物降解性、毒性及在环境和生物体内的累积性3个方面分析了它们的环境安全性,认为表面活性剂对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LAS对动植物有毒害,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有累积(尽管易降解),应引起重视;NIS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PEO)的降解产物毒性高、降解速度慢,对环境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峡谷区常见植物叶片δ^13C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贵州花江峡谷喀斯特石漠化区4种典型石漠化植物群落中11种常见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测定,研究了各植物种对影响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储水量、大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厚度)的响应,分析了石漠化梯度中不同土层土壤储水量、大气相对湿度、土壤有机质、年均气温、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梯度变化与植物叶片δ13C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物种的δ13C值对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随环境水分好转呈下降趋势,即水分利用效率下降;也有部分物种呈稳定不变或逆势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的主导因子是土层储水量;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野桐(Mallotus japonicus vat.floccosus)的主导因子是土壤厚度;肾蕨、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主导因子是光照强度;而广西密花树(Rapanea kwangsiensis)、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和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则分辨不出主导因子,即环境影响因素更为综合.总体而占,叶片高δ13C值是对低水分、高光、低资源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3.
持续改进的内容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持续改进的内容GB/T2 40 0 0 -ISO14 0 0 0系列标准中持续改进包括二个方面 ,即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和环境的改进。1.1 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这是指组织通过检查、评审等方式不断根据组织内外部要求和变化条件 ,对包括环境方针、目标等体系要素的环境管理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ISO14 0 0 1:1996标准中 ,4.2 (环境方针 )、4.3.4(环境管理方案 )、4.4.1(组织结构和职责 )、4.5 .2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4.6 (管理评审 )都将持续改进做为条款要求的内容。ISO14 0 0 4:1996标准除以上几个条款外还在 4.5 .3(持续改进 )中阐述了组…  相似文献   

4.
大力倡导环境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江涛  朱骏武 《环境》2003,(2):40-41
环境素养的内涵环境素养概括地说,就是人对环境科学应有的认知和对环境负有的义务和责任。它是我国目前通常使用的“环境意识”一词的补充、完善和升华。就词语字面而言,“环境意识”是客观环境在人头脑中的反映。“环境素养”则不同,它蕴含人不仅对客观环境有较深层次的认知,而且还对环境有不可推却的义务和责任,等等。环境素养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田纳西大学地理和环境教育中心主任Rosalyn Mckeowniee教授提出。环境素养一词涵概如下内容:(1)人对环境科学有相应的认识;(2)人对自然基础知识有相应了解;(3)人对自然环境和与自然有关的社会环境有积极的态度;(4)懂得  相似文献   

5.
表生环境中硒形态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硒是一种对环境具有灵敏指示意义的元素,在表生环境中存在诸多形态,如Se(IV)、Se(VI)、Se(0)、Se(-II)、Org-Se,每种形态都有独特的化学、生物化学性质(控制元素的可溶性、毒性、营养功能、环境行为)。在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表生环境硒形态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分别对岩石(矿物)、土壤和沉积物、生物体、各种水体、大气中硒自然形态的分布进行了综述,并初步建立了不同体系之间硒在积累、迁移过程中形态迁移转化的地球化学模型;最后指出了硒形态研究方面有可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该文探究了溶解性有机物(DOM)在不同环境p H条件下对稳定化飞灰中重金属(Pb、Zn、Cu、Cd)溶出行为的影响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腐殖酸(HA)和富里酸(FA)浸提环境下p H值均是主导飞灰中重金属浸出的关键因素,且pH越低,浸出浓度越高。DOM会影响浸出重金属在“飞灰-浸出液”体系中的终点浓度分布,但其影响规律因浸提环境(HA或FA)、飞灰类型、重金属种类而异,同时受环境pH的影响。相比HA浸提环境,FA对重金属的终点浓度分布影响波动较大,并无一致性规律。DOM在3种环境pH条件下总体上均减弱了稳定化飞灰重金属的“总体浸出环境风险水平”。酸中和能力(ANC)是维持填埋稳定化飞灰所赋存重金属稳定性的关键,一旦飞灰的ANC被酸性pH环境所耗尽,螯合剂或磷酸稳定化作用以及DOM的减弱作用均难以阻碍重金属浸出环境风险的再次增加。研究结果能够为非规范填埋条件下(如因未严格分区填埋存在酸性有机渗滤液入侵现象)稳定化飞灰中重金属浸出行为评价及环境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主要讨论 Cu、Pb、Zn、Cd)在地表环境中存在一种循环。这种循环虽然要经历若干年代,但必竞在进行。这种循环是由两个相反的过程所构成,一是自然风化与工业排放,二是通过地表水(矿床学称含矿冷水溶液)搬运沉积。这种沉积过程对环境带来两大作用,即矿床的形成和水环境的净化。在特定区域(特定环境条件)里,重金属的沉积是相对迅速的,沉积也是相对稳定的。其沉积速率可以与骤发性的工业排放相对抗,其沉积的相对稳定可以达到无害化的程度。而特定环境的这种沉积能力又相当强,足够开发利用。因而为重金属的环境矿化容量的提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与实际依据。正是因为特定环境(如湘江)中这种对重金属沉积能力的客观存在,我们把这种沉积能力定义为环境矿化容量。环境矿化容量与有机同化容量一样,具有其本身特性。所不同的是构成环境有机物同化容量的有机物同化过程是一个绝对不可逆过程,而构成环境矿化容量的矿化沉积过程是一个相对不可逆过程(特定条件下)环境矿化容量有其开发利用前景。在湘江综合防治中,已作了突出的应用。并且有的文献提出在水体中适量增排悬浮絮凝物质(如粉煤灰)可进一步开发湘江重金属的矿化容量。)  相似文献   

8.
英国卫生安全执行局 (HSE)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 ,介绍了一种新型预测防污化学品对环境影响的软件模型——防污剂管理环境模型(REMA)。该软件模型是由 Wrc-NSF为 HSE和环境局开发的。研制的 REMA模型是以环境过程和化学反应的数学模型 QWASI(定量水、空气和土地相互影响 )为基础建立的 ,它只需使用浸出速率和物化数据便能预测防污化学品在船坞和港湾的环境浓度。该模型已在 2个英国港湾对防污化学品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并得到确认HSE开发出防污化学品对环境影响的预测软件  相似文献   

9.
<正>张坤民老师翻译了一本日本著作《环境经济学新论》,书中谈到了日本"先污染再治理"的例子,对我们有借鉴作用。全书十章,从环境问题、环境治理、环境经济评价、环境政策手段、环境修复、企业环境问题、全球变化等多个方面对环境经济学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对入门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读物。《环境经济学新论》之"新"可归纳为三个关键词: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潜在能力(Capacity)和治理(Governance),这体现了作者在新时期处理环境与经济问题的核心思想。他将环境问题扩展为可持续性的问题,涵盖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即环境问题的核心不仅仅是保护资源,而是如何让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129)I是碘的唯一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为1570万年),目前环境中~(129)I主要来源于人类核活动,尤其是欧洲核燃料后处理厂的排放。人工~(129)I的大量释放使环境中~(129)I的水平大幅度升高,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且随排放时间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129)I是一种理想的环境示踪剂,可应用于核环境安全监测,包括核事故监测和评价、核燃料后处理厂~(129)I排放和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应用于环境过程示踪研究。陆地环境水样中稳定碘(127I)水平较低,~(129)I含量更是处于超低水平,因此,准确分析其中超低含量~(129)I及其化学形态是研究难点。本文系统地评述了环境水样中~(129)I及其形态的分析方法,~(129)I的水平、分布及其在核设施环境安全监测和稳定碘的地球化学循环示踪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硅基底增透膜在自然环境中的环境适应性。方法 采用棚下暴露试验方法,开展硅基底增透膜样品自然环境试验。以0.5、1、1.5、2 a为检测周期,测试样品外观形貌、微观形貌、光谱透射比和表面化学成分等性能,根据性能随试验时间和试验环境的退化规律来对硅基底增透膜的环境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0.5 a的湿热雨林(版纳站)、暖湿酸雨(江津站)、寒冷(漠河站)、南海岛礁(永兴岛站)气候环境试验,硅基底增透膜光谱透射比出现少量下降,表面部分区域出现了明显的变色和脱膜,样品已失效。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变色和脱膜区域变多、变大,光谱透射比出现明显下降,尤其是经过2 a南海岛礁气候环境试验后,光谱透射比下降了80%左右。结论 对各性能参数进行比较,硅基底增透膜在南海岛礁气候环境中的环境适应性最差,其次是暖湿酸雨气候环境,再次是湿热雨林气候环境,相对好一点的是寒冷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LAS&NIS)的环境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是产量和消耗量都相当大的两类表面活性剂。文章从生物降解性、毒性及在环境和生物体内的累积性3个方面分析了它们的环境安全性,认为表面活性剂对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LAS对动植物有毒害,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有累积(尽管易降解),应引起重视;NIS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PEO)的降解产物毒性高、降解速度慢,对环境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保护环境 ,造福人类 ,使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是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为了提高大众的环境意识 ,联合国以及一些国际性的专业组织先后设立了不少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它们是 :世界水日 ( 3月 2 2日 )、世界气象日 ( 3月2 3日 )、世界地球日 ( 4月 2 2日 )、世界电信日 ( 5月1 7日 )、世界无烟日 ( 5月 31日 )、世界环境日 ( 6月 5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 6月 1 7日 )、中国土地日 ( 6月 2 5日 )、国际禁毒日 ( 6月 2 6日 )、世界人口日 ( 7月 1 1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 9月 1 6日 )、世界旅游日 ( …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大多数化学品的慢性毒理学的认识和了解是很有限的。我们的数据大多来自短期对动物进行的高浓度生物鉴定试验,它们很难与长期的低浓度环境暴露联系起来。某些化学品(主要是致癌物)被认为在所有浓度下,不管其浓度如何低,对人类健康都有害。许多有毒化学品都是有用的,但它们的“毒性循环”的每一阶段(制造、加工、利用和处置)对健康和环境又都存在潜在的危害。有毒化学品从一个环境介质转移到另一个环境介质(例如,从空气到水)的时候,常常保持它们的毒性。这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的出台,使得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公开引起广泛关注。上市公司公开环境信息不仅是其应担负的社会责任,更对保护公众环境利益有着重要意义。健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公开,必须在环境法下明确其应公开的环境信息内容。对《指南》的相关规定进行研讨,上市公司应杜绝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公开内容,以保护相关公众环境利益为宗旨,运用具有针对性的公开标准对信息内容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与环境     
X22 2001(X) 746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城市环境时空调控范式研究/陈崇成(中科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天津市环保局一2(X刃,13(5)一13一16 环图X一136 城市环境一生态系统是高度复杂的时空复合动力学系统。通过对城市环境问题的空间动力学机制分析后,提出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时空调控的层次途径,并构造了融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环境建模技术、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城市生态一环境系统时空调控的体系框架,为城市环境管理及环境空间决策提供新的理论范式。图2参6X24 …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自2000年开始开展环境服务相关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环境服务贸易相关研究部门之一,目前是WTO贸易与环境议题谈判、政府采购协定(GPA)环境服务谈判、亚太经合组织(APEC)环境产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议题、双边自贸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夏季道路环境中NO_x,NMHCs及气象因子对ρ(O_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市2009年夏季3种典型道路(开阔道路、交叉道路、街道峡谷)环境中O3,O3前体物(NO,NMHCs等)及气象因子的监测,分析了北京市典型道路环境中ρ(O3)的变化规律及O3前体物质量浓度与气象因子对ρ(O3)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北京市典型道路环境中ρ(O3)呈明显的日间单峰变化规律,这与非道路环境并无不同.不同类型道路环境中ρ(O3)的变幅与峰值出现时间有所不同;3种典型道路环境中ρ(O3)与ρ(NO),ρ(NMHCs)等均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与ρ(NO2),ρ(NO2)/ρ(NO)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3种类型道路环境中ρ(O3)均呈现出与紫外强度、温度相同的变化趋势,而与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相反,ρ(O)高值出现于高温、强紫外线与低湿度的时刻,ρ(O)变化略滞后于紫外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19.
汝溪河浮游硅藻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基于不同水文期特点,分别在平水期(2014年4月)、丰水期(2014年7月)、枯水期(2014年12月)对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的浮游硅藻及理化参数进行采样监测,应用功能群分类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手段,探讨汝溪河不同水文期浮游硅藻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3个水文期,汝溪河共发现浮游硅藻功能群10个,分别为A、B、C、D、L_o、MP、P、T_B、X3、S1类群,其中种类最多的功能群是MP类群,数量最多的是D类群.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平水期功能类群密度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为总氮(TN);与丰水期功能群密度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为透明度(SD);浊度(Tur)、碱度和pH以及电导率则是影响枯水期功能群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RD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汝溪河浮游硅藻功能群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含水温(WT)、电导率(Spc)、氧化还原电位(ORP)、溶解氧(DO)、硝态氮(NO_3~--N)等.因此,功能群能较好反映汝溪河的生境特点,而氮营养元素对汝溪河浮游植物功能群变化及水质的影响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报道的主要内容:1自然环境、诱发环境中,由气候环境条件因素(温度、湿度、盐雾、气压、沙尘、风等)、机械环境条件因素(振动、冲击、跌落、离心、爆炸等)、生物因素(昆虫、霉菌等)、辐射因素(太阳辐射、核辐射、电磁波辐射等)和人为因素(使用、维护、包装、运载平台等)对装备和材料造成的腐蚀、老化、失效和损伤等方面的相关专业研究和防护技术研究。包括先进的环境适应性设计研究,装备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